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下,文化、體育、旅游融合是在產業融合背景下基于高質量發展需求的一種新的業態。文章通過研究廣西少數民族村寨文體旅融合現狀,得出其發展動力為:政策機遇、豐富的文化資源和產業需求;現實困境為:基礎設施滯后、潛藏價值挖掘程度不夠、環保意識有待加強;實踐路徑是:政策主導改善基礎設施、深挖文化旅游創意和建設體育特色小鎮。
關鍵詞:文體旅;少數民族村寨;產業融合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發布,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不再僅限于追求單一的經濟價值,而是逐漸進入追求生態環境和生命價值的新階段。相關學者提出體育和旅游業融合發展以此促進鄉村振興[1],其中,以戶外運動為主的體育旅游具有較的體驗性和趣味性,它以體育本體產業為主要載體,基于旅游產業的高相關性,成為旅游業至關重要的組成內容,對于促進新時代旅游發展和旅游新消費具有一定的價值[2]。隨著鄉村體育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相關產業也逐步形成,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體育旅游業發展步入正軌,促進城鄉體育融合發展,加快鄉村產業繁榮、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文章通過分析了文體旅產業深度融合的發展動力、困境和實踐路徑,提出了文體旅產業深度融合的社會運行機制,以期為廣西少數民族村寨生態保護、文化傳承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1 廣西少數民族村寨文體旅融合發展動力
1.1 政策機遇
政策和營商環境的好壞決定了產業融合和經濟發展的快慢 [3]。隨著近幾年廣西少數民族村寨的旅游業的發展,針對文化、旅游和體育相關產業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為廣西少數民族村寨的文體旅融合發展提供堅實的后盾。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中西部地區可以通過山地、湖泊、河流、沙漠等地理優勢,開發出獨居特色的體育產業,從而促進少數民族體育產業發展[4]。2021年國務院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中強調:“全民健身對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等方面具有綜合價值和多元功能”[5]。2021年4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強調:“要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總目標,突出抓好創新驅動和產業振興、突出抓好民族團結進步,突出抓好鄉村振興,推動各項工作不斷開新局、譜新篇。”[6]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重視,對于廣西產業振興、民族團結以及鄉村振興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2023年1月2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文化旅游業全面恢復振興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著力推進2023年文化旅游市場全面恢復振興,并從全面繁榮假日市場、突出特色產品供給等16個方面提出具體舉措。一些列政策對文化產業、體育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也為少數民族村寨產業化提供了基礎。
廣西少數民族村寨文體旅融合發展在發展文化、體育與旅游的基礎上,要發揮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旅游業中的特色,圍繞廣西獨特的地貌優勢使旅游群體感受到少數民族特色的傳統民風民俗,并發揮少數村寨的傳統體育文化旅游特色,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體旅融合示范基地。
1.2 豐富的文化資源
1.2.1 紅色文化資源
紅色文化資源指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通過領導人民當家作主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偉大意義的精神標志 [7],它始終堅信革命理想的信念,并見證了國家的繁榮興衰史 [8]。它充分激活紅色文化資源的潛力對于文化自信的培養以及民族文化的認同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對于革命老區的鄉村文化振興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9]。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在少數民族地區發動的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武裝起義,創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并誕生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第八軍,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而廣西因地處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以及大石山區,使得其紅色文化資源具有鮮明的特色。因此,將紅色文化資源與體育、旅游一體化發展,是弘揚革命精神、促進民族團結、傳承民族文化的應有之義。
1.2.2 村寨文化遺產
廣西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擁有著壯族、瑤族、侗族和苗族等11個少數民族,族內少數民族村寨眾多,形式各樣,具有獨特的當地文化特征,反映了該民族獨有的民俗民風和歷史傳統。當前,廣西的國家級傳統村落數量為280個,自治區級的傳統村落為657個,而廣西民族村寨有155個,截止到目前,廣西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有10個,大量的少數民族文化遺產都生存在此。近幾年,在鄉村振興和文化強區戰略的指引下,廣西少數民族村寨得到空前的關注,其文化遺產的重視和保護程度得以提升 [10]。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文體旅融合已經成為了廣西少數民族村寨文化遺產開發和保護的手段,而如何將科學的保護和合理的開發進行結合成為當前學界研究的熱門。
