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選取2006—2020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檢驗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對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的影響。研究發現,可比性顯著提升了企業的勞動投資效率,且降低代理成本和融資成本是可比性作用于勞動投資效率的主要路徑。進一步檢驗發現,可比性主要緩解了企業勞動投資不足而非投資過度,且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勞動投資效率受到可比性的影響更加顯著;而市場競爭越激烈,同行業競爭者信息的價值及效用越高,可比性對勞動投資效率的提升作用就越強。異質性分析結果表明,對非國有企業、處于政府干預較少地區的企業以及在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較高時期,可比性對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的影響更顯著。
【關鍵詞】 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 勞動投資效率; 代理成本; 融資成本; 勞動密集型企業
【中圖分類號】 F27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4)19-0117-09
一、引言
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推動經濟集約式增長的過程中,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發揮著重要作用。勞動要素作為關鍵的生產要素,對提振實體經濟、助力產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勞動投資是企業生產成本的重要構成部分,其效率水平是影響企業產出、獲利能力以及市場競爭地位的關鍵要素。高效率的勞動投資能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推動企業創新[ 1 ],提高資產收益率[ 2 ];而低效率的勞動投資則會增加未來現金流的不確定性,不利于企業經營的持續穩定[ 3 ]。近年來,企業勞動投資效率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已有文獻聚焦賣空管制放松[ 4 ]、地方官員政治晉升[ 5 ]等外部制度環境特征以及CEO—董事關聯[ 6 ]、內部控制[ 7 ]等企業內部特征對勞動投資效率的影響,揭示了代理問題和融資約束是影響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的重要因素。考慮到高質量的財務報告信息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對稱、緩解代理問題,現有文獻主要從盈余質量[ 8 ]、穩健性[ 9 ]的視角考察了信息披露質量對勞動投資效率的影響。
作為信息披露質量特征的重要體現,可比性要求財務報告信息能夠反映經濟現象之間的異同,即對相似的經濟業務或事項做出同等的計量和列報,而當經濟業務不同時,財務報告信息亦能反映其差異。可比性更高的信息不僅提供了公司自身財務和經營狀況的內部信息,同時涵蓋了源自公司間信息溢出效應的外部信息[ 10 ]。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不僅降低了信息使用者的信息獲取成本,幫助其更好地識別不同公司間的相似之處和差異所在,而且為決策者提供了更多可獲取的優質信息[ 11 ]。諸多研究從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角度證實了可比性通過促進信息獲取與傳遞帶來的積極效應[ 12-13 ],揭示了可比性能夠加強對管理層的內外部監督,削弱管理層的自利動機[ 14 ]。
考慮到可比性可降低信息不對稱,同時改善公司內部治理,因而很可能是影響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的重要因素。有鑒于此,本文以2006—2020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檢驗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對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的影響。本文的創新之處與貢獻可能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雖有文獻從盈余質量和會計穩健性的角度證實了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會影響其勞動投資效率,然而企業在進行勞動投資決策時離不開同行業信息的比較,即可比性能帶來不同于其他質量特征的獨特信息,本文從可比性質量特征的角度豐富了勞動投資效率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其二,以往文獻主要從資本投資效率和研發創新視角證實了可比性質量特征對企業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勞動投資作為企業重要的投資活動,具有不同于資本投資的特點,可比性如何影響勞動投資效率及其作用邊界鮮有文獻探究。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可比性質量特征影響勞動投資效率的渠道途徑、邊界條件以及機制機理,從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的角度為可比性的積極作用提供了實證支持。