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設具有高職特色的校園文化,是高等職業院校彰顯辦學定位、凸顯辦學特色、展現辦學業績的重要一環。本文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分析了該校將儒家文化、墨家文化通過辦學理念、校訓等渠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并提出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導校園文化建設的策略,旨在為高職院校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不斷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品質和水平提供借鑒。
關鍵詞:以人為本;兼愛;校園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4)09-0136-04
基金項目: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墨子育人思想對高職校園文化的啟示研究———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階段性成果(2021-KJZX031)。
一、引 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范,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1]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2]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如何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教育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為莘莘學子營造良好的學習及校園文化環境,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直面和重視的一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廣泛開展文明校園創建,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格調高雅的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3]。這一重要論述為高職院校開展校園活動、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校園文化指明了方向。
先秦時期,以墨翟為代表的墨家與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并稱“顯學”[4]。如何讓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元典成為滋養莘莘學子不斷砥礪前行的深厚土壤,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積極地實踐和探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自建校伊始,就汲取了儒墨兩家的思想精髓,并將其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指導思想結合起來,不斷探索、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源遠流長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世界珍貴文化遺產之一,更是當今中國持續健康發展,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貴資源。對高等學校尤其是高等職業院校而言,以“高等性”統領“職業性”[5],構建融傳統文化與當下現實于一體的校園文化,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法寶之一。
(一)“以人為本”思想的主要內容
對于儒家的“以人為本”思想,湯一介先生認為,儒家中孟子所說“仁者愛人”,意思為“仁者”是一個愛意滿腔的人,這個愛他人的本意是“人”不假于外物,而是天然所有;擁有“仁愛”的基礎和前提,是愛和自己有血緣關系的親人。之后,按照“仁愛”由血親及至陌生、由近及遠的方式推廣于天下,就是“天下為公”的“大同”思想。正是基于“以人為本”這一“道德理想倫理”理念,儒家展開了他們的“道德倫理”“政治倫理”“經濟倫理”“社會倫理”“天人倫理”等諸多方面關于“人”的學說[6]。
(二)墨家“兼愛”思想的主要內容
對于墨家“兼愛”思想,梁啟超的看法是:“墨學所標綱領,雖有十條,其實只從一個觀念出來,就是兼愛。”[7]蔡尚思亦持此觀點:“諸子掊擊墨家,大抵以兼愛為言。是兼愛,乃墨家通義也。”[8]所謂“兼愛”,簡而言之,即我愛人人、人人愛我。首先,從兼愛的對象來看,兼愛即愛一切人,“主要是強調愛的范圍廣泛……兼愛的范圍從時間和空間這兩個方面進行統一,且包含了古今中外的一切人……不受范圍的限制,對所有人都去愛,這是兼愛的最基本含義。”[9]其次,從兼愛的出發點來看,兼愛就是愛他人如同愛自己,反之亦然。最后,從兼愛的方式來看,兼愛即愛利結合。對于兼愛如何落地,墨家給出的保障舉措是天和鬼神的監督[10]。
三、基于儒墨思想的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建設實踐與探索
(一)實踐
1.制定并實施“以人為本”為核心的辦學理念
辦學理念的形成,是對學校教育深層探索和思考的過程。辦學理念不僅影響著每一位學生、教師的行為,也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每一個決策。它彌漫于無形,氤氳而成氛圍,對學生、教師、學校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巨大作用。成立于1999年的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建校伊始就深入分析了國內外相關高校的發展狀況,之后,結合學校實際和地方社會經濟的需要,并經過反復論證,最終于2002年10月在學校的《“十五”發展綱要》中確立了“立足地方,以人為本,崇尚品位,辦出特色”的辦學理念,從根本上回答了“把學校辦成什么樣”以及“培養什么人”的問題。
(1)立足地方
20世紀末,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逐步轉向大眾教育,由地方政府以及社會力量創辦的高職高專院校大量涌現,其中,由地市級政府所主辦的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畢業生就業方面呈現出很強的地方性和行業性特點。
作為一所經過教育主管部門批準成立,以地方政府投資為主、海內外鄉親捐資為輔而建設的高等職業院校,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設置及畢業生就業,主要依托順德及珠三角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以家用電器、機械制造等為主,產業集群密集、產業鏈條完善、產業優勢明顯的制造業。為了進一步滿足地方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持續而迫切的需求,學校以服務地方為首要任務,將“立足地方”作為發展切入點,按照“政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國際化發展”戰略,堅持“以貢獻求支持,以服務求發展”,既努力做好服務,又切實推動本地區教育、科技、文化和經濟的發展。