1.3 產業需求
201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當前的建設目標為高質量發展,隨后,《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明確了到2035年將體育產業的發展目標打造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11],2021年,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確立將體育與旅游業融合發展視為全民健身的重要組成部分。故而,體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文化和旅游業,我們應主動開闊視野,借助產業耦合的優勢共享及劣勢互補特點,實現文體旅融合的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消費需求也出現增長的趨勢,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不再滿足于先前的觀光式游玩,而是需要親身體驗文化特色,在參與過程中獲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愉悅,從而達到健康和休閑的高質量生活方式。文體旅融合產業是典型的精神文化消費代表,其資源利用率高,生態消耗率低,屬于綠色朝陽產業[12],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在文化價值、體育產品和消費群體選擇等方面的優勢,還可以融合資金、產品創意、市場等要素,促進文化資源和體育產品轉化成更高的價值,防止資源浪費和遺忘,還可以通過體育運動的高參與性補齊文化和旅游的短板,形成高收益的、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形態。
2 廣西少數民族村寨文體旅融合的現實困境
2.1 基礎設施滯后
基礎設施的優劣程度決定文體旅融合發展的進度,是文體旅融合的基礎,也是游客進行文化和體育旅游的先決條件。因此,發展旅游除了感受傳統歷史文化和欣賞宏偉壯麗的景觀外,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便捷的公共服務是必不可少的基礎保障。然而,根據廣西少數民族發展史可知,絕大多數少數民族村寨都是離大城市較遠的山區,除了機場、鐵路和水路運輸缺乏外,有的村寨甚至公路也未修建,可見,其交通設施的普及率非常低。發展旅游業的基礎保障是交通便利和基礎設施完善。由于少數民族地區在先前的發展進程中,對于基礎設施的建設考慮欠妥,導致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地方政府在建設過程中,考慮到如果在廣西的山區進行長周期建設公路,成本非常高,而用于機場建設的平地非常有限,這些都阻礙了旅游業的發展。在過去的少數民族地區,關于基礎設施建設的參考模式非常少,因此,如何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廣西少數民族村寨文體旅融合發展的難解之題。
2.2 潛藏價值挖掘程度不夠
在廣西少數民族村寨文體旅融合開發模式中,主要聚焦點應是將廣西少數民族村寨的歷史文化、村落體育和旅游資源進行適度包裝,并通過多媒體手段進行市場宣傳。然而,在開發過程中,有的商家為博取游客的眼球,未經深入走訪和調研,盲目地對旅游資源進行定位,從而偏離其原生態形式,失去文化內涵。正如,廣西某些少數民族村寨在旅游開發過程中,著重于對飲食文化和服飾文化的重復開發,忽略了人們真正感興趣的人文歷史、社會變遷和鄉土文化等資源的開發。因此,我們一方面通過深挖村寨的傳統文化精髓,提升人們旅游的精神愉悅感,同時,還可以促進村民對于村寨文化的認同感,加強族群團結和村寨發展,這才是旅游業發展的最終目的所在。深挖廣西少數民族村寨的內在價值,并且規劃好資源的開發手段和目的,為廣西文體旅融合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2.3 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環境是文體旅融合的關鍵因素,美麗的自然環境讓人們產生心之向往的情愫,和諧的社會文化讓游客有著回歸鄉土的情感,因此,環境對于旅游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當前,不管文旅、體旅或文體旅融合的發展過程中,都會將環境保護作為首要原則,然而,現實狀況卻不盡如人意。正如,廣西少數民族村寨旅游開發過程中曾面臨環境保護的問題,在高誘惑的利益面前被忽略,不僅人文環境受到影響,生態環境亦欠缺保護。眾所周知,環境保護不僅包括自然生態環境,還包括對于人文環境的重視。廣西少數民族村寨文體旅融合開發模式中,由于缺乏環保意識,導致其出臺了相應的保護措施。只有通過相應的環保教育,村民和游客才能更好地踐行保護環境的義務。故而,應在文體旅融合開發模式中,將環保意識納入其中,通過旅游部門的綜合考量和規劃,建設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包容性的人文社會環境。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依靠人們的環保意識和有關部門的規劃設計來實現,包容的人文社會環境依靠人們的文化認同來實現,從而實現文體旅在生態自然和社會環境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3 廣西少數民族村寨文體旅融合的實踐路徑
3.1 政策主導改善基礎設施
若要發展以體育文化為特色的旅游產品,政府主管部門所起的宏觀調控作用無疑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調研得知,廣西少數民族村寨居民大多居住在大山中,其自然條件和地理條件可想而知。因此,廣西少數民族村寨的文體旅開發模式需要依靠上級政府部門,將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首位,使得交通條件和公共服務能夠滿足基本的旅游需求。例如廣西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泥村百愛屯被評為廣西民族特色村寨之一,在政府主導下,其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主要包括:其一是通往村寨的公路、隧道的修建與完善。其二是現代生活所必須的基礎架構,例如自來水、電力以及通信網絡的全方面覆蓋。其三是需要建立垃圾處理系統,妥善處理旅游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其四是完善其他與文化、體育和旅游相關的公共基礎設施配套。通過以上可以得知,少數民族地區的文體旅融合開發進程中,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是支持他們發展的主要力量。
