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JGY2023222)
摘 要:廣西是中國對接東盟國家的重要橋梁,邊境貿易是廣西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邊境貿易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是實現邊境貿易持續發展的要求。本文通過SWOT方法分析得出廣西存在跨境數字產業鏈創新鏈不完善的問題,同時面臨國際經濟政治環境不穩定與數字化轉型中可能出現的技術風險。針對這些問題,結合廣西的優勢與機遇,提出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數字化貿易平臺、探索與東盟國家在數字及科技領域合作、完善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保障體系等措施,以期為廣西邊境貿易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邊境貿易;數字化轉型;SWOT分析法
一、引言
邊境貿易是指兩個國家或地區接壤地區之間進行的貿易活動,具有地域性、便捷性、靈活性等特點。邊境貿易是廣西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廣西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途徑。海關數據顯示,廣西邊境貿易進出口規模穩定在全國前列。2020年,廣西的邊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408.6億元,其中,邊境小額貿易為1125.6億元,位居全國之首。2022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廣西邊境貿易額稍有下降,但總體呈上升趨勢。2023年邊境貿易加速恢復,進出口額1247.4億元,增長27.6%,占廣西進出口總額的18%。廣西圍繞“一帶一路”倡議,把握RCEP政策機遇,與區域內國家保持良好的貿易往來。
新時代數字經濟的發展為邊境貿易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邊境貿易數字化轉型成為提升廣西邊境貿易競爭力和水平的必然選擇,是廣西邊境貿易發展的必然趨勢與重要任務。因此,通過SWOT分析法,找出影響廣西邊境貿易數字化轉型的具體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對于在新時代實現廣西對外貿易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影響廣西邊境貿易數字化轉型的因素分析
新時代全球貿易格局發生深刻改變,數字化深入經濟各個環節。廣西邊境貿易作為對外貿易的重要部分,數字化轉型成為關鍵。因此,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對影響廣西邊境貿易數字化轉型的因素進行研究,以尋求解決策略與建議。
1.優勢
(1) 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
廣西地處中國的西南邊陲,與東盟接壤,尤其廣西毗鄰越南,擁有較長的邊境線。憑祥友誼關作為“一帶一路”的“前哨”,是中國中、西部與東盟之間最暢通、最便利的公路、鐵路交通要道,也是中國對外經濟往來的重要通道。廣西依托獨特的地緣優勢,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與周邊國家無縫對接,構成一片開放的邊境經濟區,推動沿邊各國與廣西共同發展。
(2) 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豐富
廣西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水力資源和森林資源,為廣西的工業生產和農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也為廣西的對外貿易提供了多樣化的商品結構。廣西和東盟在工業上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和深度的工業合作。立足資源優勢,積極建設與東盟接軌的國際通道,逐步在東盟地區建立起了汽車制造、紡織服裝、造紙等跨境產業鏈,由此促進了相關商品進出口總額的迅速增加。2023年,廣西對東盟進出口中間產品1653.9億元,突破新高度。
人力資源為廣西的對外貿易創新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一方面,區內平均每年新增勞動力約160萬人,其中中專院校畢業生每年超過14萬人,提供了高質量技術人才。另一方面,廣西勞動力成本較低,為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提供了成本優勢。廣西可以利用自身的人力資源優勢,進一步培養信息技術人才,推動“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打造面向東盟的國際人才高地,提高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效能。
(3)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政策支持
自2004年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南寧召開以來,20年間,中國與東盟依托東博會實現密切的合作與交往,積極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廣西對東盟雙邊貿易總額從2003年的65.5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3394.4億元,2023年同比增長22.8%。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也積極推動電子商務與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建立了電子商務合作框架和機制;《廣西面向東盟的“數字絲綢之路”發展規劃(2021—2025年)》旨在以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為基礎,努力建設中國—東盟數字經濟創新合作引領區,實現數字服務深度合作。這一系列措施都為廣西邊境貿易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指導和支持。
2.劣勢
(1) 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廣西邊境口岸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以地方為主,廣西邊境地形復雜,山區眾多,當地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后,這也進一步導致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情況。雖然國家和自治區在口岸建設方面的投資不斷增加,但與國際大港口相比,廣西口岸的發展水平還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的現代港口,無法適應現代貿易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要求。對于信息基礎設施,廣西逐漸加快了建設步伐,但是整體實力比較弱,尤其在5G基站、大數據等關鍵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邊境貿易信息傳遞慢,影響了與貿易國家信息數據的互聯互通。
