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作出戰略部署,為在新征程上不斷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繪就了藍圖。全軍官兵必須認真學習領悟,切實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深入實施改革強軍戰略,為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一、深刻認識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重要意義
改革推動強軍、強軍支撐強國。在世情、國情、黨情、軍情都發生復雜深刻變化的形勢下,迫切需要我們站在時代發展和戰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認清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順應世界新軍事革命潮流、贏得軍事競爭戰略主動的必由之路
軍事領域是實踐性極強的領域,也是最需要變革、最需要創新的領域。隨著前沿科技的迅猛發展,新型技術群不斷涌現,無人智能武器裝備體系、高超聲速武器裝備體系、新一代太空武器裝備體系、網絡攻防武器裝備體系等新一代武器裝備體系正在持續塑造,新一輪世界軍事革命朝著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高速化、微型化方向迅速發展,正在改變著戰爭形態和戰爭方式,正在改變著軍事力量組織和戰爭指揮方法,正在改變著人們對戰爭的認知。同時,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既給我們提供了難得機遇,也帶來了嚴峻挑戰。在這個背景下,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調整安全戰略、軍事戰略,調整軍隊組織形態,發展新型作戰力量,搶占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比如,美國根據信息化戰爭“一體化、小型化、模塊化”特征,對部隊編組方式進行大幅度調整改革;俄羅斯著眼世界軍事的新發展和戰爭形態的新變化,大力推進“新面貌”軍事改革,對俄軍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重塑。由此可見,我們必須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步伐,積極適應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加速推動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深化聯合作戰體系改革,成體系推進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建設,打造先進戰斗力新的增長極,積極搶占國際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努力縮小同世界強國在軍事實力上的差距,把建設創新型人民軍隊的偉大事業大踏步推向前進。
(二)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戰略支撐
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黨中央決定將“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盤子;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再次將“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體布局。十多年來,從黨和國家整體布局到軍隊各系統相互耦合,從總體方案、重大領域方案到專項方案層層深入,從領導指揮體制改革、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到軍事政策制度改革有序推進,體現了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近平主席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高度重視,彰顯了以改革創新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決心意志和深遠考量。我軍是黨締造和領導的人民軍隊,黨的使命任務決定了人民軍隊的使命任務。深入實施改革強軍戰略,促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是以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客觀需要。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這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因此,作為黨締造和領導的人民軍隊,面對永葆性質宗旨本色的嚴峻考驗,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風險挑戰,面對跨越發展、邁向一流的歷史重任,更要始終保持強大的政治定力,做到軍事服從政治、戰略服從政略,確保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適應、軍事能力同國家戰略需求相適應,推動我軍戰略能力加速生成,更好地以強軍支撐強國。
(三)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承接國防和軍隊改革成就、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
人民軍隊成長發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一整套建軍原則制度,到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精兵簡政;從解放戰爭時期組建五大野戰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多次調整體制編制,再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百萬大裁軍……人民軍隊邊戰邊改,邊建邊改,愈改愈強。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大開大合、大破大立,集中打了領導指揮體制改革、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軍事政策制度改革“三大戰役”,我軍組織架構實現歷史性變革,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政策制度體系基本框架構建形成,我軍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奠定深厚基礎。