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在惡性腫瘤患者護理中應用人文關懷護理的效果。方法:選擇2021年7月—2023年7月醫院收治的70例惡性腫瘤患者,按照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分為常規護理的對照組(n=35)與人文關懷護理的觀察組(n=35),分別采用漢密爾頓焦慮與抑郁(HAMA/HAMD)量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FACT-G)量表及醫院自擬滿意度問卷調查評估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后,兩組HAMA及HAMD評分較護理前均下降,且觀察組HAMA及HAMD評分更低(P<0.05)。護理后,兩組FACT-G量表中生理狀況、情感狀況、社會/家庭狀況與功能狀況評分較護理前均升高,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結論:在惡性腫瘤患者護理中應用人文關懷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惡性腫瘤;人文關懷護理;心理狀態;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stic care in the nursing practice of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ZHAO Baofang, KANG Congying, WU Min, GAO Xiaoli
Nantong Sixth People’s Hospital, Nantong, Jiangsu 226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applying humanistic care nursing in the care of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Methods:Seventy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uly 2021 to July 202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35) with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35) with humanistic care nursing.The Hamilt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HAMA/HAMD) Scale,Cancer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FACT-G) Scale and a hospital designed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After nursing,the HAMA and HAMD scores of both groups deU3S14VLjuHykmAlRNVFUzA==creased compared to before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HAMA and HAMD scores (P<0.05).After nursing,the physiological,emotional,social/family and functional scores on the FACT-G scales in both groups increased compared to before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quality of life scores (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humanistic care nursing in the care of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negative psychological state,enhanc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and is worth promoting.
【Key?Words】Malignant tumors; Humanistic care nursing; Psychological state;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satisfaction
腫瘤分為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其中惡性腫瘤主要是指侵襲性比較強,生長較為迅速,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由原來部位擴散到患者其他部位的腫瘤[1]。且惡性腫瘤的病情進展較為迅速,對人體危害較大,相對于良性腫瘤而言治療難度更大,患者的預后更差[2]。同時由于人們談癌色變,對惡性腫瘤有關知識的認知缺乏,均會導致患者在疾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滋生焦躁、抑郁、恐懼甚至拒絕治療等不良情緒,從而不利于患者預后[3]。因此,針對惡性腫瘤患者在其臨床治療期間輔助以有效的護理干預,對緩解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緒、重構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均具有顯著的意義?;诖耍敬窝芯窟x擇2021年7月—2023年7月醫院收治的70例惡性腫瘤患者,分析了人文關懷護理應用于惡性腫瘤中的價值,具體如下。
1.1基礎資料
選擇2021年7月—2023年7月醫院收治的70例惡性腫瘤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有關惡性腫瘤的診斷標準[4];(2)患者認知、意識等功能正常;(3)患者一般資料完整;(4)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溝通、交流等功能障礙;(2)預計生存周期<3個月;(3)合并精神疾病;(4)拒絕參與研究。根據隨機分組方式將患者分組,對照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齡25~85歲,均齡(53.31±5.52)歲。觀察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齡25~85歲,均齡(53.17±5.78)歲。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不大(P>0.05)。
1.2方法
