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式現代化的生發邏輯、基本屬性及重大意義

2024-09-03 00:00:00黃秋生?唐雄
社會科學動態 2024年7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

摘要: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百折不撓、發憤圖強、銳意進取、守正創新,開辟出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從生發邏輯探究,中國式現代化省思了中國近代現代化探索,揚棄了蘇聯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超越了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從基本屬性探賾,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具有“五大特征”,而且具備規模性、人本性、全面性、和諧性、和平性的特性;從重大意義探討,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提供了后發國家新的現代化道路選擇,創造了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新形態。

關鍵詞: 中國共產黨;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文明;人類文明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哲學研究”(2022ZDAM04)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982(2024)07-0024-07

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自信自立、自力更生、自強不息,始終把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命運牢牢攥緊在自己的手中,由此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人間正道”。這條道路既不是“傳統的”,也不是“外來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我們“獨創的”。(1)這條新道路,是“兩個大局”視域下中國對“現代化之問”(2)作出的“中國式回答”。它的出場,廓清了西方式現代化制造的一元現代化敘事迷思,把每個國家實體共同參與現代化建設的可能引入現實,為后發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應然的歷史鏡鑒與現實參照。中國式現代化是秉承世界情懷、中國情懷與人民情懷的人類現代化范式,它具有各國現代化的共性,同時兼具現代化的中國特色。脈絡清晰的生發歷程、不拘一格的屬性稟賦、高屋建瓴的意義敘事,是其獨特之處的集中彰顯與生動昭示。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生發邏輯

“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3)歷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人們為思維所把握的具體的對象性存在建構話語體系時,聚焦其歷史進程并科學研判這一進程中對其產生重要影響的歷史因素是必要前提。因而,形塑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需要提前整合人類為實現現代化所付諸的多種性質努力對其生發的不同影響,并精準揭示中國式現代化對于這些影響所作的分別抉擇。

(一)對中國近代現代化探索的省思

學界普遍認為,中國追求現代化的原初心態不是“自覺”,而是“受迫”。這在中國近代的歷史敘事中得到突出體現。19世紀中葉的中國,專制制度在時代變革中步入風燭殘年,國家政權在帝國侵襲下風雨飄搖,小農經濟在商品經濟沖擊下搖搖欲墜。此時,大批有識之士意識到,如若再不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中國將會任人宰割,國人甚至會有亡國滅種的危險。于是,仁人志士們開始探尋解救中國于危難之際的“靈丹妙藥”,終于開啟了中國近代的現代化探索之路。

其一,對器物現代化的探索。體現這一探索的歷史事件是洋務運動,其中代表人物有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等。這一時期的先進分子秉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指導思想,篤守“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堅定信念,希冀通過“復制”西方先進的器具、技術等來自強求富。但是,器物的先進無法挽救制度的腐朽,甲午戰爭一經打響,就很快宣示了器物現代化的破產。

其二,對制度現代化的探索。體現這一探索的歷史事件是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前者的代表人物有康有為、梁啟超等,后者的代表人物有孫中山、黃興等。這一時期的先進分子洞見了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要前提,即政治變革,這在當時是很大的進步,但由于守舊反動勢力過于強大,導致維新變法草草結束,辛亥革命中道崩殂,制度現代化繼而折戟。

其三,對思想文化現代化的探索。體現這一探索的歷史事件是新文化運動,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李大釗、陳獨秀、魯迅等。這一時期的先進分子意識到當時國人的病根所在,發動了“猛藥去疴”的思想解放運動,有力地沖擊了維護舊制度的思想觀念與價值體系。雖然思想文化現代化探索只是借助“批判的武器”,但卻在不久后引發了“武器的批判”,發揮了綜合、廣泛及長遠的空前歷史影響。

通過分析近代中國先進分子對現代化的探索,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的一致性表現為他們在特定歷史時期探索的都是單一領域的現代化,都是在這一領域的現代化探索失敗后,進而開啟那一領域的現代化探索。這種現代化探索顯然有其不足之處,但其緣由理應歸結為經濟必然性的“制約”。從可資借鑒之處而言,從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現代化探索,每一次的現代化探索都比前一次更為深刻地把握住了羈絆中國實現現代化的深層次矛盾,使得中國獨立自主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條件不斷成熟,也為中國共產黨開辟中國式現代化積淀了寶貴材料。中國共產黨在開辟中國式現代化的歷程中,通過省思近代中國先進分子推進現代化的正反經驗,跨過了阻礙中國實現現代化發展的“首道關卡”,并在此基礎上,逐漸實現了中國現代化由單領域探索向多領域、全領域推進的轉變。

