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現狀、熱點與展望

2024-09-03 00:00:00傅冠搏?曹龍虎
社會科學動態 2024年7期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是當前國內學界的熱點研究議題。文章綜合文獻計量學和內容分析的方法,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總體狀況、熱點趨勢以及下一步的研究重點進行了總結和分析。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國式現代化研究在黨的二十大之后迅速成為國內學界的熱點研究議題,相關研究迎來了一個爆炸式的發展階段。學者們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基礎、內涵特征、歷史意義、話語構建與傳播等議題展開了熱烈討論。不過,目前的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也存在學理深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研究范式略顯單一、學科寬度有待進一步拓展等問題。基于目前的研究狀況,結合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需要在深化研究的學理深度、推動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的齊頭并進、拓展學科寬度等方面重點著力。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大歷史觀;人口紅利;研究范式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982(2024)07-0048-0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多年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奮發圖強、艱苦奮斗,創造了人類現代化史上的偉大奇跡。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深刻總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質要求、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等。目前,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已成為國內學術界最為熱門的話題之一,相關研究成果呈現井噴式的發展態勢。本文嘗試綜合運用文獻計量學和內容分析方法,一方面運用CiteSpace軟件(1),通過繪制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知識圖譜,定量化、可視化、系統化地呈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狀況和熱點趨勢;另一方面通過對文獻的研究性閱讀,分析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熱點主題和發展趨勢。文獻計量學和內容分析是文獻綜述類論文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其中,文獻計量學以文獻的若干基本定律和規律為基礎,通過分析文獻的題目、關鍵詞等動靜態特征,展現相關研究領域的現狀、熱點和前沿,為研究者從宏觀上把握該議題以及深入研究提供幫助。(2)而內容分析則要求在對文獻進行研究性閱讀的基礎上,理解作者的意圖,客觀、全面地闡釋文本內容的本來意義。(3)本文希望通過對這兩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基本狀況進行更為系統、細致的梳理和總結,進而為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進一步深化提供思路和方向參考。

一、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總體狀況

本文選擇學界廣泛認可的“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CSSCI,含擴展版)來源期刊文獻作為樣本數據,通過梳理中國式現代化的年度發文情況、核心研究機構、核心研究作者和高被引文獻情況,呈現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總體狀況。具體檢索參數設置為:篇名=“中國式現代化”,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檢索條件=“精確”,起止時間為2000—2023年。為降低研究誤差,我們對檢索文獻進行人工校對和反復篩選,剔除論文摘編、會議綜述、年鑒、報刊和一些重復性的非相關文獻,共獲得有效文獻2605篇。

(一)年度發文情況

搜索發現,2000—2019年,學界關于中國式現代化議題的研究的論文發表量比較穩定,每年在150篇左右。從2020年開始,學界關于中國式現代化議題的研究論文數量開始急劇增加,呈現爆炸式的增長態勢。這一發文量的演變趨勢非常好理解。中國人民對現代化道路的追尋差不多從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就開始。鴉片戰爭之后,在西方列強入侵、近代中國面臨空前民族危機的背景之下,一些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積極為傳統的中國尋找出路,進而讓我國走上象征現代文明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百廢待興之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基立業。“現代化”體現了人類對更為先進、更為完善的技術、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狀態的追尋,象征著人類文明從落后、愚昧狀態到先進、發達狀態的轉變。作為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追尋,學界關于現代化議題的研究一直保持著一定的關注和熱度。2020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強調,經過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黨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并深刻總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質要求等。由此,中國式現代化成為中國共產黨執政話語體系中新的核心話語,并在短的時間里成為學界的焦點和熱門話題。

(二)核心研究機構和作者分析

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構建學術話語體系,離不開核心研究機構和作者的引導。通過分析核心研究機構和作者,有助于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一個研究領域中推動該議題學術創新和發展的骨干力量。

圖1為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機構合作可視化圖譜。該圖譜呈現了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核心研究機構及其網絡密度的分布情況。從核心研究機構的基本情況看,中國式現代化領域呈現出向重點高等院校和研究所集聚的趨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北京大學等的馬克思主義學院發文量較高,是該議題的核心研究機構。從核心研究機構的網絡密度分布情況看,中國式現代化研究整體密度較小,機構間聯線數有限,研究機構間的合作程度較低,除了以復旦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下設的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為代表的少數高校或研究所在學術合作之外形成了較為密切的合作關系外,研究機構之間并未形成緊密的研究合作關系,整體合作研究程度和強度不是很足。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需要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考察,需要從歷史和現實的全局中把握關鍵。

