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重慶地區具有豐富多樣的毛豹皮樟老鷹茶種質資源,由于當前老鷹茶基礎研究不夠深入,加之重慶地區老鷹茶資源現狀不清楚及保護意識薄弱等問題,嚴重制約重慶老鷹茶產業的健康發展。為給重慶老鷹茶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提供支撐,介紹了重慶市老鷹茶的資源分布與保護現狀、品質特性與利用情況等,分析了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科學合理采摘,提升老鷹茶標準化生產水平;加強生態保護,構建老鷹茶種質資源核心庫;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特色老鷹茶區域品牌;加大資金投入,加強重慶老鷹茶遺傳背景與優異種質篩選研究”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 老鷹茶;種質資源;現狀;保護利用;對策建議;重慶
中圖分類號:S794.9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3.033
老鷹茶,又被稱為“白茶”“老陰茶”,通常用樟科植物的嫩葉或者嫩芽經過高溫漂燙、揉搓等工序加工制成,是一種植物代用茶[1]。全國各地制作老鷹茶的基源植物主要包括木姜子屬毛豹皮樟[Litsea coreana var. Lanuginosa (Migo) Yang et P. H. Huang]、黃肉楠屬紅果黃肉楠[Actinodaphne cupularis (Hemsl.) Gamble]、潤楠屬的川黔潤楠(Machilus chuanchienensis S. Lee)和狹葉潤楠(Machilus rehderi Allen)、山胡椒屬香葉子(Lindera fragrans Oliv.)[2],其中以毛豹皮樟制作的老鷹茶受眾最廣,其產品開發與研究最為豐富。毛豹皮樟是樟科木姜子屬的一種常青喬木,在我國華東、華南、西南等境內的多山區域,均可發現毛豹皮樟天然分布的群落或單株,分布范圍較廣[3],毛豹皮樟生性喜溫暖(年均溫>13 ℃)、濕度高(>80%)、弱酸性土壤的環境。
重慶市位于長江上游,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年平均氣溫為18 ℃,海拔300~2 300 m的山谷雜木林中存在豐富的老鷹茶資源。但是,目前關于重慶市老鷹茶及其基源植物的基礎研究還很少,亟待加強。為給重慶市老鷹茶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提供支撐,本文介紹了重慶老鷹茶資源的分布與保護現狀、品質特性與利用情況,分析了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1" 現狀
1.1" 資源分布情況
重慶地區具有豐富的毛豹皮樟老鷹茶樹資源,如圖1所示,主要分布在巫溪、奉節、梁平、銅梁、武隆、黔江等11個區縣,主要集中在武陵山脈、大巴山脈、巴岳山地區。據各區縣林業部門統計分析,重慶市百年以上老鷹茶古樹571株,成片分布資源面積645.9 hm2,零星分布資源461 156株。其中巫溪縣老鷹茶資源古樹209株,成片分布資源面積331 hm2,零星分布資源348 656株,同時在黔江區濯水鎮發現重慶市現存胸徑最大的老鷹茶古樹,胸徑120.5 cm、樹高約20 m、冠幅近100 m2。
1.2" 保護利用情況
1)資源普查、摸清家底。重慶市通過成立重慶地區老鷹茶資源普查專家組,對市域內老鷹茶資源群落、古茶樹及零星分布老鷹茶資源進行調查,采集資源分布地點、株數、樹齡等基本情況,摸清了重慶老鷹茶資源種質類型、種群數量、分布特征及相關產業發展現狀。2)技術集成、深度篩選擴繁。在保護資源的前提下,為加強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重慶市通過產學研結合篩選優化了老鷹茶繁育技術體系,集成了重慶老鷹茶資源高效利用技術,開展了優質老鷹茶資源深度篩選工作,對具有開發潛力的資源進行擴繁,為老鷹茶產業發展提供充足資源。
1.3" 品質特性
