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中期,一名英國殖民者從英國引進了12只家兔和5只歐洲穴兔到澳大利亞,以滿足狩獵樂趣。當時誰都沒想到,這一舉動將給整個澳大利亞帶來一場災難……這些兔子在農場經過簡單繁殖后,被放歸野外。由于澳大利亞水草豐美、氣候適宜,野兔在澳大利亞迅速繁衍。它們每月可以繁殖一次,每胎可產下4~8只幼兔,一年可繁殖7~8胎。做個簡單的算術題就可發現,這些野兔的后代急劇擴張。到1926年,野兔的數量達到了驚人的100億只,是當時澳大利亞人口數的1500多倍,當時全球人口的兩三倍。它們消耗大量牧草,剝奪了綿羊、牛等動物的食物來源。它們過度啃食植被,導致土壤退化、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樣性退化。一些本地物種因食物和棲息地競爭而面臨生存壓力,甚至滅絕。澳大利亞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來控制野兔數量,包括建立圍欄、引入天敵、使用毒藥等。然而,由于野兔數量龐大且繁殖速度快,這些措施的效果有限。至今,澳大利亞仍面臨野兔泛濫的問題。這是歷史上有名的生物入侵案例。
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經自然的或人為的途徑侵入另一個新的環境,對入侵地的生物多樣性、農林牧漁業生產以及人類健康造成經濟損失或生態災難的過程。生物入侵,傳播途徑有自然擴散和人為傳播。自然擴散可通過風力飄散或水流傳播,如一些植物的種子具有輕盈的構造,可以隨風飄散到數百公里外的地方。也可通過動物攜帶,鳥類、昆蟲、哺乳動物等在遷徙、覓食或移動過程中,可能無意中攜帶外來物種的種子、卵或幼蟲,從而實現物種的遠距離傳播。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人員、貨物、運輸工具和國際郵包往來頻繁,這為外來生物的長距離遷徙、傳播并擴散到新環境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條件。
你或許會感到奇怪,明明是數量極少的新物種進入,為什么會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壞呢?這是因為入侵物種往往具有強大的適應能力和繁殖能力,它們在新環境中會快速擴散占據資源,與當地原本的物種形成競爭,導致當地物種減少或者滅絕。它們還有可能改變當地的食物鏈結構,影響一個地方長期形成的生態平衡,使生態系統的穩定受到威脅。
加拿大一枝黃花(草本植物)色澤艷黃,花序小且密集。每當秋季來臨,加拿大一枝黃花如繁星點點,綻放在山坡、草原和河岸,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宛如一片片金色海洋。1935年,我國從北美地區引進了加拿大一枝黃花,最初是作為觀賞植物,用于插花配花。
幾十年后,加拿大一枝黃花從觀賞地逃逸,尤其在最初引入的上海、南京等地迅速擴散。它的繁殖能力驚人,既能靠地下多年生的根狀莖進行無性繁殖,自我克隆,也可以用多而小的種子有性繁殖。一株加拿大一枝黃花能產生兩萬多顆種子,種子體積小、重量輕、帶冠毛,可通過風力、動物和人類活動傳播。在逃逸后,加拿大一枝黃花迅速成為惡性雜草,與作物和其他本土植物爭奪陽光、水分、空間與養分,嚴重侵占其他植物的地盤。它的植株還具有很強的化感作用,通過發達的根系向土壤不斷釋放有害物質,影響、抑制周邊其他植物的種子萌發與生長。
紅火蟻原產南美,是一種火蟻屬的昆蟲,體色從紅棕色至深棕色。它們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繁殖能力,一旦在某個地區擴散,會將當地的其他螞蟻和蜘蛛等益蟲趕盡殺絕。在20世紀30年代,紅火蟻開始入侵北美洲。2006年,美國南方14個州的土地上紅火蟻泛濫成災。
通過花卉、木材、有機肥等貨物的攜帶,紅火蟻跨越大洋,也傳入了中國。2004年,中國廣東最早發現了紅火蟻。到了2006年,紅火蟻已經在廣東、廣西、海南等地為害。別看它個頭迷你,但成群結隊的紅火蟻隨著時間的推移入侵范圍不斷擴大,像是一片濃烈的火焰吞噬著土地。它們吃掉農作物的種子、果實、幼芽,造成作物減產。如果被它咬傷,紅火蟻的毒液會注入人類皮膚,出現火灼感和水泡。多數人只是感覺疼痛不適,但有些人對毒液中的毒蛋白過敏,可能產生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我國南部地區曾有多起被紅火蟻叮咬后昏迷、意識喪失、呼吸心跳停止,搶救無效身亡的案例。此外,紅火蟻還會損壞公共設施電子儀器,導致通信、醫療設備財產損失。
原產在美國的馬鈴薯甲蟲,常常將馬鈴薯的葉子全部吃光,導致馬鈴薯減產,嚴重的會造成絕收。
原產非洲熱帶地區的地中海實蠅,是上百種水果蔬菜的死神,它們繁殖能力超級強,一只地中海實蠅雌蟲經三代繁殖可達215億頭,僅需60天。
隨著跨境電商和“海淘”的興起,一些追求新潮和獵奇的寵物愛好者開始通過國際快遞郵包的方式購買和引進外來生物當寵物,其中不乏一些瀕危和有害的外來物種。這些非法入境的生物寵物不僅可能對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威脅,還可能攜帶病原體,對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北京海關曾在申報為工藝品的郵包中發現非法入境蝴蝶活體及幾十只大型蝴蝶標本,經鑒定為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藍鳥翼鳳蝶,該行為違反了我國的生物安全法規。上海海關曾在申報品名為“模型玩具”的快件中發現三只黑梨牛頭犬蟻活體,黑梨牛頭犬蟻是世界上最大的螞蟻之一,性情兇暴且毒性強烈。上海海關曾在申報為“食品”的郵包中發現一個疑似異常的薯片盒子,打開發現是來自德國的15只蠑螈活體。
很顯然,以上這些寄件人均有一定的意識想要蒙混過關,這些企圖非法入境的生物寵物可能攜帶病原體,對我國生態安全構成威脅,如果在境內大量繁殖擴張,極有可能造成生物入侵,對本地物種形成生存壓力。
為了守護國門安全,中國海關加強口岸動植物疫情監測,嚴防外來生物入侵,對進境郵件、快件、旅客攜帶物等進行嚴格查驗,開展跨境電商寄遞“異寵”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并且宣傳提醒廣大公眾不要擅自引進外來物種,禁止攜帶、寄遞活體動植物進境。
大家在出境旅游時很喜歡購買一些當地土特產回來,需注意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以及目的地國家的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出境前,需要了解目的地國家關于生物安全的相關規定,特別是關于禁止或限制攜帶的動植物及其產品等清單,避免受處罰。在回國時,也需遵守我國的生物安全法規定,主動向海關申報所攜帶的動植物及其產品,配合海關進行檢驗檢疫。如果所攜帶的物品屬于禁止入境的范圍,應主動放棄或按照海關要求進行處理。如未經批準擅自引進外來物種,將會被沒收,并處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的罰款。未經批準擅自釋放或丟棄外來物種,將被責令限期捕回、找回釋放或丟棄的外來物種,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違反國家規定,非法引進、釋放或丟棄外來入侵物種,情節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建議大家認真學習對照名錄自查,用實際行動維護我國生物安全,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共同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和全球生物多樣性。
(本文作者為上海自然博物館展示服務部部長,曾被科技部授予“全國十佳科普使者”稱號)
編輯:沈析宇 1755562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