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鏡下微創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穿孔的療效及對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接收的100例胃十二指腸穿孔患者。將患者分為兩組,各50例,開腹組接受開腹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腹腔鏡組接受腹腔鏡下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腹腔鏡組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均短于開腹組(P<0.05);腹腔鏡組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與自行排便時間均較開腹組短,腹脹發生率較開腹組低(P<0.05)。結論:選擇腹腔鏡下修補術對胃十二指腸穿孔進行治療,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短,治療安全性高,患者術后腸胃功能恢復效果更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胃十二指腸穿孔治療方法。
【關鍵詞】腹腔鏡;微創手術;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臨床療效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for gastroduodenal perforation
GAO Deqiang, WANG Xin
Zhongwei People’s Hospital, Zhongwei, Ningxia 75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n gastroduodenal perforation and its impact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Methods:100 patients with gastroduodenal perfora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22 to May 2023were selecte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50cases in each group.The open group received open gastroduodenal perforation repair surgery,while the laparoscopic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gastroduodenal perforation repair surgery.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surgical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open group (P<0.05);The recovery time of bowel sounds,anal exhaust time and spontaneous defecation time in the laparoscopic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open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pen group (P<0.05). Conclusion:Choosing laparoscopic repair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oduodenal perfora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with shorter surgical time and hospital stay,higher treatment safety,and bett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Key?Words】Laparoscopy;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Gastroduodenal perforation; Repair surgery; Clinical efficacy
胃十二指腸穿孔是一種緊急且嚴重的胃腸道疾病,需要及時進行治療以減少并發癥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腹腔鏡手術是胃十二指腸穿孔治療的一種新型方法。相比傳統的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勢,可以降低并發癥的風險[1]。這種微創技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的優勢。因此,本研究納入我院接收的100例胃十二指腸穿孔患者,分析常規開腹術與腹腔鏡下微創術兩種術式下對患者手術指標及預后的影響及療效,旨在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術效果[2]。
1.1 基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胃十二指腸穿孔患者臨床資料。將患者分為開腹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37.66±5.80)歲]與腹腔鏡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17~75歲,平均年齡(38.39±6.17)歲]。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1.年齡在18歲以上,被診斷為胃或十二指腸穿孔的患者;2.患者需要接受修補手術以治療胃十二指腸穿孔;3.自愿入組,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1.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或其他嚴重器官疾病的患者,不適合進行手術;2.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異常者。
1.2 方法

