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游戲化追求的是課程的適宜性、生動性、豐富性、趣味性及科學性,其核心目標是推進幼兒在實踐過程中達到知行合一,健康快樂成長。對此,幼兒教師要積極利用生活資源開展集市游戲,以富有特色的游戲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創造潛質,讓幼兒通過玩的方式探索各種奧秘,有更強的操作實踐能力,挖掘幼兒潛在的素質素養,為其一生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基于此,文章先對集市游戲的特征及價值進行了闡述,隨即探尋了巧用生活資源,開展幼兒集市游戲的策略,旨在讓幼兒在充滿生活氣息的集市游戲活動中獲得多層次、多方面的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寓教于樂”。
課程生活化、游戲化是全面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需要。幼兒教師創建富有特色的集市環境,尊重幼兒在集市活動中的行為表現,為幼兒提供必要的生活化資源支持,驅動其在集市游戲中彰顯個性色彩,以此為幼兒廣泛感知外在世界、感受各種集市文化提供各項契機。所以,幼兒教師要從生活入手,巧用各種生活化資源,為幼兒創設自主、自由、創新、愉悅的集市游戲環境,使幼兒在多種形式的游戲活動中鍛煉社交技能、數學思維及問題解決能力。這些經驗與技能也將為幼兒帶來更多的成長與收獲,持續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讓其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一、集市游戲的特征及價值概述
(一)集市游戲特征闡釋
集市游戲,顧名思義,是通過創設生活中集市的各種情境設計游戲,屬于民間游戲類型,與幼兒園的活動課程有著極大的契合性。教師引入生活中與集市相關的元素,指導幼兒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能在幼兒教育中體現知行合一。基于集市游戲的基本概述可以明確,集市游戲的特征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隨意性。集市游戲不管是取材還是規則方面都具有較強隨意性。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集市游戲的教育目的及身邊可利用的生活資源自主選擇、自行制定規則,體現個性化、創意性。
2.趣味性。集市游戲有著極強的趣味性。集市中商鋪、品類的多元性也決定了其能滿足不同幼兒的興趣需求。不管是扮演經營者還是購物者,幼兒都能被豐富的表演角色及物品種類所吸引,挑戰自己感興趣的集市任務。同時,幼兒也能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同伴協同的價值,在互相探究中尋求集市游戲的多元玩法,彰顯孩童天性。
3.靈活性。集市游戲有著極強的靈活性,可供幼兒教師將集市游戲與其他任何一類課程相融合。比如,擅長繪畫的幼兒,可以將自己的畫作當作商品賣出去;擅長做手工的幼兒,可以制作各種模樣的零食賣出去等。幼兒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融合多類、多元課程,指導幼兒自由選擇隊友,不受游戲規則的限制,大膽展現自己的特長,使整個集市游戲開展得如火如荼。
(二)集市游戲開展價值
集市游戲作為一種促進幼兒認知世界、感受世界的媒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及效率,助力幼兒的全面及多元發展。其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有利于提升幼兒的社會認知。
幼兒教師利用生活資源開展集市游戲,可以集中展現本地的風土人情。集市中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東西,都包含本地獨有的風情及勞動人民的智慧。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引入富有特色的生活資源,指導幼兒通過模仿、表演、操作等方式參與其中,在深入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個體與他人、他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以此大幅提升幼兒的社會認知。在這一模式下,幼兒可以受到游戲活動的影響,進一步感知生活,并在活動中進入“小社會”,進而為進入“大社會”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
2.有利于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
