一、制定閱讀計劃,助推整本書
(一)制定計劃堅持讀。學生進行閱讀時,往往是隨心所至,拿起哪本書就看哪本書,看了幾頁算幾頁。教師應和學生一起根據整本書的內容明確學習任務、制定閱讀計劃。教師推薦的由南方出版社出版、聞鐘主編的《中國民間故事》,根據目錄有50個故事,可以用三周左右的時間閱讀。前兩周每天閱讀三到四個故事,第三周進行整本書的第二輪快速閱讀,并完成有關學習任務。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按以下要求做批注:1.圈出故事中的人物;2.用小標題概括故事主要情節;3.畫出蘊含道理的語句或批注悟出的道理。
(二)課前故事輪流講。利用課前三分鐘,每天安排一位學生講民間故事。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創意講述,比如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或者變換故事情節等。通過邊讀邊講、邊講邊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活用閱讀手賬,組織整本書閱讀
(一)人物圖譜巧繪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讀書手賬,在閱讀過程中按以下步驟進行:1.閱讀一個故事,圈畫出相關人物,在手賬本上繪制簡單的人物圖譜。2.對于文中的關鍵人物或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在旁邊用關鍵詞或小標題記錄其有關事件或品質。3.感興趣的同學也可以給人物畫像。
(二)故事情節會梳理。第三學段要求“閱讀文學、科普、科幻等方面的優秀作品,學習梳理作品的基本內容”,教師可以借助圖表等學習工具,幫助學生梳理內容。比如中國的四大民間故事,可以從“故事名稱”“男主人公”“女主人公”“阻撓者”“經歷的磨難”以及“結局”等方面來設計圖表。學生閱讀了這一類型的故事,借助圖表梳理,就會發現故事“一波三折”的敘事方式。
(三)利用目錄善分類。教師還可以根據目錄引導學生進行分類閱讀、摘錄,如節日類的故事有《寒食節》《端午節》《重陽登高》《彝族火把節的故事》等;歷史人物故事有《李白求師》《唐伯虎的畫功》《海瑞智斷“青苗案”》《桃園三結義》《劉墉反穿朝服》等;還有與地名有關的、動物類的民間故事等。有了這樣的專項閱讀,學生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話題編故事。
三、讀寫結合共賞,整本書成果展示
(一)選點品析悟深刻。1.神奇的寶物。民間故事往往寄托著人們樸素的愿望,為了實現愿望,故事中會有一些寶物,請你根據目錄,回憶故事內容,找出有寶物的故事。再次閱讀文章,想想寶物是怎么來的、有什么作用或禁忌,以及使用寶物后結局怎樣。也可以借助表格把這類故事搜集、整理到閱讀手賬中。2.巧妙的結構。作為一種口頭藝術,民間故事一般有固定的類型和重復的段落,這是為了在講述中方便記憶,同時加深聽眾的印象。我們也可以把這種結構稱之為“三段式”。
(二)改編創作趣流傳。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主題是民間故事,我們可以將課內閱讀的方法延伸到課外閱讀,開展多樣的學習活動。一是改寫,如《木蘭從軍》這一故事,可以引入文言文對比閱讀,還可以將《孟姜女哭長城》改成三字歌謠。二是續編。在《劉邦選縣令》這個故事中,李良斷了霸鵝案,被任命為沛縣縣令,百姓安居樂業。想想李良當縣令期間為老百姓做了什么呢?如果阿牛說借了十兩銀子給大林,大林說沒有這回事,李縣令又該如何斷案呢?請同學們幫他出出主意。三是擴寫。四是創編。更換或者增加故事中的角色,會有什么不一樣的情節呢?五是配畫。給喜歡的一個民間故事配上連環畫畫,并給每幅圖配上文字。
(三)展示成果齊賞評。在閱讀《中國民間故事》的三個星期里,同學們制定了閱讀計劃,利用閱讀手賬繪制了人物圖譜,梳理了故事情節,還進行了形式多樣的故事創作,可以分區舉行民間故事展,有“閱讀計劃區”“閱讀手賬區”“故事創作區”等。同時設計評價表,對展示的成果進行學生互評,每人至少評價五位同學的作品。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