(2)以人為本
人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培養人才的核心場所,學校不僅要建設環境優美的校園,為莘莘學子提供安心向學的物質環境,還要凝聚一批德高望重、學業精湛、以生為本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可以說,要讓辦學主體和培養對象在校園中和諧共生、彼此支撐,學校管理者就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以人為本”是辦學理念的核心,堅持育人為本,注重“以德為先,全面發展”,把提高育人質量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點。同時,把師生放在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位置,尤其是要把“育人為本”作為高校存在和發展的第一要義,并把這種認知進一步聚焦,提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
首先,在行政、后勤等管理、服務部門大力倡導并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思想。“以人為本”的管理、服務思想,是指在政策起草、成文過程中牢牢將“民胞物與”的手足情懷作為規章制度的最高準則和最低要求,確保政策、制度能夠實實在在地關照到求學者的點滴訴求、工作者的細微期盼。具體到高職院校的育人實際,即在人才培養上要注重從側重知識記憶為主的評價標準轉變為側重知識應用的評價標準,讓“動手”“實操”真正走入測試現場,成為衡量人才培養的標準,從而最大限度地讓人才落地生根;在知識傳授上,要切實應用互聯網技術,徹底扭轉傳統授課方式,使教師成為知識的解釋者和知識轉化的幫助者,同時,通過“翻轉課堂”等教育方式,讓學生走上講臺、操作臺,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其次,在行政、后勤等管理、服務部門建立健全“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體制。對教師而言,“以人為本”最直接的體現在于,既能依法合規、不打折扣、與時俱進地建立并修改相關規章制度,尤其是與教師安身立命休戚相關的職稱評審、進修訪學、培訓提升、績效核算等方面的制度,又能為教師無后顧之憂地投身于教育教學工作中提供堅實的保障。對學生而言,既要力所能及地為其提供條件適中的教室、實訓室、圖書館、宿舍、第二課堂活動室、運動場館等硬件設施,也要為他們提供價格適宜、風味多樣的飲食,從而增強其學習動力,有針對性地達到裴斯特洛齊提出的教育目標———“為人在世,可貴者在于發展,在于發展各人天賦的內在力量,使其經過鍛煉,盡其才,能在社會上達到他應有的地位。這就是教育的最終目的”[11]。
(3)崇尚品位
品位,本義是指一個人經過長時期的文化藝術熏陶之后所具有的品質。通常情況下,一個品位較高的人面對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文藝作品,不僅能展現出較高的鑒賞力,也能通過自己深入淺出地解說使普通大眾理解并感受到美。在人工智能大潮席卷全球的當下,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緊跟時代高速發展的步伐,而創新的本質就是一個追求品位的人文過程。自建校伊始,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就充分認識到,不能只盯著技能教育,培養流水線上的熟練工人,而是要注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對此,學校不僅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相繼開設了《大學國文》《哲學基礎》《數學文化》等通識課程,還依托校園景觀文化,組織編寫了《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讀本》,從而構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品位體系。
(4)辦出特色
隨著我國進入后工業化時代,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作為培養能工巧匠的重要場所,高等職業院校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難以滿足人力資源強國建設旺盛的需求。對此,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在辦好專科教育的同時,積極順應時代潮流,提早規劃、盡早布局發展職業教育本科,并獲得了佛山市、順德區的大力支持。此外,學校還依托自身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尤其是良好的師資資源、實驗實訓設備,堅持立足校園、面向社會組織開展全民終身教育,同時,大力開拓海外市場,相繼在馬來西亞、泰國、埃塞俄比亞等國家開展了職業教育培訓,逐漸形成了多層次教育、多面向培訓的辦學特色。
2.制定并實施以培養“兼士”為核心的校訓
2017年,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將取自《墨子·尚賢》篇的“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作為校訓發布,并與辦學理念相結合,進一步凝練學校的精神文化。“厚乎德行”強調立德為先,體現個人內修與外飾的和諧統一;“辯乎言談”側重于溝通順暢,體現個人對事物本質的深邃洞察力和準確表達信息能力之間圓潤無礙的有機統一;“博乎道術”強調不僅要有豐厚的知識儲備,還要有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才干。綜合而言,“德行”是人安身立命的處世之本,“言談”是人行走社會的立身之媒,“道術”是人養家糊口的謀生之技[12]。由此可見,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的校訓一方面強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彰顯“兼愛”的人文情懷。
(二)探索
1.校園文化規劃中要有“以人為本”+培養“兼士”的設計情懷
為了給莘莘學子營造潛心向學的環境,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在新校園建設時特別邀請了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團隊進行規劃設計,以碧桂園湖為界限,按照突出教學、方便生活的原則,將湖內區域建設為教學區,湖外毗鄰教學區一側為實訓區,另一側為生活區,從而構成了以教學區為中心,實訓區、生活區為兩翼的格局。尤其是在一些細節的考量上達到了應做盡做,比如,對處于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地帶的順德來說,夏季相對而言比較漫長,又面臨大海,臺風隨時可能發生,為了將氣溫高、雨水多等不利天氣的影響降到最低,學校在設計時,將11座教學樓、11座實訓樓通過連廊連接在一起,為師生員工從容穿梭于各個教室搭建了便捷安全的通道[13]。
