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總結了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時代價值,分析其傳播意義,提出優化傳播形式、運用信息技術、拓展傳播渠道等優化策略,旨在深入闡述和拓展這一時代主題,探討如何進一步提高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傳播效果。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A81;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4)09-0095-04
一、引 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實踐中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1]。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優化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傳播內容和形式,加深廣大群眾尤其是青年群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理解和認同,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
二、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時代價值
(一)引導人民群眾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吸收了人類的思想精華、蘊含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它以事實為依據、以規律為對象、以實踐為檢驗標準,具有科學性和真理性,為人類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于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為中華民族所獨有,是中華文明繁榮進步的動力,是民族世代相承的精神紐帶,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有助于引導人們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夯實力量之基。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雖然根植于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環境,但在國家觀、人民觀、價值觀等議題上,展現出了許多相同的見解[2]。通過深入挖掘二者的共通之處,能更好地引導人們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首先,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涵。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愛國主義提供科學的思想基礎,賦予了愛國主義新的時代內涵。將愛國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并融于理論學習研究之中,能夠更好地激發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為實現國家繁榮富強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其次,“以人為本”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家思想強調“仁愛”,墨家思想倡導“兼愛”,這些都體現了“愛民”的理念;馬克思主義人民觀則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人本”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能為人的全面發展開辟廣闊空間,推動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最后,集體主義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有的觀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天下為公”思想,強調超越個人私利,為人民奉獻;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出,人的本質是“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將集體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有助于增強人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總之,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能夠更好地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懷、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集體主義意識,引導人們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二)提高人民群眾的道德素養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推動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其中就包括道德素養方面的建設。首先,誠實守信是建立人與人之間信任的基礎,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堅守的道德底線。誠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準則,也是馬克思主義倫理觀的要求。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能夠加強對群眾的誠信教育,提高其道德素養。其次,尊重他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馬克思主義倫理觀中重要的道德原則[3]。尊重他人意味著尊重他人的權利、利益和尊嚴,這在現代社會中具有重要價值。將尊重他人作為社會道德體系建設的內容,能夠引導人民群眾形成尊重他人的道德觀。最后,“修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準則,個人修養是馬克思主義倫理觀的重要內容。引導人民群眾形成重視自我修養的理念,能夠不斷提高其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能夠形成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從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和自我修養方面引導人民群眾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道德支撐,指明前進方向,開辟廣闊的發展道路。
(三)推動我國社會治理現代化
在社會治理過程中,充分挖掘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發揮其在社會治理領域的強大生命力,以推動社會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定有序為最終目標,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實踐,成為了新時代面臨的重要課題。首先,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肯定了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我們黨在社會治理中,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自己,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同時,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實踐,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扎實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其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社會和諧等思想,為社會治理提供了豐富的智慧資源和道德滋養。結合我國的具體實際充分挖掘這些思想資源,能為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的成果,為社會治理提供了道德根基和價值導向。通過宣傳普及、教育引導等多種途徑,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成為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遵循,能夠激發社會正能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4]。
總之,在社會治理中,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具有重要意義,對推動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社會和諧目標的實現具有積極作用。只有充分挖掘二者在社會治理中的價值,才能更好地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三、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傳播的意義
(一)有助于增進人民群眾的理論認同和實踐自覺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能為我們提供更加豐富、全面的理論視角,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社會發展規律,樹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傳播,能讓人民群眾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優勢,堅定文化自信,不斷增強理論認同和實踐自覺。