隨著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提升及消費質量的追求,老鷹茶作為稀缺性飲品資源,具備生態環境的優越性和風味獨特性,其價值與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研究表明,老鷹茶具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例如游離氨基酸、類黃酮、可溶性糖、多酚、微量元素、礦物質、芳香精油、維生素等,是一種健康無害的天然飲品[4-11]。徐青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技術對傳統、仿綠茶和半發酵工藝的貴州湄潭老鷹茶嫩梢加工樣品進行測試分析發現,老鷹茶樣品中含有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堿、礦質元素等多種成分,同時結果顯示,半發酵工藝做的老鷹茶品質較好,而且成熟度越高,茶樣內含物質也越高[12]。許乾麗等對貴州兩種民族民間古茶種-老鷹茶和蟲茶的化學成分研究中發現,老鷹茶、蟲茶樣品中19種氨基酸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與名優茶相當,同時在Fe、Zn含量上獨特性高于綠茶[13]。王雨鑫等對貴州4個縣域用傳統鐵鍋殺青、慢火烘干工藝加工的豹皮樟老鷹茶成品理化品質比較發現,貴州4個縣域的豹皮樟老鷹茶在理化品質上各有特色,其中江口老鷹茶的各生化成分含量都較高,總黃酮含量最高,品質最好[14]。
老鷹茶是一種植物代用茶,同時也是一味藥食同源物品,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老鷹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炎癥、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活性功效[15-16]。有研究表明,衰老、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大都與過量自由基的產生有關聯。老鷹茶中含有多種黃酮類物質,比如海棠苷、異槲皮苷、槲皮苷、黃芪苷、槲皮黃酮、山奈酚等,均具有很強的抗氧化特性。計紅芳等通過體外抗氧化性評價法和鐵離子還原法(FRAP)對老鷹茶總黃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進行了探討,結果發現,老鷹茶總黃酮對DPPH自由基具有較強的清除活性,其EC50值為18.17 μg·mL-1,同時老鷹茶總黃酮還具有較強的Fe3+離子還原能力,其EC50值為77.52 μg·mL-1,是一種潛在的具有抗氧化功能食品原料[17]。夏歡對宣城、湄潭、道真、雅安四種產地老鷹茶提取物進行對比分析后,發現不同產地的老鷹茶提取物均具有較好的體外抗氧化與體內抗氧化能力,其中乙酸乙酯相萃取物具有最強的抗氧化能力[15]。劉洪峰等在豹皮樟總黃酮對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保護作用研究中發現,豹皮樟總黃酮能顯著降低大鼠血清ALT、AST、NO、iNOS和肝勻漿MDA水平,增強SOD、GSH-PX活性,通過調節脂質代謝,改善胰島素抵抗,減少脂肪沉積,從而明顯減輕酒精、蔗糖混合液體對肝的病理損傷,同時發現400 mg·kg-1的豹皮樟總黃酮能顯著降低血清及肝細胞上清中TNF-α含量,進一步抑制大鼠TNF-α、IL-6、TGF-βmRNA的表達,表明豹皮樟總黃酮能夠抑制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細胞因子的表達,減輕炎性反應,延緩肝纖維化的發生[18]。
1.4" 市場開發情況
2023年,重慶市加工企業生產老鷹茶50.1 t,有機老鷹茶產量11.5 t,其中精品高端老鷹茶售價均在2 000元·kg-1以上,以嫩葉為原料的機制茶主要銷售價格區間在250~800元·kg-1。通過對當地野生老鷹茶資源的保護、移栽、擴繁,銅梁華興鎮與奉節大樹鎮以村集體合作社為扭力,分別發展地方老鷹茶幼苗基地73 hm2和20 hm2,分別帶動當地農戶增收5萬~8萬元不等。目前,重慶市發展老鷹茶園面積超過33.33 hm2的區縣有6個,超過66.67 hm2的區縣有2個,分別為巫溪縣的314.9 hm2與武隆區的100 hm2。重慶市有老鷹茶加工企業11家,各個企業的老鷹茶加工工藝各不相同:武隆桐梓的嫩葉輕發酵紅茶工藝,滋味鮮爽回甘;石柱中益的殺青、揉捻、曬干工藝,滋味醇厚自然;巫溪蒲蓮的渥堆發酵(1~2 h)工藝,滋味細膩絲滑。同時,企業注冊有“渝鷹”“蒲蓮老鷹茶”“中益華溪老鷹茶”“老鷹紅”“鵬芝林”“夔山理”等老鷹茶商標,分別獲得2020年“尋找中國”活動“銀獎”、第十三屆國際名茶品比“金獎”、重慶名牌農產品“巴味渝珍”公用品牌等多項榮譽。目前,巫溪、石柱、武隆等區縣將老鷹茶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特色產業抓手之一,并逐步打造農旅融合茶莊園,助力當地鄉村振興。