1.2.1胃十二指腸穿孔開腹修補術 麻醉下,于腹部做右下腹斜切口,切口長度約10cm,于切口處探查腹腔,觀察胃十二指腸情況,確定穿孔的位置及程度。使用視覺和觸覺指導找到穿孔所在的胃或十二指腸部分。清洗和修剪穿孔周圍的組織,保持較高手術可視化。用手工縫合或縫線器將胃或十二指腸的穿孔部分進行縫合。連接引流管,并將其置于修復部位附近,以便排除腹腔內可能產生的任何積液或氣體,關閉切口。
1.2.2胃十二指腸穿孔腹腔鏡下修補術 首先,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在患者腹部肚臍上方行長約1cm切口,建立氣腹,將氣壓控制在10~13mmHg,置入腹腔鏡,于鏡下檢查腹腔,尋找胃十二指腸穿孔的位置。清潔和修剪穿孔周圍的組織,使用吸附錨鉤將胃或十二指腸的穿孔部位進行修補。選擇多層縫合技術在穿孔的區域進行修復。穿孔附近放置引流管,以排除腹腔內可能產生的積液或氣體。手術結束后,醫生會逐漸減壓,將腹腔內的氣體排出。然后,撤出腹腔鏡,關閉切口,患者轉移到恢復室進行觀察和康復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手術時間、術后腹脹發生率、住院時間以及胃腸功能恢復情況。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包括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與自行排便時間;腹脹發生情況,按照嚴重程度分為無腹脹、輕度腹脹、中度腹脹、重度腹脹,計算腹脹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腹腔鏡組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均短于開腹組(P<0.05);腹腔鏡組胃腸功能恢復指標較開腹組更優(P<0.05)。見表1。
2.2 兩組腹脹發生率比較
腹腔鏡組腹脹發生率較開腹組低,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胃十二指腸穿孔是指胃或十二指腸的壁發生破裂,導致其內容物泄漏到腹腔內。該情況屬于急性腹部疾病,嚴重程度取決于穿孔的位置、大小和內容物泄漏的程度。胃十二指腸穿孔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潰瘍病、外傷、腫瘤等。胃十二指腸穿孔對患者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它可能導致腹腔感染、腹腔膿腫、腹腔臟器炎癥以及敗血癥等并發癥的發生。如果不及時治療,胃十二指腸穿孔可能會危及患者的生命[3]。修補手術的目的是修復胃或十二指腸的穿孔部位,阻止內容物泄漏,并恢復腹部器官的功能。
傳統的開腹手術是常用的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方法,它通過腹部切口的方式進行操作。開腹手術具有直觀、靈活、全面的優點,可以有效地清理腹腔內的污染物,并進行穿孔修補。然而,開腹手術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創傷較大、術后疼痛明顯、術后恢復時間較長等。相比之下,腹腔鏡下修補術通過小切口和腹腔鏡來操作[4]。該手術方式具有手術創口小、出血少、恢復快以及較輕的術后疼痛等優勢,可降低手術帶來的痛苦,極大地提升術后機體恢復,并且在腸道功能恢復和疤痕形成方面也有一定的優勢。腹腔鏡指導下行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常用于修復胃或十二指腸的穿孔[5]。它通過使用腹腔鏡來進行內視觀察和操作,使用小切口將腹腔鏡插入腹腔,而不需要進行傳統的大幅度開腹手術。本研究中,對比常規開腹下修補術(開腹組)與腹腔鏡指導下修補術(腹腔鏡組)治療胃十二指腸穿孔效果得知,腹腔Mq5mdrH0PfXXXkAi1ytvqFGr5rQbVyZWi5VSOltKWac=鏡組手術時間短于開腹組,患者機體恢復快,極大地縮短住院時間及降低住院費用;腹腔鏡組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更佳,且腹脹發生率低于開腹組(P<0.05)。表明與常規開腹下修補術相比,腹腔鏡指導下修補術在治療胃十二指腸穿孔方面表現出一些優勢。分析原因為:腹腔鏡技術允許醫生通過小切口進行操作、提供清晰的視野和更精準的操作,極大地縮短了手術時間;腹腔鏡手術的微創性質,降低了組織損傷和術后并發癥的風險,促進了患者的快速康復,因此患者住院時間更短;腹腔鏡組胃腸道功能恢復更佳,是因為腹腔鏡手術對腸道刺激較小,減少了對腸道功能的抑制,從而促進了腸道的早期功能恢復[6]。同時采用氣腹和小切口,減少了氣體的積聚和刺激,降低了腹部不適感,患者術后腹脹發生率較低[7]。
綜上所述,腹腔鏡下修補術能夠在保證手術效果的同時減少術后并發癥和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是一種對胃十二指腸穿孔進行治療的有價值的選擇,可于臨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項田崗,劉金鳳.腹腔鏡下微創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穿孔臨床療效[J].中外醫療,2023,42(9):41-44.
[2] 謝云生.腹腔鏡手術對胃十二指腸穿孔患者胃腸動力的影響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3,34(4):579-5 8 1 .
[3] 徐煥成,楊偉高,張同領.腹腔鏡輔助下急性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對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J].當代醫學,2022,28(20):25-27.
[4] 彭書爽,王繼生.腹腔鏡穿孔修補術治療老年胃十二指腸穿孔的臨床療效觀察[J].浙江創傷外科,2022,27(2):221-222.
[5] 代雪江,蔡銀柜.腹腔鏡下與開腹修補術治療胃十二指腸穿孔的效果及對胃腸動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21,16(21):31-33.
[6] 孫紀元.腹腔鏡與開腹手術下行胃十二指腸穿孔修補術的療效對比[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13):93-9 4 .
[7] 陳建軍.腹腔鏡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穿孔伴高血壓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1,9(13):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