(二)發揮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作用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有普遍適用性,只有同具體問題和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顯示出強大的真理力量。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傳播,有助于更好地發揮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作用,使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有助于更好地引導社會道德風尚,引導人民群眾在具體實踐中主動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遵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思想信仰和行為規范,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傳播的優化路徑
根據“使用與滿足”理論,傳播內容只有滿足人們的使用需要、觸及人們深層次的情感認同,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在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傳播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群眾的現實需求,緊緊圍繞社會熱點和群眾關切的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入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并深度挖掘二者相結合的時代價值。
(一)優化傳播形式
我們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成果融入其中,實現傳播形式多元化,讓人民群眾更全面、高效地獲取優質資源,并積極運用圖片、動畫、音視頻等,以直觀、形象的方式,讓經典思想煥發出新的活力[5]。首先,要制作生動的圖片和動畫,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淺出地闡釋理論,寓理論于敘事,化無形為有形,幫助人民群眾更加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內涵。例如,借鑒學習強國平臺將中華傳統經典《論語》《孟子》制作成動畫進行傳播的做法,制作關于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動畫作品。其次,要運用音視頻的方式講解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信息技術讓信息傳播變得更加迅速、廣泛,人們能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觀看音視頻,并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分享和傳播。我們要將理論內容制作成微課或播客,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講解,幫助人民群眾深入理解其中蘊含的哲理和精神,推動理論傳播。
(二)運用信息技術
近年來,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人工智能(AI)、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發展迅速,并被應用于教育和文化領域,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在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傳播的過程中,應用VR、AR、AI等信息技術,不僅能讓群眾更加深入了解和感受其中的精髓與魅力,還能為這一領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因此,我們要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助力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傳播。首先,運用VR技術構建三維虛擬環境,讓人民群眾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更加直觀地了解到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和思想成果,沉浸式體驗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成果。其次,運用AR技術將虛擬信息融入到現實環境中,讓人民群眾能夠將具體實踐同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有關知識聯系起來。例如,運用AR技術將歷史遺跡、文物以虛擬形式呈現,讓人們更好地了解理論發展與具體時間的關系。最后,運用大數據和AI技術構建完備的數據庫,實現知識處理自動化,并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以及實踐成果與其他學科的要素建立橫向、縱向聯系,發掘熱點和焦點問題,從而為相關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成果朝著數字化、信息化及可視化方向發展,讓人民群眾獲取相關內容更加便捷。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這些技術的過程中也要保持嚴謹和負責任的態度,確保準確傳達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推動這一領域發展。
(三)拓展傳播渠道
為了更好地創新傳播,我們還要拓展傳播渠道,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平臺,如社交媒體、視頻網站、知識分享平臺等,讓更多的群眾有機會了解和學習相關理論和成果,從中獲得啟迪和力量。首先,要依托社交媒體平臺,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念推向更廣泛的受眾。邀請專家、學者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相關理念和成果,介紹如何將理論融入現實生活,讓理論更好地指導實踐。其次,要將視頻網站作為重要的傳播窗口,及時上傳有關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視頻資源,如生動形象的教學視頻、紀錄片以及各類研討會和講座的直播實況。最后,要在知識分享平臺為群眾提供互動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們在分享、討論和實踐中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
總之,我們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念傳播得更遠、更廣,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學習和傳承這一思想文化瑰寶,使之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6]。
五、結 語
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傳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嚴謹的哲學體系,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當代中國發展的指導思想[7]。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智慧結晶,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觀念等。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互相契合發展到交匯激蕩、相濟互補、相互成就,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備了新的思想內涵和時代特征。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傳播,不僅賦予了馬克思主義更加鮮明的中國特色,也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新華網.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2-10/25/c_1129079926.htm,2022-10-25.
[2] 中國理論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聯系[EB/OL].http://www.qstheory.cn/2023-06/13/c_1129691058.htm,2023-06-13.
[3] 沈湘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21(5):9-18+156.
[4] 劉建武.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歷史必然性[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2):56-63.
[5] 馬闖.從被困到突圍:網絡自媒體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現實境遇與破解之道[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3):94-100.
[6] 余保剛,許劉娟.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內在張力及其敘事整合[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50(4):8-14.
[7] 劉康.“去中心化—再中心化”傳播環境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面臨的雙重困境及建構路徑[J].中國青年研究,2019(5):102-109.
[責任編輯:喻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