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理論的創新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具有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為人大工作明確了努力的新方向、發力的新空間、助力的新任務。
立良法,強化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法規制度供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地方人大要結合區域產業基礎、資源稟賦,遵循和把握立法規律和重大事項決定規律,深入推進科學、民主、依法立法和決策,既著力破除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制度障礙,又有效引領和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發揮人大立法和重大事項決定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引導推動規范保障作用。
強監督,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部署安排落實。黨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力量就匯聚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地方人大要對標對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緊跟地方黨委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任務安排和工作要求,有針對性地安排和優化相關監督項目,推進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推動各級黨委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部署安排在本地區落細落小、落地見效。
優服務,支持代表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作用。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系統工程、長期任務,離不開群策群力。“眾智謀事必明,眾力舉事必成”,各級人大代表是各行各業的優秀分子,要把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關工作的推進作為履職盡責的重要抓手,以代表的廣泛參與提升人大工作的質效。地方人大要創新舉措,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特別是經濟、產業和教育、科技一線代表的作用,把各方面的干勁帶起來,共同推進新質生產力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善調研,提高人大機關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能力。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是人大代表中的“代表”,無論是從黨政重要領導崗位上轉崗而來,還是來自基層、黨群和社會組織,都具有豐富深厚的閱歷、經驗和智慧,是黨和國家重要的干部人才資源。要對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及其組成人員的職責知于心、擔于肩、履于行,樹立一線的意識,保持一流的狀態,聚焦新質生產力的新領域新課題,勤于學習鉆研,善于調查研究,實現人代會、常委會會議審查審議高質量、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內容和辦理高質量、對地方發展建言獻策高質量,更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人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