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目的:探討正念認知行為療法輔助利培酮對中青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2022年10月1日~2023年6月30日收治的96例中青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例,均采取利培酮常規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心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正念認知行為療法;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精神病性癥狀[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心理狀態[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認知功能[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生活質量[采用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SQLS)]。結果:干預后,兩組PANSS中一般精神病理癥狀、陽性癥狀群、陰性癥狀群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1);干預后,兩組SCL-90中人際敏感、恐怖癥狀、抑郁情緒、焦慮情緒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1);干預后,兩組WCST中各因子評分均優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lt;0.01);干預后,兩組PSQI、SQLS各維度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lt;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1)。結論:正念認知行為療法在中青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藥物治療中可發揮協同作用,以達到減輕患者精神病性癥狀、提升認知功能、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
正念認知行為療法;精神分裂癥;中青年;認知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7.025"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7-0085-04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精神疾病,中青年是其高發人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對于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社會干預可協同藥物促進疾病康復,改善生存質量[1]。正念是一項心理調節技術,提倡自然接納、專注當下的理念,已有研究表明,正念在緩解慢性疼痛、疏導心理壓力、提高生活質量、改善軀體癥狀方面取得了確切效果[2]。正念認知行為療法是基于西方認知行為和佛教禪修的結合體,旨在協助個體意識到自身情緒和思維,從而改變行為。目前,正念認知行為療法已廣泛應用于精神疾病[3]及慢性疾?。?]患者的身心調控中,并取得了一定效果。鑒于這一背景,本研究嘗試將正念認知行為療法應用于接受利培酮常規治療的中青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協助。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nbsp;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同期收治的96例中青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2016年版精神障礙相關標準[5],經臨床明確診斷為精神分裂癥者;②患者病情穩定,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6]減分率≥50%;③初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年齡18~59歲者;④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者。排除:①其他年齡段人群;②嚴重軀體疾病者;③聽力、語言等功能障礙者;④存在帕金森病、腦卒中、顱腦損傷等影響認知功能者;⑤患有先天性疾病者;⑥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如抑郁癥、雙向情感障礙等。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38.96±5.69)歲;病程(3.56±0.75)年;居住情況:獨居13例(27.08%),與他人居住35例(72.92%);婚姻狀況:未婚/離異/喪偶18例(37.50%),已婚30例(62.50%)。對照組男22例、女26例,年齡(41.02±7.12)歲;病程(3.42±0.82)年;居住情況:獨居11例(22.92%),與他人居住37例(77.08%);婚姻狀況:未婚/離異/喪偶15例(31.25%),已婚33例(80.49%)。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兩組均采取常規藥物治療,口服利培酮(國藥準字H20061072,1 mg),起始劑量每次1 mg,1次/d,隨后根據病情逐漸調整為有效治療劑量2~6 mg/d。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心理干預。①支持性心理:入院后,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給予其理解、支持、關注,態度熱情。②認知行為支持:加強精神分裂癥知識普及,協助其個體正?;?,使其充分了解并正確認識目前自身存在的精神病性癥狀,以降低對相關功能和心理的影響。③家庭支持:鼓勵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理解、關懷和陪伴,協助患者改善與家庭成員間的親密關系,以增強生活信心。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正念認知行為療法,結合精神分裂癥相關康復指南建議,本研究將本次正念認知行為療法訓練定為:每次90 min,每周3次,連續干預8周,共24次,需注意每次訓練課堂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時間,并可根據每個主題內容合理調整課堂次數。另外,在整個干預過程中,尤其是分享環節,需兼顧每個人,對于未分享患者,也要使其感到參與感,以體現本次干預的關愛和良好氛圍,訓練安排見表1。正式開始前,以集體課堂形式在多媒體室進行“正念認知行為療法”知識的初次普及,以協助患者認識、了解并認可該療法的作用及意義,以提高各項訓練及活動的配合度、積極性。
1.3" 觀察指標" ①精神病性癥狀:干預前后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價,涉及陽性癥狀群、陰性癥狀群和一般精神病理癥狀,共30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1~7級評分法,總分30~21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精神病性癥狀越嚴重。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48,具備良好信效度。②心理狀態:干預前后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價,涉及人際敏感、恐怖癥狀、抑郁情緒、焦慮情緒維度,共90個項目,采取0~4分的5級評分法,評分越高,表明患者心理問題越嚴重。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62,信效度良好。③認知功能:干預前后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7]評估,制作48張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不同數字卡片,指導患者對形狀、數字順序及顏色進行分類,完成5次分類后結束測驗。記錄執行時的正確反應數、總反應數、持續錯誤數、錯誤應答數、完成分類數,以反映患者認知功能。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36,信效度良好。④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8]評估,量表共18個條目,選取其中睡眠質量、睡眠時間、入睡時間、睡眠障礙4個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睡眠質量越差,該量表Cronbach′s α為0.863,信效度良好。⑤生活質量:干預前后分別采用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SQLS)[9]評估,共30個條目,涉及動機/精力、心理社會及癥狀/副反應,采用5級評分法,最后標準分為0~10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差。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6,信效度良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PANSS評分比較" 見表2。