(二)對蘇聯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的揚棄

列寧領導蘇聯初步探明了社會主義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進路,像新經濟政策所呈現的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策略,“列寧遺囑”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構思,其正確性業已隨著時間與實踐的變遷而得到相應檢驗。但列寧以后的蘇聯領導人并未堅持他所擘畫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康莊大道,反而參照斯拉夫民族落后野蠻的歷史文化傳統開啟了高度集權的現代化發展模式,亦即“蘇聯模式”。這一模式的鮮明特征體現在五個層面:(1)經濟上實行單一公有制及自上而下式的計劃型、指令型、動員型經濟運行機制。這一經濟模式短期內讓蘇聯嘗到了甜頭,但長此以往,致使蘇聯民眾丟失了生產積極性,蘇聯經濟喪失了內源性活力。(2)政治上輕視民主建設。蘇聯模式排斥民主黨派,輕視人民民主,并造成了“黨內缺乏監督”“國家官員直接委任”等眾多亂象,這些亂象埋下了蘇聯解體的禍根。(3)意識形態上暴力管控。蘇聯建立了龐大的意識形態監察制度及配套機構,對社會輿論進行嚴密監管、嚴格控制,對有悖于蘇聯模式的言行進行暴力鎮壓,據史料記載,在蘇聯“大清洗”運動中被鎮壓的民眾高達數百萬之眾。(4)社會建設上片面發展重工業,謀求軍事擴張。毋庸置疑,蘇聯以重工業作為發展重心,有著來自外部資本主義陣營軍事訛詐因素影響,但全球性野心則是其內驅力,這種內外雙重驅動力最終造成了蘇聯產業經濟的嚴重失衡。(5)對外交往上自我封閉、自我孤立。蘇聯領導人把蘇聯與資本主義兩個經濟體系稱為“兩個平行市場”,把二者相互獨立、相互對立起來,這實際上就是自我封閉的表現。(4)

蘇聯作為20世紀中葉的頭號社會主義強國,其發展模式對于當時一窮二白、渴求現代化的中國而言有著難以拒絕的吸引力,因而,我們黨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初步探索中,一定程度上借鑒了蘇聯模式的運行機理與實踐理路。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前期實踐表明,蘇聯模式的弊端注定了它的不可持續性,蘇聯模式也無法使我國實現大踏步乃至跨越式的發展。因而,在改革開放時期,我們黨突破思維定勢,重振旗鼓再出發,對蘇聯模式進行了揚棄。這段歷史時期,對于蘇聯模式的給定材料,我們黨運用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的辯證法,科學把握計劃與市場、集權與民主、守正與創新、和平與發展、國內與國際等一系列辯證關系,創新發展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社會主義完備產業、社會主義新型外交等現代化重大成果,為中國式現代化在新時代的偉大飛躍夯實了基礎。

(三)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超越

西方資本主義式現代化肇始于17世紀,其發展以政治革命為先導,工業革命為引領,資本擴張為邏輯,對內壓迫剝削、對外殖民掠奪為表現。西方資本主義式現代化的運作過程,實際上是受異己的力量即資本的力量或稱物的力量支配、控制與奴役的過程。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后,促成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大事變,我們黨自成立之始就發覺了資本主義式現代化的致命缺陷,并立志為創造一種超越資本主義式現代化的非異己的現代化范式而不懈奮斗。時至今日,經過百余年創榛辟莽、篳路藍縷歷程,我們黨業已推動超越資本主義式現代化的非異己的現代化范式理想步入現實——這一范式的體現正是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對西方資本主義式現代化的超越,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

其一,認知超越。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科學地回答了“應人掌控資本,還是應資本宰制人”的問題。對此問題,中國式現代化基于對歷史與人民負責的態度肯定了前者否定了后者,而西方資本主義式現代化的答案與之截然相反。西方資本主義式現代化雖也宣揚其所謂的人本主義,但這些意識形態僅有虛情假意的流露,卻無真實貼切的內容。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正確把握了“資本是不是原罪”的問題。對此問題,西方資本主義式現代化詮釋的是資本等同原罪的歪曲理解,因為在它那里,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5)而對中國式現代化而言,資本絕非“原罪”。中國式現代化認為,資本利用只要合理合法,可以避免其對主體不利的一面,使其符合主體價值趨向,并發揮其對生產力的巨大促進作用。