其三,在人口紅利的后續效應出現動力不足的現實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對微觀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勞動投資效率,從而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勞動經濟理論在實踐中的深入應用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亦能為上市公司提高財務報告信息質量提供有益的經驗參考。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勞動力要素是企業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尤其是在當前人力資本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日趨重要的背景下,勞動投資效率成為備受關注的研究話題。現有文獻認為,管理層信息有限、代理問題和融資約束是影響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的主要因素[ 4,6-9 ]。因此,本文認為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企業勞動投資效率:
其一,可比性有助于提高管理層在勞動投資決策上的科學性。企業勞動投資決策大多根據銷售預期來制定,受市場環境的影響較大,高效率的勞動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管理層對市場未來供需狀況的準確研判上[ 15 ],管理層需要對不同時間段內的勞動投入與生產效率進行比較和分析。可比性確保企業在不同時間點編制的財務報告數據具有一致性,從而使得管理層能夠追蹤和分析勞動投資的效果及變化情況,為勞動投資決策提供可靠依據。此外,可比性確保企業在報告財務數據時使用相同的會計賬務處理原則,進而降低了管理層獲取和處理競爭對手、行業和市場等相關信息的難度與成本,同時促進了管理層對其他同類型企業的學習效應,幫助其了解同行的投資規模、分布、成本和收益等,對比分析自身的競爭優勢和不足,從而能夠更加準確地評估勞動投資項目的收益和成本,并根據競爭對手的投資情況及市場環境做出更科學的勞動投資決策。
其二,可比性有助于形成對管理層的有效監督,從而減小代理沖突,提高勞動投資效率。在勞動投資決策中,自利的管理層很可能通過一系列機會主義行為謀取私利,如為了構建“商業帝國”而盲目擴大企業規模、過度雇傭員工;或為了贏得員工高度忠誠而向員工支付高額報酬,甚至不愿辭退低生產效率的員工;抑或是為了追求安逸和規避風險而維持低水平勞動雇傭[ 8 ]。可比性能確保企業提供一致、準確的財務數據,有助于股東了解管理層在勞動投資方面的決策是否符合長期發展和效率優化的需要,從而減小代理沖突,抑制管理層因個人利益而做出低效的勞動投資決策。此外,可比性強調時間序列數據的一致性,使得股東能夠追蹤和分析勞動投資的效果和變化情況。通過對勞動投資決策的后續績效進行監控,股東可及時發現潛在問題,并對管理層的決策進行反饋和調整,確保勞動投資決策更加科學有效。
其三,可比性能夠減少信息不對稱,緩解企業融資約束,促進勞動投資效率的提升。企業的勞動力成本不僅包括隨生產活動而變動的成本,而且包括雇傭、培訓及解聘遣散等相關的固定性費用,因而企業在勞動投資過程中面臨較高的調整成本[ 8 ]。當企業需要通過外部融資來增加勞動要素投入時,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市場摩擦會加大勞動投資成本,嚴重地阻礙了管理層進行高效率的勞動投資[ 9 ]。可比性提高了企業財務報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使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更容易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績效,減少了信息不對稱[ 16 ]。當投資者對企業的信息有充分了解時,他們更愿意為企業勞動投資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從而緩解企業在勞動投資上面臨的融資約束。此外,可比性使得企業的財務報告更具可預測性,使得管理層能夠科學地評估不同勞動投資項目的潛在回報和風險,這種可預測性更有助于增加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促進他們對企業勞動投資項目的資金支持,使企業更靈活地進行勞動投資,提高勞動投資效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限定其他條件,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會正向影響企業的勞動投資效率。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06—2020年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初始研究樣本,并執行了以下篩選程序:(1)剔除金融類上市公司;(2)剔除被冠名ST、*ST及退市等特別處理的上市公司;(3)剔除雇員人數小于30的上市公司;(4)剔除研究所需數據存在缺失的觀A9vgDAnl/ACT4HWGsealnTN0uPPspgGZuUG+PGCN2cU=察值。最終獲得16 605個“公司—年度”觀測值。上市公司財務數據、股票交易數據、員工人數、產權性質等數據均取自CSMAR數據庫或經過計算整理而得,衡量地區政府干預所需數據取自Wind數據庫。此外,為緩解離群值造成的偏誤,對連續變量進行雙向1%縮尾處理。
(二)變量定義
1.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的度量
借鑒已有研究的做法[ 16-17 ],本文通過以下步驟計算可比性指標。
第一步,用企業盈余Earning(季度凈利潤除以季度期初市值)代表財務報告信息,用股票收益Return(季度股票回報率)及其啞變量Neg(季度股票回報率為負時取值為1,否則取0)代表經濟業務。利用企業連續16個季度的數據估計模型(1)的各個系數估計值,以反映企業i第t期的財務報告系統轉換函數,按照同樣的方法估計出企業j第t期的財務報告系統轉換函數。
