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經濟和稅收相關數據的分析,對當前蒙東地區經濟發展現狀進行了梳理分析,并找出蒙東經濟發展中存在環境與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產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經濟發展新動能尚未形成、城鎮發展存在隱憂等問題,進而圍繞加快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協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傳統經濟與新業態不斷融合、保障地區經濟健康發展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東北振興 綠色稅收 協同發展
一、蒙東地區經濟和稅收的發展現狀與特點
(一)經濟總體平穩,縣域經濟發展乏力
1.經濟總量在全區占比有所降低。2019-2023年,蒙東地區生產總值(GDP)占全區比重分別為31.9%、32.3%、31.0%、30.6%、29.6%,合計約占全區的三成。雖然蒙東地區生產總值呈逐年增長態勢,但是在全區占比呈小幅下降態勢。經濟運行保持平穩,趕超呼包鄂烏城市群任務艱巨。
2.經濟增長速度慢于全區。2023年,蒙東地區生產總值占呼包鄂地區的比重由2019年的60.2%下降到2023年的52.4%。區域內經濟規模較大的赤峰市、通遼市、呼倫貝爾市和錫林郭勒盟的經濟總量繼續分列自治區第4、5、6、7位,其中經濟總量最大的赤峰市2023年占鄂爾多斯市、包頭市的比重分別為37.6%和51.5%,較2019年分別下降了9.8和11.4個百分點。赤峰市經濟總量雖然位居全區第4位,但是增速表現不佳,與全區平均增速相比差距較大,影響了經濟總量提升。通遼市和呼倫貝爾市兩地經濟總量均在1600億元左右,均未能達到全區平均增速。
3.旗縣實力整體偏弱。2019-2022年,在全區103個旗縣市區的地區生產總值排名中,蒙東地區的52個旗縣區主要集中在中后段,近4年能排進前30名的旗縣區數量分別為6個、8個、8個、7個,每年位于前10名的旗縣區只占據1席,缺乏帶動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不足。
4.人均地區生產產值相對較低。2023年,鄂爾多斯市人均GDP達到26.6萬元,全區人均GDP超10萬元的盟市共有6個,其中錫林郭勒盟居第6位。除錫林郭勒盟人均GDP高于全區平均水平外,蒙東地區其它盟市人均GDP均處于5-7.3萬元之間,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分別位列第8、10、11和12位,蒙東地區較全區平均水平差距較大,發展潛力需進一步挖掘。
(二)產業轉型升級加速,綠色農畜產品生產規模效應凸顯
1.農牧業發展勢頭良好。蒙東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農牧業生產基礎較好。2019-2023年,蒙東地區第一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5%,近5年占全區第一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始終在六成以上,農牧業發展扎實穩健。2022年,蒙東各盟市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在14.7%-36.8%,遠高于11.1%的全區平均水平,農牧業基礎地位穩固。2019-2023年,第一產業稅收年均增長30.4%,占全區第一產業稅收比重由2019年的46.6%提升至2023年的60.9%。從近年來整體發展情況分析,農牧業轉型升級勢頭良好。
2.工業規模效應顯現。2019-2022年,蒙東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年均增長2%,其中2022年增長較快,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同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7.7%,2022年同比增長26.7%,規模效應不斷顯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7.1%、18.8%、53.1%,2022年同比增長13.2%、29.7%、168.9%,企業效益持續向好。
3.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從稅收數據看,第三產業持續向好,2019-2023年蒙東地區第三產業稅收年均增長6.7%,較同期第二產業年均增長8.6%略低,較第一產業年均增長30.4%差距明顯,發展潛力較大。服務業發展加速,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衛生和社會工作、教育稅收年平均增速分別為25.2%、22.2%、12.1%、11.3%,展現強勁發展動力。信息傳輸需求不斷擴大,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呈現緩慢回升態勢,年平均增速1.4%;中小企業較為集中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年平均增長率則分別下降了3.8%和3.2%;受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影響,房地產業、建筑業下降最為明顯,年平均增長率分別下降7.5%、5.3%。
4.創新驅動加速推進。企業所得稅申報數據顯示,與2019年相比,2022年蒙東地區高新技術產品(服務)營業收入年均增長37.1%,高于同期企業營業收入增速22.6個百分點,產業轉型升級勢頭明顯。2019-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人數年均增長23.3%,高于同期企業從業人數增速8個百分點,企業人員結構有所優化;研發費用年均增長26.7%,高于同期企業營業收入12.5個百分點,創新投入加速。2019-2022年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以生物和新醫藥為主,占比39%,資源與環境占比21.1%,新材料占比10.8%,轉型升級勢頭良好。
(三)區域內部循環加快,服務和融合國內大循環能力不斷提升
1.區外循環鞏固拓展。蒙東地區積極融入周邊區域經濟圈,主動服務國內大循環。增值稅銷售發票數據顯示,2022年,蒙東地區向東北三省、京津冀地區開具增值稅發票金額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4.1%和18.9%,連續兩年漲幅超過14%。同時,蒙東地區積極拓展甘肅省、海南省、山東省等區外市場,加強與全國性中心城市的經濟聯系,2022年開具增值稅發票金額同比分別增長了94.3%、46.9%、43.8%,開具增值稅發票金額同比漲幅超過20%的省市區數量達到18個,新項目、新合作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區內循環聯系加強。蒙東地區不斷深化區內合作,積極加強區內其他地區的經濟往來,利用呼包鄂城市群的增長帶動作用完善產業鏈條,2022年向呼包鄂地區和蒙西地區開具增值稅發票金額同比分別增長了40.8%和59.2%。其中向呼和浩特市開票金額同比提升50.4%,占蒙東向區域外自治區其他盟市開票金額的71.4%,較上年提升4.7%。
