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明末江南文人集會結社與科舉的黨爭化

2024-09-03 00:00:00孟義昭
社會科學動態 2024年7期

摘要:明末南京是科舉重地,也是江南文人士子聚集的中心城市。每逢鄉試之年,江南各地士子紛紛趕赴南京。集會結社是江南士子在南京期間的重要活動,其中尤以鳳凰臺大會、金陵大會、桃葉渡大會和四次國門廣業社集會最具代表性。國門廣業社得名于南京國子監廣業堂,是赴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復社成員成立的雅集組織。閹黨勢力公然干預科舉考試,復社在掌握政治話語權后也開始影響科舉。復社通過科舉影響政局,遭到反對勢力的打擊。在科舉是否廢止一事上,復社與溫體仁一派展開了激烈斗爭。各派勢力插手科舉,造成明末江南科舉出現黨爭化現象。

關鍵詞:明代;科舉制度;黨爭化現象

基金項目: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項目“明清江南科舉與城市變遷研究” (項目編號:AHSKQ2022D197)

中圖分類號:K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982(2024)07-0088-06

明朝建立后,在南京城南秦淮河畔元代應天府學的基礎上設立國子監,洪武十五年(1382)遷至城北雞鳴山南麓新址。明代國子監規模宏大,地位崇高,特別在明初,其生徒來源、出路較好,使許多優秀人才都希望進入國子監讀書。永樂北遷后,明廷在北京也設立國子監,南京國子監地位開始下降。盡管如此,南京國子監始終是江南最為重要的教育機構。在明初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南京成為天下科舉中心,也是當時最為重要的科舉城市。至永樂十三年(1415),明代會試、殿試由南京改到北京舉辦,南京的科舉地位嚴重受挫,從天下科舉中心降為南直隸科舉中心。自此開始,南京這一區域科舉中心城市的地位,直至明末都沒有變化。無論是天下科舉中心城市時期,還是區域科舉中心城市時期,應天府鄉試都是明代南京最為重要的科舉考試之一。從洪武三年(1370),至崇禎十五年(1642),明代在南京舉行的應天府鄉試達90科。

因是南京國子監所在地、應天府鄉試舉辦地,南京成為明末文人士子聚集的重要地點。特別是鄉試之年,江南各地士子紛至沓來,飲酒詩會,交游酬唱,甚或集會結社,激揚文字,抨擊時政。鳳凰臺大會、金陵大會、桃葉渡大會和四次國門廣業社集會,皆是在大比之年的南京舉辦的。本文在廣搜史料的基礎上,梳理了鳳凰臺大會、金陵大會和桃葉渡大會的舉辦始末,考察國門廣業社的相關情況,探究明末江南文人集會結社的歷史脈絡,并對明末江南科舉的黨爭化現象進行分析,以期深化相關研究。

一、鳳凰臺大會、金陵大會和桃葉渡大會

明末南京為文人學士活動的中心舞臺,不僅各地文社多在此集會,本地也有文社成立。例如,南京工部右侍郎何喬遠等人組織成立詩社。崇禎三年(1630),黃宗羲赴南京參加應天府鄉試,被何喬遠招入詩社。詩社成員趁各地士子赴南京鄉試之機,在鳳凰臺舉行大會。當時在南京的著名詞人如汪逸、林古度、黃居中、林云鳳、閔景賢等人皆赴會,何喬遠、黃宗羲也參加了這次盛會。(1)

當時文人結社之風盛行,尤以江南為最。以“小東林”自視的復社成立于崇禎二年(1629),其成員主要為各地生員。陸世儀說:“自令甲以科目取人,而制舉藝始重已。士既重于其事,咸思厚自濯磨,以求副功令。因共尊師取友,互相砥礪,多者數十人,少者數人,謂之文社。此即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之遺則也。好修之士以是為學問之地,馳騖之徒亦以是為功名之門,所從來舊矣。”(2)復社的前身以及復社自身的歷史均與科舉密切相關,并通過科舉考試的成功迅速壯大,從而直接影響了晚明政局的走向。