(2) 跨境數字產業鏈創新鏈不完善
廣西邊境地區的產業基礎較差,首先,在邊境貿易方面,跨境數字產業鏈尚未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和產品,無法利用邊境小額貿易實現產品的自主生產與出口發展邊境貿易,反而是通過收取較低的代理通關費,來擴大周邊省份的出口規模。其次,區域內的數字產業集群在發展中普遍存在著規模小、集群效應差、產業支撐能力弱、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缺乏深度合作和共享資源的機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同效應不明顯。此外,數字產業集群也出現缺乏自主創新的問題。數據顯示,2022年廣西全區研發經費投入為243億元,占GDP的0.9%,研發投入比重低,數字創新能力有待提高。
(3) 數字化領域人才匱乏
我國數字技術人才總量不足、高層次人才匱乏是實現邊境貿易數字化轉型的一大制約因素。根據2023年第二季度畢業生求職人數數據,數字經濟相關領域求職人數僅占總求職人數的7.2%,相關人才數量少。在薪酬待遇上,截至2022年10月底,數字經濟相關崗位平均薪酬為8700元,相較于全國平均薪資的1.03萬元有一定差距,人才吸引力不足。廣西數字經濟起步較晚,各項措施與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完善,崗位軟環境相較于廣東、上海等一線地區較差,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問題凸顯。
3.機遇
(1) “一帶一路”倡議的開展與RCEP的實施
廣西充分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通過“一帶一路”與東盟國家開展了廣泛的數字化合作,為邊境貿易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動力。一方面,通過“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廣西企業基于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平臺,利用自己的數字化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推出“數據銀行”“數據學府”等系列產品,為建設東盟的數字經濟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廣西與東盟國家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智能物流等方面進一步深化了合作,廣西也將繼續打造面向東盟的數字產業鏈,在中國和東盟之間搭建起數字橋梁。同時,伴隨RCEP的正式生效,所涵蓋的電子商務、電子簽名、跨境數據流等內容進一步推進廣西邊境貿易優化升級。貿易成本的降低與通關效率的提升為區域內的數字貿易和數字服務創造了更多的便利條件。
(2) 信息技術與跨境電商的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貿易。信息技術的發展在交易流程中保證了數據和網絡的安全性,為邊境貿易的開展帶來便捷。同時,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貿易方式,云計算、人工智能、網絡媒體等技術的升級與跨境電子貿易付款系統的簡化,減少了交易成本,各國對數字貿易持接受的態度,也為開展邊境貿易的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國際合作機遇。
跨境電商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承載了全球范圍內的互聯網對外貿易。在RCEP正式生效的背景下,中國與東盟的跨境電商蓬勃發展,成為中國與東盟之間貿易合作的新動力。廣西積極推進中國—東盟跨境電商基地建設,構建東盟地區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系統,促進廣西跨境電商貿易增長。跨境電商打破地域限制,廣西邊境地區通過將“互市貿易”與跨境電商結合,可以提高產品知名度,擴大邊境貿易的銷售方式,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
4.威脅
(1) 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不穩定性
近幾年來,隨著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劇,國際貿易發展過程中的交易主體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國際經濟政策的不確定,且會持續較長時間。“去全球化”趨勢日益嚴重,國際上的復雜變化帶來的數字技術摩擦對邊境貿易的開展和投資構成了嚴峻的考驗。此外,伴隨美國積極布局企業與資本進入東南亞市場,加劇了我國與美國對東南亞市場的競爭,一系列針對數字技術的競爭性舉措對于在東盟國家開展貿易的邊境企業造成重大損失。同時,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后,東盟國家對我國貿易依存度逐步上升,引起東盟國家的擔憂。因此,在同越南和菲律賓這樣的國家進行深度合作時,也要慎重對待。
(2) 數字化轉型中可能面臨技術風險
數字化轉型使海量數據得以共享和交換,不同行業之間也將進行信息交流,促進產業的一體化發展。數據的流通雖然帶來了巨大的價值,但對于數據的安全與控制能力必然會下降。面對貿易數字化轉型中跨境數據流動所帶來的風險,各國開始根據自身需求建立不同標準的跨境數據流動規則,阻礙了跨境數據流動,對于開展國際數字貿易造成困難。此外,全球范圍內的網絡安全事故頻發,各國紛紛提高數字貿易門檻以應對威脅,使得貿易摩擦和貿易保護問題更加突出,也妨礙了數字經濟一體化市場的建設。
三、廣西邊境貿易數字化轉型的策略
1.加強廣西邊境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邊境基礎設施建設還不能滿足跨境電商的發展所帶來的日益增長的貨物流通需求。要實現邊境貿易數字化轉型,首先要強化邊境地區的公路、鐵路、港口配套設施。政府可以加強與東盟的合作與交流,協調跨境公路、跨境鐵路以及口岸的建設措施,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面對廣西口岸貨物通關效率較低的問題,應為口岸提供先進的科技裝備,大力推進“智慧口岸”的建設,提升口岸通關效率,優化口岸技術環境。