3.區域內循環“頭部”緊密。在自治區東、中、西部統籌協調發展機制下,市場一體化發展機制逐步健全,區域交易平臺、制度、政策逐步完善,自治區物流渠道逐步擴大,蒙東區域內赤峰市、通遼市、錫林郭勒盟經濟聯系程度更加緊密,通過3個盟市間相互開具增值稅發票金額占比均在各地前列,反映出地區間主要經濟體產業鏈條的延伸和經濟往來的密切,“小循環”趨勢漸成,培育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四)稅收收入穩中上揚,稅收貢獻度下降
1.稅收收入變幅不大。2019-2022年,蒙東地區4年平均稅收較為穩定,上下波動不大。2023年稅收收入增長較快。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響下經濟受到一定沖擊,2021年在減稅降費等措施下拉動實現恢復增長,2022年實施更大力度的留抵退稅和減稅降費措施,稅收在短期內下降。疫情期間,隨著區域經濟整體復蘇,稅收收入變化幅度不大,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穩定的財力保障。2023年稅收收入同比增長較快,上揚勢頭顯著。
2.主體稅種變化明顯。增值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等主體稅種與經濟運行密切相關,2023年與上年相比增長較快,其中增值稅增幅明顯,2022年蒙東地區留抵退稅金額占到增值稅稅收的九成,遠高于全區平均水平。企業所得稅減幅近一成,與增值稅基本同步。從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資源稅等主稅種結合來看,基本能夠穩定支撐蒙東地區稅收大盤。
3.稅收貢獻總體偏低。蒙東地區第一產業增加值地區生產總值中占比高但創稅金額較低,2023年,蒙東地區百元GDP貢獻稅收較全區平均水平低4.88元,差距較2019年擴大了1.25元。近5年稅收收入占全區比重基本持平,對全區稅收貢獻在兩成左右,對地方財政的貢獻度也相對偏低。
二、蒙東地區經濟全面振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環境與資源約束日益趨緊
蒙東地區集中了自治區81%的森林、57%的草原、83%的濕地、88%的水資源,是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責任重大。但產業結構倚能倚重。2023年,蒙東地區采礦業稅收占比達35.6%,占比連續兩年超過三成。其中呼倫貝爾市、錫林郭勒盟兩地采礦業稅收占當地稅收的四成和六成。采礦業在蒙東地區經濟發展中占據著主要地位,如何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與保護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是蒙東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二)產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產業單一化、初級化、同質化問題明顯。從稅收數據看,蒙東地區采礦業、制造業、批發零售、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的稅收占比達到近八成,產業結構較為單一。從蒙東各盟市開具增值稅發票的商品門類來看,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滿洲里市、興安盟、通遼市等5個地區的礦產品開票金額均排位各地前五,開票金額占比較高,礦產資源開采銷售是蒙東各盟市共同的重要經濟。其中錫林郭勒盟的礦產品開票金額在當地排位第一,占開具增值稅發票金額的四分之一以上,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3個盟市開票首位均為金屬及非金屬制品,占比較高。同質化競爭現象在相鄰盟市之間較為明顯,如興安盟與通遼市、赤峰市與錫林郭勒盟,開具增值稅發票金額前5位的商品中有4個商品相同,盟市間競爭性大于互補性。同時,產業鏈條短,農牧業作為蒙東地區的優勢特色產業,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延伸升級不足。
(三)經濟發展新動能尚未形成
近年來,蒙東地區在創新驅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一些方面還存在隱憂。一是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增速下降。蒙東地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呈現同比下降趨勢,全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呈現同比增長勢頭,蒙東地區較全區低10個百分點,轉型升級動能儲備不占優勢,對高新企業的培育還需加強。二是科技創新資金投入占比下降。2022年企業所得稅申報數據顯示,蒙東地區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較2019年有所下降,占全區高新企業研發費用的比重較2019年下降7.7個百分點,成果轉化效率低,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投入規模增速相對放緩。
(四)推進城鎮化進程存在隱憂
蒙東地區人口總量大,赤峰、通遼兩市2023年末常住人口共計近700萬人,而兩地城鎮化率分別為55.6%、51.9%,分別低于全區平均水平14個和17.7個百分點。近年來,蒙東地區房地產價格上升較快,行業利潤較高,較全區平均水平高近8個百分點。2022年和2023年房地產業稅收占蒙東稅收收入分別為12.0%、7.5%,較全區平均水平分別高出4.2個和2.9個百分點,不利于蒙東地區城鎮化水平的提高。個人所得稅申報數據顯示,赤峰市、通遼市工資薪金所得申報人數均低于全區平均水平,其中通遼市低于蒙東地區平均水平,對人口流入的吸引力低于全區整體水平,不利于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
三、促進蒙東地區經濟稅收協同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堅持生態優先,加快推進發展方式綠色轉型
