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做深做實研究型內部審計,是推進新時代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是支持和賦能研究型內部審計工作落地實施的重要基礎。文章旨在厘清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的特征,分析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的構建方法,以期為企業研究型內部審計的轉型與實施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研究型審計;內部審計;制度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9
一、引言
研究型審計是推動新時代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2023年全國審計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深入開展研究型審計,推動經濟運行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企業是經濟系統的“根”和“魂”,研究型內部審計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現代企業治理的關鍵工具與手段,能夠有效幫助企業識別和控制風險,同時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提升治理水平并改善流程效率,助力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研究型內部審計的實施離不開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的全面支持,現有研究對這一領域的關注有待進一步豐富。在上述背景下,厘清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特征并明晰其構建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二、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的特征
“十四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創新審計理念思路,積極開展研究型審計。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是一種通過充分運用研究型思維、研究型過程與研究型工具,以處理現實審計問題為導向的新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包含了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業務規范、流程和機制。
與傳統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相比,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更加注重研究導向,運用研究型思維和工具開展審計工作,同時強調內部審計人員的持續學習和專業發展,鼓勵創新和探索,推動新型內部審計方法的研發和應用,旨在從思路、信息、技術、人員、過程等多個環節融合研究型特征,提升審計質量,最終推進新時代企業內部審計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研究型的思維導向
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強調鼓勵審計人員運用研究型思維開展審計工作。在制度指引上,這一思維導向于微觀層面,應當充分鼓勵審計人員采用科學方法和分析工具,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超越傳統的標準化檢查和流水線式評估,更加注重對審計問題本質的研究型認知和理解。在企業層面,這種思維導向應使研究型內部審計的成果成為企業決策支持和戰略規劃的重要參考。
(二)多領域的信息支持
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主要依托多領域信息進行研究。除了傳統的財務會計和內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外,通過收集企業戰略、業務流程、市場趨勢、技術創新等多個維度的信息,為審計人員提供更充足的研究數據資源,支持審計人員結合數據挖掘方法展開模式識別與交叉驗證,揭示多領域信息中包含的審計問題與潛在風險,推動內部審計效果的不斷強化。
(三)數智化的技術應用
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主要運用各類恰當的數智化研究技術開展審計工作。例如,通過可視化和統計學研究方法對數據進行初步探索,識別數據異常、趨勢和模式。利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處理大量基礎數據并從中精煉有關審計問題的信息。利用理論分析、歸納演繹、邏輯推導等方法,在過往的審計案例中提煉出規律、模式和教訓,為當前審計工作提供參考和啟示。相關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審計人員更好地處理大樣本數據,從中發現隱藏的數據模式,進而提供更深入的數據洞見。
(四)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