今天,變革重塑后的人民軍隊,正昂首闊步向著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加速邁進。同時,隨著強軍實踐向縱深發展,軍隊建設發展仍不可避免地面臨許多新的復雜矛盾和問題。比如,軍隊領導管理體制機制與全面加強軍事治理不夠適應,聯合作戰體系與一體化聯合作戰要求不夠適應,跨軍地制度機制與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不夠適應,等等。因此,要推動我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必須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既有領導管理體制的完善,也有工作運行機制的優化;既有聯合作戰體系等方面建設的積極推進,也有作戰戰備、軍事人力資源等領域配套政策制度的創新設計;既有僅涉及軍隊內部的改革,也有跨軍地改革。全軍官兵必須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切實讀懂改革、吃透改革,堅定改革越改越好、務期必成的決心信心,不斷增強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二、全面把握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重點內容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盤子,對完善人民軍隊領導管理體制機制、深化聯合作戰體系改革、深化跨軍地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必須全面深入理解把握,確保各項部署落到實處。
(一)完善人民軍隊領導管理體制機制
縱觀世界軍事發展史,軍隊領導管理體制機制不可能一成不變,必然隨著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的變化而變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堅強領導下,領導指揮體制改革、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軍事政策制度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貫徹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總原則,構建起“中央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中央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重塑軍委機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調整組建15個職能部門,明確參謀、執行、服務職能定位;重塑軍兵種領導管理體制,形成“四大軍種+四大兵種”的完整軍兵種領導管理體制和新型作戰力量領導體制;調整武警部隊領導指揮體制,改革預備役部隊管理體制,確保黨對全國武裝力量的絕對領導;著眼打造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重塑人員結構和規模比例;調整軍兵種結構比例,優化軍兵種、武警部隊內部力量編成,大幅壓減老舊裝備部隊;重塑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和軍事科研體系,整合軍隊院校,重組科研機構,優化訓練機構,構建起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健全軍隊黨的建設制度,創新軍事力量運用政策制度,重塑軍事力量建設政策制度,完善軍事管理政策制度,一大批政策制度和改革舉措破立并舉、標本兼治。
在之前的改革基礎上,這次全會對完善人民軍隊領導管理體制機制明確部署了六項任務:一是健全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的制度機制,深入推進政治建軍;二是優化軍委機關部門職能配置,健全戰建備統籌推進機制,完善重大決策咨詢評估機制,深化戰略管理創新,完善軍事治理體系;三是健全依法治軍工作機制;四是完善作戰戰備、軍事人力資源等領域配套政策制度;五是深化軍隊院校改革,推動院校內涵式發展;六是實施軍隊企事業單位調整改革。這些任務既是對前一階段改革成就的深化與探索,也是對改革未竟事業的賡續與發展。這些重大戰略部署和重要改革舉措,涵蓋政治建設、軍事治理、依法治軍等領域,涉及體制、機制、制度等方面的優化調整,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前瞻性、針對性,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軍隊建設發展必須緊緊圍繞的重點所在。
(二)深化聯合作戰體系改革
當前,戰爭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戰爭演變,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基本作戰形式,平臺作戰、體系支撐,戰術行動、戰略保障成為現代戰爭的顯著特點,作戰指揮戰略性、聯合性、時效性、專業性、精確性要求越來越高。現代戰爭拼的是體系、打的是聯合,要求改變以往“各自為戰”的思維,各作戰力量、要素、單元應主動融入聯合作戰體系,依托體系聚合,實現統一意圖、共享信息、協同行動,達到1+1>2的聯合效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抓住深化改革契機,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創設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劃設五大戰區、組建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構建起平戰一體、常態運行、專司主營、精干高效的戰略戰役指揮體系,加強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和能力建設,開啟以聯為綱、聯戰聯訓新局面;堅持以戰領建、抓建為戰,厘清戰區和軍兵種關系界面,推進軍種指揮深度融入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形成權責清晰、順暢高效的工作格局,增強新體制下練兵備戰工作合力;堅持聯合作戰統一籌劃、統一指揮大方向,加強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緊緊扭住制約聯合作戰指揮的突出矛盾問題,集智聚力、專攻精練,在聯合作戰指揮機制、人才、手段、理論、法規制度等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果。
