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有利于把學生的學習從書本引向更廣闊的現實世界。然而,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目前仍面臨著理念與實踐存在脫節、方法與手段較為單一、管理與評價存在不足等不可避免的現實性問題。分析了將陶行知真教育思想融入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必要性,針對性地提出了四方面的實施路徑:堅持真教育理念,制定真活動目標;盤活真教學內容,探尋真教學方法;提升真思想境界,完善真評價方式;融入真情感互動,建立真師生關系。
關鍵詞:陶行知真教育思想;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
基金項目: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陶行知研究專項”2021年度立項課題“基于陶行知真教育思想的‘立真教育’實踐研究”(課題編號:XZ2021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單姝姝(1993—),女,江蘇省南通市文亮小學。
“真教育”的定義是什么?“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人求真知、做真人就是陶行知的“真教育”。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正在推行素質教育。《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深入挖掘陶行知真教育思想的價值并將其融入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不僅符合新時代教育主題,而且有益于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一、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現狀分析
(一)理念與實踐存在脫節
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中普遍存在理念與實踐相分離的“兩張皮”問題。一是教學理念方面,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缺乏深刻認識。部分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追趕進度,致使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選擇與實際情況存在明顯偏差,內容與現實生活銜接生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活動的開展效果。二是教學時間方面,學生在校接觸英語的時間有限。大部分學校每周開設3—4節英語課,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學生單獨練習的時間過短,教師也無法給予每一個學生充足的時間來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導致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應用比較局限。另外,部分學校開展的英語課外活動存在“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缺少整合性、持續性、創新性,導致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參與性、積極性逐漸弱化,難以實現教學供給側和學生需求側之間的平衡[2]。
(二)方法與手段較為單一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認為,科學的方法是知識范圍內一切真正科學知識的靈魂。但就現階段而言,一方面,在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方法的實踐中,教師主要存在兩種誤區。其一,過度學科化,即將英語綜合實踐活動局限在學科知識框架內,缺乏靈活性。其二,課程活動化,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為減少教師講授而機械加入學生活動,模仿課外活動模式;二是錯誤地將英語課外活動納入正式課程,缺乏系統性規劃[3]。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經常會采用多媒體作為載體,這原本是一種理想的教育教學手段,但有些教師會過于追求新穎性、趣味性的多媒體教學,從而忽略融合語言學習和內容學習。
(三)管理與評價存在不足
首先,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組織管治和培訓手段在各級領導層面與教研單位尚未得到完善,全盤策略及長遠規劃亦顯不足。其次,從目前的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實際開展情況觀察,部分學校并沒有建立強有力的評價機制,更沒有完全發揮出綜合實踐活動在教學中的作用。最后,小學英語教師尚需深化對綜合實踐活動個性化、開放性和靈活性的認知,以及對活動課程教育的特性、定位、功能和實施策略的理解[4]。在實施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時,教師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獲得進行全面評價,除了對知識與技能進行評價,還要將同伴合作、問題解決、創造性思維等方面納入評價范圍,這又對教師的個人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5]。
二、陶行知真教育思想融入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必要性
充分挖掘陶行知真教育思想的核心意蘊和理論邏輯并將其融入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能為推進立德樹人任務提供一定的學理支撐,而且有助于提升實踐活動質量、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一)響應國家政策,強化時代價值引領
在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中融入陶行知真教育思想是落實國家教育政策的直接體現。黨的二十大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明確表明國家對育人工作的高度重視。由此可見,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實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是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的旨歸。陶行知真教育思想中也具有濃厚的育人氣息:倡導教師“真培育”,即培育出“知情意”“智仁勇”“真善美”都能得到和諧發展的人;鼓勵學生“真發展”,即發展出自我負責、自我驅動、自我成長的覺悟與能力,從而成為更好的自己[6]。這不僅體現了立德樹人的內在規律,還彰顯了育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此外,陶行知真教育思想融入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是強化時代價值引領的需要。陶行知指出“建筑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道德”,體現了堅持德育為先;主張培養“真善美的活人”,培養“真善美之人格”。由此可見,在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中“植根”陶行知真教育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導向,樹立新時代所需的正確價值理念。
(二)貫徹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也是堅持立德樹人、培育“真人”的必經之路。陶行知倡導聯系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生活動力、創造力、手腦并用能力,以此改造社會、改造世界。不言而喻,陶行知真教育思想嚴格遵循了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客觀要求及現實需要這一重要原則,符合新課標、新要求,是為學生的成長成才而真心實意服務的,也是為中華民族培植人才和良才而服務的思想。改革和創造,是陶行知培育“真人”的出發點和著力點。那么,如何在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創造型的“真人”呢?就教育的前提而言,即相信學生有創造力,鼓勵其發揮創造力,并不斷培養其創造力。就教育的途徑與方法而言,即著眼基礎、同伴合作、集體創造。就教育的內容而言,重點是開展創造性活動,包括創造健康之堡壘、藝術之環境、生產之園地、學問之氣候、真善美之人格[7]。可見,將陶行知真教育思想融入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是貫徹素質教育的需要,不僅能在無形之中呈現素質教育的感召力和滲透力,還能潤物無聲地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