以人為本既是國家審計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也是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的基石。研究型內部審計人才是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的基礎運作單元,良好的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需要持續為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賦能,使其具有較強的研究意愿與探索精神,善于進行獨立思考,具備與時俱進的研究技能,能夠進行復雜的數據分析和風險評估,從而在審計過程中充分發揮研究型特征,以探索性方法和視角識別潛在的問題。
(五)全域貫通的研究iengGeVI179ZVCZ8TR378Q==過程
企業的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以全域貫通的研究過程為主要特征,具體表現為審計前、審計中和審計后三個階段。在審計前,研究型審計人員主要進行宏觀類研究,預先了解企業的產業環境、行業政策和市場競爭水平。在審計中,研究型審計人員主要以問題為導向,以數據為驅動,以研究型方法為依托,細致分析各個領域的現實問題。在審計后,進一步研究總結經驗教訓并持續改進。這種全域貫通的研究過程使審計超越單一項目范疇,形成連續性的研究模式,有利于促進信息共享與問題揭示,并能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更具針對性與科學性的審計建議,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全面的研究成效支撐。
三、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的構建
研究型審計的概念方興未艾,當前階段,不少企業嘗試對現有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進行研究型方向轉型。在此過程中,結合某公司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的構建實踐,總結得出如下需要關注的重點構建環節:
(一)明確研究型內部審計的戰略目標
戰略目標的設定對于企業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的構建具有導向作用。戰略目標的設定應該有利于引導研究型審計團隊在審計過程中深入分析和理解企業的業務環境、經營現狀、業務風險和潛在挑戰,以研究型成果揭示更廣更深的企業問題,同時為管理層提供準確、全面的改進決策參考信息。同時,戰略目標的設定也需要充分發揮研究型審計組織的功能特征,確保其實施在本質上要實現解決審計問題與展開審計研究的深融互促,在成本上要具有可行性,在效果上能夠有效提高企業內部審計水平,增強客戶、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對企業的信心。
(二)構筑數據驅動的內部審計環境
構筑數據驅動的內部審計環境在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的建設過程中至關重要。在數字經濟的背景下,數據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能夠為審計決策提供支持,是開展研究型審計的重要基礎資源與生產力源泉。通過有效收集、分析和利用數據,并使用研究型方法提取數據中蘊含的有價值信息,能夠增強研究型內部審計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效能。
在實施路徑方面,首先,需要針對不同企業的數據資源特征,形成明確的數據策略和規劃,具體包括確定需要收集和分析的數據類型、數據采集方法、數據存儲和處理技術等,并確保數據采集和處理過程符合相關法規和隱私保護要求。同時,企業需要建立有效的數據收集渠道,依托線上化、智能化渠道收集來自不同業務部門和信息系統的數據。在確保數據準確性和完整性的基礎上,采用適當的技術工具將數據整合到一個統一的數據倉庫或平臺中,并將數據以圖表、數據大盤等形式呈現給審計人員,更直觀地傳達數據信息。此外,為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內部審計機構也需要建立數據質量管理機制,包括制定有效的數據質量標準、建立數據驗證和核實的程序,并實時監控數據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確保審計人員能夠基于真實有效的信息展開審計工作。最后,企業也需要準備多種數據處理工具來支持研究和分析。其中包括用于將數據轉化為直觀圖表的可視化工具,用于進行定量分析和推斷的統計分析軟件,用于發現隱藏在大量數據背后的模式和關聯的數據挖掘軟件,用于存儲和管理審計文檔和相關資料的文檔管理系統,用于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和信息共享的協作平臺等。這些工具能夠幫助審計人員以更高的效率展開審計研究,提高審計效率。
(三)優化研究型內部審計流程
優化研究型內部審計流程,可以推動內部審計實施過程從僅關注標準化操作程序到更加專注于發現、洞察和建議,進而提高審計質量和價值。在優化研究型內部審計流程中,應將重點放在審計問題揭示和審計認知發現上,將審計人員的注意力從標準化過程中解放出來,更加專注于通過研究挖掘潛在風險、發現審計問題和提供改進建議。同時,研究型的內部審計流程應該靈活適應不同的企業業務場景,以便審計人員能夠因地制宜地充分發揮他們的研究能力和判斷力,提供有價值的洞察和建議。此外,研究型內部審計強調團隊合作和知識共享,通過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團隊的研究才能。審計部門可以嘗試引入并推行協作式審計方法,使不同層級、不同機構、掌握不同知識體系的各類審計人員共同參與審計項目,從不同研究視角協同展開問題定義、數據收集、成因分析和對策設計,以實現更全面和豐富的審計結果。