在核心作者方面,基于普萊斯公式N =0.749*sqrt[n(max)]計算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核心作者,可知文獻發表量為3篇及以上者便可稱作是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在本文選取的文獻樣本中,核心作者共發表235篇文獻,其文獻發表量遠小于50%的核心作者發文量標準,表明在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領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該領域仍然具有較大的研究空間。從作者貢獻上講,吳忠民、何傳啟等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概念進行了重要論述,為這一領域相關的后續研究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張占斌、陳金龍、辛向陽、任保平等則拓寬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內涵和具體內容,推進了該領域研究的深度。

(三)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高被引文獻分析

表1為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被引次數排名前20的高被引文獻統計表。從該表可以看出,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議題非常豐富,而且也表現出了一定的時代特征。從研究議題來說,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地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的任務。(4)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并宣布今后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5)“四個現代化”成為中國人民耳熟能詳的發展愿景,所以,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具體領域的現代化發展。從該表可以看出,具體領域的現代化發展狀況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重點,尤其是農業現代化。代表性的觀點有:胡鞍鋼、吳群剛根據國外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歷程,提出在中國特殊國情下,通過農業企業化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模式(6);張紅宇等提出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是四化同步發展背景下的,建議在小規模經營基礎上,實現具有多元模式和多條路徑的農業現代化。(7)除此之外,法治現代化(8)、教育現代化(9)也引起學者的重視。從時代特征方面來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中國式現代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是在已有基礎上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所以,在2012年之后,除了農業現代化、法治現代化等具體領域的現代化研究之外,有關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等宏觀方面的成果不斷涌現。代表性的成果有胡鞍鋼對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特征與方向的分析,他提出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顯著特質是包含了黨的治理、國家治理、社會治理三個層次,并將黨的治理現代化作為決定性因素(10);薛瀾則從基本政治制度、價值體系、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等四個方面對國家治理內涵進行了闡釋,并提出了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之路是一個頂層設計與泥濘前行相結合的過程。(11)

二、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熱點主題

考察研究熱點可以幫助我們對這一領域研究內容進行深入剖析,從而確切地得出研究重點和方向。“關鍵詞”是作者對文章核心內容的高度提煉和概括,不僅體現出論文研究的價值所在,也反映出一定時期領域的研究趨勢。我們將通過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關鍵詞的共現分析和聚類分析,考察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熱點,并結合對文獻的研究性閱讀,分析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熱點主題。

(一)關鍵詞聚類共現分析

結合圖2的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關鍵詞聚類共現圖譜和表2的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關鍵詞詞頻和中心度統計表,可以發現: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中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有“現代化”“中國”“中國特色”“國家治理”“共同富裕”“毛澤東”“現代性”“社會主義”“鄧小平”“工業化”“新時代”“改革開放”“中國道路”“黨的領導”“城鎮化”“實踐邏輯”“話語體系”“和諧社會”,等等。其中,排在前三位的關鍵詞“現代化”“中國”“中國特色”中的“現代化”和“中國特色”的中心度分別為1.30和0.83,表明“現代化”和“中國特色”對其他關鍵詞具有高度影響和控制力。而體現具體領域的現代化研究關鍵詞如“共同富裕”“城鎮化”“中國道路”“話語體系”等的熱點頻次雖然較高,但中心度依然較低,表明這些關于現代化議題的具體研究依然需要進一步深化。

(二)關鍵詞聚類時間線(Timeline)趨勢分析

聚類時間線(Timeline)通過聚類分析生成聚類模塊,并對聚類中的關鍵詞按照首次出現年份進行時間順序進行排序,形成時間線圖。分析聚類時間線可以更好地掌握各聚類的演進情況。圖3為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關鍵詞聚類時間線發展趨勢圖。在圖3中,最早出現的關鍵詞是“鄧小平”。2023年2月,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12)。鄧小平同志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式的現代化”是鄧小平最早概括出來的,在總結和反思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和教訓的過程中,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了從我國國情出發、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的重大命題,通過闡述階段目標、指明根本方向、明確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重點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理論體系,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三步走發展戰略”。所以,“鄧小平”也就成為當時中國式現代化研究議題中的一個關鍵詞。2005年前后,“中國特色”“現代化”“社會主義”等關鍵詞出現,同時圖譜的徑向流強度增強較為明顯,這表明基于上述主題的中國式現代化研究成果得到了有效增長,相關文獻量開始提升。2020年以后,圖譜的徑向流強度明顯增強,關鍵詞大量涌現,相關文獻量急劇上升。“共同富裕”“本質要求”“黨的領導”“新時代”“實踐邏輯”“中華文明”等關鍵詞紛紛出現,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這一時期中國式現代化研究呈現出全面開花的局面,在理論探索和實踐總結上均涌現出很多重大的成果,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進入系統研究和全面梳理的階段。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工業化、城鎮化等具體領域的現代化發展依然是學界關注的重要命題,而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本質要求、實踐邏輯、動力機制等理論命題則開始成為學界的研究熱點。

