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術創新已成為物流行業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技術驅動,不僅能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還可以提升服務質量,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國際物流企業所面臨的巨大風險和挑戰,亟需技術創新重塑業務流程,為企業難題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審計所發揮的監督職能保障技術創新的可行性及實際效果,順應國際物流企業技術創新的要求,審計也需要積極融入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中,以數字化、智能化的審計思維、審計方法、審計模式的創新優化更好服務企業發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國際物流企業技術創新對審計工作所帶來的積極影響,認為審計工作只有不斷從方式方法、業務流程、審計模式等方面進行優化,才能更好地滿足國際物流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需要,而優化的關鍵則是審計自身也要立足于技術創新的基礎。
【關鍵詞】技術創新;國際物流;審計工作
【中圖分類號】F239
★ 基金項目:2023年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校級重點課題“我國閉環供應鏈研究熱點及前沿動態——基于Citespace可視化知識圖譜的分析”(編號:X2023032);2022年浙江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浙江省中華職業教育社科研項目“高技能人才成為職業院校企業導師意愿的實證研究”(編號:ZJCV2022B36)。
隨著技術創新與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現代物流企業迭代升級已成必然之勢,通過引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企業更高效、更智能的服務。國際物流作為跨境貿易的重要環節,從生產到消費的運輸、倉儲和配送服務也在不斷進行自我技術革新。審計滲透于國際物流解決方案的全過程,順應企業技術創新進行變革,傳統審計方法將被自動化、智能化的手段所取代,審計可以更加專注于分析性、判斷性的工作,對企業物流活動成本、服務水平和管理績效的智能化審核,增強企業的管理控制能力。顯然,這種創新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審計不但要面對國際物流復雜業務環境的變化,還要面對技術創新所帶來的審計工作新要求的壓力,需要審計工作者積極探索和融入創新體系之中,以便能更好提高審計工作的適應性和審計質量。
一、國際物流企業技術創新的轉型發展促進審計工作的優化
(一)物流技術本身的創新性帶動審計工作改進方式方法
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應用,進一步優化物流流程和資源配置,通過大數據分析,物流企業可以更精準地預測市場需求和貨物流量;人工智能可以在物流配送中實現智能調度和路徑規劃,提高配送效率;物聯網技術則可以實現對貨物運輸的實時監控,確保貨物安全和可追溯。目前,物流業正在向智能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這些技術將為物流行業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解決方案,推動物流企業轉型升級。國際物流企業也面臨技術創新的轉型升級,通過對全球供應鏈的智能化改造,大大降低國際物流成本,提升作業效率。國際物流對于新興技術的應用必然輻射到企業發展的其他領域,審計作為維護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所發揮的監督作用在審計效率和審計精準性中體現,需要積極引入創新技術融合到審計工作當中,為審計工作賦能。特別面對國際物流復雜性和風險性的挑戰,審計技術創新保證了審計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持續監測和廣覆蓋的分析預警,大大降低國際物流企業經營風險[ 1 ]。最重要的是高效的自動化處理能力,實現人力成本節約,審計人員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業經營中的關鍵性問題,提供更加具有洞察力的管理對策建議。
(二)多元化的國際物流需求驅動審計技術創新向高層次邁進
社會需求是技術創新的動力源,審計的技術創新順應審計需求的變化。面對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和內部不同的管理需求,審計如果不能通過創新手段來改進工作思路,則無法融合進企業運營體系中。國際物流與國內物流比較,在物流環境、物流管理系統及標準化要求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目前國際物流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要求物流企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運輸和倉儲服務,而是向供應鏈的上下游延伸,提供包括采購、加工、包裝、銷售等在內的一體化服務,這對現有物流服務系統提出更多要求,同樣對審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當前,物流服務的質量正在取代物流成本成為客戶首選。相應的,審計工作的調整,在其準備階段應該重點審查風險可控性、方法的有效性,在審計實施階段重點對信息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進行審視,在審計終結階段重點結合企業業務需求提出改進建議。以大數據為主導探索審計新路徑,有效滿足國際物流多元化趨勢的需求。
(三)國際物流業務的復雜性要求審計積極開拓工作新思路
