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高中體育教學面臨著德育、分層教學及終身體育意識等方面的多種機遇。深入探討德育在體育課堂中的滲透路徑,分析分層教學模式在提升教學效能方面的優勢、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性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旨在有效促進高中體育教學的創新發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德育;分層教學;終身體育意識
作者簡介:邱海明(1979—),男,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河田中學。
在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體育教學的變革不僅僅涉及運動技能和體能的提升,更需要將德育元素與體育活動聯系起來,以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1]。為應對學生能力差異給教學帶來的挑戰,提高教學適應性,分層教學成為關鍵手段,需要教師依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調整教學策略。同時,激發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對于他們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下面筆者將對新時期高中體育教學策略的運用進行剖析。
一、德育融入體育課堂
教師在體育課堂中傳授技能的同時,亦需關注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這既是對學生體能訓練的拓展,也是對道德教育的加強[2]。通過體育活動,學生可以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平衡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學習尊重、公平和責任等方面的道德準則。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引導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一)以理論打好德育基礎
體育教學不是一味地追求學生在運動場上的比分和紀錄,而蘊含著文化內涵和人文價值。教師在傳授方法和技巧之余,通過開展體育理論課的教學,將德育元素融入其中,能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健全人格,錘煉他們的意志,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
以奧林匹克運動為例,與之相關的內容包括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以及奧林匹克格言,即“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等等。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一些運動員在比賽中尊重對手、鼓勵隊友的案例,讓學生認識到在激烈的競爭中禮貌待人的重要性。
每項體育比賽都對應著一套既定的規則。這套規則不僅適用于比賽本身,還是公民行為準則的一個縮影。例如,在足球課堂上,教師應強調公平競爭的重要性,并解釋如何在賽場上做到誠信和公正。學生遵守規則、體驗公平競爭實際上是在學習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同時,體育比賽規則的介紹可培養學生的體育品德與自我保護意識。例如,在講解怎樣順利做出一個體操動作時,教師可引入中國著名體操運動員李寧的故事,講述他是如何通過不懈努力,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3枚金牌、2枚銀牌、1枚銅牌的。學生通過觀看李寧的比賽片段,不僅能學習體操的動作技巧,了解到在做動作時要重視自身安全,還能體會到持之以恒和精益求精的價值。
體育教學能讓學生增強體質、塑造個性。教師應充分利用體育理論,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這樣的教學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二)以活動展示德育風采
體育活動的開展對學生的身心成長具有多方面的積極影響。通過參與各類運動,學生不僅能夠強健體魄,提高心肺功能,還能夠使精神狀態得到明顯改善。當學生對某項體育活動充滿熱情時,教師便有機會在其中融入德育元素,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以籃球為例,籃球是一項集體運動,強調相互協作。籃球教學為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供了平臺。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比賽形式,讓學生在不同的比賽場景中進行體驗和學習,從而通過有效的溝通和協作取得比賽的勝利。具體來說,首先,教師可以組織一場技巧挑戰賽。在這場比賽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現自我。這不僅要求學生對籃球技巧的掌握程度較高,還要求學生學會肯定同學的優異表現。如筆者班上的A學生運用三分球投射技術將籃球投進了籃筐,其他學生都為A學生歡呼。其次,教師可以組織一場“五對五”分組對抗賽。這種比賽不僅僅考驗個人技能,更考驗團隊合作和戰術配合。如筆者班上的B學生雖然在身高上不占優勢,卻憑借著較快的跑步速度和寬闊的視野成為組織后衛,負責將球傳給合適的成員。
體育活動也可結合春日徒步、秋日登山等季節性活動來開展。這樣能使學生在自然環境中鍛煉身體,同時懂得保護環境。在活動中,教師可設置“環保小衛士”的角色。該角色可由學生輪流擔任,負責監督其他同學,避免其他同學做出亂扔垃圾等行為。教師也可設置分組搭建帳篷等具有挑戰性的團隊任務,鼓勵學生共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對于學生在此期間遇到的困難,教師應指導學生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并從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體育活動是滲透德育的有效載體。通過體育活動,學生能掌握運動技能,并且在實踐中學到有關合作等方面的內容。
將德育融入體育課堂,要求教師精心設計體育課程,使學生在參與運動的同時接受道德教育,培養良好的精神品質。這不僅有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還能幫助學生找到自我價值,從而實現體育與德育的融合。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以激發學生的動機和興趣,引導學生在體驗中認識自我、突破自我。
二、分層教學提升效能
分層教學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模式。該模式在體育課中的應用旨在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開展教學,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并促進其全面發展。該模式需要基于對學生能力、水平和掌握知識、技能的情況的綜合評估,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從而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這樣不僅有助于優化教學資源配置,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選擇與得到適合自己的訓練與指導,而且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感[3]。
(一)趣味分層強技能
開展體育分層教學的目的在于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運動興趣。需要注意的是,一種教學模式如果被長期使用,可能會出現學生新鮮感減弱、參與度下降的問題。對此,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趣味分層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升技能。
