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長安三萬里》作為一部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動畫電影,成功借助云渲染技術,將盛唐時期的文物全貌和風貌以逼真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影片巧妙平衡具象與意象,展現了中國式浪漫的視效表達,引發觀眾對追尋理想的共鳴,是一部集藝術、歷史、技術于一體的優秀動畫電影。
近些年,我國動畫電影掀起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改編中國傳統故事、顛覆傳統形象認知的浪潮。《長安三萬里》以盛唐為時代背景,用168分鐘為觀眾展現大唐盛世文人墨客的生活,用新技術再現中國元素,以新觀念改編人物形象,鼓勵人們在新時代逐夢心中長安,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之交匯。
一、新技術再現中國元素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動畫電影的創新帶來機遇。在AI動畫、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的加持下,動畫電影走進了可視化的數字世界。在大銀幕里,觀眾可以徜徉在天馬行空的神話傳說中,沉浸在厚重久遠的歷史情境中,陶醉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長安三萬里》用精美的特效呈現出唐朝由盛轉衰的歷程,頗具中國特色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中國動畫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在特效制作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動畫渲染,它決定了影視作品視覺效果的沖擊力和吸引力。制作人員設計了大量以文物為原型的中國元素,如李昭道的《曲江圖》、戴嵩的《牛圖》、舞女所戴的鑲金白玉臂環、彩繪陶胡人俑所戴尖帽等,片中的人物造型也均以唐俑為原型進行設計。為了能夠準確還原文物全貌、逼真細致地再現唐代風貌,就必須運用云渲染技術。“采用云渲染方式,比傳統電腦渲染方式效率更高,而且能夠有效降低渲染成本,提高實際運算效率。”《長安三萬里》依靠云渲染技術,將極具中國特色的水墨、剪紙、皮影、雕刻、陶俑等大量渲染任務分配到云端計算群中同時進行精細渲染,既節省了設備成本,也大大提高了渲染的效率和質量。劇情最高潮處的《將進酒》段落整體渲染量大,云渲染技術有力保證了高質量的視覺效果。以導演鄒靖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整體設計在《將進酒》時將情緒和動畫的想象力頂到最高。”導演通過云渲染技術逼真再現了夢幻星河、天地遼闊的奇幻景象,以具象化的色彩畫面展現李白豐富的精神世界,使觀眾沉浸于中華傳統美學輕柔寫意的魅力中。
除此之外,《長安三萬里》轉換藝術媒介,依托技術將紙上詩詞顯現于銀幕之上,原本抽象寫意的詩詞巧妙轉化為具象的人物事跡和寫意的水墨畫。王一川的《藝術學原理》中提到“藝術媒介影響著藝術興辭的調整和適應”,《長安三萬里》的導演力圖通過具象和意象的動態畫面表達詩詞意義。在電影的33分,李白與高適來到黃鶴樓,原本想題詩一首的李白在讀到崔顥的《黃鶴樓》時被深深折服。導演為了表現詩歌魅力以及李白的情緒變化,在三維的情節中插入一幅幅二維的水墨畫,展現“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深遠意境。這一處理方式以象征手法詮釋了詩中之意,而此意也暗示了李白和高適等文人墨客以及長安城,甚至整個唐朝的命運,為后續的故事發展埋下伏筆。在影片1時37分,高適回到商丘梁園耕作讀書、韜光養晦,導演用二維彩墨畫交代高適在老家獨坐于山巒之上、沉浸于詩書海洋、勞作于麥田之中、徜徉于山水之間的生活狀態。在影片2時22分,導演展現此時陷落破敗、戰火紛飛的揚州,并將此前高適與李白在揚州會面時繁花似錦、熱鬧非凡的景象作為對照,形成鮮明對比。高適驚訝于李白給永王寫了十一首詩,隨著書童念出“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導演以水墨畫形式展現高適平定永王之亂時炮火連天、刀光劍影、血肉橫飛的戰爭場景,以象征的手法展現戰爭的殘酷性,將觀眾從具象生動的畫風中抽離出來,在感受二維水墨的東方美學意境的同時,以更客觀的角度審視世界。
電影導演利用視聽語言為大眾呈現如詩如畫的意境,基于時空編碼規則變換藝術媒介來表現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具象與意象的轉換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導演在具象與意象的平衡中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積極探索意中有象、虛實結合的中國式浪漫的視效表達。
二、新觀念改編人物形象
《長安三萬里》具有感興修辭性。在創作過程中,導演依據自身境遇體驗對詩歌有了更深的理解,這一感物而興的過程也就是古代詩詞與現代思想碰撞的過程。導演“感興”時產生的強烈情緒需要“具體化”,這也就是導演借助藝術媒介將深沉體驗以視聽編碼再現于銀幕的過程。在感興修辭的過程中,現代新觀念潛移默化地賦予了古代人物形象鮮明的現代性,引發觀者共情。
《長安三萬里》呈現的人物不是扁平化的詩人,而是基于導演理解之下的有血有肉、立體鮮活的形象。在《長安三萬里》中,導演顛覆性地塑造了一個人生坎坷、情感復雜的李白。影片中,他是出神入化、超凡脫俗的詩仙,也是商人出身、報國無門的普通人;他有桀驁不馴、不拘小節的青年時期,也有飽受疾苦、感慨萬千的老年時光;他對政治官場抱有無限期待、無限憧憬,也對世俗之見大失所望、決定出世。又如杜甫,人人皆知他憂國憂民、郁郁不得志的獨特氣質,然而在《長安三萬里》中,導演展現了杜甫童年時期的形象。岐王府中淘氣可愛、正在換乳牙的小杜甫以陌生化的形象沖擊觀眾,喚起人們新的認知和體驗。《長安三萬里》中裴十二才華橫溢、劍法超群,但那時的女子無法考取功名、更不能去邊關建功立業、報效國家。她的人生經歷揭示了唐代社會重男輕女的觀念,她代表了在時代洪流之下那些報國無門、懷才不遇的女性。裴十二這一角色呼應了當代女性主義的觀念,影片中壯志難酬的女子形象能夠激勵當代女性把握機會、砥礪前行。《長安三萬里》以歷史人物為原型,用宏觀視角展現大時代背景下被裹挾個體的命運。觀眾通過影片穿梭時空,感受唐代文人過客的命運沉浮,與古人的人生經歷、價值觀念產生共鳴,在觀影的過程中獲得治愈和追尋理想的力量。