第二步,將相同的經濟業務分別代入企業i和企業j的轉換函數中,即模型(2)與模型(3),計算出經過兩家企業各自的財務報告系統產出的財務信息。
第三步,利用模型(4),以兩個系統產出差值絕對值的平均數再取相反數作為i和j企業t年度財務報告的可比性(CompAccijt)。
依照上述方法,將企業i與其所在行業內的其他所有企業一一配對,計算企業i與所有配對企業之間的可比性,按數值高低進行排序,并取均值Comp1和中位數Comp2來測度企業i的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
2.勞動投資效率的度量
本文借鑒已有研究的做法[ 2,8 ],建立如下模型,使用相關經濟變量對企業的凈雇傭量進行分年度、分行業回歸,模型所得殘差的絕對值(Abresid)為勞動投資效率的反向指標,其數值越大,表示企業的凈雇傭水平變動偏離預期值越大,即勞動投資效率越低。
其中,Net_hire為企業的凈雇傭量,采用年度員工數量與個股總市值之比的變動率來衡量[ 2,15 ];Growth為營業收入增長率;Roa為資產回報率;Ret為考慮現金紅利再投資的年個股回報率;RSize為企業市值的自然對數;Quick為速動比率;Lev為長期負債率;Loss1-Loss5為以0.005為間隔對上一年處于[-0.025,0]的Roa所劃分的5個虛擬變量,當Roa落入[-0.005,0]時,Loss1取1,否則為0,當Roa落入[-0.010,-0.005]時,Loss2取1,否則為0,Loss3—Loss5以此類推。
(三)模型設計
本文構建如下模型以檢驗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對勞動投資效率的影響:
其中,Abresid為勞動投資效率的反向指標,Comp為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參照相關研究[ 7,9,15 ],本文加入以下控制變量:企業規模(Size,總資產的自然對數)、長期負債率(Lev,長期負債/總資產)、資產回報率(Roa,凈利潤/年初總資產)、市值賬面比(Mtb,企業市值/賬面價值)、速動比率(Quick,速動資產/流動負債)、固定資產占比(Tang,期初固定資產除以總資產)、勞動雇傭波動率(Sdhire,過去五年員工數量百分比變化的標準差的自然對數)、勞動人數比例(Labor,期初員工人數與總資產之比的自然對數)、現金流波動率(Sdcfo,過去五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標準差的自然對數)、銷售收入波動率(Sdsales,過去五年營業收入的標準差的自然對數)、產權性質(Soe,國企為1,否則為0),同時控制了行業及年度固定效應。若H1成立,系數?琢1應顯著為負。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
表1 Panel A提供的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Abresid的均值為0.188,高于中位數0.117,表明半數以上企業雇傭無效率的情況低于平均水平。Comp1和Comp2的均值分別為-0.012和-0.010,中位數分別為-0.010和-0.008,最大值與最小值均相差0.036,表明不同企業之間的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具有明顯的差異。表1 Panel B提供的變量間Pearson相關系數顯示,Comp1和Comp2與Abresid的系數分別為-0.022、-0.026,且均在1%水平上顯著。此外,方差膨脹因子(VIF)的檢驗結果表明,本文的回歸模型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二)研究假設的實證檢驗
表2報告了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影響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的回歸結果。其中,列(1)和列(3)僅控制行業與年度固定效應,此基準結果顯示,Comp1和Comp2均與Abresid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列(2)和列(4)則進一步加入了控制變量,結果顯示,在加入了可能對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產生影響的控制變量之后,Comp1和Comp2仍與Abresid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上述結果驗證了本文的假設,即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越高,企業的勞動投資效率越高。
(三)穩健性檢驗
1.內生性檢驗
(1)被解釋變量超前一期:為了解決時滯效應可能導致的內生性問題,本文將被解釋變量Abresid超前一期重新進行回歸。
(2)聯立方程:為了控制反向因果關系導致的內生性問題,本文參照袁知柱和張小曼[ 18 ]構建的影響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的回歸模型,聯合模型(6)構建了聯立方程模型進行檢驗。
(3)工具變量法:為了進一步緩解內生性問題,本文借鑒已有研究的做法[ 14,17 ],采用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的滯后一期和行業年度中值作為工具變量,運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分析。
2.其他穩健性檢驗
(1)勞動投資效率替代度量:一是借鑒已有文獻[ 5,15 ],本文僅通過對模型(5)控制年度和行業固定效應進行回歸取殘差重新測算勞動投資效率指標。二是借鑒已有文獻[ 6-7 ],本文使用員工數量增長率來衡量企業的凈雇傭量,再代入模型(5)重新計算勞動投資效率指標。
