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情境式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非體育”現象越來越突出,而教師缺乏有效的應對方法。為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采用“學—練—賽—評”一體化情境式游戲化教學模式。文章聚焦現階段小學體育課堂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問題導向為核心,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探討“學—練—賽—評”一體化情境式游戲化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小學體育;“學—練—賽—評”一體化;情境式教學;游戲化教學;體育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陳霞(1989—),女,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斜塘學校。
一、現狀分析
縱觀當前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無負荷、無戰(zhàn)術、無比賽的“三無”體育課普遍存在。例如,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都會學習打籃球,然而到了真正上場比賽的時候,大多數學生表現出缺乏戰(zhàn)術思維、配合能力以及比賽能力等問題。
究其原因,不難發(fā)現:一是小、中、高學段斷裂,各水平段之間沒有清晰的邊界,銜接性不強,每個學段都是從最基本的體育技能開始教起,低效重復,大大削弱了學生的運動體驗和興趣;二是教學內容不成體系,學生無法完整、連續(xù)、系統(tǒng)地習得運動技能,因此他們對于體育技能的認知也始終停留在淺層,蜻蜓點水,難以在實踐中、賽場上靈活運用復雜的動作技能、比賽戰(zhàn)術等,這是阻礙學生從技能學習發(fā)展到形成素養(yǎng)和能力的最大因素;三是體育教學評價性目標模糊,教師缺乏每個水平段、每節(jié)課學生應該學到什么程度的指向性標準,導致評價無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無法助力教學改進。
筆者認為,采用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學—練—賽—評”一體化情境式游戲化教學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同時能夠在教學中向學生滲透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二、基于“學—練—賽—評”一體化的小學體育教學設計
教師能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深度學習,是判斷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的關鍵。筆者從目標、問題、活動、評價、小結五個方面闡述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落實“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
如圖1所示,在“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中,目標統(tǒng)領整節(jié)課,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將引導和驅動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指明應教到什么程度,這既是課堂教學的終點,同時也是教學評價的起點。
立足核心素養(yǎng),在指導專家的示范和精心研磨下,教師通過合作交流,在緊張、激烈、富有建設性的論證中,形成了系統(tǒng)、完整的教學方案(見圖2),即圍繞課程標準、分析教材、學情分析、達成目標四個模塊來確定學習目標,再從五個方面展開教學,落實“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
三、基于“學—練—賽—評”一體化的小學體育情境式游戲化教學策略探析
教師要以發(fā)現問題為前提,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基于實際問題洞察問題之本質。《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下文簡稱“新課標”)指出,體育學科教學要堅持三個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chuàng)新導向。基于新課標的這一要求,教師可將情境式游戲化教學引入小學體育教學中,落實“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
(一)透視:亂象叢生,情境式教學何去何從?
1.技能弱化,情境“橫行”
例如,某位教師在教學變向跑時,一味地追求“變向”這一點,導致整節(jié)課上學生化身“小雞”賽跑,只在情境中學習如何變向。跑完了,學生的激情也沒了,相關的運動技能卻得不到有效提升。
2.虛假充斥,“非體育”泛濫
某位教師在教學生如何持輕物擲遠時,花費了大量時間讓學生來體驗飛機飛行的情境[1]。結果,學生有半節(jié)課的時間都在學習折紙飛機,直到下課,還有好多學生還沒有能親身體驗持紙飛機擲遠的動作。這樣的情境教學屬于“非體育”教學,談何教學實效?
(二)聚點:“學—練—賽—評”一體化,使情境式教學重拾“尊嚴”
教學來源于生活實踐,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化教學情境,有助于更好地落實“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學,指掌握一項技能;練,指在實踐中運用學到的技能;賽,指開展單人、雙人或多人比賽,讓學生在競賽中提升技巧;評,指開展多元評價,促進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
1.貼近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
小學體育課的基本結構主要包括激發(fā)運動興趣的熱身階段、掌握運動技能的學習階段和自主活動階段、挑戰(zhàn)階段以及放松身心階段等。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安排體育游戲。
(1)激發(fā)興趣,情境導入
提問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導入方式。一節(jié)有趣的課堂往往從熱身環(huán)節(jié)就能夠引人注意。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的慢跑、做操等單調枯燥的熱身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導致教學效果不佳。而創(chuàng)設豐富多元的游戲情境則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運動興趣,如云梯接力、搭橋過河等均是能夠調動學生興趣的體育熱身游戲。
(2)掌握技能,挑戰(zhàn)學習
“學—練—賽—評”一體化教學的第一階段是“學”,即掌握技能。在此模式下,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來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最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具體自學情況來幫助學生完善技能,帶領學生練習鞏固。比賽是重要的練習方式之一,教師可通過組織比賽來鍛煉和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
(3)巧用游戲,放松身心
教師可利用簡單的游戲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起到放松學生身心、消除學生疲勞、鞏固學生技能的作用。教師可選擇一些形式較為輕松活潑的游戲,如“幫輪胎‘打氣’”“空中飛舞的‘小天鵝’”“翩翩起舞的‘蟲兒飛’”“大氣球大,小氣球小”等游戲,都能夠使學生身體得到拉伸,達到放松狀態(tài)。
2.學習任務單是有效的教學手段
學習任務單是落實“學—練—賽—評”一體化的有效途徑。利用學習任務單,教師能夠減少集中講解的時間,學生也能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與小組學習,根據學習任務單內容展開訓練和比賽。學習任務單還能呈現學生的學習效果,發(fā)揮評價的作用,從而起到鍛煉學生身心的作用。
(三)亮點:堅守本位,情境式教學方得始終
1.扣住情境而行
情境課堂給了教師一個教學的抓手,從如何教學生學的策略層面,解決了體育技能方面教學無方向性的問題。創(chuàng)設游戲化教學情境解決體育教學問題是合情合理的,尤其是小學階段,愛模仿、有童心是孩子的天性,設計貼近學生的游戲情境,可以提高他們的切身體驗感,達到引發(fā)共鳴的效果[2]。
2.扣住興趣而行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設計不同的學、練、賽內容,將原有的“教師教、學生學”這種較為單一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椤敖處熃膛c學生學同時進行”的模式,進一步結合多種學科進行跨學科、多領域、多元化教學,激發(fā)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探索興趣,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增強體質,培養(yǎng)團隊合作能力。
3.扣住品德而行
教師可將體育教學與勞動教育相結合,兩者都是實踐性、體驗性、參與性很強的課程,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地發(fā)展。例如,教師可創(chuàng)設“勞動技能大比拼”的游戲情境,圍繞“一粒米的珍貴”這一主題,組織學生參與翻土、播種、施肥、除草、收割等游戲活動。通過參與這一活動,學生能夠切身體會一粒米的來之不易,知道勞動的艱辛,鍛煉意志和體質,初步形成頑強拼搏、無私奉獻、團結協(xié)作等體育精神。
結語
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基于“學—練—賽—評”一體化開展情境式游戲化教學,需貼近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巧用學習單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扣住情境而行,扣住學情而行,扣住品德而行。在“學—練—賽—評”一體化模式中,“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喜歡運動、愛上運動;“練”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探索中習得運動技能,體驗成功的感覺,達到鍛煉身心的效果;“賽”的目的是通過比賽的形式,使學生學以致用,提高運動技能水平,形成體育精神;“評”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成果,讓教師明確改進的方向。教師應確保教的過程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學,致力于讓每一個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光躍.體育游戲在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和應用[J].科學中國人,2017(23):381.
[2]孫學.大單元教學引領下的小學體育情境教學研究[J].體育教學,2024,44(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