《長安三萬里》展現的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而近幾年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則是以神話人物為原型,用微觀視角展現其個性特征和成長歷程,強調個體對命運的掌控性和主動權。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形象是一個“生而為魔”卻與不公的命運斗到底的人,他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振奮人心。申公豹從中作梗,使得原本是靈丸轉世的哪吒變成人人厭惡的大魔王,所有人都對他敬而遠之。但他沒有認命。哪吒不顧別人的偏見和命運的殘酷,聯合龍王三太子與天命殊死一搏,拯救了平民百姓,并且留住了自己的靈魂。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戰勝了所謂不可戰勝的命運,贏得了屬于自己的勝利,做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這類影片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激勵人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前進”。而《長安三萬里》中所呈現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立體鮮活的形象,更加凸顯“人性”。
三、新時代逐夢心中長安
《長安三萬里》中的“長安”即為興象。“所謂興象,是興中之象,藝術家創作起興的過程中,既隨物婉轉,又與心徘徊,圖其形而得之于象,悟其韻而灌之于興。”顯然,此“長安”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文化概念、精神概念。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喚出每個中國人心中共同的期盼。《長安三萬里》的片名出自明代陳子龍《從軍行》中的“夢到長安三萬里,海風吹斷磧西頭”,此處的長安是文人墨客實現理想之地,而三萬里形容理想與現實距離之遠,表達了陳子龍苦尋理想、不滿現實的憤懣之情,這正對應了影片中的暮年高適對程公公“人生憾事多嗎?”的一問。
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繁華成就了盛世長安,而這里卻也是無數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詩人用浪漫的情懷揮灑筆墨寫就的長安。影片中,李白第一次試圖以行卷的方式進入長安求取功名,卻因商人身份被趕出門外,正如那句“天下捷徑豈是為寒門所開”,李白一身才華卻無用武之地,他心中的憤懣隨拔劍出鞘一泄而出,轉念后又豁然開朗,灑脫豪放的個性就此體現。高適打算以制舉一途叩天子門,成不世功業。他第一次進入長安是在岐王府中耍槍法,妄獲玉真公主賞識,并舉薦給圣上,然而,上陣殺敵的槍法被權勢者拿來觀賞品玩本就荒唐,它與盛世間的太平格格不入,也未受到玉真公主的青睞。十年后,李白的名聲越來越大,并通過玉真公主的舉薦意外得到圣上宣召,被召入長安,但因李林甫、楊貴妃等人的記恨,長安對李白而言成了兇險至極之地。后來,大唐危機四伏、盛極而衰,國家動亂之際,高適卻陡然成為三鎮節度使,保家衛國、施展才干。“長安”是李白與高適的理想之地,在他們苦苦追尋,途經“三萬里”的過程中,既有一展宏圖的偉大抱負,也有報國無門的憤懣不平,有求得功名的喜悅之情,也有前途渺茫的漫漫長夜。
在新時代背景之下,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長安”,這體現著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和追求,并促使人們為實現心中長安而努力奮斗。李白和高適的“三萬里”逐夢歷程,道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滄桑之感,觀者在感興過程中依據自身經歷與古人產生共鳴,被李白的豁達、高適的堅韌所感染,受此啟發運用于自己的人生之中。“《長安三萬里》以傳統歷史長安空間作為理想都城的主線,運用符合當代人的思維方式進行書寫,其目的不在于還原,而在于傳統精神與當代人的精神性連接。”影片制作人立足于傳統文化,在實踐中積極推進文化創新,在“長安”這一紐帶中接續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
四、結語
《長安三萬里》以氣勢磅礴的唐詩、意態生動的畫卷、極致浪漫的東方美學俘獲了觀眾的心。長安之古韻與現代之風采交織,歷史之厚重與時代之潮流相融, 呈現出意中有象、虛實結合的,具有中國式浪漫的視效表達。影片創作過程中,導演依據自身生存境遇的深層體驗,對詩歌以及其背景進行深層理解,潛移默化地賦予古代人物形象鮮明的現代性,以新觀念改編人物形象,引發觀者共情。不僅讓長安成為古代和現代精神交流的橋梁,同時也喚起了人們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的敬意和自豪感。
參考文獻
[1] 陳琳. 云計算在三維動畫渲染系統設計中的應用[J]. 染整技術,2017(6).
[2] 謝君偉,鄒靖,陳廖宇等.《長安三萬里》:大唐風貌與中國詩詞的動畫表達——謝君偉、鄒靖訪談[J].電影藝術,2023(4).
[3] 王一川. 藝術學原理[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 龔云. 永遠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J]. 黨員之友(新疆),2019(3).
[5] 王一川. 藝術學原理[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6] 黃向東,楊喬伊.《長安三萬里》:主體身份與數字長安空間的縫隙與彌合[J]. 電影評介,20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