對照組予常規護理,包括患者治療期間的病情監測、環境護理、口頭教育、用藥指導、飲食護理等。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人文關懷護理,內容如下:(1)環境舒適護理,入院時以溫和、親切的態度進行引導,并為患者講解醫院、科室等環境,促使患者盡早熟悉環境的改變,以降低陌生環境對患者的心理壓迫感;病房在保持基礎的干凈衛生等基礎上,主要以暖色為主,并在病房內適當地布置綠植,增添病房的溫馨感;病房內播放舒緩、輕柔的音樂,幫助患者身心的放松。(2)人性化健康宣教,護理人員采用視頻、畫冊、通俗易懂的語言等相結合的宣教形式為患者講解惡性腫瘤的相關知識,比如發病原因、誘因、癥狀表現、危害以及治療方法、預期效果、不良反應等,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并促使患者正視自身的疾病,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3)心理疏導,首先,強化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強調護患溝通技巧與人文關懷的護理理念等,促使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的意識形成。其次,在對患者的日常護理工作時,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交流,及時了解患者內心情緒的變化,給予患者足夠的支持、鼓勵與關懷,獲取患者與家屬的信任,構建健康、舒適、溫馨的治療環境。同時由于患癌后患者心境會出現急劇的惡化,加之治療中的并發癥、不良反應以及經濟壓力等因素,患者極易產生厭世、棄療等心理,故護理人員還需針對患者的個人具體不良情緒進行疏導干預,幫助患者重構健康心態與疾病治療的信心。最后,定期組織病友交流會、講課講座等活動,促進患者間的經驗、知識交流,增加同伴支持護理。(4)疼痛、睡眠護理,惡性腫瘤存在強烈的癌痛癥狀,不僅影響心理,還會嚴重降低患者的睡眠質量,為此,護理人員要及時評估患者疼痛程度,針對性地進行疼痛護理,比如輕微疼痛可指導患者通過轉移注意力方式減輕疼痛感;中重度疼痛則遵醫進行鎮痛、止痛等處理;對于失眠患者,可在睡前指導其有氧運動、冥想、音樂等療法幫助入眠,嚴重者遵醫進行安眠藥物的使用。
1.3觀察指標
(1)兩組心理狀態比較。護理前后采用漢密爾頓焦慮與抑郁(HAMA/HAMD)量表進行測評,分值與心理狀態呈反比。(2)兩組生活質量比較。護理前后采用癌癥患者生命質量(FACT-G)量表進行測評,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比。(3)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出院前以醫院自擬問卷進行調查,0~100分,0~59分為不滿意、60~89分為滿意、90~100分為十分滿意,總滿意度=(滿意+十分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護理后,兩組HAMA及HAMD評分較護理前均下降,且觀察組HAMA及HAMD評分更低(P<0.05)。見表1。

2.2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后,兩組FACT-G量表中生理狀況、情感狀況、社會/家庭狀況與功能狀況評分較護理前均升高,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見表2。
2.3兩組滿意度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見表3。
惡性腫瘤是目前人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且隨著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惡性腫瘤的發病率與疾病造成的負擔不斷加重[5]。同時惡性腫瘤患者在治療期間由于生理、心理、不良反應、經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造成其治療效果的下降,因此在惡性腫瘤患者治療期間加以護理干預的強化十分有必要[6]。常規護理雖可滿足患者臨床治療期間基礎性的護理工作配合,但是其對于患者的精神心理等方面的缺失,會導致護理的預期效果不佳[7]。人文關懷則主要遵循人本理念,以患者作為護理工作的核心,不僅注重患者的生理性需求,還兼顧患者的精神心理等層次,從全方位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系統、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將其應用于惡性腫瘤患者的護理中,能夠通過為患者創造舒適溫馨的治療環境,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并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適度;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能夠滿足患者的疾病認知差異,從而充分全面地提高每位患者的認知,幫助其能夠正視疾病,意識到疾病危害,繼而提高治療依從性;心理層面的疏導干預可以維持患者治療期間的良好健康心態,以避免不良情緒對患者病情、治療效果等的影響;疼痛與睡眠護理則可以顯著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維持身體的舒適狀態,并促使其睡眠質量的提高,保持患者的精神狀態良好,以確保其治療效果,從而達到預后改善的目的[8]。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HAMA及HAMD評分較護理前均下降,且觀察組HAMA及HAMD評分更低(P<0.05)。說明了人文關懷護理能夠明顯改善惡性腫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維持患者治療期間的良好健康心態,從而利于患者身心的恢復。同時,本研究中,護理后,兩組FACT-G量表中生理狀況、情感狀況、社會/家庭狀況與功能狀況評分較護理前均升高,且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更高(P<0.05)。可見人文關懷護理對提高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有著積極意義。最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74.29%、94.29%,對比差異明顯(P<0.05)。則可見人文關懷護理對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在惡性腫瘤患者護理中應用人文關懷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趙海霞,徐艷華.惡性腫瘤患者護理中人文關懷的融入及價值分析[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3):405-4 0 6 .
[2] 陳倩倩,唐音,王英姿,等.人文關懷和疼痛護理對惡性腫瘤臨終患者生命質量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8):3411-3414.
[3] 江蘭霞.人文關懷理念在惡性腫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33):4869-4 8 7 0 .
[4] 閆麗茹.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患者護理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婦幼護理,2023(5):1228-1230,1234.
[5] 杜華艷,衛燕,徐小萍.基于Swanson關懷理論的人文關懷護理策略用于肺癌化療相關惡心嘔吐患者心理狀態及惡心嘔吐改善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22,51(21):2509-2512.
[6] 金冠珍,張玲,金月珍.人文關懷在血液惡性腫瘤患者中的應用及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1,28(2):101-103.
[7] 曹小麗,陶衛娟.探討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23):2-3,5.
[8] 詹紅梅.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病人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