(三)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熱點主題分布

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共現分析和關鍵詞聚類時間線趨勢分析,雖然可以幫助我們有效揭示研究議題的主題結構和發展趨勢,但如果要更好地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熱點,還需要對相關文獻進行更為細致的研讀。基于圖譜關鍵詞分析所得出的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熱點主題,下面將在對上述熱點主題的文獻進行細致閱讀的基礎上,分析“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基礎”“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特征”“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意義”“中國式現代化的話語構建”等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熱點主題。

第一,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基礎進行學理闡釋。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發展起來的現代化道路,既要在中國特色、國家個性上加以理解,也要在現代化的共性上、普遍性上予以定位。(13)正如習近平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14)。所以,考察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基礎不僅需要梳理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還需要辨析其對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的深化和拓展,以及需要對西方的經典現代化理論進行反思。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基礎,杜玉華、王曉真認為,馬克思主義關于現代化與社會結構、現代化與人類文明、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和可選擇性以及現代化的主旨等思想觀點,為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15);翟章芬、吳瓊則從馬克思主義的現代視野入手,認為其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獨立自主發展的趨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提供切實的理論依據(16);喬玉強則基于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人的現代化新發展聯系起來,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形成于世界歷史發展的全球現代化實踐中,契合了世界歷史的演進規律,從而使人的現代化屬性得以實現新的歷史發展(17);肖貴清解讀了黨的二十大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擴展,認為其以新時代新征程的新要求、新戰略、新部署,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基本遵循。(18)總的來說,目前學界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基礎已經進行了深入闡釋,在考察西式現代化與中國式現代化之間的異同、探索自身特色的現代化理論體系以及構建世界層次的現代化理論話語體系等問題上均涌現不少成果。

第二,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特征做進一步分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并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五個方面的特征,即“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和“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19)在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礎上,學界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特征進行了進一步的思考,并對這些內涵、特征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細致分析。周文、肖玉飛認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獨立自主,堅持對外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鮮明特征。(20)胡鞍鋼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性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是適應中國國情、適應發展階段的現代化,本質是為了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21)徐坤認為,人口紅利在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他同時提出了人口紅利的弱化給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帶來了全新挑戰。(22)李濤基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具體實踐,總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特征,具體體現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守正性與創新性的統一、繼承性與借鑒性的統一。(23)

第三,在大歷史觀中審視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意義。在2021年2月20日召開的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提出,“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24)。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是秉持這種從過去、現在、未來以及中國與世界相貫通的大歷史觀,來闡述中國式現代化,論述中國式現代化的意義。

為了更好地論述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意義,學者們以“歷史轉變為世界歷史”的“大歷史觀”為出發點,審視中國式現代化對于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的意義。孫正聿從大歷史觀看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實質內容和世界意義,認為它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而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走出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創造了文明新形態。(25)陳松友等認為,從大歷史觀的視角展望未來可以發現,中國式現代化的蓬勃發展具有多重價值意蘊,它打破了西方式現代化的神話,賦能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讓中國規避了一系列現代化陷阱,中國共產黨于變局中開新局,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境界。(26)另外,還有學者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具體進程進行劃分,進而明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所取得的現代化發展成就的歷史意義。例如,康鳳云等認為,中國式現代化經歷了從現代化到中國式現代化、從被動選擇到主動探索的重大轉變,并將其劃分為覺醒期、轉型期、獨立期和飛躍期四個階段。(27)何傳啟認為,近代中國現代化的實踐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現代化道路的探索是不可分割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從近代晚清便已經開始了。他基于現代化的起點和現代化的程度,將中國式現代化分為清朝末年的起步階段、民國時期的局部化階段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全面現代化階段,并對后者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分。(28)

