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數據要素參與收入分配,大數據驅動數字經濟的發展,也推動數字時代的稅收變革,凸顯“專業+技術”的雙輪驅動效應。本文對數字經濟產業演變以及數字時代企業稅收籌劃的機遇和挑戰進行分析,發現數字時代稅收籌劃存在成本較高、籌劃空間壓縮、復雜程度高以及專業化程度高等問題,并提出建立稅務風險識別與預警機制、與人工智能相結合、構建智能化稅務系統等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數字經濟;稅收籌劃;數字時代
一、數字經濟概述
數字技術的出現為經濟增長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現代信息技術和新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具體出現的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具體類型。
1.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經濟時代的產物,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共享經濟能夠整合閑置資源,有利于促進稀缺資源的高效使用。
2.平臺經濟
平臺經濟模式是數字經濟中較為重要的一種經濟模式,如臉書、谷歌、亞馬遜、阿里巴巴、騰訊、百度、攜程等知名企業都是平臺經濟領域的知名公司,引領數字經濟的發展。
3.電商經濟
電商經濟從廣義上理解,是指在企業、商品和服務提供者、中介商和消費者之間進行的電子化商務活動,利用電子設備和信息技術管理企業內部業務流程,提高生產、庫存、流通和資金各環節的效率,完成企業與外部的交易合作等。狹義上的電子商務,僅指在因特網上進行的交換活動。電子商務能夠打破時空約束。實體店鋪的輻射范圍會有一定的物理區域和經營時間限制,而電子商務使交易活動不受固定場所和時間的限制,將市場擴展到全球范圍。
4.網絡直播經濟
2020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發布了互聯網營銷師等新職業,增設了“直播銷售員”工種。網絡直播已成為數字經濟的新業態、新模式,網絡主播逐漸成為一種新職業,成為拉動社會就業的新引擎。圍繞主播而形成的服務團隊,衍生出運營管理、直播服務、視頻服務、輔助后勤等20余種職業,包括助播、場控、客戶服務等多種新興就業形態。綜合測算,僅抖音平臺就創造了3561萬個直接就業崗位。網絡直播產業的發展,促進了人才需求量的增長和從業人員收入的提升。
二、企業稅收籌劃的概念與方法
稅收征管與稅收籌劃不僅是矛與盾的沖突關系,而且是互補關系。稅法所指定的特定稅收優惠,必然是當前階段的發展重點和改革方向。例如,“稅收洼地”的形成就是一定的稅收政策導向的結果。在稅收優惠的引導下,納稅人趨于投資稅收鼓勵類產業,這也實現了稅法制定稅收優惠政策的初衷。因此,稅收籌劃并非“鉆空子”的投機行為,它是一種推動稅制變遷的重要力量,更是促進和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的有力抓手。
常見的企業稅收籌劃方法主要有以下類型:①利用稅收優惠進行稅收籌劃。在充分了解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在有優惠的行業或領域進行投資,可以盡可能多地獲取稅收優惠的好處。②采用稅款遞延方式進行稅收籌劃。由于一些交易活動沒有現金流,國家會對這些交易活動給予一定的遞延納稅優惠,企業可以通過這種優惠來獲取貨幣時間價值。③采用分割法進行稅收籌劃。將征稅對象按照計稅依據進行分割或者分解,使得盡可能地適用較低的稅率,從而降低實際稅負率。④在交易活動中,和上下游企業協商,盡量晚地確認收入,盡量早地拿到購貨發票,這樣就可以早點實現進項稅額抵扣,晚點確認銷項稅額,從而獲得貨幣時間價值。
三、數字時代企業稅收籌劃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數字時代企業稅收籌劃面臨的機遇
(1) 數字時代提高了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
數據時代大數據網絡發達、存儲空間規模逐漸變大、信息數據讀取快等特征為企業的自動化發展提供了基礎,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從事前事中事后掌控基本面,減少了人為操作的可能性,提高了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數據共享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企業獲取信息的及時性與準確性。同時,如果企業發生虛開發票、偽造收入進行虛假納稅的情況,大數據會對企業的信息進行篩查,識別其中的邏輯信息,時刻提醒企業稅務風險的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的會計質量信息。
(2) 數字時代促使企業更好地安排經濟活動與稅收籌劃
企業可以依靠先進的信息系統,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業務情況,同時由于稅收籌劃是一種整體性行為,目標應該是企業總體利潤的最大化,所以企業需要用系統論方法去分析自身的經濟活動。而互聯網、大數據對于企業經營活動及相關信息的整合,正好契合了這一需求,使企業能夠從整體角度合理安排相關投資、經營活動,從而降低企業的總體稅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使企業更好地安排經濟活動,在法律框架下達到依法納稅、科學節稅的目的。
(3) 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的出現為稅收籌劃提供了方向
在互聯網的推動下,B2B、B2C等電子商務模式的發展都十分迅速,有效地推動了經濟增長。與傳統經濟模式相比,電子商務屬于新興產業,目前世界各國缺乏完善的、有針對性的稅收政策,這為稅收籌劃提供了空間。企業可以結合新業態、新模式,合理地安排自身的經濟活動,有效地降低整體稅負。