(四)建設研究型內部審計人才隊伍
研究型審計的內涵包括審計人員將研究的思維、視角和方法運用到審計全過程,人員是內部審計的執行主體,建設研究型審計人才隊伍是驅動研究型內部審計轉變的關鍵。一方面,需要培養現有內部審計人才的研究型思維。企業應當積極為內部審計人員在研究方法、問題定義、數據收集與分析等方面提供知識與技能培訓,鼓勵內部審計人員積極參與學術研究、撰寫論文或參與行業研究項目,以提升他們在研究領域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同時,應鍛煉內部審計人員具備較強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能夠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來解決復雜的審計問題。此外,應當重點培養內部審計人員的數據研究能力,引入先進的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如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鼓勵審計人員應用數據驅動的審計方法,提高審計效率和準確性。另一方面,在人才引進過程中,應重視專業背景、研究經驗和研究能力等人才屬性,優先考慮具備相關學術背景或研究經歷的求職者。此外,也需要重視對求職者的探究與思辨精神、數據處理能力、分析能力、創新意識等維度的評估,提升審計隊伍的整體研究稟賦。
(五)完善研究型內部審計的制度保障
現有研究發現當前企業開展研究型內部審計的桎梏,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內部審計人員對開展研究型審計轉型不積極,二是常規審計任務重導致內部審計人員無暇進行研究能力提升。對此,一方面,企業應當通過制度的方式,為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或提出改進建議的內部審計人員提供獎勵,形成正向激勵下的良性循環。另一方面,企業需要以制度的手段,確保內部審計人員具有研究力提升的時間。在具體做法上,可以為內部審計人員設定合理的研究能力提升目標和時間表,將研究學習活動納入日常工作計劃中,確保審計人員有足夠的時間專注于研究和分析工作,并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同時,定期為內部審計人員指定專門的研究項目,使他們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干中學”提升研究能力。
(六)豐富研究型內部審計文化
研究型內部審計文化的內涵,主要包括在內部審計制度體系中注重運用研究型思維、研究型過程和研究型工具,以處理現實審計問題為導向,不斷推動審計實踐的創新和發展。首先,企業應當鼓勵內部審計人員進行持續學習和專業發展,支持參加內外部的學術研討會、培訓課程以及取得相關認證。通過建立開放的創新文化,鼓勵內部審計2Y+bwWY3cH8+2NVyj5JBSQ==人員提出新穎的審計方法和觀點,充分尊重和傾聽內部審計人員的意見和建議,提供展現創新思維的舞臺和機會。此外,可以探索創建內部審計研究與分享體系,包括內部審計案例庫、研究報告庫等,鼓勵內部審計人員定期分享研究成果和經驗。同時,組織定期的內部研討會、培訓課程或研究交流活動,促進知識傳播,豐富常態化的研究型內部審計文化。
(七)建立反饋評估機制
反饋評估機制的建立有利于對研究型審計工作進行目標導向下的定量評價,進而發現待改進的領域并促進研究型內部審計能力的持續提升。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與研究型內部審計工作的特征,首先建立適用于自身內部審計場景的關鍵審計績效評價指標和質量評估標準,以衡量研究型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和價值。其次,可以探索與第三方專業機構或外部顧問合作,開展半獨立或完全獨立的外部評估。在完成評估后,需要進一步基于評估結果,制定具體的改進計劃和行動方案,并確保改進計劃具備明確的目標、可行的措施和可衡量的成果。相關負責人應監督和推動改進計劃的執行,并定期進行跟蹤和評估,確保改進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續性。
四、結語
研究型內部審計制度體系倡導審計人員采用科學方法和工具,基于深入研究和分析,從更廣更深的視角來審閱企業的運營狀況并識別風險問題。研究型的思路導向要求企業為開展研究型內部審計提供必要的制度體系保障,持續推動內部審計人員不斷學習和探索,提高研究能力,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和高質量內部控制提供全面支持。
主要參考文獻:
[1]馬穎.基于大數據技術開展研究型審計的思路和方法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3(14):108-110.
[2]胡潔.新時代內部審計人才隊伍的重塑路徑[J].審計觀察,2022(11):55-57.
[3]劉玨滟.數字化建設下的研究型審計路徑探索與實踐[J].財會學習,2023(23):129-131.
[4]查秋月.深入開展研究型審計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J].會計師,2022(17):102-104.
[5]徐櫻瑞.審計工作實踐中研究型審計創新路徑分析[J].財經界,2023(24):156-158.
[6]苗培讓.研究型審計視角下內部審計發展路徑探析[J].國際商務財會,2024,454(04):71-74+79
責編: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