第四,探究中國式現代化話語的建構與國際傳播路徑。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征程上提出的一個重要話語概念,是對黨百余年不斷探索實踐形成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經驗和模式的總結和升華。建構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尤其是國際話語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研究的重要命題。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強調構建中國話語、傳播中國話語的重要性。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要“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29)目前,學界高度重視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的建構和傳播,努力提升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話語權。沈泉鑫認為,要通過以下路徑提升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話語權,包括:要聚焦國家發展,夯實中國式現代化國際話語權的現實根基;推動術語革命,建構學理化與自洽性的中國式現代化話語體系;促進媒介交融,助力中國式現代化話語的國際傳播;強化道義支撐,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話語權的國際認同。(30)許向東等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元話語為當前我國新型話語體系中的元話語,我們要以開創文明新形態、解構西方化話語為目標,通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打破西方文化霸權,并在世界范圍內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觀,以此推動構建國際傳播新秩序。(31)代曉光等根據話語的功能指向和階段性特征,認為中國式現代化話語呈現出三種不同的存在形態,即用以擘畫中國式現代化理想樣態的應然形態話語、用以揭示其歷史與現實樣態的實然形態話語,以及用以說明從現實到未來路徑方法的能然形態話語。(32)鐘新等認為,“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彰顯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追求命運與共、維護國際秩序、共享發展成果的大國作為,倡議未來我們要將和平發展作為新時代中國國際傳播的核心敘事,為中國式現代化增添了“共同現代化”的核心闡釋,充分挖掘中國和平發展的歷史、參與全球安全治理的實踐和中西方和平發展價值觀的對話,從共利共贏、共商共建、共享共話三個維度理解走和平發展道路如何促成共同現代化發展格局。(33)

三、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展望

從前面的總體狀況梳理和熱點主題分析可以看出,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后,隨著中國式現代化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被系統闡述,中國式現代化已成為當前國內學界的熱點研究議題,相關研究迎來了一個爆炸式的發展階段。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可以肯定,中國式現代化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將是學者們關注的重點和學界的研究熱點。我們將在前文的基礎上總結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一些不足,進而對進一步推動和深化中國式現代化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首先,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學理深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呈現爆炸式發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界對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政治議題的積極響應和回應。對重大政治議題進行積極響應和回應,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但過于追逐熱點也容易導致產生缺乏深度學理剖析、學術觀點重復等問題。目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就存在這一問題。例如,很多分析中國式現代化內涵、特征等內容的文章,都是采取列舉的方式分析相關要素,但是對要素間彼此的關聯性思考不足,甚至存在要素邊界模糊、彼此交叉的情況;而很多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基礎的文章則顯得非常淺顯且不系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運動的價值意蘊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偉大斗爭中構建的革命文化,與體現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國式現代化之間的關系,依然缺乏系統、深入的探究。

其次,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范式略顯單一。由于現代化是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總的目標追尋,所以,學界關于現代化議題的研究一直保持著一定的關注和熱度,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法治現代化、教育現代化等具體領域的現代化發展狀況是學者們非常關心的問題,相關研究成果在基于歷史、實證等材料的基礎之上,也有較為厚重的學理深度和研究質量,早期現代化的研究成果更多的是實證研究方面的成果。但從前文相關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熱點主題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主題更多地偏重于對“制度優勢”“內涵特征”“話語體系”“歷史意義”等問題的闡釋,基于經驗、歷史等基礎之上的實證研究,反而在文獻的爆炸式增長中被湮沒了。眾所周知,實證研究作為一種客觀、系統的研究方法,其核心在于通過實際的材料、數據等資料來檢驗理論假設,是理論創新和知識擴展的重要基礎。就研究范式而言,當前的中國式現代化研究主要是都是理論闡釋研究,實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些不足。

第三,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的學科寬度有待進一步拓展。從前文對中國式現代化核心研究機構和作者群分析可以看出,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學科格局不夠寬廣,重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馬克思主義學院及相關單位是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主要力量,其次則為政治學、公共管理、社會學等學科領域,從經濟學、法學等學科視角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而從多學科或跨學科視角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綜合研究方面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

基于目前的研究狀況,結合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未來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可能還需要在以下幾方面重點著力:

一是,深化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學理深度,著力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客觀真理性、完備邏輯性、全面系統性、歷史繼承性與理論突破性是理論創新的前提和所應具有的要素。(34) 2023年,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進理論的體系化、學理化,是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途徑”(35)。黨的二十大報告已經全面、系統、深入地論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等重大問題,初步構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當前,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們要從理論體系的高度,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議題的研究,通過比較維度、歷史維度、現實維度、意義維度等多維度方法的使用,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中各個子命題之間內在邏輯關系的理解,全面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體系化和學理化。

二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齊頭并進。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長期探索和實踐的產物。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的建設等領域的全方位推進和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提出的基礎。在習近平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相關論述中,“治理體系現代化”“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全過程人民民主”等富有實踐特色的做法和舉措,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為了進一步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系的基礎,我們需要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齊頭并進。