集市游戲來源于生活,有著極其濃郁的生活氣息,其中豐富多樣的內容將驅動幼兒完成各種形式的實踐操作與體驗,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比如,在各種玩耍類的集市游戲活動中,幼兒需要調動各方面的身體機能完成活動,做到手眼協調、四肢配合。同時,在游戲活動中,使幼兒體驗成功,對激發其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與自信心有極大幫助,也能引導幼兒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其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因此,集市游戲以其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為幼兒身體各項機能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3.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集市游戲的開展需要幼兒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不管是集市環境的布置,還是集市商鋪的搭建,抑或是各種商品的制作,都需要幼兒之間協同互助,以便達到預期的效果。同時,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基于問題學會交流、討論與思考,共同解決問題。游戲結束之后,小組也需要匯總、復盤,持續優化游戲活動的規則與形式。這樣,教師也可以讓幼兒認識團結合作的重要性,發展幼兒的各項社交技能,在同伴間的互相影響下,朝著共同的、更好的方向發展。
二、巧用生活資源開展幼兒集市游戲的策略
(一)結合生活文化,激發幼兒游戲積極性
在開展集市游戲時,為了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巧借生活文化,以豐富幼兒文化感知為前提,指引幼兒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參與各種討論,就集市游戲的活動內容抒發自己的感想,讓其成為這一游戲活動開展的“決策者”“推動者”。這樣,教師可以讓幼兒成為課堂的主人,彰顯其在游戲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與能動性,真正在游戲中有所收獲。
比如,現實生活中的集市是定期或在固定地點買賣貨物的市場。傳統集市還有固定日期、“大小市”之分。幼兒教師可以事先引導幼兒與家人交流,從家人口中了解集市的相關內容。幼兒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對集市的了解更深入、更全面,可以直接將關于集市的知識傳授給幼兒。由此,幼兒也能獲得豐富且全面的認知。在課堂交流中,幼兒可以各抒己見,將自己所獲得的集市文化加以分享,使集市游戲初步成型。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能讓幼兒獲得滿滿的參與感。在具體開展集市游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也可以憑借豐富的民間文化元素,創設集市情境,設計不同的集市游戲主題,以彰顯活動內容的多樣性。比如,幼兒教師可以引入富有地域特色的舞獅文化,先讓幼兒觀看一些精彩的舞獅表演活動,激發幼兒想“玩舞獅”的欲望。隨后,教師可以在小集市中開設“舞龍舞獅區”,認真排隊的“顧客”可以玩舞獅,比如摸摸獅頭、摸摸彩帶龍,還可以直接拿起獅頭舞獅等。教師以獨具民族特色的“舞獅”文化作為一個主題情境,開設“舞龍舞獅區”,將有效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幼兒也將在集市游戲中探索南獅的多種玩法,還能以物易物,彼此交流更好玩的游戲活動,比如“投壺區”,使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排隊玩游戲。在切身體驗中,幼兒也能感悟社會文明,使集市游戲富有童真、富有教育意義。
(二)引用生活物品,規整集市素材與環境
教師巧借生活資源開展集市游戲,還要重視指導幼兒規整集市素材與環境,讓幼兒自主參與決策,籌備、規劃等各項事宜。比如,集市可以設在哪里?用什么做展柜最合適?如何擺放展柜?展區叫什么?集市上的物品如何呈現等。不同性別、生活經驗、文化感知、興趣愛好的幼兒會有自己的想法,也會針對集市素材與環境的規整產生多項思考。對此,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互相交流溝通的平臺,鼓勵他們討論后用實際行動嘗試并驗證,做好集市游戲前的準備工作。