發揮地區綠色生態優勢,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建設高質量農畜產品生產基地,以生態農牧業為支柱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提高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推動煤電機組改造升級。大力推進清潔能源轉化與高效利用,積極發展風電、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始終以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重點,進一步完善稅制,優化環境保護稅、資源稅、消費稅設計,完善優化稅率,落實好綠色稅收優惠政策,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二)堅持互促共進,協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樹立“一盤棋”發展理念,注重蒙東地區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避免同質化競爭。強化城市間發展協調,推進現代農牧業、現代物流、農畜產品加工、中蒙醫藥、旅游業等優勢產業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擴展。發揮蒙東地區玉米、大豆等產區優勢,培育肉牛等為重點的產業鏈,圍繞屠宰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環節,加快構建從繁育到加工、物流、餐飲的全流程產業鏈,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強化區域外協作,深入對接國家新一輪振興東等老工業基地、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戰略,積極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主動承接京津冀地區的商貿物流、高新技術產業、云計算等產業轉移。主動和東北地區溝通,在裝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等產業領域尋求合作。積極促進通遼市和四平市、遼源市、撫順市、通化市、鐵嶺市等6市共同建立吉遼蒙6市一體化高質量振興發展合作區,打造通遼市新的經濟增長極。支持赤峰市、通遼市建設承接好產業轉移示范區,通過共建園區、飛地經濟、異地孵化等多種方式承接產業轉移,著力提升產業承接能力,形成各部門聯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
(三)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
加快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支持發展數字經濟,培育發展新動能。積極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信息化和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承接好發達地區先進制造業轉移,積極探索平臺經濟、分享經濟模式。充分發揮口岸優勢,二連浩特市作為中國與蒙古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年出入境人數在200萬人次以上;滿洲里市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承擔了中俄之間超過60%的過貨量。加快建設以滿洲里口岸為節點,內連大連港、秦皇島港和東北地區,外接俄蒙至歐洲的向北開放東通道,以二連浩特口岸為節點,以中蒙俄中線鐵路為支撐,內連天津港和京津冀,外接俄蒙至歐洲的向北開放中通道,完善貨物通關、物流貿易和生產加工功能,提升滿洲里、二連浩特中歐班列口岸服務能力。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不斷加快滿洲里、二連浩特互市貿易區建設,促進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持續挖掘文化旅游潛力,推廣新型旅游業態,發展紅色旅游、四季旅游、全域旅游,積極與東北三省共同與俄蒙開發跨境精品旅游線路,提高旅游合作水平。
(四)注重優化營商環境舉措的“化學效應”,打破投資魔咒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稅收征管現代化,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營造利企、惠企的市場環境。強化稅收征管,繼續落實好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和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充分利用互聯網媒體平臺和大數據精準服務納稅人。創新和優化招商引資方式,主動做好產業承接,強化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推動多維聯動招商,不斷提高區域經濟合作水平。推進工業項目投資落地投產,對發展潛力大、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堅持精準有效投資導向,積極推進基礎設施投資。加強區域之間稅收協作,建立并完善跨地區稅收權益劃分管理辦法。對跨省市總部經濟企業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稅收權益實行劃轉管理,落實好稅收分享機制,防控稅收風險與流失。
(五)堅持良性循環,保障地區經濟健康發展
進一步推進稅制改革,更好地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充分認識新型城鎮化對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重點建設赤峰市、通遼市區域中心城市。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安全健康水平,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效盤活存量資產,更好地發揮房地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區域內各盟市根據本地區實際出臺穩樓市相關政策,積極引導休閑度假旅游地產開發,促進房地產市場調結構。多措并舉釋放消費潛力,穩定大宗消費,加強新能源汽車消費金融支持,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政策,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鼓勵鄉村產品進城,提高農村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和改進消費條件,幫助群眾更加方便、快捷、舒心地消費和購物。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國發〔2023〕16號)[OB/OL].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10/content_6909412.htm,2025-10-5.
[2]李永桃.內蒙古:蒙東振興再提速[N].內蒙古日報(漢),2024-3-9(02).
[3]趙紫原,馬超.卓拉.做好現代能源經濟的“蒙東文章”[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24(01):39-43.
[4]王進,提升蒙東地區開放支撐力研究[J].北方經濟,2022(11):42-45.
(作者單位:1.國家稅務總局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2.國家稅務總局赤峰市稅務局)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