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基于團隊模式的社交互動聯合認知訓練對老年阿爾茨海默病(AD)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8月1日~2021年8月31日收治的100例老年A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認知訓練干預,觀察組采用基于團隊模式的社交互動聯合認知訓練干預;比較兩組干預前及干預3個月后的認知功能[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心理狀態[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精神行為癥狀[采用阿爾茨海默病行為病理學評定量表(BEHAVE-AD)]、生活質量[采用阿爾茨海默病生活質量量表(QOL-AD)]。結果:干預后,觀察組MoCA、QOL-AD各項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和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和對照組(P<0.05,P<0.01);干預后,觀察組BEHAVE-AD各項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和對照組(P<0.05)。結論:基于團隊模式的社交互動聯合認知訓練可有效提高老年AD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緩解精神行為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團隊模式;社交互動;認知訓練;阿爾茨海默病;認知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7.001"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7-0001-04
Effect of Team-based Social Interaction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Training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Huang Jiaping,Jiang Jianping,Xu Jia,et al
(Zhejiang Veteran Hospital,Jiaxing Zhejiang 31400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eam-based social interaction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training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AD).Methods:A total of 1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 admitted from August 1,2019 to August 31,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ventional cognitive training was give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eam-based social interaction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training was implement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gnitive function(MoCA),mental state(SAS and SDS),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BEHAVE-AD)and quality of life(QOL-AD)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fter 3 months of intervention.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MoCA and QOL-A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lt;0.05).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an the scores before intervention(Plt;0.05,Plt;0.01).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BEHAVE-A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lt;0.05).Conclusion:Team-based social interaction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psychological state,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
【Key words】
Team model;Social interaction;Cognitive training;AD;Cognitive function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慢性不可逆的中樞神經衰退性疾病,多發于老年人,其特征為進行性記憶和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人群AD的患病率為4.8%,并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會顯著提高[1]。目前臨床上可使用的藥物以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和N-甲基-D-門冬氨酸受體拮抗劑為主,主要用于改善認知功能障礙,再根據精神行為癥狀給予抗精神類藥物進行控制,雖然能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無法改變疾病進程,且副作用較大,因此近年來對AD非藥物干預手段的相關研究較多,主要集中在飲食、運動、認知干預、神經刺激、針灸療法等領域,其中認知干預因安全、簡便、易行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AD的防治過程中[2-3]。然而常規認知訓練由于形式單一、內容重復,容易引起AD患者的厭煩心理,導致訓練依從性較差,干預效果一般。有研究指出,較高水平的社會支持能夠延緩AD的進程[4]。因此,本次研究將在常規認知訓練的基礎上聯合實施基于團隊模式的社交互動干預,觀察該干預模式對老年AD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8月1日~2021年8月31日收治的100例老年A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腦部影像學檢查顯示大腦皮質萎縮或腦室、腦溝擴大,存在明顯記憶功能障礙、精神行為異常,符合《阿爾茨海默病診治指南》[5]中AD的診斷標準者;②AD精神行為癥狀量表總分≥8分者;③生命體征平穩者。