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式學習與小學信息科技課程的結合,既是新穎的信息科技教學方法,又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措施。文章闡述項目式學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探討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從教學主題、實施環(huán)節(jié)、反饋總結三個方面出發(fā),具體分析以項目式學習為主的信息科技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學習;信息技術
作者簡介:曾城武(1980—),男,廣州市從化區(qū)溫泉鎮(zhèn)第二中心小學。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信息科技教師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科技素養(yǎng)。在信息科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有效融入項目式學習,創(chuàng)新信息科技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效理解信息科技知識,并掌握信息技術。筆者以廣東教育出版社小學信息技術第二冊第三單元為例,分析、探究項目式學習在信息科技教學中的應用,旨在提高項目式學習的應用成效,促進學生提升核心素養(yǎng)。
一、項目式學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基本概念
在教學實踐中應用項目式學習,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成效,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相較于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項目式學習更關注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學習方法的靈活性,以及理論學習的實踐性。項目式學習的具體含義為:以項目為課程核心、以學生為課程主體、以問題或任務引導為手段而進行的課堂學習活動,旨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讓學生在合作中完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項目[1]。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能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二)基本特征
項目式學習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學習主題的明確性。在組織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時,教師應基于學生學情、學習需求、課程教學需要等因素,確定切實可行的學習主題,并圍繞主題設計學習目標、設計具體的教學過程,從而保證項目式學習的實施效率。第二,學習態(tài)度的導向性。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需要互相督促、共同進步,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也能按照自己制訂的項目計劃逐步完成對項目的探究。如此,學生不僅能夠端正學習態(tài)度,還能逐漸養(yǎng)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三,探究活動的合作性。項目式學習是一種需要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的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此外,學生能夠在項目式學習中,通過實踐探究,展開對項目內容的多元思考,獲得更為開放的學習成果,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項目式學習在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明確教學主題,筑牢項目式學習基礎
立項是保證項目式學習有效性的基礎和關鍵。在開展以項目式學習為主的小學信息科技教學前,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有效立項。在立項時,為了確保項目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需要綜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學情,合理設計學習項目,并確定具體的項目主題,從而為項目式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2]。此外,教師需要彰顯教學主題的實踐性,引導學生將信息科技知識與生活實際進行關聯(lián)思考,并學會靈活運用學習經(jīng)驗、生活經(jīng)驗等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確保項目式學習的內容與傳遞的思想理念被學生接受,進而推動信息科技課堂的高效化。
在廣東教育出版社小學信息技術第二冊第三單元中,單元標題“信息技術王國的小編輯”指向本單元的教學性質,即應用與編輯軟件相關的知識,進行實際的編輯操作。具體而言,本單元的知識涉及以下內容:電子小報的規(guī)劃、資料的搜集與整理、版面的設計、報頭與圖文的編排、應用通信軟件分享作品、收獲評價?;诖耍處煂⒔虒W主題確定為“電子小報的全流程設計”,并將本次項目式學習分為以下四個部分,以探究任務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任務一,整體規(guī)劃電子小報;任務二,圍繞小報規(guī)劃,搜集并整理相關資料;任務三,精心布局版面,合理設計報頭;任務四,利用即時通信軟件分享作品,整理并總結評價。如此,教師整體規(guī)劃項目式學習,明確項目學習主題,設計項目探究任務,為保證項目式學習的有效性打下堅實基礎。
(二)優(yōu)化實施環(huán)節(jié),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
1.創(chuàng)設多元情境,激發(fā)項目學習興趣
在信息科技教學中,學生是否對項目式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是否愿意積極參與項目探究,都會直接影響項目式學習的應用成效[3]。對此,教師應思考如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對項目主題和內容充滿期待。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創(chuàng)設多元情境,以情境內容的生動性、形象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教師應依據(jù)不同的教學目的采用不同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視聽結合情境等,這樣不僅能將抽象的項目主題、課程內容變得更直觀、生動,也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組織學生探究任務一(整體規(guī)劃電子小報)時,教師可在教學的不同階段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首先,教師可展示制作電子小報的優(yōu)秀范例,為學生創(chuàng)設以圖文為主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初步了解項目內容。基于此,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范例,同時邀請學生分享自己想法,以此激發(fā)學生對項目任務的探究興趣。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以想象為主情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在該情境中,教師讓學生描繪自己設計電子小報的規(guī)劃,為后續(xù)的實際操作打下基礎。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先聽取學生設想的整體規(guī)劃,而后引導學生思考需要運用到哪些知識點,從而讓學生明確小報制作的要求。最后,教師組織學生自由交流,為學生創(chuàng)設以分享設計想法為主的情境,讓學生在交流中完善對電子小報的設計。通過上述情境,教師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項目式學習的興趣,并讓學生對項目內容建立有效認知。由此可見,教師可以借助多元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充分調動學習興趣參與項目式學習,并了解項目內容,從而保證后續(xù)探究的有效性。