崇禎初年,復社曾舉行過三次大會(3),其中一次便是在南京舉辦的。崇禎三年(1630),庚午科應天府鄉試舉行,各地士子云集南京,其中即有大批復社成員。發榜后,復社成員中式者較多。據朱子彥統計,僅蘇州府復社成員中就有9人中舉。(4)其中,楊廷樞更是高中解元。除楊廷樞外,張溥、吳偉業等復社著名成員皆中舉。該科應天府鄉試中式舉人共計150名(5),僅蘇州府復社成員即占中式舉人總數的6%,可見復社科舉實力之強。在應天府鄉試取得輝煌成績的刺激下,復社在南京舉行了歷史上著名的金陵大會。據陸世儀《復社紀略》載:“崇禎三年歲庚午鄉試,諸賓興者咸集,天如又為金陵大會。是科主裁為江右姜居之曰廣,榜發,解元為楊廷樞,而張溥、吳偉業皆魁選。陳子龍、吳昌時俱入彀,陳際泰、夏曰瑚亦舉于其鄉,其他同盟列薦者數十余人。”(6)天如即張溥,是此次復社金陵大會的召集人。黃宗羲應邀參加了這次集會,據其回憶:“張溥,字天如,太倉人。戊辰,相遇于京師。庚午,同試于南都,為會于秦淮舟中,皆一時同年,楊維斗、陳臥子、彭燕又、吳駿公、萬年少、蔣楚珍、吳來之,尚有數人忘之。其以下第與者,沈眉生、沈治先及余三人而已。余宿于天如之寓。”(7)

這次金陵大會借科舉成就之威召開,聲勢較大,擴大了復社的影響力。次年辛未科會試,吳偉業中會元,張溥等人也中式,而吳偉業在殿試中又高中榜眼。張溥、吳偉業師生兩人皆是在南京鄉試中舉后名聲大噪,并對其會試、殿試成績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陸世儀《復社紀略》記載了崇禎四年(1631)會試、殿試的內情:“主試為宜興周延儒,首輔也。舊例會場主裁,元老以閣務為重,應屬次輔溫體仁典闈,乃延儒以越例得之,大非體仁意,是以會元幾掛吏議。蓋延儒諸生時,游學四方,曾過婁東與偉業之父吳禹玉琨相善。而偉業本房師乃南昌李明睿,明睿昔年亦游吳,館于邑紳大司馬王在晉家,曾與琨同事。是科延儒欲收羅名宿,密囑諸分房于呈卷前取中式封號,竊相啟視,明睿頭卷即偉業也。時婁紳李繼貞以職方郎分較《易》五房,謂延儒曰:‘此吳禹玉之子也,少年聯第,未娶,與元老釋褐略同。’延儒頷之。明睿知為舊交子,亦喜悅,取卷懷之。填榜時至,末而后出以壓卷,偉業由此得冠多士。烏程之黨薛國觀泄其事于朝,御史袁鯨將具疏參論,延儒因以會元卷進呈御覽。烈皇帝親閱之,手批‘正大博雅,足式詭靡’八字,而后人言始息。此溫、周相軋之第一事也……及殿試,鼎元陳于泰,乃延儒之姻也。榜眼即偉業,探花為夏曰瑚。溥欲得館選,即丐偉業詣之延儒。是時延儒尚不識天如,問偉業曰:‘用何幣相酬?’偉業曰:‘為師請耳,不計幣也。’延儒曰:‘師不同,有贄拜之師,有受業之師。’偉業欲濟事,遂曰:‘是受業。’延儒因許之。溥由此得為庶吉士。”(8)此事已深刻影響到明朝政局,周延儒、溫體仁的斗爭由此正式展開。而復社也開始逐漸介入政局,不斷同閹黨展開激烈的斗爭。