物流本身具有功能、系統把握的復雜性,國際物流在更為擴大的市場環境中運營以及高標準要求也增加了這種復雜性,涉及倉儲分揀、報關、跨境運輸、國外清關、倉儲中轉、配送等諸多環節,特別需要技術支撐。由于各國法規制度、人文習俗、語言環境、經營管理方法的不同而使一些因素變動較大,所帶來的高風險性又增加了工作的復雜性,這些無疑會大大增加國際物流企業經營的難度。審計工作在保障國際物流業務高質量運營中需要積極融入先進技術的變革[ 2 ],不能固守在傳統的審計查賬上,審計系統利用大數據的風控平臺可實現對全量數據的自動掃描,極大提升識別風險的能力,為化解風險、堵塞漏洞爭取主動權。針對國際物流業務的特點,通過大數據無縫對接業務的非現場審計工作模式,不用跨區域也可以達到現場審計的效果,從而實現對外部環境、業務運營、風險狀況的全面掌控,大大契合了國際物流業務的特點和要求。
(四)國際物流企業服務的增值化與優質化需要審計技術創新
在消費者需求趨向多元化、個性化的情況下,對物流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以提供更多增值服務而不是一味降低成本實現利潤增加,物流企業不僅可以擴大業務范圍,還可以增強企業競爭力。國際物流有著更高的標準化要求,對服務質量的追求正在取代物流成本,而達到服務的增值化與優質化將是物流企業追求的目標。當前,全球性的物流企業都在傾向于選擇為顧客提供一站式服務,服務涵蓋了產品從采購到倉儲、外包裝、配結、發送和維修的全過程,服務應該覆蓋物流所有環節并達到精準化、高效率化[ 3 ]。創新性的技術應用大大提高了國際物流服務質量,通過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的自動化推廣,使物流企業可以優化貨物運輸和配送,提高配送效率和準確性;同時,自動化的客服咨詢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客戶服務。在此情景下,審計技術也要隨著物流企業服務要求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審計工作不但要發現和揭示資金管理的舞弊行為,更要揭示內控管理的缺陷,能夠為企業風險預警服務。審計利用大數據技術或智能技術,實現對業務內控的智慧洞察,避免了以往依賴經驗審計的不可靠性,機器學習作為智能審計的核心應用模式,為審計人員提供了一條基于數據的風險洞察的新路徑。
二、審計工作優化應對國際物流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多層面分析
(一)大數據主導改變審計傳統工作方法
隨著數字化程度加深,數據驅動已成為物流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大數據技術對上下游資源的整合,給企業帶來端到端的高質量物流服務,徹底改變物流運營結構。在審計的監督領域興起的數據化審計技術,創新大數據環境下的審計方法和工作模式,加快實現物流信息技術與審計業務的深度融合。大數據審計的特點決定了系統對數據的應用和管理的深度需求,圍繞數據采集、存儲、檢索以及使用的問題,提升數據整合能力,打通數據審計分析通路,為發現和揭示問題提供基礎支撐。面對紛繁復雜的結構與非結構化數據,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構建分析模型以及數據查詢系統,使審計人員能夠及時篩選疑點和發現經營管理中的問題[ 4 ]。針對國際物流企業經營中的環境變化和各環節的銜接問題,通過大數據系統進行互聯從而進行實時、遠程監督,用于挖掘異常交易和風險評估,更大限度降低企業經營風險。針對國際物流企業業務復雜的特性,借助大數據技術對日常業務進行篩查和監測,多環節、多層級、多領域審計數據的一體管理以及多維拓展的綜合應用,結合物流運營的重點領域數據挖掘,實現對企業物流運營狀況監督全覆蓋。
(二)智能化技術重塑更加智能的審計業務流程
人工智能帶來物流的智能化,已不是一個技術問題。國際物流的智能化重塑全球供應鏈,通過引入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和人工智能算法,實現對貨物入庫、存儲、分揀、打包、出庫等各個環節的精準控制,這不僅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也降低了運營成本。人工智能也可以預測物流需求、優化路線規劃,提高配送效率和準確性。審計工作適應國際物流企業智能化的要求,以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為出發點,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識別和發現企業當中的違規行為,使企業審計工作由數字化向智能化轉變,再造審計流程。多種智能技術應用融合了高級數據分析、智能預測、敏捷方法和機器人自動化等新技術,不但可以減少審計工作中的重復性操作,重要的是審計人員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更加重要的關鍵問題,為企業發展提供更有價值的管理對策建議[ 5 ]。不僅如此,智能化所帶來的對業務風險的智慧洞察力,對大量的數據自動處理能力,從中發現數據中的異常情況,可以為企業規避風險提供幫助。人工智能不斷取得的新突破,為審計工作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同時也為國際物流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保障,為適應這一技術創新,審計工作需要更新思維方式,尋找新的工作思路,利用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先進技術,推動審計工作全流程自動化和智能化,更好服務于國際物流企業發展要求。
(三)物聯網技術應用打造更加敏感性的審計模式