2.細化小組任務,引導項目合作探究
項目式學習需要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真實水平合理分配小組成員,保證小組間整體水平的均衡性?;诖?,為提高學生項目式學習的成效,教師需要細化小組的學習任務,并引導學生逐步解決任務。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小組成員間應在分工明確的基礎上,積極分享自己的想法、建議,真正為提高項目學習質量集思廣益。如此,學生不僅能夠掌握項目式學習的方法,還能與同學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學習關系,同時還能全面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
在組織學生探究任務二(圍繞小報規(guī)劃,搜集并整理相關資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自主分配合作內容,從而提高小組合作效率。例如,有學生小組想要通過電子小報介紹廣東省秀麗的風光、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人文積淀。首先,小組需要圍繞介紹的內容確定小報標題,以此明確小報的內容核心,如“壯美廣東”。其次,小組成員需要進一步分析應從哪些方面展現(xiàn)廣東的“壯美”,如古詩詞、風景名勝、城市發(fā)展建設等。而后,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搜集多方面的資料。如負責搜集古詩詞的小組成員整理出李德?!吨啂X南道中作》、蘇軾《惠州一絕》、區(qū)仕衡《嶺南大雪》、張子龍《客居嶺南》等詩篇;負責整理風景名勝相關資料的小組成員以圖文結合的方式整理出丹霞山、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圭峰山風景名勝區(qū)等資料,為后續(xù)規(guī)劃小報版面提供便利。最后,小組成員共同篩選、整合資料,確定最終呈現(xiàn)在電子小報上的內容。由此可見,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項目任務,能夠鍛煉學生分工合作的能力,切實他們的提高學習效率。
3.探索真實問題,驅動項目深度學習
探索問題是推動學生實現(xiàn)項目深度學習的重要方面。具體而言,在項目式學習中,為了讓學生有效探究項目內容、思考項目問題,教師應將學生探索的問題與多元情境有機結合起來,并突出探索重點,引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探索問題、解決問題?;诖?,教師需強化課堂教學的目的性、自主性,增強學生探究學習的針對性。學生通過探究真實問題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把握項目內容核心,有效理解項目內容,另一方面探究真實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的過程,對學生認知的鞏固與遷移大有裨益,推動學生實現(xiàn)對項目內容的深度學習[4]。
在組織學生探究任務三(精心布局版面,合理設計報頭)時,教師可通過設計真實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索任務內容、推動學生實現(xiàn)深度學習。例如,教師設計以下問題:為什么要突出報頭?在劃分小報板塊時,如何確保整體布局的協(xié)調、美觀?在編排小報內容時,如何平衡文字性內容與其他內容(圖畫、邊框、底紋等)?在整體呈現(xiàn)小報內容時,是否要注重內容與色彩的和諧搭配?為什么?在探索上述問題時,學生應基于設計小報的目的進行思考。針對第一個問題,有學生認為突出報頭是為了突出小報的主題,讓閱讀小報的讀者迅速抓住小報的核心內容,如本次小報設計的核心內容是壯美廣東,那么需要讓“壯美廣東”四個字作為報頭,并進行突出、個性的設計。針對第二個問題,有學生認為在設計小報版面時,應讓小報內容有規(guī)則地排列,如橫向劃分各部分模塊、縱向劃分各部分模塊、橫縱結合形式劃分各部分模塊等;同時,該學生認為需要根據(jù)小報版面適當調整文字內容,以確保文字內容能有效突出主題。由此可見,教師以探索真實問題的方式,驅動學生深入探究項目內容、解決項目任務,切實鍛煉學生的項目學習能力。
(三)重視反饋總結,鞏固項目式學習成果
評價是項目式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評價學生的項目學習成果,一方面,教師能夠準確掌握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信息科技課程的知識內容,并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學生指導建議,幫助學生鞏固課程知識;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評價反饋,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在項目式學習中存在的不足,為學生調整學習方向、優(yōu)化學習過程提供指引,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5]。此外,在通過評價進行項目反饋或總結時,教師應注意評價的多元性、實際性、針對性,從而真正地讓學生從評價中有所收獲。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結合任務四(利用即時通信軟件分享作品,整理并總結評價),對學生整體的項目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教師可從三個方面引導學生整理評價信息:第一,整理即時通信軟件上的評價反饋;第二,整理教師給予項目成果的評價建議;第三,整理小組成員關于自我評價的建議。通過整理評價信息,學生進行總結、反思,吸收具有針對性與借鑒性的評價,并根據(jù)評價進一步完善電子小報的制作;同時,學生可及時回顧制作電子小報的過程,依據(jù)評價建議查缺補漏、鞏固基礎知識。如此,教師帶領學生完成對項目內容的整體學習,且通過評價項目成果的方式,肯定學生的學習優(yōu)勢、改正學生的學習不足,讓學生在整理評價信息、進行自我總結的過程中充分內化項目式學習知識,并熟練掌握電子小報的制作流程,切實促進學生信息科技學習能力的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的信息科技課堂上,教師可以應用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活動。這樣不僅能切實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還能夠促進教師優(yōu)化信息科技教學模式,聚焦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科技能力,為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筑牢基礎。
【參考文獻】
[1]范子發(fā).例談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學習的設計與實踐[J].學苑教育,2023(36):70-72.
[2]張媛媛.新課標下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學習實施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3(35):60-63.
[3]顏琳.小學信息科技項目式學習的分析與實踐[J].家長,2023(34):110-112.
[4]馮培.應用項目式學習構建高效小學信息技術課堂[J].啟迪與智慧(上),2023(11):33-35.
[5]梁戈.基于項目式學習構建小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3(3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