(4) 現代信息技術提升了稅收籌劃的效率與質量
在稅收籌劃效率方面,金稅系統的全面升級以及線上稅務平臺的搭建,節省了納稅人的時間和成本,同時使企業能夠系統、全面地掌握自身的財稅狀況,從而提高稅收籌劃的效率。
在稅收籌劃的質量方面,一方面,借助互聯網與大數據,企業可以快速掌握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避免出現雖然適用稅收優惠政策,卻因為信息不對稱而錯失的情況;另一方面,大數據對于企業經營行為的記錄與比對,有助于打擊企業虛增成本、偽造賬簿等逃避稅行為,引導企業選擇合法的稅收籌劃手段來降低稅負。
2.數字時代企業稅收籌劃遇到的挑戰
(1) 經營模式的多樣化提高了稅收籌劃的復雜程度
數字化趨勢對社會分工和交易產品產生了重大影響,企業的經營內容變得廣泛而復雜。與數字技術相關的互聯網企業、網絡科技企業普遍存在以下稅收難題:一是由于這種類型的企業的人工成本占比相對較高,與工業、制造業需要大量購進原材料相比,其能抵扣的進項稅額相對較少,從而面臨較大的增值稅壓力;二是如果不能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所得稅稅率會給企業帶來較重的所得稅負擔;三是由于互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企業經營范圍不斷擴張,由此可能帶來更多的稅收負擔。
在數字時代,企業的運營模式已經延伸到消費者層面,企業到企業、消費者到消費者、線上和線下等多種運營模式層出不窮。網購平臺如淘寶、京東,不只擁有單一的實體財物銷售功能,還包括信息服務、數據資源交換等無形的商品、服務,或是平臺售后返利、高額補貼等特殊的銷售方式與結算方式。同時,完全通過互聯網完成購買、交付的流程使得交易更加隱蔽化,主體稅源更加難以確定。這些混合銷售模式的支付、結算、流轉階段都有所不同,使得企業因此產生的資金流、票據流、服務流與傳統的稅收政策無法進行直接的匹配,需要企業進行相應的調整和選擇,在遵循現有規則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歸納和分類。
(2) 交易種類、數量的增長和信息的滯后性增加了納稅的核算成本
由于會計和稅法在目標、主體、計量原則上是有差異的,在企業對賬目進行稅務調整時,需要財務人員及時了解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及稅率改變。但是,由于互聯網時代帶來的交易方式的多樣化和交易數量的爆炸式增長,如果企業只靠人工的方式對數據進行整理和申報,將會大大提高企業在稅收籌劃方面的人工成本,也會降低籌劃的效率和納稅的安全性。
(3) 稅收征管的數字化、智能化壓縮了稅收籌劃空間
依托互聯網、大數據建立起來的“金稅三期”等涉稅平臺,不僅使納稅人辦稅更便捷,也方便稅務機關對納稅人實施全面的稅收監管。比如,國家稅務總局推出的增值稅發票系統,無論是專用發票還是普通發票,相關信息全部要記錄在數據庫中。2016年,增值稅發票系統的信息增加了商品編碼和服務編碼,所有的普通發票和增值稅發票都在系統中有所記錄,因此,根據這個系統,稅務局的稅務監管可以完整地掌握企業每一筆款項的進出。這樣,企業的每一步購銷活動都處于稅務局的監控之下,就壓縮了企業事前與事中進行稅收籌劃的空間。同時,稅務機關還建立了精確的產出模型,監控納稅人的投入和產出信息以及對應數量,使得企業的商品流和資金流在納稅申報之前就已經通過系統監控實時地被稅務機關所掌控。因此,企業不能再通過改變款項的類別等方式抵扣一定的增值稅款項,因為每一筆支出都從源頭被記錄。
(4) 數字時代企業稅收籌劃面臨信息安全管理風險
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對一些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高端技術開發能力的企業而言,其核心技術一旦泄露,企業將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對于企業稅收籌劃工作而言,如在稅收籌劃方案設計過程中對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對信息的存儲缺乏加密處理,相關人員的訪問權限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將會增加企業財務數據、稅收信息泄露的風險。因此,在數字時代企業如何加強稅收籌劃中的信息安全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問題。
(5) 稅收籌劃新形勢對企業財稅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聯網、大數據給稅收籌劃帶來了發展機會,但同樣也給企業財稅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標準。首先,部分中小型企業財務人員的稅收籌劃意識相對淡薄,沒有獲得稅收優惠動機。其次,稅收政策變化之快,相關政策的變化速度更快,按以前政策適用的稅收籌劃方案可能在當前政策下就失效了,甚至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稅收風險,因此,對企業財稅人員來說,新時代的稅收籌劃對他們理解與運用稅收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數字時代企業提升稅收籌劃的建議
1.提高稅收籌劃的戰略地位
一些企業不夠重視稅收籌劃,傾向于稅收籌劃滯后于經營安排,著力于事后的稅務管理。其實,稅收籌劃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事前性。稅收籌劃應該在納稅事項發生之前進行安排,進而達到節稅的目的。稅收籌劃的目的是降低稅負以及實現利潤最大化。有些稅收籌劃方案雖然可以降低某一項業務的稅收負擔,但是可能增加了企業其他成本,或者稅收籌劃方案本身的實施成本大于其節稅收益,這樣的稅收籌劃方案顯然不是最優的方案。因此,企業應該提高對稅務管理的重視程度,加強稅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的信息交流,在業務運營之前就對納稅事項進行評估,進而選擇稅后利潤最大化的經營方案。