三是,努力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的學科寬度,積極推動學科交叉和綜合研究。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科領域的視角有助于我們從整體上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結構和本質,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領域的視角有助于我們了解中國式現代化在不同層面和領域的進展,而歷史學等學科領域則有助于我們從全球性和整體性的視野來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位置和價值意蘊。在進一步的研究中,我們要勇于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從整體性、多元化的研究視角來剖析中國式現代化這一設計多領域、多層次的復雜研究對象,推動不同學科間展開對話、整合和融通,推進學科交叉的復合研究。

注釋:

(1) CiteSpace是在科學計量學(Scientometric)、數據可視化(Data and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背景下逐漸發展起來的一款引文可視化分析軟件,通過可視化的手段來呈現科學知識的結構、規律和分布情況,是文獻計量學類論文中比較常用的研究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對研究熱點、研究前沿和研究趨勢進行總結的綜述類文章中。參見李杰、陳超美:《Cite 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3—8頁。

(2) 孫建軍編著:《文獻情報計量理論和方法》,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5—18頁。

(3) 由振偉、劉鍵、侯文君等:《設計科學研究方法》,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第92頁。

(4) 周恩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5頁。

(5) 周恩來:《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二日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報告》,《人民日報》1964年12月31日。

(6) 胡鞍鋼、吳群剛:《農業企業化:中國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農業經濟問題》2001年第1期。

(7) 張紅宇、張海陽、李偉毅等:《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目標定位與改革創新》,《中國農村經濟》2015年第1期。

(8) 公丕祥:《全球化與中國法制現代化》,《法學研究》2000年第6期。

(9) 周光禮:《中國高等教育治理現代化:現狀、問題與對策》,《中國高教研究》2014年第9期。

(10) 胡鞍鋼:《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特征與方向》,《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年第3期。

(11) 薛瀾:《頂層設計與泥濘前行: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之路》,《公共管理學報》2014年第4期。

(12) 習近平:《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求是》2023年第11期。

(13) 任劍濤:《從現代化的規范含義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江漢論壇》2023年第1期。

(14) 《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人民日報》2023年2月8日。

(15) 杜玉華、王曉真:《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理論基礎、歷史進程及實踐轉向》,《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3期。

(16) 翟章芬、吳瓊:《中國現代化道路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引導》,《人民論壇》2017年第10期。

(17) 喬玉強:《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人的現代化新發展——基于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分析》,《社會主義研究》2023年第1期。

(18) 肖貴清:《黨的二十大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6期。

(19)(29)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26、46頁。

(20) 周文、肖玉飛:《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獨特內涵、鮮明特征與世界意義》,《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2年第5期。

(21) 胡鞍鋼:《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特征和意義分析》,《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期。

(22) 徐坤:《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科學內涵、基本特征與時代價值》,《求索》2022年第1期。

(23) 李濤:《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生發邏輯、實踐特征及成功經驗》,《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4期。

(24)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420頁。

(25) 孫正聿:《從大歷史觀看中國式現代化》,《哲學研究》2022年第1期。

(26) 陳松友、孟曉東:《從大歷史觀看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意蘊和未來趨勢》,《科學社會主義》2023年第6期。

(27) 康鳳云、麥中堅:《中國式現代化:探索歷程、基本特征和實踐要求》,《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1期。

(28) 何傳啟:《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階段劃分與模式演進》,《人民論壇》2021年第24期。

(30) 沈泉鑫:《提升中國式現代化國際話語權:契機、挑戰與路徑》,《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2023年第4期。

(31) 許向東、丁兆鈺:《中國式現代化元話語的建構及其國際傳播》,《對外傳播》2023年第9期。

(32) 代曉光、曹景文:《中國式現代化話語的存在形態、生長邏輯與成長空間》,《學習與實踐》2023年第8期。

(33) 鐘新、金圣鈞:《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共同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國際傳播的核心敘事》,《對外傳播》2023年第3期。

(34) 王雅芬:《推動社會科學理論創新的方法論反思》,《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

(35)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中國新聞網2023年7月1日。

作者簡介:傅冠搏,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北武漢,430072;曹龍虎,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湖北武漢,430072。

(責任編輯 陳 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999|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色综合五月|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黄色国产在线|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综合亚洲色图| 熟妇丰满人妻|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99激情网|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久久不卡精品|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h网址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欧美性天天|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国产久操视频|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欧美日本不卡| 亚洲成年人网|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青青国产在线|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国产专区综合另类日韩一区| 91精品小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看|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欧美激情第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国产色网站| 热99精品视频|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特级毛片8级毛片免费观看|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亚洲人在线| 久久黄色视频影|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色婷婷狠狠干|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va| 制服丝袜一区| 亚洲无限乱码|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免费无遮挡AV|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亚洲欧美色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熟女日韩精品2区| 国产精品3p视频|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婷婷色中文网|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