其二,資本運行的邏輯超越。與西方資本主義式現代化迥異,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秉性表明,發展資本僅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從來不是目的,這也就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致力于使資本服務于主體的有意義的勞動,并致力于防止主體勞動服務于資本的亂象。資本的逐利本性使得它一有機會便會突破各種道德、人倫、法理規制而傷害主體,但這并不意味著它不可駕馭。中國式現代化以“兩個極限”的舉措有效控制了資本“橫沖直撞”“無序擴張”的亂象。通過極限壓縮資本失范的可能性空間,極限擴大資本運行的合理性空間,中國式現代化使得資本運行實現了由以往遵循逐利邏輯向遵從勞動與價值邏輯的轉變,使得資本在主體“紅綠燈”指令下有序行進。

其三,發展進路超越。在現代化發展進程中,西方資本主義式現代化走的是串聯式發展進路,遵循著“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的邏輯理路。而中國式現代化超越了西方資本主義式現代化的串聯、縱向發展理路,創造性地推衍出橫向、并聯發展思路,并以“非對稱趕超”的實踐敘事佐證了這一思路的可行性、正確性、優越性與價值性。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屬性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6)運用“抽象與具體”的思維方法對中國式現代化獨特的“五大特征”進行研判,可以具象化出“五大特性”的“具體”,即“規模性、人本性、全面性、和諧性、和平性”的具體。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性”,是對中國式現代化“五大特征”的提煉,直觀地反映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品性,詮釋了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中國特色,表征了人類對現代化的審視抵達新意境。

(一)現代化呈現規模性

對“規模性”的理解,不應基于形式的、字面的意思,而應基于規模指向、覆蓋程度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說,規模性無疑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特性發展。西方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的現代化,是建立在領土板塊、傳統民族的分裂的基礎上實現的。歐洲雖然有同宗同源的歷史文化傳統,但如今百國林立,語言分化。歐洲國家所實現的現代化也不過是小規模地區、小規模人口的現代化。大一點的國家像“英法意德”等,現代化的覆蓋人口不過幾千萬人,小一點的國家如瑞士、丹麥等,現代化的覆蓋人口僅有幾百萬人。就算是美國,其現代化覆蓋人口也只有幾億人。其與中國以“十億”為計量單位的現代化人口相比,顯然無所謂“規模”。以“十億”為人口計量單位的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的難度系數不是像“1+1”那樣簡單堆疊,而是以“幾何倍數型”躍升。但好在經過循環反復的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的良性互動,我國解決了在超大人口規模國家實現現代化的“世紀難題”,開辟出了一條實現超大人口規模國家現代化的道路。“我國十四億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7)

(二)現代化呈現人本性

不同于過去受“物”所支配、所奴役的異化的人類現代化模式,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人類現代化發展由服務于物到服務于人的回歸。人本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特性。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以人民幸福為目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以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為核心,而從來不謀求實現“私人俱樂部”的特殊利益。從一定意義上說,正是因為有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以及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目的,才會有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以人民團結奮斗為動力。中國式現代化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也不是依靠少數人的力量就能實現的,從成功推進到基本實現再到全面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全體人民、中華民族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把創造歷史、續寫歷史的“無數個力”凝聚為“總的合力”,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推動現實趨向中國式現代化的頂層設計。與此同時,中國式現代化以人民共享實踐成果為旨歸。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不斷縮小貧富差距,始終現實踐履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價值旨歸。建黨百余年來,黨依據每一發展階段所取得的實踐成果,持續推進實踐成果的全民、全面、共建、漸進共享,依次推動人民實現了由衣食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在新時代,我們黨還將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大力增強人民的收獲感與幸福感。