2.建立稅務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
大數據技術的出現,使得企業相關財務數據和運營數據都被實時監控,或者說隨時可以被曝光。隨著納稅信用評估機制逐漸完善,企業一旦由于納稅申報出現差錯,受到稅務機關的懲罰,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信譽以及正常運營。因此,建立企業風險識別與預警機制勢在必行。
此外,由于互聯網行業的稅收政策還不完善,國家為了促進互聯網、大數據行業的發展,制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比較多,這在擴大了企業稅收籌劃空間的同時,也會增加因政策變動而導致的企業稅收籌劃風險。
3.升級信息化與智能化稅務系統
面對互聯網的發展,企業應該升級自己的信息化與智能化稅務系統。通過信息化與智能化稅務系統,企業可以在線收集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運用預定的邏輯,對收集的數據進行計算和校驗,自動生成納稅申報表,大大地提高稅務工作的效率。例如,TATA集團通過大象慧云平臺,實現對內部稅控設備、財務數據的統一管理,確立了業財稅信息化管理體系,在合同、采購、結算、開票等方面實現了協同。在升級的過程中,企業可以提高稅收籌劃的效率,降低稅收籌劃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又如,京東有效地利用自身的大數據技術與研發人員,建立了符合自身運作特點的ERP系統來進行企業內部的長期管理和過程控制,同時與其建立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客戶管理系統相聯系,做出相應的財務管理整體解決方案。
4.建立動態稅收籌劃風險防控機制
對于數字時代的不確定性風險,企業在制訂出稅收籌劃方案之后,需要不斷地對其進行實時監控、評估和改進,建立動態稅收籌劃風險防控機制。當國家政策出現調整,數據出現更新,相關人員操作不當,稅收籌劃方案出現偏差時,能通過動態的稅收籌劃風險防控機制,快速反饋給稅收籌劃的決策小組,以便及時對稅收籌劃方案進行修訂和改進。
5.稅收籌劃與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
稅收籌劃依靠的是數據和信息,所有的稅收核算和決策依據都是基于數據分析的。數據是企業的資產,也是企業管理和發展的核心之一。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背景下,數據容量大、種類多,通過數據交換、整合和分析,可以為決策帶來重要信息。在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可以實現數據的智能收集,將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海量數據采集到人工智能數據庫中,包括與稅收籌劃相關的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利用人工智能自動搜索系統和知識處理系統進行數據的整合和分類,充分利用原始數據;利用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結合深度數據挖掘技術,獲取財務數據的潛在價值,分析底層財務數據,獲取數據的隱含信息,并將其轉換為稅務籌劃所需的信息,如稅務報表和會計決策信息,可以與外部環境相結合,做出動態反應。在數字時代,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新的發展和突破,在數據收集、調整分類、深度挖掘、輔助分析決策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從而大大提升了數據采集能力和數據質量,給企業提供更加準確和科學有效的決策方案,更好地預測企業的未來發展。
6.組建稅收籌劃專業隊伍
在數字時代,要保證稅收籌劃工作的順利開展,還需要組建專業的稅收籌劃隊伍。首先,專業化的綜合性人才是解讀政策趨勢、規避稅收風險的基本保障,也是根據國家頻繁的政策變化制訂出有效的稅收籌劃方案的先決條件。其次,還需要將稅收專業人才和信息化人才相結合。由于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可以獲取更多的數據和信息,并且據此迅速分析出大數據背后隱藏的各種信息。企業需要將稅收管理和大數據相結合,及時動態地反映稅收政策變化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進而制訂和調整企業稅收籌劃方案。因此,企業需要重視專業化、復合型稅收人才培養,組建稅收籌劃專業隊伍,提高企業稅收籌劃的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1]譚書卿.數字經濟稅收征管的制度挑戰及應對措施[J].南方金融,2020(6):37-44.
[2]江燕,李鑫釗,符裔.“互聯網”背景下《稅收征管法》修訂基本理念研究[J].稅務研究,2020(10):73-78.
[3]劉子川,王文靜.網絡主播所得的征稅問題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2(13):89-92.
[4]邢麗.數字經濟對稅收制度的挑戰及改革建議[J].財政科學,2021(11):12-15,25.
[5]安彬彬.數字經濟背景下公司稅務籌劃問題及對策研究[J].當代會計,2020(23):141-142.
[6]王蕾.企業稅收籌劃的涉稅風險與規避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3(7):185-187.
作者簡介:朱研文(1993.12— ),女,安徽碭山人,河南輕工職業學院財經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稅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