晚明政局紛繁復雜,黨同伐異,內憂外患層出不窮,局勢不穩。至天啟、崇禎年間,形勢更為嚴峻,大批官員、士紳開始涌向相對穩定的南京,其中就有閹黨勢力。南京長久以來便是文人士子聚集之地,明末更是名士活動中心,“一時高門子弟才地自許者,相遇于南中,刻壇墠,立名氏”(9)。意氣風發的文人士子與不斷聚積的閹黨勢力注定要上演激烈的斗爭。

崇禎九年(1636),丙子科應天府鄉試舉行,各地士子赴南京應試,其中包括大批東林遺孤,如魏大中之子魏學濂、黃尊素之子黃宗羲等。當時,被稱為“明末四公子”的方以智、陳貞慧、侯方域、冒襄等復社成員也在南京。魏學濂在冒襄的鼎力支持下,發起桃葉渡大會。冒襄《〈往昔行〉跋》詳細記載了桃葉渡大會始末:

乙亥冬,嘉善魏忠節公次子子一、余姚黃忠端公子太沖以拔貢入南雍,同上、下江諸孤以蔭送監者,俱應南京鄉試。當日忤珰諸公雖死于逆閹,同朝各有陰仇嫁禍者,魏忠節死忠,長子子敬死孝。崇禎改元,子一弱冠,刺血上書者至再,痛述父兄死于懷寧。懷寧始以城旦入欽定逆案,時流氛逼上江,安、池諸紳皆流寓南京。懷寧在南京,氣焰反熾。子一煢煢就試,傳懷寧欲甘心焉。金壇孝廉楊儼公賃寓馬祿街,以身翼子一避之。適余與陳則梁、張公亮、呂霖生、劉漁仲四兄,刑牲顧樓,則梁兄曰:‘吾郡魏子一忠孝才人,吾弟不可不交。覓儼公寓,以余言實之自見。’蓋當日送逮吳門,則梁兄身在魏、周兩公間。余即往訪,儼公出,箕踞傲睨,詢客何為者,余曰:‘訪兄及子一,吾兄則梁氏命之來。’儼公一笑,呼子一與相見,秀挺清奇,不可一世。余曰:‘兩兄何為者?舊京何地?應制何事?懷寧即剛狠,安能肆害?夫害有避之轉逼、攖之立卻者。我因四方同人至,止出百余金,賃桃葉河房前后廳堂樓閣凡九,食客日百人,又在通都大市,明日往來余寓,懷寧斂跡矣。’兩君是余言,猶鰓鰓慮懷挾中傷,場畢果亡恙也。于是子一于觀濤日,大會江陰繆文貞公子采室,李忠毅公子遜之,吳縣周忠介公子子潔、子佩,桐城左忠毅公子子正、子直、子忠、子厚,常熟顧裕愍公子玉書,吳江周忠毅公子長生,余姚黃忠端公子太沖,無錫高忠憲孫永清于余寓館。則梁兄、方密之與余各長歌紀事,子一出血書《孝經》共展觀。后仿大癡畫于扇,題贈云:‘辟疆遠性風疏,逸情云上,吾黨中喜而不比、昵而思正者,不得儔儷之矣。丙子觀濤日,不肖學濂欲大會同難兄弟,同人皆咋舌無所稅,止辟疆置酒高會,假蔭寓亭,因即席畫層峰數朵贈之。謂:峨峨澹峻,有類于其人也。’繆采室以詩贈,且述洪武初我兩家始祖為兄弟,各變姓,一隱江陰、一隱如皋,今得相見,合是兄弟一拜聯譜。余有以詩贈者,以書法留數行者。則梁兄長歌結句云:只恨楊家少一人。蓋應山楊忠烈公子在楚不至。一時同人咸大快余此舉,而懷寧飲恨矣。(10)