3.2 深挖文化旅游創意
文化旅游的關鍵在于文化,核心元素為創意[13]。文化創意是通過具身感受社會文化的內容和歷史文化的內涵,通過旅游這一載體進行全方位體驗,是文化旅游模式中的重要元素。根據廣西少數民族村寨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特征,建議通過以下措施提升村寨文化競爭力。第一,堅持融合發展。如南寧上林趙坐村是廣西少數民族村寨,地處清水河沿岸,風景得天獨厚,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園內集觀光娛樂、飲食住宿、文化研學、運動康養為一體,以“文化+體育+旅游”為特色的民族村寨。第二,廣西地區已經形成成熟品牌的桂林陽朔、漓江、德天瀑布等著名旅游景區,結合巴馬、馬山、德保等地的運動康養基地,再加上田陽、橫縣、賓陽等具有悠久民族歷史文化特色的縣城,建成一條諸如以“陽朔—巴馬—田陽”為主軸的文體旅融合資源,打造廣西文化標識地。第三,培育特色旅游商品。把彰顯廣西特色的壯錦、繡球、銅鼓、龍鳳福等文創產品進行精心設計,并通過進一步包裝,提升工藝的辨識度,更好地在少數民族村寨附近宣傳,從而加快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文創產品的銷售。“壯美廣西歡迎您”代表了廣西人民熱情好客的民俗風情,“桂林山水甲天下”代表了廣西宏偉壯觀的旅游品牌,為廣西少數民族村寨文體旅融合樹立了標桿,因此,廣西少數民族村寨可以在這一成功案例的引領下構建獨具文化創意的少數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3.3 體育特色小鎮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騰飛,人們逐漸認識到健身的重要性,國家相繼頒布一系列政策支持全民健身和體育強國建設,各地積極響應并陸續著手實踐建設體育特色小鎮,為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大力的基礎保障 [14],也為文體旅融合發展建立了發展平臺。近年來,廣西積極發展體育健身休閑產業,以打造體育特色小鎮和體育旅游精品項目為抓手,以產業示范工程建設為突破,推動廣西體育產業跨越式發展。日前,廣西共有四批體育特色小鎮,從最開始的馬山縣古零鎮攀巖特色體育小鎮到今天的馬嶺鎮體育特色小鎮,都是集生態觀光、健康運動、家庭游樂、養老享老、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文體旅旅游區,并且通過合理規劃體育特色小鎮,將休閑娛樂設施、多功能體育場館以及少數民族體育展演融入其中,建立一個既能旅游觀光,又能切身體悟民族文化遺產的體育特色小鎮[15],從而進一步推進廣西少數民族村寨文體旅深度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志龍.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系統耦合機制與協調發展研究:以湖南鳳凰縣為例[J].地理研究,2019,38(3):643-654.
[2]李海,盤勁呈.中外體育旅游研究進展與評述[J].體育學研究,2018,1(05):50-60.
[3]楊銘.黃河口地區“文體旅”深度融合發展的理論內涵與實現路徑研究[J].體育與科學,2022,43(1):104-112.
[4]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EB/OL].[2014-10-20].http://www.gov.cn/
xinwen/2014-10/20/content_2767791.htm
[5]國務院.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EB/OL].[2021
-08-03].http://www.gov.cn/xinwen/2021-08/03/content_5629234.htm
[6]習近平在廣西考察: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擔當實干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EB/OL].[2021-
04-27].http://www.gov.cn/xinwen/2021-04/27/content_5603266.htm
[7]渠長根,聞潔璐.紅色文化資源研究綜述[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2(2):179-187.
[8]白凱,康曉媛,王博林.延安城市居民紅色記憶的建構路徑與代際差異[J].自然資源學報,2021,36(7):1631-1646.
[9]劉潤佳,黃震方,余潤哲,等.紅色旅游對游客國家認同的影響[J].自然資源學報,2021,36(7):1673-1683.
[10]陳煒,蔡銀瀟.旅游發展對廣西傳統村落文化遺產集群
化保護的驅動機制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21(10):64-71.
[11]周銘揚,繆律,嚴鑫.我國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21(4):8-13.
[12]黃益軍,呂振奎.文旅教體融合:內在機理、運行機制與實現路徑[J].圖書與情報,2019(4):44-52.
[13]王超.包容性視角下貴州少數民族地區旅游開發模式研究[D].泉州:華僑大學,2014.
[14]周建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我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21(3):81-87.
[15]李金容,陳元欣,陳磊.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體育旅游綜合體發展的理論審視與實踐探索[J].體育學研究,2022,36
(1):33-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