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就業,他們中有些人選擇將子女留在農村,由家中長輩照顧和教育,隔代教育由此產生。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直接的陪伴與教育,加之部分老人未采取合適的教育策略,留守兒童容易養成不良習慣。為此,“社區陽光活動”應運而生,該活動的核心是聚焦社區內的留守兒童群體,采用多樣化的方式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服務和支持?;诖?,筆者利用社區內的各類資源豐富教育內容,營造了充滿友愛和關懷的成長環境,以期促進留守兒童茁壯成長。
一、活動準備
為確保“社區陽光活動”的順利開展,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出發,為活動做了充足的準備。
一是活動場地。為方便留守兒童參與活動,筆者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在社區的空曠場地、會議室開展活動,合理整合利用社區資源,營造了開闊、溫馨的活動環境。
二是活動裝備。為滿足留守兒童的需求,筆者在社區準備了一些常見用品,并聯合了婦聯、學校等,為留守兒童準備了兒童讀物、活動器械、電子設備、桌椅等。
三是活動人員。輔導人員是開展活動的主導者和組織者。筆者在社區和校內動員,鼓勵大家踴躍參加,并成立了一支志愿者隊伍,輪流到社區開展活動。
四是活動內容。筆者結合留守兒童的特點和常見的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問題設定了活動目標,即要為留守兒童帶來什么、如何改變現狀等。同時,筆者以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為出發點,開展多樣化的活動,確?;顒泳哂嗅槍π浴⒂行院腿の缎?。
二、活動實施
在“社區陽光活動”中,筆者有效利用社區資源,并結合留守兒童的特點和常見的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問題,設計了一系列主題活動,以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具體而言,筆者設計了以下五個活動。
(一)英語愛心助教
筆者在“社區陽光活動”中開展了“英語愛心助教”活動,引導留守兒童在活動中自主學習或與同伴合作學習,在活動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形成合作精神,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
1.開設英語輔導班。筆者在“英語愛心助教”活動中開設了英語輔導班,方便留守兒童學習英語知識,并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在活動過程中,筆者將每周一至周五的下午五點到六點定為英語輔導時間,根據留守兒童的英語學習情況提供指導,幫助留守兒童答疑解惑、查漏補缺,以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英語知識水平。
2.開展多樣化的英語教學活動。聽說讀寫是學習英語的必備能力,因此,筆者在開設英語輔導班的基礎上,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出發,開展了多樣化的英語教學活動,以激發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提高留守兒童的英語水平。一是“聽”方面。社區根據留守兒童的年齡特點準備了各階段的聽力材料,如英文繪本故事、英文兒歌等,讓留守兒童每天聽15分鐘的英文故事,并學唱英文兒歌,以提高留守兒童的英語聽力水平。二是“說”方面。筆者帶領留守兒童閱讀英文繪本或文章,讓留守兒童嘗試翻譯文本內容,并以小組為單位在具體的語境中開展對話,為留守兒童提供開口說英語的機會。三是“讀”方面。社區在活動室設置了圖書角,將各種類型的英語讀物放置在圖書角中,留守兒童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和閱讀這些書籍。這有助于拓展留守兒童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四是“寫”方面。筆者為每日參與活動的留守兒童布置英文寫作任務,讓他們在閱讀英文故事后寫下自己的感想、將當天的所見所聞用英文寫下來、每周寫英文周記等,旨在幫助參與活動的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英文書寫習慣,提高寫作能力。
(二)童心俱樂部
兒童的成長離不開游戲,無論是獨自游戲還是與伙伴一起游戲,都會對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因此,在開展“社區陽光活動”時,筆者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成立了“童心俱樂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充實了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并幫助性格內向的留守兒童鍛煉溝通能力,滿足了留守兒童的成長需求。