桃葉渡大會在應天府鄉試結束后舉辦,除冒襄、方以智等人外,參加者有魏學濂、黃宗羲、李遜之等13位東林遺孤。此次桃葉渡大會,“觀者如堵,子一出血書疏稿及《孝經》共展,詩畫淋漓,齊聲痛罵,懷寧意阻。樓山大快,蓋重余為防亂驅逆后勁”(11),影響很大。該會發起者雖是魏學濂,但其背后的贊助者和支持者卻是冒襄,可見復社成員與東林遺孤意氣相投,并在反對閹黨一事上具有共識。

二、國門廣業社與《留都防亂公揭》

自崇禎三年(1630)至十二年(1639),每逢應天府鄉試,聚集在南京的應試士子皆作國門廣業社,交游酬唱。對于國門廣業社的性質,日本學者小野和子從參加國門廣業社與復社金陵大會的人員有重復的情況,認為其和幾社、讀書社的情況一樣,為復社麾下的一個團體。(12)

吳應箕曾談及成立國門廣業社的原因:“南京,故都會也。每年秋試,則十四郡科舉士及諸藩省隸國學者咸在焉,衣冠闐駢,震耀衢街。豪舉者挾資來舉酒呼徒,征歌選伎,歲有之矣。而號為有氣志、能文章者恥之,鍵戶若無聞,遇則逡巡從道旁避去。數十年來,求勝游之可傳、高會之足紀者,蓋渺耳!自崇禎庚午秋,吾黨士始合十百人焉為雅集,其集也,自其素所期向遴之,稱名考實,相聚以類,亦自然之理也。”(13)夏燮《忠節吳次尾先生年譜》則記載了國門廣業社的得名:“社事之設于金陵者,曰國門廣業。廣業者,南國子監六堂之一也。明制積分之法,皆自廣業遞升至率性,始試以文學經義,一歲積至八分者,貢入京師,遂為出身筮仕之始。每大比之年,諸生論文考藝,率萃處廣業堂中。是年,合十百人為雅集,主之者為劉伯宗及蕪湖沈昆銅士柱等,并約以自后三年一舉行,更番主會。”(14)可見,國門廣業社得名于南京國子監廣業堂,并規定在三年一次的鄉試之際舉行,更番主會,主要活動為聚合眾人雅集、切磋文藝。因此,與其說國門廣業社是復社麾下的一個團體,不如說是赴南京參加應天府鄉試的復社成員舉行的時間、地點固定的雅集組織。

第一次國門廣業社大會暨創立大會于崇禎三年(1630)召開,此時正值庚午科應天府鄉試舉行之際,主持者為劉伯宗、沈昆銅,劉伯宗即劉城,沈昆銅即沈士柱。據《忠節吳次尾先生年譜》,吳應箕也是重要的發起人之一(15)。這次大會參加者有“十百人”之多,并且制定規約,有著重要意義。

崇禎六年(1633),癸酉科應天府鄉試舉行之際,第二次國門廣業社大會在南京召開,主持者為楊文驄、方以智(16)。崇禎九年(1636),丙子科應天府鄉試舉行之際,第三次國門廣業社大會再次在南京召開,主持者為姚澣。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載:“姚澣,字北若,秀水人,官生。北若為尚書善長之孫,英年樂于取友,盡收質庫所有私錢,載酒征歌,大會復社同人于秦淮河上,幾二千人,聚其文為《國門廣業》。”(17)大會地點在秦淮河上,參加者皆為復社成員,有將近2000人之多。這次雅集規模之大,居歷次國門廣業社大會之首,影響頗深。據吳應箕回憶:“再一舉行,而莫盛于姚北若丙子之役。夫吾黨自庚午后,匯聚之士半為世用,其本末固已見于天下矣。攻之者且四面至,物盛而忌,夫何怪乎!于是天下方以社事為諱,而姚子獨于憂疑滿腹、讒口方張之日,大聚吾徒而盟之曰:‘吾黨所先者,道也;所急者,誼也;所講求者,異日之風烈事功;所借以通氣類者,此文藝;而假以宣彼我之懷者,此觴聚也。今天子圣明,深以儒效不彰,疑科舉士為無用,吾黨思所以仰副當寧之意,以間執讒慝之口者,則舉視此聚耳,何畏哉!’予聞其言而北之。予因憶昌、啟間,正人一時向用,吉水諸公至于都門聚講,而邪者掊擊不遺余力,善乎福清有言:‘我國家三百年所少者,此一事耳!’今吾黨之聚何敢自附前哲,然異己者不少矣。姚子獨毅然行之,一無所畏,固為其難者哉!”(18)此次大會有明顯針對閹黨之意,特別是要打擊寓居在南京的閹黨余孽阮大鋮的氣焰。

