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幾乎家家都種植山楂,每年還沒成熟就被各地預訂一空,今年盡管入春雨水少,進入夏季下了幾場雨,看山楂樹上的小果果生長得還不錯,應該又是一個豐收年。”8月21日,呂梁市方山縣積翠鎮后則溝村黨支部書記劉巨貴說。
雖未到山楂收獲的季節,但在后則溝村漫山遍野的山楂樹上已經結滿了果子,一串串、一簇簇,層層疊疊,微風吹過,顆顆果實隨風搖曳,像是在提前傳遞豐收的喜訊。
近年來,后則溝村積極探索致富新路子,帶領村民大力發展山楂種植,實現了撂荒山變“致富山”,小種植變身“大產業”,富了農民,美了家鄉。
劉巨貴介紹說,從2017年起,后則溝村開始種植山楂,到2019年共種植了800畝紅山楂經濟林。2023年,該村在原有規模上又種植了500畝,目前種植面積達到了1300畝。
“之前種植的800畝紅山楂經過6年多的管理維護,已經開始產生收益,去年紅山楂為村里帶來7萬多元的收益。今年山楂長勢更好,預計能收入10萬元。”劉巨貴說。
據介紹,后則溝村1300畝山楂林都是由往日的撂荒地改造而來。2017年,后則溝村“兩委”班子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實行以村集體為主導+合作社運營+脫貧戶參與+全民投入+按股分紅的形式,將資金形成資產折股量化,轉化為村集體和脫貧戶的入股資本金,取得的收益則由村集體、脫貧戶和其他村民按股分紅。村民們則可以通過參與村內項目建設,獲得分紅和工資兩份收入。
“我是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成員,每年除了分紅,我在農閑季節澆水、施肥、除草、采摘,一年也能投六十幾個工,每個工給120元,我一年下來也能掙個7000多元,加上我的分紅錢,一年下來家庭收入也很可觀。”村民楊侯有說。
為了更好地利用山楂樹下的土地空間,后則溝村還在山楂樹下套種了柴胡、黑枸杞等中藥材。經過多年的經營,目前,已套種黑枸杞400畝、柴胡600畝。同時,在村支“兩委”班子的帶動下,后則溝村還同步發展大棚櫻桃種植,壯大村集體收入。
2017年,村支“兩委”前往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考察學習,并邀請農科院專家實地指導,經過幾年的精心管護,大棚櫻桃種植已進入掛果期。
“一棚櫻桃產量就達到了1000公斤,因我村櫻桃個大、肉厚、脆爽、爆汁,口感完全媲美車厘子,一上市就供不應求。”劉巨貴高興地說。
為了壯大村集體收入,2023年,后則溝村在方山縣委組織部的支持下,新修建了2000平方米的現代化溫室大棚,并引種多個櫻桃優良品種,形成一定的優勢產業。
接下來,后則溝村將進一步做大做強山楂經濟林、山楂深加工、大棚經濟,積極探索鄉村采摘游、鄉村親子游等休閑觀光旅游產業,打好鄉村旅游牌,為后則溝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