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很多時候,對于別人的要求,我不好意思拒絕,搞得自己很累。我的表妹喜歡我的手辦,向我要。那是我等了很久才買到的,真舍不得送她,但還是送了。后來,我去她家發現我的手辦被她扔在角落里,弄得臟兮兮的,我又生氣又懊惱。和同學相處也一樣。好朋友小琴向我借作業看,我礙于情面借了,但是她抄作業的事被老師發現了,害我被老師狠狠批評了一頓。我真是委屈極了。某次,小琴對我和好朋友小鑫的秘密很感興趣,纏著我說給她聽。我不想告訴她,但是她一直纏著我,以絕交威脅我,還承諾一定會保守秘密的。我就沒堅持住,說了出來。后來小鑫知道了,和我鬧不愉快,我好后悔好慚愧!還有一件事印象深刻,那次班級運動會隊列展示前,我突然感覺身體不舒服,可不好意思和老師說,想著撐一撐就過去了,導致那天展示時,我暈倒了,我真的尷尬極了。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老師,我該怎么辦呢?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我把‘不’說出口呢?”
這是一位初一學生的煩惱。她為了維系人際關系,對于別人的請求,不好意思拒絕。她非常焦慮,想要尋求拒絕別人的方法。
心理錦囊:
親愛的同學,你好。從你的來信中,我能感受到,你非常希望和他人維系良好的關系,為此,你承受了不少委屈。許多類似的事件累加起來,令你特別焦慮,特別煩惱。不要著急,我們一起想辦法來找出如何說“不”的方法吧!
我們先一起探尋你無法說“不”背后的那些顧慮。你的表妹向你要手辦,如果不滿足她的要求,你是不是擔心,你們的關系會破裂,她不愿意再和你玩了?你是不是擔心她和你的爸媽或者她的爸媽告狀,大人們會向你施加壓力?你是不是擔心她會說你小氣,讓你的形象受損?你是不是擔心她一氣之下把手辦給毀壞了?這么多顧慮壓得你喘不過氣來,讓你不得不答應她。借同學作業也是一樣,你是不是擔心不借給她,她以后就不和你一起玩了?她會不會和同學們說你自私,影響同學們對你的看法?會不會以后你向她求助時,她不會再幫你了?說秘密這件事是不是也是擔心和好友小琴的關系受到影響,就選擇把秘密說了出來?而班級隊列展示,你身體不舒服卻不好意思開口,是不是害怕被老師批評,擔心影響自己在老師心中的形象,擔心同學們說你臨陣脫逃,沒有集體榮譽感?那么多的擔心和顧慮使你寧愿違背自己的意愿,違背自己的原則,危害自己的健康,也沒有把“不”說出口。下面,我們就一起想辦法來化解這些擔心和顧慮。讓我們能夠勇敢、禮貌、堅定地把“不”說出口。
一、運用說“不”三步曲
第一步,理解并說出對方的想法。這樣說,對方就知道你能感受她的心情。
第二步,明確地說“不”,說清楚拒絕的理由。真誠地向對方說明原因,讓對方知道事情的原委和你的想法、態度。
第三步,尋求對方諒解,表達歉意和自己的請求,能讓對方在被拒絕后不難受。
比如和表妹說:“表妹啊,你很喜歡這個手辦,我很開心。這可是你姐我等了很久才買到的呀,現在已經絕版了!我真的超級喜歡它,我不能把它送給你。它好像有魔力,能給我力量。它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非常抱歉。以后你會遇到對你來說也不可取代的東西。你能不能別拿它?”表妹聽了你的這番話,是不是覺得你很真誠,也感受到你對這個手辦的深厚情感,也不好意思再說你小氣,或者向爸媽告狀了。你的拒絕有理有據,父母和她的家長及其他親戚是不是也不好去強你所難,強奪你的心頭好了。
二、巧借外因,并提供解決方案
有時候,借助外因來回絕對方,會比你直接拒絕他更委婉,更有力量。同時,在拒絕他后,為他提供一個解決方案,讓他能感受到你真心實意為他好。你的好友向你借作業時,你可以說:“你在需要幫助時能想到我,我好高興。但是,借作業并不能讓你真的學有所獲,老師知道也會批評你。如果你有什么不懂的,我可以教你呀!”這番話,她聽了是不是能感受到你是很樂于助人的,是真心為她好,并不會因為你不借作業而覺得你自私。而且,你愿意教她,也解決了她的需求。當然,在拒絕表妹時,也可以用這招。可以和表妹說:“表妹,你看中的這個手辦是我等了很久才買到的呀,現在已經絕版了。真不愧是我的表妹,和我一樣,超級有眼光!可惜呀,這個只有一個了。我為了買到它,存了好久的零花錢。我媽說,我要是把它弄丟了,可饒不了我。如果你喜歡這種手辦,也可以讓你爸爸媽媽替你買哦。”這樣子的拒絕,是不是既不違背你的意愿,也滿足了她的需求,她就不太會和你鬧矛盾了。
三、幽默化解
有時候,把話說得特別幽默,就能化解拒絕的尷尬。在好友小琴讓你說出小鑫的秘密時,你就可以用這招。
你說:“我告訴你的話,你能保守秘密嗎?”
她肯定信誓旦旦道:“能,我一定能。”
此刻,你就告訴她,“那……你能,我也能。”
在這番幽默的對話中,小琴自然而然就能明白你是不會告訴她的,并且,能理解你不告訴她的原因,還會覺得你非常可靠,值得信任。你也沒有違背原則,失去誠信。
親愛的孩子,現在,知道如何把“不”說出口了嗎?如果時光倒流,回到事件發生的時候,請你試著對表妹、同學、老師開口說“不”吧!說“不”有時候真的很難,但說“不”也意味著真正的自愛與自尊。祝愿大家能夠勇敢、禮貌、堅定地把“不”說出口。
編輯/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