姚澣將此次大會所得文章結集刊刻,名為《國門》,又稱《國門廣業》。據為《國門》作序的吳應箕說:“姚子乃裒請聚者之文而刻之,其不在此聚而素為此聚之徒者,猶之聚也。于是并其文而廣之,題曰《國門》。總之,不離乎聚者也。”(19)可見,其中所收文章不盡是參加此次大會之人所作,凡是參加國門廣業社之人的文章皆可收錄。因此,《國門》就是國門廣業社的社刊。《國門》的刊刻,影響極大,“一時稱為月旦”(20)。

崇禎十二年(1639),己卯科應天府鄉試舉行之際,第四次國門廣業社大會再次在南京召開,主盟者為陳貞慧、吳應箕。黃宗羲《陳定生先生墓志銘》記載其事:“崇禎己卯,金陵解試。先生、次尾舉國門廣業之社,大略《揭》中人也。豈山張爾公、歸德侯朝宗、宛上梅郎三、蕪湖沈昆銅、如皋冒辟疆及余數人,無日不連輿接席、酒酣耳熱,多咀嚼大鋮以為笑樂。”(21)此次大會的主要關注點之一,還是打擊阮大鋮。

前引黃宗羲《陳定生先生墓志銘》文中之《揭》,即指《留都防亂公揭》,或稱《南都防亂公揭》。崇禎十一年(1638)八月,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與辯駁之后,由吳應箕起草、顧杲冠首、140余人署名的《留都防亂公揭》正式問世,矛頭直指“逆案”余孽,特別是阮大鋮。

阮大鋮(1587—1646),字集之,號圓海,南直隸懷寧人。因天啟時依附魏忠賢等閹黨,為士林不齒。崇禎改元,被劾回籍,并列名欽定逆案。因桐城民變,阮大鋮寓居南京避難。但他既負文才,行事又極為張揚,愈加受到聚集在南京士子的不滿。據錢澄之《皖髯事實》載:“大鋮避居白門,既素好延攬,見四方多事,益談兵,招納游俠,希以邊才起用。惟時白門流寓諸生,多復社知名士,聞而惡之。”(22)阮大鋮曾試圖拉攏部分復社成員,借以交好士人,不料反遭羞辱。據吳偉業《冒辟疆五十壽序》載:“有皖人者,流寓南中,故奄黨也,通賓客,蓄聲伎,欲以氣力傾東南。知諸君子唾棄之也,乞好謁以輸平,未有間。會三人者置酒雞鳴埭下,召其家善謳者歌主人所制新詞,則大喜曰:‘此諸君欲善我也。’既而偵客云何,見諸君箕踞而嬉,聽其曲時亦稱善。夜將半,酒酣,輒眾中大罵曰:‘若奄兒媼子,乃欲以詞家自贖乎!’引滿泛白,撫掌狂笑,達旦不少休。于是大恨次骨,思有以報之矣。”(23)