對于數字基礎設施,首先推動廣西邊境5G基站以及數據中心的建設,提高邊境地區數字通信速度和可靠性,為進行數字化貿易和數據存儲需求提供保障。廣西可以以“數字絲綢之路”為切入點,向東盟國家展現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正向作用,積極與東盟國家開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合作。中國的信息技術公司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低成本優勢,在5G通信、互聯網、物聯網等方面迅速布局,提高東盟國家的數字基礎設施可及性,推動廣西與東盟國家信息交換,抓住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機遇,提升邊境貿易發展質量。
2.完善數字化貿易平臺
跨境電商依托數字化貿易平臺展開,廣西應打造集成的數字化貿易平臺,在中國—東盟跨境電商平臺的基礎上,以公開透明為原則,對各國的貿易發展狀況、投資需求狀況等進行系統的定位,整合各個邊境口岸的貿易流程和信息,使區域電子貿易平臺的設計、運用與跨境電商的發展相適應。同時不斷加強廣西與東盟國家在物流配送、支付體系、監管政策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合作和協調,推動平臺的健康發展。
3.探索與東盟國家在數字、科技領域合作,培育新經濟增長點
在經濟政治環境復雜的背景下,邊境貿易應該揚長避短,充分利用自身的“數字化”“綠色轉型”等優勢,把重點放在提升新興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上,拓展新的市場。廣西可以與東盟國家共同設立科技合作基金,支持雙方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的聯合研發項目,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積極利用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推動廣西“數字絲綢之路”建設向東盟開放,為“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提供科技支持,深化廣西與東盟在數字領域的全方位合作,降低貿易保護主義與地緣政治風險,實現邊境貿易持續發展。
4.密切關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變化,完善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在錯綜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背景下,要積極與東盟國家進行交流,穩定中國—東盟合作的安全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強調,廣西要“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廣西邊境要堅持開放合作,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與東盟國家在經貿、人文、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
面對數字流動所帶來的風險,要推動邊境貿易中數據因素的有效、安全流動。利用數字化變革節省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在持續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的基礎上,主動探索新的途徑,與東盟國家積極探索網絡安全、跨境數據流動監管的措施與解決機制。積極在地區政府與企業之間開展跨境數據流動方面的合作,為跨境數據流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為數字化貿易的數據流動提供保障。
5.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
在數字經濟時代和數字貿易發展的大趨勢下,構建一支具有研究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數字貿易人才隊伍,是抓住新的邊境貿易數字化轉型機遇的關鍵路徑。一是要形成學校、企業、政府、行業多主體參與的人才培養路徑,形成適應數字技術發展現狀的人才培養環境。二是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改革外貿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各級學校要及時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革,開設相關專業課程和培訓項目,并加強與自貿區企業的合作,建立數字化人才培養基地,培養數字化技能和貿易知識兼備的復合型人才。三是加強與國際貿易組織和國際合作伙伴的交流與合作,吸引國際先進的數字化貿易技術和經驗,推動廣西邊境貿易的數字化轉型。
四、結語
伴隨科技與信息技術高速發展,貿易的發展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撐。廣西作為鏈接東盟地區的樞紐,在“一帶一路”倡議以及RCEP的政策背景下,實現邊境貿易的數字化轉型對于廣西外貿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SWOT分析方法對廣西邊境貿易數字化轉型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其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對策,包括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數字貿易平臺、尋找新經濟增長點、加強人才培養等方面,以促進廣西邊境貿易數字化轉型的持續發展。希望本研究能為促進廣西邊境貿易數字化轉型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推動邊境貿易的數字化發展,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參考文獻:
[1]梁穎.亮點掃描:廣西與東盟雙邊貿易亮點紛呈[J].中國海關,2023(9):72.
[2]關于加強中國—東盟共同的可持續發展聯合聲明[N].人民日報,2022-11-12(03).
[3]康敏華,蒙昭揚.廣西數字經濟發展面臨的瓶頸制約及對策研究[J].市場論壇,2023(6):51-55.
[4]祝樹金,申志軒,文茜,等.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數字化戰略:效應與機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23(5):24-45.
[5]全毅,鄭美青,高軍行.亞太新格局下中國東盟經貿合作面臨的機遇、挑戰及對策[J].國際貿易,2023(6):43-54.
[6]李宏兵,柴范,翟瑞瑞.跨境數據流動的全球態勢、規則比較與中國策略[J].國際經濟合作,2023(6):30-41,86.
作者簡介:謝宛軒(2000.09— ),女,廣西南寧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邊境貿易;通訊作者:黎英(1973.05— ),女,廣西寧明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商務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