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合并腦卒中、腦炎、癲癇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者;③存在額-顳葉癡呆、路易體癡呆、帕金森病、亨廷頓病者;④伴有嚴重心、肝、腎等基礎器官疾病者;⑤近3個月使用過影響情緒、認知或抗精神類藥物者;⑥存在視聽功能障礙,無法配合溝通交流者;⑦存在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治療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21例、女29例,年齡65~99(83.38±7.21)歲;病程6個月~10年,平均(5.12±1.30)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19例,初中以下31例;體質量指數(BMI) 19~26(23.63±1.37)。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65~96(82.24±6.63)歲;病程6個月~10年,平均(4.83±1.14)年;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21例,初中以下29例;BMI 18~26(22.94±1.85)。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兩組入院后接受腦部影像學檢查,觀察神經系統病變情況,并進行認知功能和精神行為評估,根據檢查和評估結果選擇合適的藥物治療方案,對患者及其照護者進行健康教育,囑患者按時服藥,改變日常不良習慣,照護者做好日常看護。對照組在此基礎上采取常規認知訓練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記憶能力訓練:引導患者回憶并復述近期的日常活動內容,或讓家屬提前整理以往的家庭照片、影像資料或特殊物品,讓患者根據上述物品回憶當時的時間、人物、地點及發生的事情。②思維能力訓練:準備不同類型的圖片和簡單加減法數學題,指導患者進行圖片分類整理和簡單的數學計算。③語言能力訓練:根據患者受教育程度,選擇合適的書籍、報刊等,指導其進行閱讀,做到吐字清晰、語言流暢。1次/d,每次訓練1 h。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基于團隊模式的社交互動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組建干預小組:選擇資深神經內科主管醫師、康復醫師、心理咨詢師各1名和5名神經內科護士組成干預小組;干預小組收集、整理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對患者病情、心理狀態、精神行為狀況及語言溝通能力進行評估。②患者分組:根據患者的年齡、受教育程度及病情程度進行分組,共分為5組,每組10例,每個小組建立自己的微信群,群內包括本小組責任護士、患者及家屬,責任護士作為群主,負責每次社交活動的通知與組織;分組結束后,以小組的形式開展交流會,鼓勵患者進行自我介紹,促進大家的相互了解。③社交活動:每周進行1次社交活動,由責任護士在微信群中通知活動時間和地點,時間盡量選擇9:00~10:00,地點選擇光線充足、溫度適宜、安靜無干擾的活動室,并提前準備好本次活動相關物品和緊急醫療藥物及器械;每次活動前,由護理人員介紹本次活動的內容,活動內容主要基于鍛煉患者的記憶能力、語言功能、行動能力,具體內容包括:a.手指操。護理人員向患者發放手指操的圖文手冊,并結合影像資料進行講解;之后進行現場演示,首次演示時,將手指操的動作逐個分段演示,引導患者進行學習,之后進行3段、5段的連貫演示,直到所有患者能夠跟隨護理人員完整地進行手指操,后期配上音樂,將手部動作與音樂節律相結合,鍛煉患者手、眼、耳協調能力。b.翻牌消除游戲。兩人為一組,選擇6~12張兩兩相同的卡片,背面向上進行翻牌消除游戲(連續翻出兩張相同的卡片,則卡片消除,計1分,否則卡片還原),用于鍛煉患者的記憶能力,可以采取小組晉級式,決出本組冠軍,護理人員給予小禮物作為獎勵,提高患者的游戲積極性。c.歌唱表演。選擇本組患者年齡段偏愛的歌曲3首,打印出歌詞,字體加大,斷句明確,人手一份;護理人員先帶領患者熟悉歌詞,確認所有患者能夠準確無誤地誦讀后,播放音樂,讓患者隨著音樂一句一句地學唱,之后鼓勵其中歌唱完整度較高的患者進行歌唱表演,表現結束后引導其他患者給予掌聲與贊美,提高表演者的成就感。每次活動時長1 h左右,整個活動過程中,護理人員主要扮演引導和掌握活動節奏的主持人角色;后期護理人員可以開展小組之間的交流活動,提高患者對社交活動的興趣和自我效能感。④互動分享:每次活動結束后,護理人員對本次活動情況進行總結,并鼓勵患者分享本次活動中自身的感受和變化,引導患者間相互點評、鼓勵、贊美,增進患者間的關系和感情;護理人員可以將下次活動計劃告知患者,并由患者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提高期待感。⑤情緒護理:整個護理期間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當患者出現情緒變化時,耐心傾聽其心理需求,表現出對患者的理解與尊重,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當患者出現焦慮、煩躁時,讓其用語言表達不滿,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后期活動盡量避免;若患者出現危險、暴力行為時,進行適當的軀體束縛,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或心理干預。兩組均連續干預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認知功能:干預前后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估兩組認知功能,量表由12個條目組成,包括8個維度,依次為視空間與執行功能(2個條目,5分)、命名(1個條目,3分)、記憶(1個條目,不計分)、注意(3個條目,6分)、語言(2個條目,3分)、抽象(1個條目,2分)、延長回憶(1個條目,5分)、定向(1個條目,6分),總分30分,以26分為界限,≥26分表示認知功能正常,<26分表示認知功能障礙,分數越低代表認知功能障礙程度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為0.818[6]。②心理狀態: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SAS和SDS均由20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1~4分,原始分均為80分,原始分乘以1.25后得到標準分,滿分100分;SAS以50分為界限,≥50分表示存在焦慮,分數越高代表焦慮程度越高;SDS以53分為界限,≥53分表示存在抑郁,分數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嚴重;SAS和SDS的Cronbach′s α>0.7[7]。③精神行為癥狀:干預前后采用阿爾茨海默病行為病理學評定量表(BEHAVE-AD)評價兩組的精神行為癥狀,量表包括偏執妄想(7個條目)、幻覺(5個條目)、行為紊亂(3個條目)、攻擊行為(3個
條目)、日夜節律紊亂(1個條目)、情感障礙(2個條目)、焦慮恐懼(4個條目)共7個維度,每個條目0~3分,
總分75分,分數越高代表精神行為癥狀越嚴重。量表Cronbach′s α為0.770[8]。④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阿爾茨海默病生活質量量表(QOL-AD)評估兩組生活質量,量表包括軀體健康(4個條目)、心理健康(3個條目)、社會功能(4個條目)、物質條件(2個條目)4個維度,每個條目1~4分,總分13~52分,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量表Cronbach′s α為0.835[9]。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干預前后MoCA評分比較" 見表2。