崇禎九年(1636)盛傳的動亂謠言,更使得復社成員對阮大鋮等人記恨日甚。據吳應箕說:“丙子七月,傳北警甚劇,南中出兵勤王。時有言皇上先以兵三千送儲君來南也,又言福藩亦起兵自衛矣,已而絕無影響。相傳皆逆案中人求翻案不遂,故幸國有大難,遂先造訛言,冀以搖動人心,可畏哉!”(24)崇禎十年(1637),內閹于周服在南京龍廣山為自己興建祠堂,當時南京不少士大夫為其作碑記。這種情形,更加激化了南京士人心中的怒氣。前述崇禎九年(1636)桃葉渡大會、第三次國門廣業社大會,皆將斗爭矛頭指向寓居南京的閹黨代表人物阮大鋮。這兩次大會的召開,為崇禎十一年(1638)《留都防亂公揭》的問世做了鋪墊。

《留都防亂公揭》刊刻散布后,影響極大。陳貞慧也列在具揭人名單之中,據其《防亂公揭本末》所言:“揭發而南中始知有‘逆案’二字,爭囁嚅出恚語曰逆某逆某,士大夫之素鮮廉者亦裹足與絕。鋮氣愈沮,心愈恨。未幾,成御史以論楊武陵嗣昌逮,遂不果上。鋮遂有‘酬誣瑣言’一揭,語雖鶻起,中實狼驚。至己卯,竄跡荊溪相君幕中,酒闌歌遏,襟解纓絕,輒絮語:貞慧何人何狀,必欲殺某,何怨。語絮且泣……鋮歸,潛跡南門之牛首,不敢入城。向之裘馬馳突,廬兒崽子,焜耀通衢,至此奄奄氣盡矣!”(25)與其說是復社,不如說是國門廣業社推動了《留都防亂公揭》的刊刻傳布。小野和子即認為,《南都防亂公揭》的發表,是在復社內以國門廣業社的人士為中心運作的,而作為復社本身并沒有全面推進這個運動。(26)

三、明末江南科舉的黨爭化

明朝末年,閹黨勢力如日中天,科舉考試也深受其影響。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勢力公然干預科舉考試,造成極壞的影響。

天啟四年(1624)八月,甲子科應天府鄉試舉行,主考官為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讀李標、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姜逢元。此科主考官選定是遭到魏忠賢干預的結果,原來人選并非如此。起初主考官人選為賀逢圣,當時魏忠賢出都,賀逢圣未能前往拜謝而隨即動身趕赴南京。魏忠賢得知后,“矯旨追還,以他人代之”(27)。宦官勢力可以公然撤換鄉試主考官,可見科舉考試難以擺脫各種政治勢力的干預,從而達到“至公”的理想狀態。

天啟七年(1627),丁卯科應天府鄉試即將舉行之際,監生樊元修等多名士子具呈為魏忠賢建祠。該科鄉試主考官為張士范、陳具慶,監場為劉渼,皆為攀附閹黨之人。鄉試時,主考官又在試題上討好閹黨,當時參加考試的吳應箕親述其事:“主考出題媚珰,予在闈中,見《易經》首題,大為咋舌。蓋珰孽方封寧國公,而題曰‘萬國咸寧’耳。”(28)此外,吳應箕還列出此科應天府鄉試深受閹黨影響的其他方面,如考場紀律、中式舉人、鄉試程文等:“又見逆黨之子如某某輩,在場中出入號房,巡綽官不敢詰,至今思之,猶有余憤!……是年,周應秋之子應試南京,寓門帖‘金壇周’三大字至逾尺,而周錄果為岑之豹所中。后雖論革,然國家功令亦被此輩壞極矣。逆珰以甲子程文多所譏諷,是年革程文不用。”(29)

崇禎六年(1633)癸酉科應天府鄉試,主考官為丁進、蔣德璟,所取中者多庸陋枯竭之文。丁進是溫體仁心腹,仰仗其勢力而在科場舞弊。據吳應箕說:“丁大干物議,國中口語藉藉,所不忍聞。然丁實鄙人,闈事竣,雖椅桌、碗碟皆為載去,最可笑也。時首題為‘生而知之者上也’,所取士多切君德說。自丁卯媚珰后,科場題不獻譽人主,則歸美大臣,此世道人心之憂也。”(30)該科舉人因磨勘被褫革者有數人,考場官員遭受懲處也不乏人。次年,丁進也遭到參劾。