(2)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替代度量:參照De Franco等[ 16 ]的方法,本文將企業與其所屬行業內其他企業的可比性分年度從大到小排序,分別以前四大均值和前十大均值作為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的替代度量。
經上述穩健性檢驗,本文的研究結論依然成立。限于篇幅,穩健性檢驗結果未報告。
五、影響機制分析
根據上文的理論分析,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能夠緩解企業管理層與股東之間的代理問題,壓縮管理當局從事低效率勞動投資決策的空間,還能降低外部融資成本,弱化企業改變勞動投資時所涉及的調整成本的影響,也即可比性能夠通過降低代理成本和融資成本來提升勞動投資效率。為了驗證上述路徑分析,本文借鑒溫忠麟等[ 19 ]的方法,設計了如下路徑模型:
其中,模型(Path1)同模型(6),模型(Path2)的Med為中介變量,模型(Path3)在模型(6)的基礎上加入了中介變量。為了驗證代理成本的中介傳導機制,本文以代理成本(Agency:管理費用/營業收入)作為中介變量;為了驗證融資成本的中介傳導機制,本文以融資成本(Debt:利息支出/平均含息負債)作為中介變量。表3的列(1)—(4)報告了以Agency為中介因子的路徑分析結果,列(5)—(8)則報告了以Debt為中介因子的路徑分析結果。由結果可見,代理成本和融資成本均具有部分中介效應,驗證了前文的路徑分析。
六、拓展性分析
(一)區分非效率勞動投資類型
根據Jung等[ 8 ]的定義,非效率勞動投資包括勞動投資過度、勞動投資不足兩種情況,據此本文將全樣本劃分為兩組,并進行分組檢驗。表4列示的分組回歸結果顯示,在勞動投資不足組,Comp1和Comp2與勞動投資效率指標Abresid均在1%水平上顯著為負,而在勞動投資過度組,Comp1和Comp2與Abresid的回歸系數雖為負但均不顯著,表明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主要抑制了企業的勞動投資不足而非勞動投資過度。
(二)區分勞動密集度
考慮到勞動密集型企業與非勞動密集型企業對勞動力要素的依賴程度以及對員工數量的需求存在巨大差異,本文進一步考察在不同的勞動密集度下,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影響勞動投資效率的效果是否存在差異。具體地,根據各年度企業勞動密集度(Labor)的中位數將樣本分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和非勞動密集型企業,再分組檢驗可比性對勞動投資效率的影響,回歸結果列示于表5。結果顯示,對于非勞動密集型企業,Comp1與Abresid僅在10%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而Comp2與Abresid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Comp1和Comp2均與Abresid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其原因可能在于勞動密集型企業更依賴于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其人工成本占總生產成本的比重較高,因此可比性更能對其生產經營情況產生積極影響并顯著改善其勞動投資效率。
(三)區分行業競爭程度
鑒于行業競爭所帶來的市場生存壓力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同行業競爭者信息的價值及效用,本文進一步考察在不同的行業競爭程度下,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影響勞動投資效率的效果是否存在差異。具體地,根據各年度行業競爭程度(以赫芬達爾指數的相反數來衡量)的中位數將樣本分為行業競爭程度高、低兩組,再分組檢驗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對勞動投資效率的影響,回歸結果列示于表6。結果顯示,對于行業競爭程度低的企業,Comp1和Comp2均與Abresid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而對于行業競爭程度高的企業,Comp1和Comp2均與Abresid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表明相對于處在低行業競爭組的企業,處在高行業競爭組的企業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對勞動投資效率的影響更為顯著。
(四)異質性分析
1.基于產權性質的異質性分析
為了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國政府已將增加就業、降低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國有企業自然成為承擔保障就業這一政策性負擔的主力軍[ 4 ],故企業產權性質與其勞動力解雇和雇傭密切相關[ 2 ]。基于此,本文從產權性質視角對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影響勞動投資效率的效果進行異質性分析,分組回歸結果列示于表7的列(1)—(4)。結果顯示,對于非國有企業,Comp1和Comp2均與Abresid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而對于國有企業,Comp1和Comp2均與Abresid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表明非國有企業的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對勞動投資效率的影響大于國有企業。其原因可能在于國有企業承擔著促進就業、保障民生等政治目標和社會責任,難免存在冗余雇員的問題,而非國有企業則無需迎合政府的宏觀經濟目標,可更靈活地調整其勞動投資規模并實現要素資源的合理配置,故相比具有雇員軟約束的國有企業,非國有企業的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對其勞動投資效率的提升作用明顯更強。
