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高中政治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及時轉變教育理念和授課模式,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優化教學活動設計,達到發展其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教育目的。簡要論述了大單元整合教學的含義以及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的特點和原則,并對具體的教學策略進行探析,旨在推動高效政治課堂的構建,滿足高中生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高中政治;大單元整合;情境化教學
作者簡介:陳冬梅(1972—),女,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三中學。
高中政治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強調從整體出發,重新整合單元知識框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以此為依據創設多元化情境,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他們深化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助力學生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將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素養培養融入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單元內容展開深入研究,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概述
(一)大單元整合教學的含義
大單元整合教學是以“大概念”為中心的整體式教學。其中,“大”有兩層含義:第一,與傳統的按照教材順序進行教學的方式不同,大單元強調從整體出發,建構一個完善的教學框架,挖掘各個課時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它們有機結合在一起,有效規避碎片化學習;第二,大單元整合教學不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是與實際生活串聯起來,在課內外知識的遷移與應用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1]。大單元教學是一種以課程標準為基礎,以學生基本學情為依據,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的,根據課程主題選擇恰當的教學素材,在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下展開深度教學的模式。
(二)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的特點
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任務驅動:把抽象的學科知識轉變為具體的教學任務,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培養其問題求解能力。第二,情境創設:根據課程內容創設多元化情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他們在視覺和聽覺的共同刺激下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后續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第三,自我探索:在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中,學生占據主體地位,教師則是課堂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主要任務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主動探究單元內容的深層次內涵,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三)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的原則
1.學生自主原則
情境化教學具有開放性、互動性等特點。高中政治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抽象的理論知識以形象的方式呈現,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快速掌握本單元重難點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學生自主原則,圍繞他們的基本學情、認知特點、接受能力等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根據其興趣愛好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促使更多學生參與其中,從根本上提升高中政治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2.師生互動原則
師生互動情況會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不斷挖掘其個人潛力,注重其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了發揮情境化教學的最大價值,教師要調整授課手段,根據單元內容布置多樣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在互動中加強對單元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教師應秉持師生互動原則采取情境化教學策略,增強師生互動,從而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逐漸消除學生對政治學科的抵觸情緒,為其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創造有利條件。
二、高中政治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策略
(一)依據課程標準,整合單元知識框架
在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中,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完全按照教材順序講解新課內容,忽略了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學生長期處在碎片化學習中,無法深刻理解知識內涵,不利于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新課改的指引下,教師的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提高了對大單元教學的重視程度,通過對各章節內容的分析逐漸明確單元主題,為學生搭建完整的知識框架,為后續情境化教學的開展打下基礎。教師要深入研讀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要求,結合教材內容構建知識框架,使學生明確本單元的學習路徑,便于情境化教學的推進。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的政治學科基礎各不相同,教師在構建單元框架時要充分考慮他們的個體差異,確保該框架符合大多數學生的學情,這樣才能保證情境化教學順利實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大單元學習環境[2]。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為例,課標要求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特點,理解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根據課標要求,教師便能確定大單元知識框架——“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分為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其又可以細分為:①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索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②新民主主義革命——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第二部分是“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其可以細分為:①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一化三改”;②在艱辛探索中前進——黨的八大最重要的貢獻、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構建單元知識框架,為后續開展情境化教學做好準備。
(二)挖掘教材內容,制定單元教學目標