聯合作戰體系應戰而生,也必將因戰而變、向戰而優。經過改革,我軍領導指揮體制“聯”的壁壘已被打破,“聯”的機制已經建立,但聯合作戰體系的構建絕非一勞永逸。我們要打贏未來戰爭,必須持續優化聯合作戰指揮體系這個“大腦”和“中樞”,有效協調控制力量聚合和能量釋放,讓各種作戰力量、作戰單元、作戰要素配合起來,打通聯合作戰全系統全流程指揮鏈路,真正形成強大整體威力。這次全會專門就深化聯合作戰體系改革作出部署,明確了五項重點任務:一是完善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職能,健全重大安全領域指揮功能,建立同中央和國家機關協調運行機制;二是優化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編成,完善任務部隊聯合作戰指揮編組模式;三是加強網絡信息體系建設運用統籌;四是構建新型軍兵種結構布局,加快發展戰略威懾力量,大力發展新域新質作戰力量,統籌加強傳統作戰力量建設;五是優化武警部隊力量編成。這對我們抓好新時代聯合作戰指揮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標準和要求,要聚焦“深化”用勁,瞄準“深化”發力,堅持以聯合訓練為牽引、對抗訓練為核心、科技練兵為支撐,不斷提高聯合作戰能力、質效和水平。
(三)深化跨軍地改革
現代戰爭不僅是軍事體系之間的對抗,更是基于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科技、金融、外交等綜合實力的整體對抗,誰能最大限度一體運用國家戰略力量,誰就能贏得未來軍事競爭優勢。2018年以來,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我軍加強軍事與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戰略規劃統籌,把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建設與國家發展戰略、軍事戰略有機結合起來,把軍事建設布局和區域經濟發展布局有機結合起來,有效破除阻礙資源要素在軍民兩大體系之間自由流動和轉化的制度壁壘,形成國家層面軍民兼容共用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科技創新、工業技術、信息資源、制度標準基礎,更好發揮資源最大綜合使用效益;聚焦提升核心軍事能力,著眼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健全完善平戰一體、應急應戰轉換制度機制,建立順暢高效的國防動員、應急應戰、行動協同、聯防聯控等機制,實現軍地戰略力量的平戰結合和綜合運用;結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深化武警部隊跨軍地改革,推進公安現役部隊改革,組建海警部隊;在國家層面加強對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的組織領導,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形成縱向聯動、橫向協同、全國一盤棋的退役軍人工作格局;實施空管體制改革,成立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調整設立辦事機構;推進國防動員體制改革,打造現代國防動員力量體系,構建在黨中央領導下軍地各司其職、密切協同的國防動員格局;全面停止軍隊有償服務,軍隊不從事經營活動的目標基本實現,在加強軍隊資產集中統管、走開軍地資產置換路子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時,我們要進一步認識到,盡管中央國家機關和各地黨委政府、社會各界紛紛出臺一系列支持改革、服務改革的政策舉措,軍地匯聚起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但跨軍地改革事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事需要做。這次全會進一步對深化跨軍地改革作出明確部署,明確了八項重點任務:一是健全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建設工作機制,完善涉軍決策議事協調體制機制;二是健全國防建設軍事需求提報和軍地對接機制,完善國防動員體系;三是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優化國防科技工業布局,改進武器裝備采購制度,建立軍品設計回報機制,構建武器裝備現代化管理體系;四是完善軍地標準化工作統籌機制;五是加強航天、軍貿等領域建設和管理統籌;六是優化邊海防領導管理體制機制,完善黨政軍警民合力治邊機制;七是深化民兵制度改革;八是完善雙擁工作機制。這些任務的提出,既是基于對前一階段跨軍地改革成效的高度肯定,更是對新征程跨軍地改革作出頂層設計和任務部署。軍地雙方都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推動工作,切實擰成一股繩,齊心協力、同向發力,形成各司其職、緊密協作、規范有序的跨軍地工作格局。
三、堅定不移將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進行到底
強軍事業催人奮進,強軍目標激勵斗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入實施改革強軍戰略作出戰略部署,既是繼續改革攻堅的動員號令,又是矢志強軍的催征戰鼓。我們必須凝心聚力深入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
(一)改革最首要的是方向,必須堅持思想引領,堅定正確改革方向
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沖鋒號已經吹響,這場新的大考是思想上的、利益上的,但歸根到底是政治上的。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對軍隊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政治上的直接現實考驗。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決策部署上來,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堅決打贏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這場攻堅戰。要堅持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無論軍隊怎么改,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不能弱化。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政治性要求,始終把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放在第一位,保證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正確方向。要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圍繞軍事人力資源政策完善、軍隊院校改革等優化軍事制度體系,把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貫徹到軍隊建設各領域全過程,更好發揮政治工作威力,確保黨指揮槍的要求貫徹到底、落實到位。