2.基于政府干預的異質性分析
我國微觀企業的勞動投資行為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政府直接或間接的干預,政府可能為了當地就業這一社會目標干預企業的勞動投資決策,由此造成勞動投資非效率,而這種作用在政府對市場干預水平較高的地區尤其明顯。基于此,本文從政府干預視角對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影響勞動投資效率的效果進行地區層面的異質性分析。本文將全國各省份按照“政府與市場關系指數”的年度中位數劃分為政府干預多、干預少的地區,分組回歸結果列示于表7的列(5)—(8)。結果顯示,在政府干預較少的地區,Comp1和Comp2均與Abresid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而在政府干預較多的地區,Comp1和Comp2均與Abresid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表明相較于政府干預較多的地區,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對勞動投資效率的影響效應在政府干預較少的地區更加明顯,這也說明了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對勞動投資效率的提升效應可能會被政府干預所削弱。
3.基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異質性分析
企業勞動投資的回報是間接的、長期的且不確定的,因而不確定性環境下的勞動投資效率成為近年來經濟金融領域研究的重點議題[ 15,20 ]。考慮到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是我國微觀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重要來源,本文欲從這一視角對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影響勞動投資效率的效應進行異質性分析。本文采用算術平均法將月度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轉換為年度指標,并按其中位數進行分組,分組回歸結果列示于表7的列(9)—(12)。結果顯示,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較高時,Comp1和Comp2均與Abresid在1%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而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較低時,Comp1和Comp2均與Abresid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表明相比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較低的時期,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對勞動投資效率的影響效應在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較高的時期更明顯。
七、結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以2006—2020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考察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如何影響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研究發現,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越高,企業勞動投資效率越高,該結果在克服潛在的內生性問題及進行其他穩健性檢驗之后依然穩健。從影響機制來看,降低代理成本和融資成本是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影響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的主要作用機制。進一步檢驗發現,與抑制勞動投資過度相比,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抑制勞動投資不足的效應更顯著;相較于非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對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的提升效應更加顯著;而在產品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由于同行業競爭者信息的價值及效用更高,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對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強。最后,異質性分析結果表明,對于非國有企業、處于政府干預較少地區的企業以及在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較高的時期,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對企業勞動投資效率的影響更明顯。