比如,教師指導幼兒群體進行多方討論,最終選擇一個空教室或不常用的走廊(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作為集市場地,之后組織幼兒布置集市環境。在此之前,教師可以點撥幼兒對空教室進行一次“大掃除”,運用已有的勞動經驗,選用各種勞動工具打掃場地。不同的幼兒擅長使用的勞動工具不同,教師可以讓擅長同一種勞動工具的幼兒組成小組,比如“水桶組”“拖把組”“小小搬運工”等。不同組群有規劃、有順序地打掃,讓集市環境變得整潔干凈。完成環境規整后,教師還要指導幼兒自由組建小組,根據自己想要售賣的物品確定店鋪名。比如,除了“舞龍舞獅區”,還可以設計“果汁區”“玩偶區”“鮮花區”“投壺體驗區”“甜品區”等。不同幼兒根據自己擅長的、感興趣的、經驗豐富的內容,確定所要經營的項目,合作設計了店鋪名稱。比如,果汁區的幼兒組帶來了一次性紙杯、白糖、水果、榨汁機等;玩偶區的幼兒組帶來了自己家里的各種玩具,還通過繪畫方式介紹各種玩具;鮮花區的幼兒組則進入鄉下,采摘各種野花、野草、稻穗等,扎起了一束束小花等。不同的幼兒以自己的行動選擇各項生活物品,規整了集市素材與環境,使得游戲內容豐富多彩、真實有趣,幼兒之間也將產生言語表達、實踐操作、單獨思考、團體合作等行為,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發揮。
(三)鏈接生活經驗,高質量開展集市游戲
集市作為幼兒的游戲平臺,蘊涵著豐富的社會關系。在整個集市游戲中,有的幼兒是掌柜,有的幼兒是導游,有的幼兒是集市管理者,有的幼兒是消費者……每一個幼兒在游戲中都有不同的角色,自然也能獲得不同的體驗。當幼兒面對不同問題時,自然也將鏈接不同的生活經驗,尋求最優辦法解決問題,以推進集市游戲高質量開展。對此,教師要給予幼兒更多、更大的自主權與自由權,允許其不斷“試錯”,以深化游戲體驗。
比如,“舞龍舞獅區”在集市游戲開始階段是最受歡迎的,大多幼兒都會認真排隊玩一玩舞獅,但是很多“顧客”玩了兩三次之后就不玩了,其他的商鋪開始變火爆。“舞龍舞獅區”的“店主”便十分疑惑,積極性也逐漸下降。對此,教師可以點撥這一群組的幼兒,引導詢問“顧客”為何不想玩了。各個“店主”經過一番打探之后,了解到“顧客”覺得獅頭太重,因而不太想玩。發現問題后,“店主”便群策群力,共商解決對策。比如,“店主”認為可以做一個輕一點的獅頭,讓更多的人玩。但是該小組只有幾個人,要想短時間完成不太可行。于是教師可以繼續點撥“是否可以招聘員工制作呢?”隨后,該小組的幼兒便聯系生活中的招聘場景,面向其他幼兒招聘手工者,一同制作獅頭。同時,該小組經過商量,認為單一的“玩舞獅”過于局限,還可以讓招聘來的員工,繼續制作一些舞獅紀念品,做促銷活動。比如,玩一次舞獅1元錢,如果再加0.5元錢,就可以得一個小獅子的紀念品,如果單獨購買紀念品,就是2元錢,以這種“捆綁”營銷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嘗試玩舞獅,也能增加收入。幼兒在游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可以得到教師的點撥啟發,指引其鏈接生活經驗,也能推進集市游戲的高質量開展。
(四)走向生活運用,構筑集市游戲新樣態
幼兒在游戲中能夠表現出無限的創造能力,而集市游戲的隨意性、趣味性、靈活性也能為幼兒的創新、創造提供各種可能,同時也能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增強生活實踐技能。因此,教師要進行拓展外延,讓集市游戲走向實際生活,引導幼兒汲取更多的經驗,真正走向社會中的“集市”。對此,教師要對比反思自己開展集市的情況,逐漸優化與調整,以構筑集市游戲的新樣態。
比如,教師可以與家長協同,利用周末時間組織幼兒開展“探尋XXX社區集市”的研學活動。從進入集市開始,教師可以依次帶領幼兒探秘集市的部門管理、安全工作、環境部門及宣傳工作。參觀后,幼兒將獲得一致結論:我們的集市活動還要分出管理部門,保證各個店鋪正常經營。隨后,教師可以繼續帶領幼兒參觀集市中的各種店鋪,從中發現經營者的秘訣。比如,幼兒參觀手作店時,發現物品是按照一定規律分類擺放的,既美觀又方便拿取;幼兒還發現大街小巷的商店都在叫賣、免費試用、免費品嘗,這種新穎的營銷方式也能吸引很多顧客等。帶領幼兒參觀集市后,教師要讓幼兒圍坐在一起,集中復盤,提出有效優化集市的點子。而后組織幼兒回到教室,針對集市游戲提出新方案,構筑集市游戲新樣態,真正讓幼兒實現知行合一,從生活中來又到生活中去,使生活化幼兒教育實現“閉環”。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集市游戲以其豐富多樣、多變有趣的特性贏得了幼兒的熱愛,作為一種游戲形式,構筑了幼兒園教育新生態。因此,幼兒教師要積極運用生活資源,高效開展集市游戲。比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文化,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引用生活物品,規整集市素材與環境、鏈接生活經驗,集市游戲高質量開展、走向生活運用,構筑集市游戲新樣態等,以此,讓幼兒憑借集市游戲的功能不斷培養個性品質,獲得成長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