(三)現代化呈現全面性

人類其他現代化模式,不論是西方式現代化,抑或是蘇聯式現代化,都具有明顯的片面性,而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人類現代化由片面到全面的蛻變與升華。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并非從一開始就具有全面性,從一開始就具有全面性也不符合人類現代化發展規律。一般說來,人類現代化發展需要歷經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現代化的依次順序,才能呈現全面性。人類既往的現代化模式由于深層次內在矛盾的掣肘導致它們難以實現對現代化各領域的全面把握,而中國式現代化消解了人類其他現代化模式的矛盾積弊,通過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與生態五大領域現代化的次第尋繹,逐步實現了對這五大領域現代化的全面推進。與此相應,中國式現代化也逐步開啟了對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這五大文明的總體追求。此外,在現代化進程中,中國式現代化不僅十分重視五大文明的全面推進,還特別注重各文明建設之間的協調布局。中國式現代化善于將各文明建設置于一個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系統進行協調擘畫,這激發了諸文明建設之間的聯動與互促效應,造就了中國現代化各領域建設互利共贏,使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規避了諸多險情,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四)現代化呈現和諧性

中國式現代化創造性地使人與人、人與自然、中國與外國走出了一條和諧發展的道路,彰顯了突出的和諧性,這是對人類現代化特性的杰出貢獻與重要發展。首先,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人與人的和諧發展。通過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無產階級革命步驟,“剝削制度消滅了,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不再存在”(8),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普惠全民的生產關系,賦予了社會個體同等的社會權益,而不論個體地位的高低、財富的多寡、權力的大小,因而使社會個體與個體之間能夠平等、和諧相處。其次,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不同于西方式現代化對自然的過度征服、敬畏缺失,中國式現代化秉持人與自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思路,堅持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的進路,創新性地走出了一條兼顧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道路,合理地進行人與自然的物質變換,使中國式現代化營造了人與自然融洽相處的溫馨畫面。第三,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中國與外國的和諧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積極順應并以實際行動不斷推動全球化的時代浪潮,堅決反對所謂的“脫鉤斷鏈”“小院高墻”等逆全球化行徑,堅持合作共贏、開放包容,踐履國際義務、應有擔當,努力斡旋矛盾、協和萬邦,通過不斷深化對外開放的程度、接續延伸陸海絲路的向度、賡續發揚南南合作的傳統等現實舉措,做到了與世界各國共謀發展、共享實惠、共擔責任、共促繁榮。

(五)現代化呈現和平性

和平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性,這一特性不僅與當今走向縱深的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桴鼓相應,而且使中國式現代化流露出強大的道義力量,實現了“得道多助”。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呈現和平性的基本特性,主要原因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主體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主體中國人民愛好和平。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抗美援朝等多次革命斗爭,歷經數十年的艱苦奮斗、流血犧牲,黨和人民才贏得了如今獨立自主、和平發展的美好局面。因而,黨和人民深知和平無比珍貴,珍惜和平的來之不易。二是,在中華傳統文明浸潤下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民族主體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深深植根于中國人的精神中,深深體現在中國人的行為上。”(9)可見,中華文明所蘊含的突出的和平性,不啻基因一般為中國人民代代相傳,這也“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10)。總而言之,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主體、實踐主體、民族主體所具有的和平性必然注定中國式現代化的和平性,也必然注定西方“修昔底德陷阱”邏輯、“國強必霸”歪理在中國行不通。

三、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呈顯了中國現代化發展“后來居上”的英勇姿態,書寫了人類現代化發展“范式多元”的歷史新篇,對理論發展、中國崛起、世界衍化以及文明嬗變作出了突出貢獻,產生了重大影響。具而言之,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提供了后發國家新的現代化道路選擇,創造了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新形態。

(一)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

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是關于人類社會形態統一性、跨越性演進的學說。19世紀50年代,中年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形態更替遵循著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依次更替,建構了其社會形態統一性演進理論。隨后西歐日耳曼民族、東歐斯拉夫民族、中亞蒙古族跳躍奴隸制直接從原始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事例促進了馬克思對社會形態演進規律的新思考。19世紀70年代,晚年馬克思基于對歷史規律的多維審視,理性研判正醞釀著偉大變革的俄國社會,發展了社會形態跨越性演進思想,認為俄國這般經濟文化落后的封建國家可能跨越資本主義的“卡夫丁峽谷”而走上共產主義道路,從而形成了科學、全面、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對于馬克思晚年提出的關于社會形態跨越性演進思想的檢驗,俄國無疑是先驅,但它最終走向自我否定。而中國有力地檢驗了這一思想的實踐性,這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性成功中得到突出體現。