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不能只注重情境的形式而忽視情境的本質。也就是說,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結合單元教學目標明確本課的重難點,以此為依據創設情境,使學生加深對政治學科知識的理解。另外,教師在制定單元教學目標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秉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引領他們從基礎知識入手,逐步探究單元內容的深層次內涵,取得良好的政治教學效果。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依據單元教學目標創設情境時要合理把控課堂時間,使各個環節更加緊湊,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下自主探究單元核心主題,提高思想政治核心素養,最大限度地發揮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的價值。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一單元“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為例,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將課程標準、學生學情、單元主題等要素結合起來制定單元教學目標:①政治認同——增強對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認同;②科學精神——正確看待各種所有制經濟的地位、作用及相互關系;③公共參與——通過走訪調查了解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意義,積極參與創業、創新。其中,本單元的重難點在于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與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后,教師便可以創設多元化教學情境,如出示閱讀材料,要求學生思考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么,為什么要實行這樣的基本經濟制度。借助問題情境驅動學生對單元內容進行深度探究,既能使學生對本單元知識形成初步了解,還能利用問題充分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保證單元教學目標順利實現[3]。
(三)構建多元化情境,提高單元教學質量
1.創設問題情境
教師要綜合考慮課程內容以及學生學情等因素,這樣才能發揮情境教學法的最大價值。在高中政治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方式。具體來說,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確定單元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以學生為中心,創設問題情境,結合教材中出現的理論知識或真實案例進行提問,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到政治課堂中,還可以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深刻性,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問題情境下,學生會對本單元的政治知識形成新的理解,并靈活利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思想政治核心素養。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單元“人民當家作主”為例,在學習“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先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與課前搜集的材料思考:人民民主專政是怎樣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以此引出本單元的核心議題。接著,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相關視頻,并提出互動問題:脫貧攻堅使人民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如何體現我國的國家性質?你對“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這句話有何理解?堅持社會主義民主有何意義?在一系列問題的驅動下,學生明白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是為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認同國家履行職能是為了人民,同時也對專政和專制的不同有了全新的理解,知道我國民主與專政的統一是必要的、合理的。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優化了大單元整合課的流程,學生在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中對單元主題產生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政治認同和科學精神得到同步發展。
2.創設影視情境
影視作品具有形象、生動、立體等特點,深受廣大高中生的喜愛[4]。要想提升高中政治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的質量,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創設影視情境,這不僅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在無形中降低了知識的學習難度,對高效課堂的構建起到了推動作用。很多優秀的影視作品中蘊含的價值觀念符合高中政治課程的德育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單元主題選擇相應的影視片段,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在強烈的視覺沖擊下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學習中,結合本單元習得的知識與技能分析影視片段的內涵,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此種方式使高中政治課堂變得更具趣味性,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力,還在無形中滲透了重難點知識,彰顯了情境化教學對提高單元教學質量的重要影響。
以高中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1第一單元“各具特色的國家”為例,在講授新知之前,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電影《開國大典》的經典片段,讓學生初步理解“國家”的概念。而后,筆者出示一段材料:中國古代有所謂“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還有所謂“體察民情、廣開言路”的明君作風;美國號稱“民主的典范”,國家的政治、經濟權力卻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引導學生結合上述材料談一談對民主的認識,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深入探究我國的國家性質。教師創設影視情境使學生明確單元主題和主要學習方向,保障了高中政治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的實效。
3.創設活動情境
高中政治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的kbQQQqrFXdDU+ZJIZm8aew==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單元知識的深層次內涵并能靈活運用它們解決實際問題,在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體現政治學科的育人價值。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與單元知識有關的各項實踐活動,如演講、辯論、游戲等,創設豐富的活動情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提升學習效果。與此同時,在活動情境的驅動下,學生也能感受到政治學科的樂趣,真正意義上做到寓教于樂。創設活動情境有助于學生明確本單元的政治要素以及主題內涵,并跟隨教師的指引展開深入的探究,在實踐中強化學習體驗,促進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的進一步提高。
以高中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2第一單元“民事權利與義務”為例,當學生掌握本單元的核心主題與重難點知識后,筆者組織了一場小型的辯論賽,話題為:趙某打籃球時與王某發生碰撞,導致王某2顆門牙折斷,王某將趙某起訴到當地人民法院,要求趙某賠償其醫療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4.5萬元。法院經審理認為,雙方自愿參加運動,應視為自愿承擔可能發生的合理風險,王某沒有提供證據證明趙某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故駁回了王某的訴訟。學生針對這一審判結果進行辯論,有人認為王某受傷與趙某有關,理應賠償;有人認為王某受傷屬于意外,且雙方是自愿參與活動的,趙某無需賠償,最后由筆者進行總結。在活動情境中,學生的知識遷移與運用能力得以提升,能夠利用政治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凸顯了情境化教學對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積極作用[5]。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中,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整合單元知識框架,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為他們提供清晰的學習思路。而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影視情境、活動情境等方式傳授新知,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多角度、深層次地思考,探究單元主題的內涵,使其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素養得到提升,為其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小峰.新課標下高中政治大單元教學分析[J].高考,2023(33):105-107.
[2]夏慧芹.高中政治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J].智力,2023(29):96-99.
[3]韓濤.核心素養導向下高中政治教學優化探究[J].學周刊,2023(14):145-147.
[4]劉方強.高中政治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實踐研究[J].高考,2023(6):99-102.
[5]石欣.高中政治大單元整合課情境化教學實踐與研究[J].高考,2022(21):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