2.2" 兩組干預前后SCL-90評分比較" 見表3。
2.3" 兩組干預前后WCST評分比較" 見表4。
2.4" 兩組干預前后PSQI評分比較" 見表5。
2.5" 兩組干預前后SQLS評分比較" 見表6。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中青年作為家庭的頂梁
柱、社會的中流砥柱壓力較大,成為精神分裂癥的高發人群,給自身及家庭、社會帶來嚴重影響。目前,現代醫學逐漸向“生理-心理-社會”模式轉變,護理及康復作用日益突顯,尤其是精神系統疾病,在抗精神疾病藥物治療的同時,加強精神醫學護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應用有效的心理干預手段,包括認知行為療法、支持性心理療法、音樂療法、團體及正念療法等。正念源于佛教中的“冥想”,傳入西方后,其被定義為將注意指向當下,并對當下體驗給予評價,隨之發展衍生出正念認知(MBCT)、接受和承諾(ACT)、正念減壓等多種分支療法[10]。其中MBCT已被應用于緩解慢性疾病患者的抑郁、焦慮等情緒問題,并在控制疾病進展方面取得良好效果[11]。《正念干預專家共識》[12]指出,MBCT適用于復燃或多次復發的抑郁患者康復后,對于焦慮癥、調節伴隨其他精神疾病和軀體癥狀的焦慮與抑郁也具有一定效果。薛慧等[13]將其應用于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結果發現,52例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明顯提高,自我感受負擔降低,術后康復進程加快。李雪芹等[14]研究發現,正念減壓+認知行為干預可有效減輕孕婦產前焦慮,改變其應對方式,且分娩結局得以改善。本研究發現,干預后,觀察組PANSS、SCL-90各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lt;0.01)。分析原因:在整個干預過程中,通過正念指導患者學會如何與內心不良幻想和諧相處,接納精神分裂癥所致干擾、痛苦,不去逃避或質疑,使其以正常方式去覺察,而非掙扎或陷入,以此降低精神癥狀對自身的影響,減輕患者過度關注某種刺激帶來的痛苦,這種周而復始的內化練習,對減輕精神病癥狀、調節心理和情緒狀態至關重要。
精神分裂癥具有起病緩慢、病情逐漸加重、反復發作等特點,給社會及家庭帶來沉重經濟負擔,且長期發病可造成精神殘疾、精神衰弱,甚至損傷認知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WCST各因子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lt;0.01),與王佳慧等[15]研究相似。可見在常規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同時輔以正念認知行為療法可促進患者認知功能的提升,考慮可能與本研究在干預過程中不斷強調正念冥想、正念呼吸、正念伸展等多種正念行為訓練有關,以增強執行能力、轉移注意力,改善認知功能。
有研究發現,睡眠障礙是精神分裂癥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發病率高達54.00%,加重精神障礙的同時,增加治療難度[16]。鑒于這一現象,本研究通過正念認知、正念行為及應用協助患者不斷進行各項正念訓練,可使其放松身心,坦然接納精神癥狀,減輕精神癥狀帶來的痛苦感受,對改善睡眠質量具有積極作用。同時,從行為角度分析,正念認知行為療法注重培養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以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本研究中關注患者的自我管理,通過正念訓練、精神疾病影片的勵志觀影及美好生活愿景、美好生活片段和故事分享等措施,可進一步提高患者疾病污名化處理能力,增強面對未來的勇氣和信心,這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正念認知行為療法在中青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藥物治療中可發揮協同作用,以達到減輕患者精神病性癥狀、提升認知功能、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但需注意的是,正念認知行為療法的效能并非一蹴而就,需長期規律進行正念行為訓練,在臨床實際應用中需加強依從性管理,以確保精神醫學護理干預的有效性。
參 考 文 獻
[1]" 趙文青.支持性-表達性團體心理干預聯合棕櫚酸帕利哌酮治療急性期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J].醫學臨床研究,2022,39(5):690-692,696.
[2]裴菊紅,韓春彥,趙存,等.正念療法在慢性疼痛病人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20,26(4):291-296.
[3]Ritvo P,Knyahnytska Y,Pirbaglou M,et al.Online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ntervention for youth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Med Internet Res,2021,10(3):24380.
[4]葛艷紅,張玥,於麗紅,等.正念認知療法對糖尿病前期患者心理及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2,31(24):3477-3482.
[5]李曉駟,王克永,董毅,等.安徽省精神分裂癥分級診療指南(2016版)[J].安徽醫學,2018,39(2):251-265.
[6]Kay SR,Fiszbein A,Opler LA.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for schizophrenias[J].Schizophr Bull,1987,13(2):261-276.
[7]Greve KW.The WCST-64:a standardized short-form of the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J].Clin Neuropsychol,2001,15(2):228-234.
[8]Buysse DJ,Reynolds CF,Monk TH,et al.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J].Psychiatry Res,1989,28(2):193-213.
[9]駱宏,羅南,王義強,等.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信效度檢驗與應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3,17(3):172-174.
[10]朱柯蒙,汪曉,張慶娥.正念療法在常見精神疾病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23,49(10):636-640.
[11]劉海燕,李良,王莎莎,等.心肺運動測試指導心臟康復聯合正念認知療法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焦慮抑郁情緒和預后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2,22(10):1851-1855.
[12]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正念學組,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認知行為治療專業委員會正念學組.正念干預專家共識[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9,28(9):771-777.
[13]薛慧,李雁,張潔.正念認知行為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固定術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及自我效能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8,35(4):830-832.
[14]李雪芹,陳曉芳,張菲霞,等.正念減壓聯合認知行為干預在產前焦慮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0,47(2):351-354.
[15]王佳慧,張振學.正念認知法聯合抗抑郁藥物對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和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21,49(5):551-554.
[16]郭雪麗.精神分裂癥患者睡眠障礙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四川解剖學雜志,2021,29(1):111-112.
本文編輯:董永陽" 2023-11-28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