社區為活動提供了合適的場所,并通過有效途徑,將“童心俱樂部”的相關信息傳達至監護人,得到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巴木銟凡俊痹诠ぷ魅障挛缌c后開放,雙休日則全天開放。“童心俱樂部”由以下五個部分組成。一是“觀影室”。留守兒童可以在此觀看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紀錄片、電影,還有感興趣的動畫片。二是“游戲屋”。留守兒童可以使用該區域中的玩具、道具開展游戲,實現自娛自樂,也可以與伙伴一起玩耍,開展適當的體育活動。三是“表演臺”。留守兒童可以在此發揮自己的特長,在舞臺上唱歌、跳舞、演繹劇目。四是“傾訴樹洞”。筆者在室內擺放了兩把椅子,一張椅子上擺放了一個玩偶,留守兒童可以坐在另一張椅子上,傾訴自己經歷的傷心事、遇到的困難、對父母的思念之情等。五是“夢想屋”。留守兒童可以坐在沙發上靜心思考,如思考自己以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在未來有什么想要實現的夢想等,并把自己的想法記錄在“夢想冊”上,每隔一段時間回來看看自己的夢想有沒有實現,也可以隨時修改記錄的內容。
(三)情感關愛行動
1.設置親情熱線。為充分發揮社區的組織功能,筆者利用社區資源設置了親情熱線,方便留守兒童與父母溝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沒有人能替代,而留守兒童的家長長期在外務工,與孩子交流的機會很少?;诖?,社區可以向留守兒童的父母發出倡議,在得到家長的支持后設置了親情熱線,每日為留守兒童提供一次與父母通話的機會,讓家長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情況,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掛念和關懷。
2.社區關愛行動。情感關愛活動的目的是讓留守兒童感受到關愛,并引導他們關愛他人,讓兒童能夠在活動中認識自己的價值,增強自信心。在開展情感關愛活動時,筆者可以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定期組織留守兒童到社區獨居老人家中進行探望,幫助老人打掃衛生,陪伴老人聊天,為老人表演才藝。在此過程中,留守兒童能夠學會關心、照顧老人,進而聯想到在家中陪伴自己的長輩,感受愛的力量,用愛溫暖他人,這有助于提高留守兒童的幸福指數。
(四)安全教育情境模擬
1.珍愛生命,預防溺水。筆者組織了關于防溺水安全理論知識活動,以增強留守兒童的安全意識。具體而言,該活動包括以下三個環節。
一是舉辦防溺水安全知識講座。筆者邀請社區工作人員開展講座,通過展示圖片、播放視頻等,為留守兒童普及防溺水安全知識,傳授“五告知”和“六不準”,即告知出行的目的地、要做的事情、同行伙伴、交通路線與交通方式、回家時間,不準獨自下水、在沒有告知監護人的情況下下水、在沒有成年人看護的情況下游泳、進入不熟悉的水域、進入安全設施不完善的水域、不熟悉水性便下水實施救援。二是組織防溺水情境模擬活動。筆者邀請了專業救援人員向留守兒童講解自救和他救的方法:溺水時要先保持冷靜,將自己的身體放松,并立刻呼救;在身體下沉時要用手掌向下壓水;同伴落水時要大聲呼救,并將身邊的竹竿、樹枝等漂浮物遞給落水者;溺水者被救援上岸后要先清理其口鼻中的異物。之后,在專業救援人員的指導下,筆者組織留守兒童運用所掌握的防溺水知識和方法,進行了防溺水情境模擬。三是開展防溺水團隊競賽活動。筆者將留守兒童分成不同隊伍,讓他們搶答關于防溺水知識的題目,以此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2.珍愛生命,遠離火災。筆者組織了關于消防安全知識和火場逃生方法的活動,以增強留守兒童的安全意識。具體而言,該活動包括以下三個環節。
一是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筆者邀請社區工作人員開展講座,通過展示圖片、播放視頻等,為留守兒童普及火災自救逃生的知識和方法:將衣服浸濕后披在身上,快速前往安全出口;遇到濃煙時用濕毛巾、衣服捂住口鼻,將身體貼近地面前進;身上出現火苗時立刻就地打滾。隨后,社區工作人員強調了預防火災的注意事項:禁止在家中、安全出口堆放易燃物和雜物,禁用明火照明,禁止玩火;記住火警電話119。二是組織火災現場模擬活動。筆者模擬火災現場,組織留守兒童進行火災逃生演習,鼓勵他們運用火災逃生的自救方法逃生。三是繪制家庭逃生路線圖。筆者組織留守兒童根據自己家的地形繪制逃生路線圖,并制訂火災逃生方案。
(五)祖孫親子活動
筆者開展了“走進你心里”活動,邀請了留守兒童的祖輩監護人參加,旨在促進祖輩監護人與孫輩之間的交流,增進祖孫之間的關系,增強隔代教育效果。具體而言,該活動包括以下三個環節。
一是觀看電影。筆者組織祖孫共同觀看電影《紅尖尖》,讓他們用心感受電影中感人的情節,并在影片結束后分享自己的感受。有的人說“影片中的留守兒童知道報恩,十分孝順”,有的人說“村里人一直在照顧祖孫倆,村民之間的感情很深”,還有的人說“阿婆一直用自己的善良、堅強熏陶孫子,使孫子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走出了大山”。筆者倡導祖輩向電影中的阿婆學習,以身作則,給孫輩帶來積極影響。二是開展“小小領路人”游戲。在游戲中,祖孫二人需要搭檔完成游戲。游戲規則如下:祖輩戴上眼罩,根據孫輩的指引向前走,繞過障礙抵達終點,最先到達的一隊獲勝。沿途設置了椅子、氣球和鮮花這三個路障,游戲參與者需要按照游戲規則進行游戲。其間,筆者將游戲中的精彩瞬間拍攝記錄了下來。三是總結活動。筆者組織大家回顧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并為留守兒童布置了為祖輩制作一張賀卡的作業。
結語
“社區陽光活動”從多方面為留守兒童提供了支持與幫助。筆者利用社區資源開展了多樣化的教育活動,在社區中為留守兒童營造了充滿愛的教育環境,并鼓勵留守兒童積極參與活動。同時,筆者通過“社區陽光活動”讓父母、祖輩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進而與留守兒童建立親密、溫馨的關系,讓留守兒童感受到關愛和溫暖,促進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