以支撐跳躍這一項目為例,在教學時,部分教師通常會向學生傳授支撐跳躍的基本技巧、防護措施,介紹該項目的訓練價值。如果教師僅僅進行講授和示范,可能無法滿足學生對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的需求。對此,教師可以將“跳山羊”這一民間游戲的元素融入教學中,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具體來說,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技能水平對學生進行分層,為每個層次的學生設置相應的挑戰。其次,教師可以放置兩個跳箱,并在跳箱后面放置一些易于繞行的障礙物,旨在考驗學生的跳躍能力和反應速度。再次,教師可以將同一層次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學生要依次完成助跑、踏跳及越過跳箱、繞過障礙物的任務,完成任務后在指定區域內列隊站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支撐跳躍的基本技巧,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競爭意識。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各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排名。最快完成列隊的小組將獲得獎勵,而最慢完成列隊的小組要接受一些小懲罰,如唱歌、表演小品等。這樣的獎懲機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緊迫感,也有利于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競技的魅力。
在趣味分層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探索新的游戲形式和規則,讓體育教學更加契合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的需求。進行創新性的嘗試不僅能夠讓體育教學更加生動有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可見,通過將趣味性內容與分層教學相結合,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充滿活力和趣味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有效習得技能。同時,這樣的教學也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能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二)合作分層促互動
在一堂體育課中,教師難以照顧到每個學生,這可能會導致分層教學流于形式[4]。對此,融合作學習于分層教學就成了一種解決方法。此種方法要求教師根據學生能力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鼓勵學生相互幫助,共同解決問題,從而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提高教學質量。
以排球的教學為例,一位教師事先通過對學生進行移動靈活性、顛球次數等方面的技能測試,了解了每個學生當前的水平。根據從測試中獲取的信息,教師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小組。之后,為了讓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教師對每個層次小組的學生再次進行分配,將學生分成若干個訓練小隊(每個小隊的隊友包括已掌握排球技巧的學生和剛開始學習排球的學生),讓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訓練,提高團隊凝聚力。
這種訓練方式讓學生受益良多:學優生在指導其他隊友的過程中鞏固了自己的技能,也在解釋和示范中培養了耐心,學會了表達;學困生則得到了及時的指導和鼓勵,在接受來自同齡人的幫助時感到很自在,也愿意進行嘗試和改正錯誤。
在此期間,教師細致地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適時地調整教學策略。針對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且無法克服的學生,教師為他們提供了相應的指導。
可見,通過實施合作分層教學,教師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各種需求,還能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會互助、合作,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助力學生的成長。
將分層教學與精心設計的趣味活動或合作學習進行融合,能夠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對挑戰提供有力支持,進而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這就要求教師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教學進行不斷創新,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三、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發現,部分學生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不如對其他課程的重視程度。對于承受著高考和學業水平考試壓力的學生來說,他們往往不會將體育鍛煉放在首要位置[5]。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教師需優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逐步認識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的重要影響。
以指向田徑運動技能提高的教學為例,一位教師巧妙地利用趣味田徑比賽的形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具體來說,教師在比賽前,先向學生講解了田徑運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并強調了田徑運動對于提升身體素質、培養意志品質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隨后,教師引入了如跑步、跳遠、投擲等類型的運動項目供報名參加比賽的學生自行選擇。同時,教師還鼓勵未報名參加比賽的學生組建啦啦隊和志愿者服務隊,以此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比賽當天,操場上熱鬧非凡:參加比賽的學生熱情高漲,啦啦隊為參賽選手加油助威,志愿者維持著現場秩序,比賽過程給觀眾帶來了既緊張又有趣的感受。比賽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了總結分享。學生紛紛表示,自己通過這次比賽進一步認識了田徑
運動技能,自己今后會更加重視學習體育課程和鍛煉身體。
除了舉辦趣味田徑比賽,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述優秀運動員的勵志故事,播放體育賽事的精彩片段,成立課外運動俱樂部。這些活動方式都有助于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增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學生能夠深刻體會終身體育的內涵和重要意義。因此,教師應當讓學生重視體育鍛煉,在運動中感受快樂、收獲健康、塑造品格。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高中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有效融入、分層教學的恰當運用以及終身體育意識的持續培育,構成了促進學生發展的核心要素。采取這些策略能夠切實提升高中體育教學質量。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筆者將繼續探索更多創新的體育教學方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需求,進一步推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和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苑琳琳.新時代高校體育教學方法創新[J].新課程研究,2021(6):62-63.
[2]張迎新.試析如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J].學周刊,2018(17):67-68.
[3]顏麗瓊,何茂.體教融合背景下義務教育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職業教育(中旬刊),2021,20(21):34-36.
[4]葉德戰.淺談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好家長,2018(22):226.
[5]周國忠.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途徑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