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討論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的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保障學生心理健康、增強學生合作能力等作用,以及部分小學音樂教師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存在的不夠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沒有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等問題,并結合具體教學案例分析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滲透研究;小學音樂;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曹素芹(1983—),女,江蘇省興化市實驗小學。
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小學音樂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欣賞音樂作品時,人們可以通過傾聽旋律或者歌唱產生情感共鳴,得到審美快感和精神愉悅感。音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培養想象力和創新思維的重要課程,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綜合素質發展有重要影響。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應該引導學生積累欣賞音樂的經驗、理解音樂相關文化,幫助學生提高審美情趣,實現全面發展。為了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音樂教育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
(一)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讓學生在廣泛接觸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民族音樂的同時,對音樂作品的情感表達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會創設相應的音樂情境,讓學生沉浸在音樂作品中,產生較強的情感共鳴。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蘇少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地球媽媽”的《森林與小鳥》《沉思》《熱愛地球媽媽》《小鳥,請到這里來》等歌曲時,教師可以創設自然情境,引導學生分析音樂作品蘊含的情感,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二)保障學生心理健康
優美的音樂作品不僅能給學生帶來豐富的情感體驗,還可以驅散學生的負面情緒,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發展空間,推動學生健康成長[1]。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經典音樂作品,讓學生沉浸在音樂作品中,感受音樂作品的治愈力量,減輕學習壓力。此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表達他們在欣賞音樂作品時的感受,幫助學生掌握借助音樂作品調節情緒的方法。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讓學生認識、辨別悲傷、快樂、憤怒等情緒,并由此了解正確處理多種復雜情緒的方法,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三)增強學生合作能力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會組織很多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音樂活動,例如合唱活動、合奏活動等。在參與這些活動時,學生需要在團體中溝通交流,找到合適的方法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感受??梢哉f,學生需要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順利完成合作學習任務。教師可以在這些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互相傾聽、相互理解,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力量[2]。
二、部分小學音樂教師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存在的問題
(一)不夠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一些教師認為只要利用音樂作品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即可,因此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沒有挖掘音樂作品中可以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只是讓學生欣賞音樂作品。在這樣的情況下,心理健康教育自然無法充分發揮作用[3]。
(二)沒有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
部分教師由于沒有足夠的教學經驗,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采取了以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然而,音樂教學和心理健康教育應當具有較強的互動性,教師應該確保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實踐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否則教學的效果將大打折扣[4]。
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讓學生沉浸在快樂的氛圍中
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小學音樂教師應注重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蘇少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歌曲《金孔雀輕輕跳》富有民族特色,旋律優美,節奏明快,深受小學生喜愛,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合適素材。在教學生唱這首歌時,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步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創設教學情境
在布置教室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傣族裝飾品。在音樂課堂上,教師則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金孔雀輕輕跳》,分享與這首歌相關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感受傣族村莊的美麗,從而更好地理解歌曲蘊含的情感。
2.相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帶領學生欣賞傣族服飾的時候,教師可以相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討論內在美與外在美,讓學生正確看待自己和同學的外貌。
3.鼓勵學生自主創作
《金孔雀輕輕跳》這首歌曲調清新、優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進行,讓人感覺自然、流暢,展現了傣族的特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根據自己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興趣愛好、特長,采取恰當的形式合唱這首歌。這樣做可以給學生提供發揮想象力、展現創造力的機會。
4.帶領學生學習舞蹈動作
在教授《金孔雀輕輕跳》時,教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傣族文化,還可以帶領學生學習傣族舞蹈的基本動作。為了營造快樂的音樂學習氛圍,教師應該在示范舞蹈動作的時候,積極地和學生互動,讓學生跟隨教師學習這些舞蹈動作。在學生展現出較強的表演興趣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走上講臺,根據《金孔雀輕輕跳》這首歌的旋律和節奏表演舞蹈動作。