2" 存在的問題
2.1" 基礎設施薄弱,產業資金投入不足
重慶市老鷹茶資源分布較散,大多以群落或單株分布在山谷峽間,有的生長在原始森林中,周邊村民居住分散,自然村寨多,公共設施不完善,功能配套不健全;水利、電力、農業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與發展需求存在較大差距。近年來,重慶市老鷹茶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投入較少,在栽培品種選育與加工技術研究等方面匱乏,導致老鷹茶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不高,以農戶“自采、自制、自銷”為主,總體經濟效益不高,收入難以保持穩定。
2.2" 過度采摘,砍伐過大
野生老鷹茶是不可再生的初級資源,重慶老鷹茶資源過去保存數量較多,但近年來由于人為因素致使許多資源損失慘重。例如,由于亂砍濫伐、過度采摘和挖掘,致使老鷹茶樹樹勢衰敗及大量死亡。同時,優質老鷹茶樹資源繁育力度不夠,目前重慶市老鷹茶樹總體數量未得到有效提升,老鷹茶產業發展緩慢。
2.3" 經濟文化價值開發未規模化、特色化
重慶市野生老鷹茶樹群落是珍貴的老鷹茶樹種質資源寶庫,這些現今存活于本地區的珍貴、古老、特異茶樹資源是國內老鷹茶樹原生地的“活見證”,對老鷹茶科學研究與生產應用等具有重要的材料價值。但是,目前重慶市對于老鷹茶資源的遺傳背景研究不多、歷史文化挖掘不深、旅游開發力度不大,缺少對優質茶樹種質資源的篩選與豐產生態老鷹茶新品種的選育工作,嚴重影響了重慶市老鷹茶文旅產品的受眾性,不利于老鷹茶產業的規模化、特色化發展。
3" 對策建議
3.1" 科學合理采摘,提升老鷹茶標準化生產水平
提高茶農對野生老鷹茶資源的保護意識,遵循茶樹生長規律,采用可持續發展的科學采摘方式,正確處理好數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達到老鷹茶鮮葉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同時,加強優質老鷹茶資源擴繁與開發利用,提升老鷹茶茶區栽培管理技術水平,加強老鷹茶產品加工技術革新,讓重慶市老鷹茶產品邁向多元化。
3.2" 加強生態保護,構建老鷹茶種質資源核心庫
種質資源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重慶地區具有豐富多樣的老鷹茶種質資源,應充分發揮現有的茶樹資源與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做到“應收盡收、保質保量”。重點收集、培育和開發研究重慶當地特異性茶樹資源,建設綜合性的老鷹茶種質資源核心庫,為開展老鷹茶科研保護和開發利用提供高科技的共享平臺。同時,建議劃定老鷹茶保護區(點)范圍,強化對茶樹資源保護的執法監管,加大對破壞、盜伐、非法移植老鷹茶樹等行為的查處力度,切實把老鷹茶資源保護好、管理好和利用好。
3.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特色老鷹茶區域品牌
野生老鷹茶資源是重慶代用茶飲品發展悠久歷史的活見證,也是獨特而深厚的文化載體。建議依托重慶市老鷹茶區位優勢,做好整個老鷹茶文化旅游的規劃,改進完善“老鷹茶文旅”基礎設施,提高文旅服務與管理環節水平。同時,深入挖掘野生老鷹茶文化內涵,加大野生老鷹茶宣傳力度,傳承原生態老鷹茶產品加工技術,依托重慶野生老鷹茶資源打造區域特色老鷹茶產品、茶品牌。
3.4" 加大資金投入,加強重慶老鷹茶遺傳背景與優異種質篩選研究
積極投入老鷹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重慶市老鷹茶產業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吸納社會資金和城市資本投入該產業。重慶地區具有豐富多樣的老鷹茶種質資源,為研究老鷹茶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價值。通過分子生物學技術與聚類分析等方法研究重慶地區老鷹茶資源的遺傳多樣性水平和親緣關系,同時運用GC-MS、HPLC等技術手段,開展老鷹茶優異種質資源評價篩選,為優異老鷹茶種質資源開發與利用、地方特色老鷹茶樹新品種選育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麗,李寶磊,郭愛秀,等.老鷹茶的研究進展[J].飲料工業,2018,21(3):63-65.
