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基于互聯網+的專科護理模式在極超低出生體重兒(ELBWI)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65例ELBWI作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將2021年7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65例ELBWI作為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基于互聯網+的專科護理模式;比較兩組臨床指標,并發癥發生率,家屬護理滿意度量表(NSS)、家庭參與度量表(FIS)評分。結果:觀察組體重增長率、血氧飽和度、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臨床指標優于對照組(Plt;0.05),呼吸窘迫綜合征、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家屬NSS、FIS評分高于對照組(Plt;0.05)。結論:基于互聯網+的專科護理模式能夠促進ELBWI生長發育,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和家庭滿意度。
【關鍵詞】
極超低出生體重兒;互聯網+;專科護理模式;并發癥;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7.024"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7-0082-04
極超低出生體重兒(ELBWI)是指出生時體質量低于1500 g的早產兒,其全身各個器官發育極其不完善,是新生兒中最高危、最易并發多種嚴重疾病的群體。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ELBWI的存活率逐漸提高,但也易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妊娠并發癥、多胎妊娠、羊膜早破等。因此,如何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改善ELBWI的預后和生活質量,是圍產醫學和新生兒護理領域面臨的重要挑戰。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基于互聯網+的專科護理模式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該模式是指利用互聯網平臺和移動終端設備,通過“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模式,以需求量大、醫療風險低、易操作實施的技術為實踐原則,實現醫院與家庭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供個性化、連續性、全方位的專科護理服務[1]。該模式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增強患者和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護理效率和滿意度,降低醫療成本和資源消耗。目前,基于互聯網+的專科護理模式已經在慢性病、老年病、心理病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和研究[2-4],但在ELBWI的護理中尚缺乏相關的探索和證據。對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互聯網+的專科護理模式在ELBWI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為隨機對照試驗,選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30例ELBWI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ELBWI標準;出生后24 h內入院;無先天性畸形或遺傳性疾病;家長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的先天畸形或遺傳病;出生后24 h內死亡或轉院;家長不愿意使用互聯網+專科護理模式;家長拒絕參與本研究或未簽署知情同意書。2020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65例ELBWI作為對照組,男32例、女33例,出生體重(825±95)g,胎齡(27.5±1.8)周;母親年齡(28.3±4.2)歲,母親妊娠合并癥18名。選擇2021年7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65例ELBWI作為觀察組,男31例、女34例,出生體重(830±90)g,胎齡(27.6±1.7)周;母親年齡(28.5±4.1)歲,母親妊娠合并癥17名。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模式。①保溫:將患兒置于暖箱或輻射保溫臺中,根據患兒的體溫、體重、孕周調節環境溫度,使其體溫維持36.5~37.0 ℃,避免發生體溫異常。②呼吸:根據患兒的呼吸情況,給予氧療、持續氣道正壓通氣(CPAP)或機械通氣等支持治療,監測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氣分析等指標,調節氧濃度和通氣參數,防止缺氧或氧中毒。③營養:根據患兒的消化吸收能力和生長發育需要,給予適當的營養支持,優先選擇母乳喂養或母乳加強劑,逐漸增加奶量和濃度,監測患兒的體重變化、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等指標,評估營養狀況。④感染:執行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定期更換導管和敷料,注意皮膚、口腔、臍部等部位的清潔護理,監測患兒的體溫、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等指標,及時發現并處理感染。⑤并發癥:密切觀察患兒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功能,及時發現并處理呼吸窘迫綜合征、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等并發癥。⑥家庭教育:向家長介紹患兒的病情和治療進展,解答家長的疑問和擔憂,提供ELBWI的基本知識、常見問題、預防措施、日常護理、出院指導等教育內容,提高家長的信心和滿意度。
1.2.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基于互聯網+的專科護理模式。①建立互聯網+專科護理平臺。利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由新生兒科醫生、護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人員和家長組成互聯網+專科護理群,實現在線溝通和咨詢,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專科護理信息和指導。②制訂個性化的專科護理計劃。根據ELBWI的具體情況制訂個性化的專科護理計劃,包括保溫、呼吸、營養、感染、并發癥等方面的護理目標、措施和評估方法,通過互聯網+專科護理平臺與家長分享和討論,征求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達成共識。③實施動態的專科護理監測。通過互聯網+專科護理平臺,定期向家長發送患兒的臨床指標、并發癥發生情況、護理進展等信息,及時反饋ELBWI的病情變化和治療效果,并根據患兒的實際需要調整專科護理計劃、優化護理方案。④開展多元化的專科護理教育:通過互聯網+專科護理平臺,向家長提供多種形式的專科護理教育資料,如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涵蓋ELBWI的基本知識、常見問題、預防措施、日常護理、出院指導等內容,并根據家長的學習進度和反饋,進行針對性的答疑和解惑。⑤促進家庭專科護理參與。通過互聯網+專科護理平臺,鼓勵和引導家長參與患兒的專科護理過程,如觸摸、喂養等,增強家長對患兒的親密感和責任感,并及時給予家長肯定和鼓勵,提高家長的信心和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臨床指標,包括ELBWI的體重增長率、血氧飽和度、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②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呼吸窘迫綜合征、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早產兒視網膜病變。③比較兩組家屬護理滿意度量表(NSS)、家庭參與度量表(FIS)評分。采用NSS評估家屬護理滿意度,由家長在出院前填寫,評分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護理滿意度越高。采用FIS評估家庭參與度,由家長在出院前填寫,評分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家庭參與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見表2。