(三)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如今中西方文化碰撞與交融的新時代,如何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培育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陶行知真教育思想值得研究借鑒,其具有鮮明的文化特點,是在批判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凝練而成的。從教學思想來看,陶行知深受孔子“仁者愛人”和孟子“仁者無不愛也”等儒家思想影響,提出“以人為本,愛滿天下”的教學理念[8]。從教學方法來看,陶行知對中國傳統哲學中知行學說所蘊含的實踐理性文化進行了揚棄與拓新,主張“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法。從教學目的來看,他贊同杜威重視德育的主張,并進一步發展為“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由此得出,陶行知真教育思想不但吸收了國外教育思想之精華,而且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創新、發展。可見,將陶行知真教育思想融入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有利于增強教學的可接受性,進一步傳承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三、陶行知真教育視域下提升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質量的路徑
(一)堅持真教育理念,制定真活動目標
“教人求真,培養真人”是陶行知一生的人生信條和價值追求,恰與當前新課標的指導思想互融互通。第一,堅持真教育理念,注重培育“真人”。針對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低效性、功利性等特性,真教育理念的確立十分重要,特別是在當前物質生活日漸豐裕的背景下,面對學生出現的精神疲軟現象,更需要凸顯中國精神的時代氣質和精神支柱地位。第二,制定真活動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體而言,首先,選擇合適的、正確的且具有一定針對性和探究性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將其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現實生活情況相結合,從而確保活動的有效開展。其次,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從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四個維度制定活動目標,使學生在感知、體驗、積累和運用等語言實踐活動中,比較中外文化異同,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認同,使其既擁有國際視野,又堅定文化自信,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價值觀。最后,沖破英語學科知識的界限,使學生能在真實的情境中巧妙運用各門學科知識來圓滿解決現實的任務和問題,從而提升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二)盤活真教學內容,探尋真教學方法
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與英語學科一體化的產物。增強教育教學內容的新穎性、深化教育教學方法的生動性,不但是提升活動質量的重要切入口,而且是將陶行知真教育思想靈動運用的現實表現。一是要助推教學內容生活化。在內容的選擇上,一方面,不應拘泥于英語學科,而是要關注學生自我、社會與自然,始終遵循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教學原則,注重在實際情境、生活體驗、社會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另一方面,要主動探尋包含陶行知真教育思想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教學實踐內容之間的融合點,注入既傳統又兼具現代的元素,從而增強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可接受性和創新性,增強學生的實際獲得感和文化自信。二是要促進教學方法生動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運用各種方法與手段,包括對話交流、短劇展示、歌曲唱演、故事創編、海報設計等。正如陶行知所言:“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做是學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教學做合一”與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深度融合,不僅能提高活動本身的吸引力,而且有助于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三)提升真思想境界,完善真評價方式
在新課標背景下,僅對學生在知識方面的發展進行評價的傳統評價方式是要被時代淘汰的。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應創立多重評價標準,樹立以學生素質發展為中心的多維評價模式。多維評價方式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一是評價主體多維化。以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為主、家長評價與學校評價協同參與的評價模式,既有利于師生從多元渠道獲得反饋,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認同并接受評價結果,充分發揮評價作用,促進學生發展,更有利于教師進一步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二是評價內容多維化。要全方位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現實獲取,除了針對知識技能給予評價,還要注重對綜合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的評價。三是評價標準多維化。要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評價標準的制定過程,以個性的、具體的評價標準來貼合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另外,在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中,評價過程應是持續的、動態的、系統的,要貫穿活動實踐的全過程。四是評價方法多維化。為滿足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需要,可采取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同伴互評相結合等綜合化的評價方法。
(四)融入真情感互動,建立真師生關系
建立融洽的真師生關系是陶行知真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理念,也是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高效實施的前提和基礎。第一,教師的示范性和主導性至關重要。陶行知倡導“以真心換真心,以真人教真人”。一方面,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人敬者,必先自敬”“以教人者教己”,不斷提振個人的精氣神,用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開拓精神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去陶染學生;另一方面,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精湛的教學技藝,不但要搭建好小學英語學科的理論架構與知識系統,還要持續擴大個人的知識廣度,提高自身學識魅力。第二,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現實表現,激發學生不同程度的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到實踐的創建和決策中,如活動主題的選擇、活動方案的策劃、活動方法的探討、評價標準的制定等。第三,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既是陶行知的從教名言,也是他以“愛滿天下”的情懷獻身教育和無私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教師要做到用真情感染學生、用真實打動學生、用真理說服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心,建立和諧的真師生關系,確保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2.
[2]任偉,徐鳳英.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J].小學教學設計,2022(36):8-11.
[3]鄭醉榴.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設計與開發[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2(9):16-18.
[4]丁原花.小學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踐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5]施延霞.小學英語實踐活動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02(10):23-24.
[6]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基金會.為中國教育改革探路[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103.
[7]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489.
[8]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2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