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為我們的數學課堂添姿添彩,可以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可以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可以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從而提高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最終培養數學素養.文章結合實際教學實踐,對多元情境的素材選擇及多元情境教學的實踐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多元情境;數學課堂;數學思維
對于數學學習而言,學習者從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親歷由抽象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并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就是數學學習的過程[1].然而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注重知識的輸送與積累,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難以激活,無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從而逐步喪失學習興趣,產生厭學心理.事實上,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為我們的數學課堂添姿添彩,可以讓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可以增強學生的感官體驗,可以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從而提高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最終培養數學素養.
1 多元情境的素材選擇
既然我們可以創設多元情境展開數學教學,那么好的教學情境的素材又是從何而來的呢?筆者認為可以從如下方面進行收集、選擇和整理.
1.1 從生活出發
數學源于生活,最終應用于生活.事實上,并非單指數學學科本身,學科間互通有無,所有學科都可以從這句名言出發實施教學.那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需要在細致觀察、深入思考、時時總結與積累中精巧選擇素材來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切實體會數學的魅力,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應用性.
1.2 從感官著手
觀察和操作是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更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實踐過程.那么,在教學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感官著手,通過創設動手操作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多感官的協同參與下獲取新知、發展思維,建構新的知識體系.
1.3 從問題展開
提問和解答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也是高效教學的核心.精準運用好課堂提問,從問題展開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可以較好地啟發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引領學生對相關知識展開深入思考與探索,從而真正意義上使其擺脫被動學習的狀態,以知識探究者的角色深化理解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發展創新思維.
2 多元情境教學的實踐探索
2.1 生活素材下的情境
拋出生活問題巧妙創設情境,不僅可以調動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深度學習的內在動力,還能增強學生運用所學解決生活問題的自信,以強化認識與理解.基于此,教師應從教學內容和具體學情著手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和體會蘊藏在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讓數學課堂精彩紛呈.
案例1函數
一次函數這個全新概念對于初二的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不少學生在學習該內容時易產生懼怕心理.針對這一情形,教師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為素材巧妙導入,使學生輕松入課、深度學習、高效建構.
師:想必你們大多都陪著爸爸媽媽去過加油站,那你們有沒有見過汽車加油呢?有沒有注意到加油機上的內容呢?它們究竟表示的是什么?
課件呈現加油機圖片后,不少學生思考片刻表示有想法想要表達.
生1:我注意過加油機上標有單價、油量和金額這三項.
師:它們分別表示什么?
生2:單價就是加一升油需要多少錢,油量就是加了多少升的油,而金額就是根據汽車所加油量計算得出需要支付的錢數.
師:哇,看來你們不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還非常會動腦筋!那根據上節課所學,誰能說一說此處的常量是什么,變量又是什么呢?
生3:這里的常量是單價,而變量就是油量與金額了.
師:那油量與金額間是否存在某種關系?
生4:有,金額隨著油量的變化而變化.
師:很好!在加油的過程中,隨著油量的不同,會產生一個不同的金額,這種關系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誰知道是什么?
生5:這就是函數關系嗎……
這一情境的創設,即刻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在經歷用常規語言與符號表示一個抽象概念的過程中切實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及價值.這樣的課堂學生參與度高,后續的建構流暢而自然.
2.2 數學問題下的情境
“問”是數學學習的前提,而“思”則是學習的內驅力,倘若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創設具有探究性的問題情境,必然可以引領學生自主自發地展開深入思考與探究,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問題情境教學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激活數學課堂.
案例2弧長和扇形面積
師:老師手上是什么?
教師高舉一把扇子.
生(齊):扇子.
師:你們會用嗎?
學生連連點頭.
師:扇子的大小決定了弧長的長短,那弧長又是由扇子的什么量所決定的?
生1:半徑、圓心角.
師:那下面老師來考考你們.倘若現在需要用一條飾條裝飾這把扇子的弧,且告知你扇子的圓心角與半徑分別為60°和20 cm,請計算出飾條的長度.下面請大家想想辦法,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
上述情境的創設可以將學生引入深度探究、深度交流的境地,并以問題為載體進入深度探究,在學生探索、分析、交流、討論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推導得出弧長計算公式,提高了的探究精神、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以發展數學素養.通過問題的引領,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能力得到提升,可見這樣的問題情境創設是有效的、是成功的.
2.3 實踐操作下的情境
實踐操作是新課程理念中最有效、最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它與數學也是密不可分的.鼓勵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進行探索,可以極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2].因此,教師需要巧妙運用好各種素材與資源,為學生創設剪、折、拼、量等方式的實踐情境,讓學生在多感官協同參與的過程中體驗數學探究的樂趣,在“再創造”和應用數學的過程中高效學習.
案例3圓周角
實踐活動1:試著測量出課本中的圓的同一段弧所對圓周角、圓心角的度數,并深入思考二者間有何關系.
實踐活動2:首先,拿出練習紙,并隨意畫一個圓;接著,在該圓上任意截取一條弧,并試著畫出這條弧所對的任意兩個圓周角及所對圓心角;最后,一一測量圓心角、圓周角的度數,并比較二者間的關系.
這一情境的拋出,引得學生興趣盎然,自主自發進行畫圖、測量等,并在深入思考與探究后自主歸納得出圓周角的定理.顯然,這樣的情境將本節課所學自然融入進去,學生在探索和揭秘的同時有效生成、磨礪思維.因此,教師要在“三個理解”的基礎上創設情境,通過有價值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操作、去發現,讓數學課堂精彩紛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與發展.
3 結束語
對于數學課堂教學而言,情境教學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推動課堂深入的方法,更是促使知識生根發芽的策略.當然,創設有效的、適切的情境是一門重要的學問,需要教師在不斷的研究、探索下進行反復嘗試,如此才能讓數學教學更加貼近生活,更加迎合學生的發展特點,更加順應數學課程教學的需求[3].堅持深入研究、反復嘗試,才能創設多元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拓寬學生的眼光,激活數學課堂,實現深度學習,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尚會妍.讓數學走進生活以構建生活化的數學實效課堂[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14(4):45-46.
[2]陳紅軍.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5(3):63-64.
[3]張建.做好情境創設 完善課堂教學——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