信息技術的進步帶來物聯網的創新應用,提高了物流管理的可視化程度和可控水平,進而提升整個物流企業運營效率。物聯網技術更好契合了國際物流企業的特點和市場要求,面對物流環節流程冗長、業務場景頻繁變更的運營困境,通過使用傳感器和無線通信技術,可以實現對貨物的實時追蹤與監控,有效減少貨物丟失和損壞的風險,這對于國際物流增強貨物運輸安全十分有利。同樣的,利用傳感器和無線通信技術,可以對倉儲設備進行監測和遠程控制,實現實時的設備狀態和運行情況監控,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和效能[ 6 ]。適應物聯網帶來的變化,審計模式將會在審計規則與處理方式上做出改變,審計作業由“現場分散”向“遠程集中”的轉變不斷拓展審計工作的廣度和深度,讓審計人員在遠程非現場就能夠發現線索、獲取證據、揭示問題和提出合理化建議,大大提升了審計工作應變國際物流企業復雜環境變化的能力。進一步的,物聯網新系統強大的數據存儲和計算能力,有效支撐審計范圍從局部抽樣到全量審計,實現對各類業務的持續監測和動態關注,打造更具可操作性的審計生態模式。
(四)新技術檢驗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
技術創新加快了審計更新迭代,這意味著審計工作既面臨新的機遇,又面臨更大挑戰,審計的理念、組織方式、技術方法、審計管理等都要進行適應性的創新調整,審計人員也將面臨勝任能力的全面性考驗。結合復雜的國際物流體系與成本壓力,特別是面對國際物流的更大潛在風險,為審計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識結構和技術能力都需要大幅度的提升。審計人員既要重視審計技術方法的創新,還要將審計業務與國際物流業務更好的結合;不僅要具備業務能力,還要具備數據分析和系統應用能力。針對國際物流經營涉及環節多、風險高的特點,審計人員應能高效察覺物流企業在日常運行的潛在風險,通過提高監測智能化水平,能夠對國際物流企業外部環境、業務運營、風險狀況等實施全面性的監督。
三、審計服務于國際物流企業的優化策略
(一)審計技術創新要與國際物流業務需要緊密結合
審計工作面對著企業不同層面的管理需求,技術方法創新要服從服務于企業發展需要。審計創新技術應用應深層次嵌入國際物流企業業務中,一是圍繞企業降本增效而展開,二是要為提升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而創新。在完成規定審計任務基礎上,創造實現審計成果優質化的工作環境。審計技術創新要與審計業務創新相促進,并能緊密結合國際物流業務需要,避免審計創新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理念創新先行于技術創新
審計技術創新會帶來審計方式方法的改變,但如果沒有理念創新,再好的技術創新也不會發揮實際審計效果。因此,首要的是創新審計理念,理念決定方式方法。審計人員要自覺摒棄那些與實際要求不相適應的傳統審計觀念,積極適應國際物流企業發展需要,依據數據分析找準審計的切入點,著力拓展審計的深度、廣度和精準度,在不斷推進數字賦能、智能化審計的基礎上打造高效能的審計新模式。
(三)立足于數據化基礎提升智能審計能力
審計技術創新的基礎是數據化,堅持數據先行,詳細了解審計對象的數據情況,結合審計工作重點制定數據采集內容,明確數據標準,企業應在審計工作中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并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整合,使其緊密融合到審計工作當中,為審計工作賦能。由數據化上升為智能化,打造審計業務智能化的應用場景,促使審計工作由數字化向智能化和自動化發展。
(四)健全審計技術創新制度以提升審計工作質效
審計技術創新帶來審計質量提高,但也帶來諸多挑戰,如技術的實施成本和對現有系統的兼容性問題。企業需要在技術投入和系統升級中綜合考慮,以確保技術的有效應用。傳統審計框架下,應充分考慮技術獲取能力、創新實現能力、消化吸收能力、資源投入能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全方位促進關聯領域的聯系互動,這也需要把審計工作置于國際物流企業發展大局中進行審視,通過健全審計技術創新制度,增強審計的宏觀性、建設性和系統性,為提升審計工作質效提供基礎支撐。
(五)強化審計人才隊伍建設以提升審計勝任能力
審計勝任能力決定審計技術的有效利用程度,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引入對審計人員的信息化處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全面提升審計人員業務能力是提高審計質效的基礎性工作,首要的是加大培訓力度、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打造能力強、結構多元化的審計隊伍。另外,還需創設審計技術創新的環境氛圍,由需求導向的技術創新驅動轉變為自覺能力提升的內力驅動,通過加強自我學習而不斷提升審計勝任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面對國際物流更加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發展趨勢,審計工作在審計理念、審計模式和審計能力結構方面都要做出適應性的應對,大數據審計、智能化審計將隨著國際物流環境變化的需求貫穿于物流經營的各個環節,與國際物流企業技術創新相融合,從貨物的攬收、運輸、倉儲到配送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操作,帶動審計的大數據化與智能化的技術進步,并能夠在提升質效的基礎上更好服務國際物流企業的發展。從戰略高度上布局,審計技術的創新已不僅關乎審計質量的問題,而是關乎國際物流企業長遠發展的問題,唯有依靠技術創新才能更好服務企業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邢春玉.內部審計:從數字化到智能化[J].財會月刊,2021(2):100-105.
[2]羅航.數智時代審計技術方法創新應用及其影響因素[J].西華大學學報,2023(4):29-37.
[3]李博文.數字經濟、出口技術復雜度與高質量發展[J].時代經貿,2022(3):9-15.
[4]李玥.多元化視角下國際物流企業審計優化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3(12):61-62.
[5]吳平.我國現代物流企業審計困境與對策[J].財務管理研究,2023(1):83-87.
[6]張昊.企業應用大數據內部審計技術創新研究[J].中國市場,2022(35):143-145.
責編:夢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