中國式現代化,把握了“吸取資本主義的一切肯定成果,避免了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切災難波折”這一馬克思所構思的“卡夫丁峽谷”理論的核心要義(11),把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跨越論引向現實并持續檢驗,原創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從理論上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中國式現代化在生發歷程中成功避免了資本主義生產的諸多波折,其理論憑借是黨用以推進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創新理論,離不開黨的創新理論所完善的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跨越論的具體方案的正確指引,因而黨的創新理論無疑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的理論發展。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從實踐上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中國式現代化基于對資本主義的一切肯定成果特別是對其中先進工業生產、科學技術、管理經驗的吸收,發揮了自身的后發優勢,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的逐漸趕超。我國業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了現代化的第一步走,并創造了于本世紀中葉全面實現現代化的不可逆的歷史趨勢。這深刻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形態理論所做的實踐性、對象性突破。

(二)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

黨領導人民堅定不移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路,方能締造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奇跡,譜寫我國現代化發展的歷史偉業。因而,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現實表征。

其一,中國式現代化側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優越。中國式現代化在道路上依循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些年來,國內外有些輿論提出中國現在搞的究竟還是不是社會主義的疑問,有人說是‘資本社會主義’,還有人干脆說是‘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這些都是完全錯誤的。”(12)他旗幟鮮明地指出我們搞的是真正的社會主義,走的是科學社會主義道路。其實不論是從無產階級執政原則勘探,還是從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剖析,我國的發展道路始終未曾偏離本真社會主義方向。正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為本,以勞動為邏輯,得到了最廣大人民衷心擁護,發揮了其他國家難以發揮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其二,中國式現代化印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法優越。過去中國現代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歸根結底是因為有中國共產黨掌舵領航,是因為黨領導人民進行了“兩個相結合”,進而踐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理念與進路。“兩個相結合”特別是其中蘊含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論原則,保證了黨在領導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能夠做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自我糾偏,能夠自覺維系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能夠制定正確路線政策方略,不斷進行新的偉大斗爭并戰勝各種風高浪急乃至驚濤駭浪般的考驗。黨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披荊斬棘、一往無前,使這一方法展現出強大的優越性與吸引力。

其三,中國式現代化確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果優越。在發展速度上,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將1978年的經濟發展數據與2023年的作比較,我國GDP總量增長了約345.84倍,人均GDP增長了約234.54倍。(13)這組數據表明,在改革開放40余年間,我國書寫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的速度奇跡。于發展質量上,一方面,我國在保持各領域迅速發展的同時保持了社會長期團結穩定;另一方面,我國通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了集約型發展的轉變,實現了兼顧質量、效率、公平、安全與可持續性發展的轉變,實現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與生態良好的有機銜接與綜合平衡。在發展規模上,目前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14),人民“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弱有所扶、老有所養”要求得到廣泛性實現。總之,中國式現代化雖然起步晚,但卻成果顯著,收獲頗豐。這有力地確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果優越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葳蕤蓬勃、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三)提供了后發國家新的現代化道路選擇

中國式現代化,走出了后發國家依附型現代化發展的困境,祛除了西方式現代化的資本邏輯、霸權思維,摒棄了“西方中心論”“異質沖突論”“人類中心論”等錯誤認識,實現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15)。顯然,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現代化發展史上偉大的理論創造與實踐創新。

其一,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對西方式現代化的本質超越。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運作下,現代社會很好地解決了由物奴役、支配、控制人的“失范”問題,現代化發展趨向為絕大多數人乃至全人類謀福利,人真正意義上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自然與人也不再是勢同水火而是命運與共的關系。在中國現代化實踐場域下,與現代社會全面發展交相輝映的將是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是人類本質的豐富多樣性實現。

其二,中國式現代化對世界的影響不是照搬過去西方式現代化所走的對外強制輸出的邏輯理路。中國式現代化雖然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但也從不妄自尊大地把自身與“現代化”等同起來。中國式現代化只為后發國家提供客觀性的借鑒,而從不謀求把自己的理念、模式強加給別國。中國式現代化對“人類現代化之問”的鮮明立場是“現代化道路并沒有固定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適履。每個國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的努力都應該受到尊重”(16)。走自己的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立足點,也是所有后發國家所應秉持的思路與方法。