崇禎三年(1630)庚午科應天府鄉試,復社成員大批中式,但此科鄉試也不乏舞弊之處。吳應箕曾揭露此事:“是年以通關節中者實多。相傳惟寧國、太平、揚州三處,各賣數人。是年,監場恐看卷官作弊,使經房探鉤分閱,不拘本經。而弊不易止,且此法久之,愈使作弊。故數科以來,士子失經旨者多得命中,且無論其他矣。”(31)

復社以科舉自立,通過科舉將成員大量輸入仕途,在掌握一定的話語權和行政權后,又反過來影響科舉本身。復社成員雖可以借助復社的科舉經驗增加中式希望,但也有不少通過不合法的手段謀取科名的,如歲、科兩試中的“公薦”“轉薦”“獨薦”等(32),尤以江南最為明顯。時人周同谷有詩:“婁東月旦品時賢,社譜門生有七千。天子徒勞分座主,兩闈名姓已成編。”詩后有注:“婁東張庶常溥,舉復社,依附東林,一時奔競者多歸之,門生有七千人焉。春秋兩闈,天子徒然分遣座主,而孰元孰魁、孰先孰后,庶常已編定無遺人矣。座主、房師,非門下士,即東林黨人,待庶常以揭榜,大為孤寒之患。童生府錄一名,值銀一百二十兩,皆為黨人壅塞也。”(33)該詩對張溥掌握科場話語權的情形進行了生動描述,其批評雖多有夸張,但也反映了當時部分歷史事實。

復社將科舉考試作為社事重心,其領袖疏通科場,聯絡考官,營造各種條件幫助其成員取得科名。(34)通過顯著的科舉成績,復社成員大批進入仕途,并深刻影響了政局,也遭到反對勢力的阻撓與打擊。

前述在崇禎三年(1630)應天府鄉試中,張溥、吳偉業等人中舉,并在次年會試、殿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但因崇禎四年(1631)會試主考官之選,周延儒、溫體仁之間的斗爭正式開始。以張溥為首的復社也介入政爭,與溫體仁、薛國觀等勢不兩立。在崇禎六年(1633)應天府鄉試、崇禎七年(1634)會試中,復社成員再次大批中式,引發了此時已排擠周延儒而任內閣首輔的溫體仁的恐慌。據《復社紀略》載:“同簾都諫薛國觀出告,體仁具以《國表》姓字查對,見新進士多出復社,大為駭異。體仁后為廢科目、用保舉因此。”(35)

溫體仁一派以進士只憑文字取中而缺乏行政經驗為借口,提出廢止科舉、實行保舉的動議。崇禎帝部分同意了其建議,下達了保舉令。更嚴重的是,自崇禎七年(1634)始,皇帝下令停止直接從新進士中考選庶吉士,而令翰林官先歷推官、知縣、科道官。(36)圍繞著科舉是否廢止一事,復社與溫體仁一派展開了激烈斗爭,最終以復社取得勝利、溫體仁倒臺而暫告結束。

注釋:

(1) 黃炳垕:《黃梨洲先生年譜》卷上,《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第69冊,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版,第548—549頁。

(2)(6)(8)(35) 陸世儀:《復社紀略》卷1、卷2,《續修四庫全書》第438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73、494—495、495、510頁。

(3) 這三次大會分別是:崇禎二年尹山大會、崇禎三年金陵大會、崇禎五年虎丘大會。

(4)(34) 朱子彥:《論復社與晚明科舉》,《社會科學》2009年第3期。

(5) 張朝瑞輯、許天敘增補:《南國賢書》前編卷2,《金陵全書》乙編史料類第14冊,南京出版社2013年版,第833—838頁。

(7) 黃宗羲:《思舊錄》,《黃宗羲全集》第1冊,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61頁。按:黃宗羲所說的“彭燕又”,即彭賓。該標點本將其斷句為“彭燕,又”,有誤,本文徑改。