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啟示:第一,上市公司要致力于提升財務報告信息可比性。高可比性的財務報告信息不僅提高了管理層決策的科學性,緩解了代理沖突,還能改善公司信息環境,降低融資成本,從而提高企業勞動投資效率,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第二,管理層需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和勞動投資決策的科學性。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決策者時常面臨海量信息,而管理層較強的學習能力和信息理解、處理能力有助于其識別出相關性強的信息,從而更準確地判斷外部市場環境。同時,企業也需要注重內部治理的完善,充分發揮激勵、監督和約束機制的作用,以提高管理層勞動投資決策效率。第三,在推動要素生產率提升以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政府亦需正確處理好與市場的關系。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了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要求,在完善有利于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政策機制上政府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政府在履行其職能的同時,要減少對企業勞動投資決策的干預,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管考磊.勞動投資效率會影響企業創新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當代財經,2021(3):136-148.
[2] 孔東民,項君怡,代昀昊.勞動投資效率、企業性質與資產收益率[J].金融研究,2017(3):145-158.
[3] TAYLOR G,AL-HADI A,RICHARDSON G,et al.Is there a relation between labor investment inefficiency and corporate tax avoidance?[J].Economic Modelling,2019,82:185-201.
[4] 褚劍,方軍雄.賣空約束放松能夠改善企業勞動投資效率嗎?[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0,42(2):84-96.
[5] KONG D,LIU S,XIANG J.Political promotion and labor investment efficiency[J].China Economic Review,2018,50:273-293.
[6] KHEDMATI M,SUALIHU M A,YAWSON A.CEO-director ties and labor investment efficiency[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20,65:101492.
[7] 李小榮,韓琳,馬海濤.內部控制與勞動力投資效率[J].財貿經濟,2021,42(1):26-43.
[8] JUNG B,LEE W J,WEBER D P.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and labor investment efficiency[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4,31(4):1047-1076.
[9] HA J,FENG M.Conditional conservatism and labor investment efficiency[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 Economics,2018,14(2):143-163.
[10] 魯威朝,楊道廣,劉思義.會計信息可比性、需求差異與跨公司信息傳遞[J].會計研究,2019(4):18-25.
[11] 袁振超,饒品貴.會計信息可比性與投資效率[J].會計研究,2018(6):39-46.
[12] 陳玥,江軒宇.會計信息可比性能夠降低審計收費嗎?——基于信息環境與代理問題的雙重分析[J].審計研究,2017(2):89-97.
[13] CHEN C-W,COLLINS D W,KRAVET T D,et al.Financial soement comparability and the efficiency of acquisition decision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8,35(1):164-202.
[14] 李青原,王露萌.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公司避稅[J].會計研究,2019(9):35-42.
[15] 卜君,孫光國.環境不確定性會影響企業勞動投資效率嗎?[J].經濟管理,2020,42(10):23-38.
[16] DE FRANCO G,KOTHARI S P,VERDI R S.The benefits of financial soef7d66af1d5e125ba9b766ee91db2b1edment comparabi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49(4):895-931.
[17] 唐雪松,蔣心怡.會計信息可比性與高管薪酬契約有效性[J].會計研究,2019(1):37-44.
[18] 袁知柱,張小曼.會計信息可比性與企業投資效率[J].管理評論,2020,32(4):206-218.
[19] 溫忠麟,張雷,侯杰泰,等.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5):614-620.
[20] CHU J,FANG J.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and firms' labor investment decision[J].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2021,11(1):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