其三,中國式現代化走的不是過去模式對抗、零和博弈的老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其他的現代化道路不是對立、排斥的關系,而是共存的關系。(17)中國式現代化始終秉持“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18),不斷為解決世界安全、發展、治理、和平、信任、環境等赤字發揮重要作用,努力推動全世界不同類型、不同制度、不同文明、不同現代化模式的國家共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因此,世界上不同現代化范式的國家,理應摒棄意識形態上的偏見與敵視,順應時代“和平”潮流、歷史“發展”大勢,為解決好“世界怎么了,人類何處去”的時代課題、建設好“地球村”、實現好“人類夢”團結合作。

(四)創造了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不是拋舍中華文明的現代化,而是賡續中華文明的現代化;不是自我封閉的現代化,而是擁抱人類文明的現代化。與此同時,對于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借鑒中超越,進而創造了中華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

其一,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中華文明新形態。現代化的進程必然催生現代文明。我國現代化發展催生的現代文明,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現代具體實際有機耦合的文明。通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具有高度契合性的思想觀念同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相貫通,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共同富裕發展目標、“兩個大局”時代形勢等現代元素相融通,中華文明新形態得以創造。其創造的重大意義,不僅在于賡續了中華文脈,而且在于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發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臻于新的境界。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這一內涵豐富、邏輯嚴密、論述嚴謹、方法有效、目標可行的新生理論體系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臻于新境界的現實表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升華,綻放了中華文明新的榮光,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揮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二,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民族文明也是世界文明,人類文明是有機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式現代化在使得中華文明重獲新生的同時,也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從人類文明新舊形態的比較視域來講,一方面,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體現為新的文明意涵。人類文明新形態,突破了人類文明舊形態對文明的片面理解,把文明的意義敘事延展為物質、政治、精神、社會、生態五大文明,開啟了人類對這五大文明的總體追求。另一方面,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體現為新的文明性質。人類文明新形態不是為少數人謀利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文明形態,而是為絕大多數人乃至全人類謀利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文明形態。當下,資本主義人類文明舊形態的“降”與社會主義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升”形成鮮明對比,這突出體現了后者得人心、順人意、合大勢。此外,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還體現為它開辟了“新紀元”。人類文明舊形態中充斥著“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等沉渣,不同文明相互敵對、相互隔閡;而人類文明新形態滌凈了人類文明舊形態的污穢,用文明交流、互鑒與共存取代了文明隔閡、沖突與優越,進而致使舊的歷史帷幕落下,新的時代旗幟上揚。

注釋:

(1) 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6頁。

(2) 習近平:《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人民日報》2023年3月16日。

(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3頁。

(4) 參見雷麗平:《俄羅斯的歷史傳統與蘇聯現代化》,《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年第3期。

(5)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1頁。

(6)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17日。

(7) 習近平:《論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9頁。

(8)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30頁。

(9) 習近平:《在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5月16日。

(10)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民日報》2023年6月3日。

(11) 黃秋生、黃君錄、馬軍:《對“卡夫丁峽谷”理論的思考》,《廣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9期。

(12)(14)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76、9頁。

(13) 參見《改革開放鑄輝煌 經濟發展譜新篇——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人民日報》2013年11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人民日報》2024年3月1日。

(1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8-9頁。

(16) 習近平:《加強政黨合作 共謀人民幸福——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7日。

(17) 艾四林:《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世界意義》,《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2022年第1期。

(18) 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經濟日報》2015年9月29日。

作者簡介:黃秋生,南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湖南衡陽,421001; 唐雄,南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衡陽,421001。

(責任編輯 程 騁)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8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當代陜西(2021年12期)2021-08-05 07:45:06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五月天在线网站|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va视频|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99爱在线|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亚洲三级成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亚洲a级毛片| 国内黄色精品|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亚洲色图另类|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国产精品不卡永久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婷婷色中文网| 久久夜夜视频|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亚洲性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91国内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91精品福利自产拍在线观看|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日韩高清成人|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视频久|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 欧美亚洲第一页|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伊人久久婷婷| 99久久精品视香蕉蕉|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亚洲国产系列|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好吊日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 婷婷六月综合网|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影院|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亚洲第一视频网|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99热线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五月天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日韩高清成人|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伊人91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精品视频网|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