(9)(23) 吳偉業:《冒辟疆五十壽序》,《吳梅村全集》卷36,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73、773頁。

(10) 冒襄:《同人集》卷9,《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385冊,齊魯書社1997年版,第377頁。

(11) 汪有典:《史外》卷20《吳副榜傳》,《四庫禁毀書叢刊》史部第20冊,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550頁。

(12)(26) [日]小野和子:《明季黨社考》,李慶、張榮湄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292、296頁。

(13)(16)(18)(19) 吳應箕:《樓山堂集》卷17《國門廣業序》,《四庫禁毀書叢刊》集部第11冊,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457、457、457、457頁。

(14)(15) 夏燮:《忠節吳次尾先生年譜》,《續修四庫全書》第553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55頁。

(17)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21,《續修四庫全書》第1698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82頁。

(20) 吳山嘉:《復社姓氏傳略》卷5,《明代傳記叢刊·學林類》第6冊,臺灣明文書局1991年版,第291頁。

(21) 黃宗羲:《南雷文定》卷7,《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205冊,齊魯書社1997年版,第199頁。

(22) 錢澄之:《藏山閣集·文存》卷6《雜文》,《續修四庫全書》第1400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46頁。

(24) 吳應箕:《留都見聞錄》下卷《時事》,南京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頁。

(25) 陳貞慧:《書事七則》,《叢書集成》續編第197冊,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712—713頁。

(27) 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8年版,第293頁。

(28)(29)(30)(31) 吳應箕:《留都見聞錄》上卷《科舉》,南京出版社2009年版,第20、20、21、21頁。

(32) 《復社紀略》詳載其事:“溥獎進門弟子亦不遺余力,每歲、科兩試,多方引掖,有公薦、有轉薦、有獨薦。公薦者,首名下某案領批,某科副榜,某院某道觀風首名,某郡謀邑季考前列;次則門第,某系某公子,某系某公弟,甚至某公孫、某公婿、某公侄、某公甥;更次則門墻,某等天如門下,某等受先門下,某等九一門下,某等介生門下,某等君常門下,某等維斗門下,某等彝仲、臥子門下,某等子常、麟士門下。轉薦者,江西學臣王應華視薦牘發案,撫州三學諸生鼓噪,生員黜革,應華奪官,自后學臣相戒不受竿牘,三吳社長更開別徑,關通京師權要轉為投遞,都察院左都御史商周祚行文南直學憲,牒文直書‘仰甘學潤當堂開拆’,名為公文,實私牘也。獨薦者,公薦雖已列名,恐其泛常,或有得失,又投專札,爾時有張、浦、許三生,卷已經黜落,專札投進,督學倪元珙發三卷于蘇松道馮元飏,達社長另謄換進,仍列高等。”見陸世儀:《復社紀略》卷2,《續修四庫全書》第438冊,第494—495頁。

(33) 周同谷:《霜猿集》卷2,《叢書集成》續編第171冊,臺灣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714頁。

(36) 《國榷》記載了崇禎帝這一諭令:“諭吏部:館員應先歷推官、知縣、科道,不必盡由考選。二甲每十四授知州,三甲每十九授知縣,俱令涉歷民事,俸滿一體考選。”見談遷:《國榷》卷93,崇禎七年六月戊午,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5643頁。

作者簡介:孟義昭,安徽大學徽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安徽合肥,230039。

(責任編輯 劉曉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国产三级毛片|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国产你懂得| 久久综合成人|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国产91小视频|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欧美精品高清|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91www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网|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99久视频| 亚洲综合专区| 欧美激情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久久美女精品| 伊人成人在线|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亚洲浓毛av|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国产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观看 |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亚洲色中色|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免费黄| 日韩美毛片| 99热线精品大全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 日韩专区欧美|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综合亚洲色图|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超碰色了色| 国产成人夜色91|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九色最新网址|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www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久久新| 国产三级毛片|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999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黄色小视频|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