[2]" 王濟紅,祁翔,姚松林.貴州老鷹茶原料植物調查[J].西南農業學報,2010,23(3):983-985.
[3]" 劉軍,陳禮清,唐茜.優良退耕還林樹種老鷹茶[J].四川林業科技,2001(2):44-45.
[4]" 唐茜,齊桂年.毛豺皮樟飲料資源的開發利用[J].四川林業科技,1998(4):67-69.
[5]" 陳振羽,李小聰,張欣,等.ICP-MS、GC-MS法研究樟樹不同部位的微量元素與揮發油成分[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53(6):922-929.
[6]" 茅向軍,江維克.貴州老鷹茶微量元素及礦物質研究[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1999(2):55-56.
[7]" 郁建平,古練權,任三香.貴州老鷹茶(豹皮樟)揮發油成分研究[J].食品科學,2001(7):63-64.
[8]" 陸維麗.老鷹茶總黃酮的制備工藝及主要成分含量測定的研究[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0.
[9]" 郭林林.樟樹化學成分的系統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2.
[10] 郁建平,葉輝,古練權.貴州老鷹茶Litsea coreana的黃酮類化合物[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6):110-111,114.
[11] 肖璇. 老鷹茶的綜合研究[D].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2019.
[12] 徐青,王濟紅,祁翔,等.加工方法和成熟度對老鷹茶生化品質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16,55(3):660-664,669.
[13]" 許乾麗,孫向彤,李明炬,等.老鷹茶、蟲茶的化學成分研究[J].貴州科學,2000(3):191-195.
[14] 王雨鑫,鄧燕莉,姚松林,等.貴州4個縣域豹皮樟老鷹茶的理化品質比較[J].浙江農業學報,2021,33(1):142-149.
[15]" 夏歡.老鷹茶抗氧化活性物質基礎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7.
[16] 秦昭,馮堃,王文蜀,等.老鷹茶揮發油提取工藝優化及其抑菌活性[J].食品科技,2018,43(9):257-261.
[17] 計紅芳,南海娟,張令文,等.老鷹茶總黃酮的提取工藝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1(2):121-125.
[18] 劉洪峰.豹皮樟總黃酮對大鼠酒精性脂肪肝脂質代謝及炎癥反應的影響及部分機制[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0.
(責任編輯:敬廷桃)
收稿時間:2024-03-15
基金項目:重慶市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專項(cstc2021jscx-gksbX0006);重慶市市級財政項目(cqaas2023sjczsy003);重慶市市級財政科研項目(cqaas2023sjczqn004);重慶市永川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23yc-jckx20091)。
作者簡介:李解(1991—),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茶樹育種與生化成分功效研究。E-mail:lijietea@163.com。
*為通信作者,E-mail:6173935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