(二)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
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并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收獲滿滿的成就感和自信感,實現個性化發展。蘇少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飛翔的翅膀”包含《云雀》《天鵝》《翅膀》《飛吧,飛吧》等充滿激情和活力的歌曲,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上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鼓勵學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
1.了解學生的興趣和特長
為了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需要在課前通過談話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思考如何在課堂上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引導。如果發現班里有喜歡唱歌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在合唱活動中擔任領唱;如果發現班里有喜歡舞蹈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根據音樂編排舞蹈,并帶領其他學生表演舞蹈。
2.鼓勵學生表演
在教授歌曲時,教師可以根據歌曲的具體內容鼓勵學生表演。在參與這樣的教學活動時,學生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和創意,并從教師、同學的積極反饋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這有利于他們積累成功經驗,也會讓他們變得更加自信[5]。
在教授《飛吧,飛吧》這首歌后,教師可以鼓勵班里喜歡演奏的學生試著用豎笛演奏這首歌,并在下一節課上和班里喜歡唱歌的同學一起表演。在教授《翅膀》這首歌曲后,教師則可以鼓勵班里喜歡舞蹈的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根據自己對歌曲內容及其情感基調的理解創編一些舞蹈動作,并在講臺上隨著音樂表演這些舞蹈動作。
3.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提供個性化指導
在開展音樂教育時,教師還需要適時關注班里的學困生。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一個班里可能既有喜歡唱歌、喜歡跳舞的學生,也有不喜歡唱歌、不喜歡跳舞的學生,教師一方面要給喜歡唱歌、喜歡跳舞的學生提供表演的舞臺,也要給不喜歡唱歌、不喜歡跳舞的學生提供足夠的幫助,確保他們同樣可以在音樂課堂上學到音樂知識,同時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比如教師發現一些不喜歡唱歌而且平時聽音樂比較少的學生,在學習時出現難以把握歌曲的節奏和音準等問題后,應該先告訴這些學生,他們不需要和別人比較學習進度,按照自己的計劃學習即可。此后,教師應該和這些學生分享同類型的其他音樂作品,鼓勵學生多聽、多想、多表達,從中慢慢掌握相關音樂知識。如果發現一些學生無法很好地理解本單元的《云雀》《天鵝》等歌曲中的情感表達,教師則可以指導這些學生從云雀、天鵝這兩種動物出發進行分析,幫助這些學生掌握有效分析音樂作品的技巧。
(三)指導學生理解愛,分辨情緒和情感變化
a878Zn9EAEt333Af/DfPDg==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理解愛,讓學生學會分辨音樂作品中的情緒和情感變化。蘇少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地球媽媽”包含《森林與小鳥》《沉思》《熱愛地球媽媽》《小鳥,請到這里來》等富含愛意與情感的歌曲。在教授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按照以下步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感受音樂之美
在教授“地球媽媽”這個單元的歌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音樂視頻,讓學生沉浸在音樂作品的意境中,感受這些音樂作品之美。
2.分析音樂要素
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獲得更多理解自我與表達自身感受的機會,也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辨析《熱愛地球媽媽》等歌曲中的音樂基本要素,據此分析這些歌曲出現情緒、情感變化的原因。此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出他們鑒賞這些音樂作品時的感受,描述他們在傾聽這些音樂作品時的情緒、情感變化。
3.培養環保意識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熱愛地球媽媽》等歌曲蘊含的情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討論環境保護這一話題,讓學生在理解創作者對地球媽媽的熱愛之情的同時,形成一定的環保意識。
(四)愉悅身心,陶冶情操
教師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還應考慮如何讓學生身心愉悅,以及如何陶冶學生的情操。蘇少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歡聚與期盼”包含《春節序曲》《愛的人間》等充滿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對團聚的期盼之情的歌曲,教師可以在教授這些歌曲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演唱歌曲
在學生欣賞《春節序曲》《愛的人間》等歌曲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演唱這些歌曲,讓學生受到這些歌曲影響,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感到身心愉悅。
2.組織音樂游戲
在學生順利完成演唱任務后,教師可以組織擊鼓傳花、音樂接龍等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放松心情,同時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節奏和韻律。
在組織上述音樂活動時,教師可以適時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演唱環節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調節自己的情緒,在游戲環節指導學生與他人合作等。
結語
總而言之,在組織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音樂教育充分發揮作用。為此,教師需要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給學生營造快樂的音樂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指導學生理解愛、分辨音樂作品中的情緒和情感變化,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逐步提升藝術核心素養,同時確保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黃淑星.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試題與研究,2023(9):78-80.
[2]劉玉如.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師,2022(21):60-62.
[3]蘇愛軍.培育創新思維促進心理健康:談音樂教育促進小學生創新思維與心理健康的探索[J].新課程,2022(5):32.
[4]冉繼龍.音樂教學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1(17):90-92.
[5]韓娜.注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完善小學音樂教育[J].青春期健康,2022,20(1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