2.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有“以人為本”+培養“兼士”的品位情懷
經過20余年的建設、發展,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相繼確立了辦學理念、校訓、校風等;在物質文化建設方面,校園文化景觀已逐漸構成了一條完整的育人鏈,“學子們邁入集虛懷若谷與開拓進取精神為一體的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的大門→受到融傳統思想與現代技術為一爐的‘智慧門’的啟發→領略‘日景’‘逝者如斯夫’呈現的時間感與歷史感→體驗‘科技迷宮’營造出的曲折、‘螺旋形上升’的人生感悟→走過靈動嫵媚與生生不息為一景的碧桂園湖→觀賞蘊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鵝居→感受‘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池→感佩熱心人士捐資助學的企業林→感恩母校春暉寸草的校友林→感念同心協力的同心林→感知臻達‘六藝’壁畫知行合一的標準→陶冶師生情操,凈化學子心靈,提升校園文化品位”[14];在制度文化建設方面,以學校章程為主的制度建設日趨完善;在活動文化建設上,形成了文化品牌化的發展格局。
3.校園文化實踐中要有“以人為本”+培養“兼士”的反哺情懷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通過開展“文化大講堂”,以《大學國文》《哲學與人生智慧》作為公共必修課,建設富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科技文化的校園文化,把高雅藝術引進校園,使學生的文化素質得到有效提高,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拓寬文化視野,培養其思辨和理性思維能力,使他們真正成為踐行中國夢的大國工匠[15]。2010-2011年,學校先后申報的項目“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創新人才培養途徑,培養全面發展人才”和“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景觀建設的探索與實踐”,連續兩年獲得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優秀獎”;2012年,申報的項目“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品牌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在榮獲廣東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一等獎之后,又獲得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二等獎[16]。
四、結 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能夠屹立于世界的核心依托。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學府,尤其是處于末尾招生階段的高職院校來說,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深度地融合,切實提升莘莘學子綜合素養的同時,培育出融民族情懷與使命擔當為一體的新時代大學生,既是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在建設教育強國背景下實現綜合育人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1015/c87423- 27699235.html,(2015-10-15)[2023-08-31].
[2]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5731 539077985873&wfr=spider&for=pc,(2023-06-02)[2023-08-31].
[3]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 08/c64094-28935836.html?ivk_sa=1024320u,(2016-12-08)[2023-08-31].
[4] 王先慎,撰.韓非子集解[M].鐘哲,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8:456.
[5] 強金國.立足“高等性”、凸顯“職業性”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4):9-13.
[6] 湯一介.略論儒家的“以人為本,道行天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5-7.
[7] 梁啟超.梁啟超全集·墨子學案(第十一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3265.
[8] 蔡尚思.十家論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71.
[9] 陳克守,桑哲.墨子與當代社會[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32-33.
[10] 強金國,胡蓉.墨子兼愛思想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啟示[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24):70-74.
[11] 張煥庭.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選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67.
[12] 陳建華.墨子“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文化內涵及對現代職業教育的啟示[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9-13.
[13] 夏偉,陳建華,強金國.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讀本[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50-51.
[14] 強金國.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景觀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63-66.
[15] 強金國,胡蓉,吳舒婷.墨子兼愛思想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啟示[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24):70-74.
[16] 強金國.高職院校文化素質教育的實踐與思考———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61-65.
[責任編輯: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