(二)改革最困難的是思想,必須堅持解放思想,敢于突破思想桎梏
改革強軍帶來一系列深刻變化,推動人民軍隊在“新體制時間”里加速破繭蝶變,但改革越往深處走,體系關聯性越強,觸及的矛盾問題越復雜。進入“深水區”的改革,尤其難在沖破思想觀念障礙:有的身子進了新時代,思想還停在過去時,習慣用老眼光、舊思維看問題、謀發展;有的行為上惰性強,看問題、作決策、推工作還是老觀念、老套路、老辦法,能力不足、本領恐慌問題比較突出;有的在執行中“打折扣”“末端乏力”,甚至出現“進一步退兩步”情況。新征程是新天地、新藍圖,更意味著新使命、新任務,要求我們必須把握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要求,努力從思想觀念上除舊布新。要針對因循“老黃歷”、慣守“舊套路”等積弊,堅決破除慣性思維、縮手縮腳的“堅冰”,立好革新之變;要保持向“新”而行的智慧和魄力,持續推進思想大解放,切實破除與新思想不相符的思維定勢、路徑依賴;要大興學習之風,在學習實踐中砥礪品格、增長才干,全面增強本領,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
(三)改革最要緊的是方法,必須尊重客觀規律,立牢改革根本遵循
改革不僅要有勇氣和決心,更要有科學精神,在摸清規律的基礎上推進工作是對待改革應有態度和正確方法。要強化改革方法的科學指導,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概括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六個堅持”重大原則,學好用好改革方法論,牢牢把握堅持改革正確方向這個根本、能打仗打勝仗這個聚焦點、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這個指向、積極穩妥這個總要求,善于用改革創新的辦法解決強軍實踐中的新情況新問題。要深入總結用好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經驗,對于具有根本性、基礎性、全局性特征的制度類改革,要注重把準政治方向,加強頂層設計、形成總體方案,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蹄疾步穩地推進改革;對于具有程序性、實操性、漸進性特征的方法類改革,要注重鼓勵基層因地制宜探索務實管用的操作路徑,為面上改革提供可復制經驗;對于涉及深層次矛盾問題的體制機制類改革,要注重優化組織結構、職能配置和履職方式,以自我革命精神馳而不息加強自身建設;對于具有切口小、見效快、撬動范圍廣特征的延伸類改革,要緊緊牽住“牛鼻子”,通過小切口解決大問題,順藤摸瓜、觸類旁通地推動同類事項和相關聯矛盾標準化處理,切實增強官兵的改革獲得感。
(四)改革最深刻的是利益,必須堅決擁護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
深化改革難免會觸動一些人的“奶酪”,碰到各種復雜關系的羈絆,不可能皆大歡喜。面對改革“深水區”,掌握“過河”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敢不敢去“蹚水”往往更為關鍵。必須明確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國家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進行部署的,要站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推動工作,不能被局部利益、眼前利益所迷惑,更不能因為改革舉措可能觸及一些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而畏懼、退縮。要從全局出發思考問題,堅定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要勇擔改革強軍的使命責任,以實干和擔當推進改革強軍,敢于面對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對各級領導力、組織力、執行力的現實考驗,當好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干家,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團結帶領部隊圓滿完成改革任務。要堅決擁護改革、積極支持改革、自覺投身改革,在深化改革新的大考中檢驗忠誠、黨性和覺悟,努力為奪取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全面勝利作出新貢獻。
(五)改革最關鍵的是落實,必須強化使命擔當,狠抓改革任務落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號召“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強調“全黨必須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必須把抓好改革落實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按照黨中央、中央軍委統一部署,堅持破立并舉、先立后破,精準發力、精準落實,把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戰略部署轉化為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強大力量。要統籌實現戰、建、備一體推進,把改革設計與戰爭設計統一起來,以未來勝戰需求牽引改革,推動改革和強軍勝戰深度融合、高效聯動,堅持以作戰牽引改革,以改革促進戰、建、備統籌,增強各項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動形成戰、建、備一體推進的良好局面。要保護干部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對持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躲也躲不過、繞也繞不開的“險灘”,旗幟鮮明地對干部在改革創新中出現的失誤合理“容錯”,給創業者“松綁”,增強干部干事創業、改革創新的信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