2.3" 兩組干預前后BEHAVE-AD評分比較" 見表3。
2.4" 兩組干預前后QOL-AD評分比較" 見表4。
3" 討論
AD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臨床上主要針對認知功能障礙給予藥物治療,但效果有限,且老年AD患者的代謝能力減弱,藥物治療容易增加治療風險,因此應當首要考慮非藥物干預。傳統的非藥物干預以認知訓練為主,需要護理人員具有耐心和親和力,且訓練內容單一枯燥,易引起患者的厭惡情緒,導致干預效果一般。因此本次研究在傳統認知訓練的基礎上,聯合使用基于團隊模式的社交互動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MoCA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常規認知訓練的基礎上,采取基于團隊模式的社交互動干預能夠提高AD患者的認知功能水平。分析原因可能是社交互動的各項活動相較于常規認知訓練更具趣味性,提高了患者的參與感,且社交活動的多樣性能夠對患者進行多感官的刺激,對其記憶能力、語言能力、手眼協調能力均進行了鍛煉,之后再通過組員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干預過程的反饋性,加強干預效果,改善患者的認知能力。有研究指出,社交活動能夠刺激人體大腦涉及記憶和學習區域的神經組織,改善大腦認知功能,降低AD的發生風險[10]。倪喆等[11]研究指出,采取互動式的音樂、拍手等干預療法能夠對AD患者進行多感官刺激,提高訓練的積極性,多系統地強化認知功能。杜今等[12]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干預的基礎上,加入益智游戲能夠改善AD患者的認知水平。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AS、SDS、BEHAVE-A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團隊模式的社交互動聯合認知訓練能夠緩解AD患者的負性情緒和精神行為癥狀。分析原因可能是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合理分組,并通過自我介紹拉近組內患者間距離,減輕不適感,建立較為穩定的社交互動關系,為后續社交活動提供輕松、愉悅的環境,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壓力,再通過社交活動的多樣性與趣味感,提升患者的定向力,引導患者參與其中,改變患者淡漠、反感的心理狀態,最后再通過情緒護理,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給予及時的心理疏導和藥物干預,降低精神行為癥狀的發生風險。陳梅等[13]的研究指出,采取互動式的歌唱、表演等元素的干預療法能夠增加患者間的溝通交流,不僅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還能緩解精神行為癥狀,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QOL-AD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團隊模式的社交互動的護理干預有助于提高AD患者的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可能是社交活動中的手指操、翻牌消除游戲、歌唱表演,依次強化了AD患者的手眼協調能力、記憶功能和表達能力,有助于恢復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社會功能,同時活動中的交流互動能夠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態,促進心理健康。法衛玲等[14]研究結果顯示,采取互動游戲聯合認知功能訓練能夠改善AD患者的認知能力,提高其生活質量,與本次研究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對老年AD患者采用基于團隊模式的社交互動聯合認知訓練干預后,其認知功能得到提高,患者的心理狀態良好,精神行為癥狀得到緩解,提高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劉瑩,劉霞,崔平,等.中國老年人阿爾茨海默病患病率及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2022,39(6):878-881,884.
[2]王月燊,孔立紅,余超超,等.阿爾茨海默病非藥物療法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2,42(4):985-989.
[3]鐘文,申瀟竹,許伊雯,等.阿爾茨海默病非藥物治療的研究進展及展望[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23,40(2):177-181.
[4]楊路靜,范雪,張旭東.社會支持對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22,17(12):757-760,812.
[5]中國癡呆與認知障礙寫作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認知障礙疾病專業委員會.2018中國癡呆與認知障礙診治指南(二):阿爾茨海默病診治指南[J].中華醫學雜志,2018,98(13):971-977.
[6]張立秀,劉雪琴.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護理研究,2007,21(31):2906-2907.
[7]田銀娣,王怡愷,李靜,等.焦慮和抑郁量表在肝硬化患者臨床應用中的信效度評價[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9,22(1):105-108.
[8]盛建華,陳美娟,高之旭,等.阿爾茨海默病病理行為評分表信度和效度[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1,11(2):75-77.
[9]張慧敏,艾永梅,吳燕萍,等.阿爾茨海默病生命質量測評量表(QOL-AD)中文版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3,30(1):57-59.
[10]社交活動對預防阿爾茨海默病至關重要[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22,38(15):1823.
[11]倪喆,孫國慶,姜美蘭.多感官刺激聯合早期認知康復訓練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能力和精神狀況的影響[J].浙江醫學,2023,45(4):404-407,415.
[12]杜今,張紅宇,喬雨晨.游戲治療提升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能力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預研究[J].中國康復,2023,38(7):426-429.
[13]陳梅,付叢會,沈志強,等.互動式歌唱表演對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抑郁、精神行為和運動訓練參與率的影響[J].臨床薈萃,2020,35(4):357-361.
[14]法衛玲,陳黎,強利敏.體感互動游戲聯合認知功能訓練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20):66-68.
本文編輯:董永陽" 2023-09-25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