2.3" 兩組家屬NSS、FIS評分比較" 見表3。
3" 討論
ELBWI是新生兒中的特殊群體,需要精細化護理,其生存質量和長期預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傳統護理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信息傳遞不暢、家庭教育不足、家庭參與不充分等,導致ELBWI的護理效果
不理想,家長產生焦慮和不滿情緒。因此,探索新型的護理模式,提高ELBWI的護理質量和效率,是當前新生兒護理工作的重要課題。傳統護理模式存在局限性,如護理內容不易理解、家庭教育不足、家庭參與不充分等,導致護理質量提升程度有限,患兒的照護效果未達到預期目標[5]。基于互聯網+的專科護理模式是一種創新的護理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設備,實現醫院與家庭之間的無縫對接,提供個性化、連續性、全方位的專科護理服務。本研究探討該模式在ELBWI中的應用效果,能促進ELBWI生長發育,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和家庭參與度。
基于互聯網+的專科護理模式能夠促進ELBWI生長發育,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制訂個性化的營養支持方案。根據ELBWI的情況進行喂養,保證ELBWI獲得足夠營養,促進生長發育和預后。②實施動態營養監測和評估。通過互聯網+專科護理平臺,定期向家長發送患兒的指標,及時反饋患兒的營養狀況和治療效果,并根據患兒的實際需要調整營養支持方案。③增強家庭的營養教育和參與。通過互聯網+專科護理平臺,向家長提供多種形式的營養教育資料,如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涵蓋ELBWI的營養知識、常見問題、預防措施、日常護理、出院指導等內容,并根據家長的學習進度和反饋,進行針對性的答疑和解惑,鼓勵和引導家長參與護理活動,增強家長的親密感和責任感。
基于互聯網+的專科護理模式能夠降低ELBWI的并發癥發生率,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制訂個性化的呼吸支持方案。根據患兒的呼吸情況,給予氧療、CPAP或機械通氣等支持治療,監測血氧飽和度、動脈血氣分析等指標,調節氧濃度和通氣參數,防止缺氧或氧中毒,減少呼吸窘迫綜合征和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發生。李磊等[6]研究表明,高頻振蕩通氣能更好改善RDS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的臨床癥狀,降低BPD、ROP、顱內出血、肺炎、NEC等并發癥發生率。②制訂個性化的感染控制方案。執行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定期更換導管和敷料,注意皮膚、口腔、臍部等部位的清潔護理,監測ELBWI體溫、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等指標,及時發現并處理感染,減少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和敗血癥的發生。楊瑩等[7]研究表明,初乳口腔免疫治療,可以降低NICU中VLBW早產兒的醫院感染發生率,尤其是臨床敗血癥的發生率。③制訂個性化的眼科檢查方案。根據ELBWI的出生體重和胎齡,確定眼科檢查的時間和頻率,及時發現、處理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防止失明或視力下降。武雷等[8]研究表明,利用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術建立和驗證針對急性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治療分類模型,可預防不可逆的視覺損害。
基于互聯網+的專科護理模式能夠提高ELBWI的護理滿意度和家庭參與度,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和質量。通過互聯網+專科護理平臺,實現醫院與家庭之間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專科護理信息和指導,增強家長對ELBWI病情和治療進展的了解和信任。②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和覆蓋率。互聯網+專科護理平臺向家長提供多種形式的專科護理教育資料,涵蓋ELBWI的基本知識、常見問題、預防措施、日常護理、出院指導等內容,并根據家長的學習進度和反饋情況,進行針對性答疑和解惑,提高家長對ELBWI的認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③提高家庭參與的程度和質量。通過互聯網+專科護理平臺,鼓勵和引導家長參與ELBWI的專科護理過程,并及時給予家長肯定和鼓勵,提高家長的信心和滿意度。
綜上所述,基于互聯網+的專科護理模式能夠促進ELBWI的生長發育,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和家庭參與度。該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設備,實現醫院與家庭之間的無縫對接,提供個性化、連續性、全方位的專科護理服務,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增強家長對疾病的認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護理效率和滿意度,降低了醫療成本和資源消耗。該模式為ELBWI的護理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也為其他高危新生兒的護理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參 考 文 獻
[1]" 何雅娟,杜俊.縣域醫共體內“互聯網+護理服務”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護士進修雜志,2022,37(11):1013-1016.
[2]盧璇,張建薇,鄧小嵐,等.以專科護士為主導的老年慢病“互聯網+護理服務”模式構建與實施[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21,25(9):86-89,93.
[3]石鈺,陳艷,陳學濤,等.互聯網+專科護理門診提高患者慢病管理水平[J].中國數字醫學,2018,13(6):13-15.
[4]李娜,周志歡,覃惠英,等.腫瘤專科護士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實踐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14):1095-1101.
[5] 張笑.延續護理干預對極低及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每周文摘·養老周刊,2023(4):243-245.
[6]李磊,白輝科,許婉婷,等.2種機械通氣模式在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呼吸支持作用[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22,18(2):198-204.
[7]楊瑩,周勤,姜善雨,等.初乳口腔免疫治療對降低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醫院感染發生率的臨床意義[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15(5):535-540.
[8]武雷,李曼紅,錢迪,等.基于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急性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治療分類模型的建立與驗證[J].眼科新進展,2023,43(4):284-289.
本文編輯:趙" 雯" 2023-09-20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