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當前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積極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借助互聯網技術促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本文闡述了“互聯網+”背景下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的基本要求和常見問題,提出了高效課堂的構建思路,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高效課堂;“互聯網+”
一、引言
在當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借助互聯網技術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傳統化學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進行教學,學生被動學習。而互聯網時代,則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處于引導地位,督促學生自主學習。
二、“互聯網+”背景下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的價值分析
“互聯網+”背景下,教育領域正面臨深刻變革,尤其是在化學教學領域,“互聯網+”與初中化學的融合,有效促進了師生交流的便捷性與高效性,為構建高效的化學課堂奠定了良好基礎。
首先,“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充分運用即時通訊工具,包括微信、QQ、釘釘,以及微課在線教育資源,能讓教學溝通朝著即時化與個性化發展。課前教師不僅能推送預習視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預習中,反饋學習中的困惑,還能依據學生困惑精準定位教學重難點,制定精準化的教學內容。尤其是對于傳統課堂中的復雜實驗教學,借助微課的應用能有效降低教學難度,以直觀生動形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真正呢個提升課堂互動性與實效性。
其次,“互聯網+”背景下,能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共享。基于信息技術優勢,教師可將精心制定與準備的教學資源上傳于網絡教學平臺中,讓教學資源能實現跨區域與跨學校共享,真正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平臺能依據學生學習進度與反饋為學生智能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資料、學習路徑,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良好支撐。
通過此形式,能讓學生靈活運用平臺資源進行預習、復習甚至是鞏固學習,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與終身學習意識,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最后,深度融合“互聯網+”技術,打破初中化學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讓教學朝著信息化與智能化發展。在開展化學教學中,教師可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于課堂中,將抽象與枯燥的化學知識以直觀形式呈現出來,真正調動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探索欲,使學生能主動參與課堂中。通過此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十分重視學生個體差異性與興趣導向,能讓學生在動態化與互動化的學習環境中,加深對復雜化學概念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促使其靈活運用化學知識,實現全面發展。
三、“互聯網+”背景下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的常見問題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教育領域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教師教學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借助網絡技術,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主動性。然而,在“互聯網+”背景下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時,教師要注重發現并解決常見問題。
(一)信息技術應用程度明顯不足
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教師的教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注重借助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初中化學課堂的效率。然而,在“互聯網+”背景下,部分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程度明顯不足,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教師對信息技術缺乏足夠的重視,其對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部分教師認為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僅是將其應用在了輔助課堂教學上。
另一方面,教師未正確理解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之間的關系。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借助信息技術來豐富課堂內容,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效率,促進學生全面
發展。
(二)教師普遍缺乏信息化素養與意識
當前,很多教師還不能適應“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模式,他們缺乏信息化素養和意識。雖然學校開展了關于網絡教學的培訓活動,但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仍然對網絡教學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使用網絡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當教師想要借助互聯網開展課堂教學時,會采取簡單的網絡技術進行輔助,而不是自己制作課件、視頻。教師對網絡技術了解不深,無法運用現代化手段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問題。同時,很多教師在互聯網技術上也是一知半解,不知道如何利用網絡技術來提高課堂效率。
(三)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結合程度不夠
“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要注重借助網絡技術,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效率。然而,部分教師在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結合程度上存在不足。教師通常會讓學生通過上網搜集相關視頻、圖片等資料進行學習。然而,由于網絡上的資源十分豐富,而初中生在獲取信息的能力上存在不足,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接收到的知識與課堂內容并相符。
而且初中生對于化學這門學科有著天然的興趣與熱愛之情,但由于他們缺乏知識和經驗,容易出現對化學學科不感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所以,教師要注重借助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的結合程度,提高教學效率。
四、“互聯網+”背景下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思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經逐漸成為學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促進作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教學質量。
(一)結合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技術可以讓學生直觀了解化學知識,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要積極應用互聯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會借助大量語言描述化學現象、化學實驗和化學原理,雖然這些內容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正確性,但由于語言過于枯燥乏味,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例如,講解“氧氣”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模擬氧氣產生的實驗過程。講解實驗時,教師可以先出示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之間的差異點,然后可以用多媒體展示上述實驗過程,并讓學生思考:如果出現不同實驗情況該怎么辦?這樣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回答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還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化學知識,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提高教師信息化以及數字化素養和能力
“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要重視提高信息化以及數字化素養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互聯網技術,使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信息化以及數字化素養和能力進行提升,使自己能夠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使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
例如,學習《氧氣》這一節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氧氣的相關知識,然后通過對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制作課件。由于氧氣屬于分子狀物質,因此制作課件時教師要展示分子的特點,這樣學生才能夠更直觀地了解氧氣。
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對互聯網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和開發。教師制作課件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設計,這樣學生會更感興趣。課前,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資源制作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游戲或動畫,這樣可以使學生更感興趣。
(三)結合虛擬現實技術等網絡手段對實驗進行模擬探究
化學中有許多實驗,這些實驗雖然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也是學生學習和研究的內容之一。由于教學資源有限,教師不可能將所有實驗都在課堂上演示給學生,這樣會導致學生無法了解實驗現象和原理,不利于學生學習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將互聯網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利用計算機對實驗進行模擬。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結合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傳感網絡技術、仿真技術等多種技術的新型教學手段,它具有交互性和沉浸性的特點,在化學教學中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的學習環境。
例如,講解化學平衡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制作成三維動畫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平衡。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三維動畫中分別對不同物質的質量、密度、狀態等進行觀察,使學生能夠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直觀了解化學平衡。虛擬現實技術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驗環境,此過程中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化學實驗并觀察不同物質之間的變化情況,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
(四)打造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教學效果得到提高,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有趣。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化學知識更形象、生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
例如,講解《濃硫酸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濃硫酸的性質進行展示,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濃硫酸的性質。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制作一套課件,在課件中展示濃硫酸的各種性質,為了讓學生掌握濃硫酸的性質,教師可以將濃硫酸與空氣和水進行混合,并對混合物進行加熱處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混合物加熱到一定程度后進行觀察和分析,然后讓學生將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
最后,教師對學生記錄的現象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能夠形成系統的化學知識體系。
(五)建立互聯網平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教師要積極建立互聯網平臺,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發布到互聯網上,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自主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提高自己的化學素養。該過程中,學生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學習計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化學教學活動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互動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保證初中化學高效課堂能夠順利開展。
同時,教學中應用互聯網技術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能夠掌握知識。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建立高效課堂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五、結束語
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也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借助互聯網技術構建高效化學課堂,這不僅是當前教師需要具備的能力,也是推動教學發展的重要手段。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互聯網技術在教育領域中也得到廣泛應用。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則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結構、豐富教學資源以及構建多元化評價。因此,教師也應積極地加強對互聯網知識的指導,并通過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促進化學課堂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范玉瓊. “互聯網+”背景下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試題與研究, 2023, (21): 25-27.
[2]李林.基于“互聯網+”構建高效初中化學課堂[J].中國新通信, 2023, 25 (11): 194-196.
[3]李宏才. “互聯網+”背景下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分析[J].中國新通信, 2023, 25 (09): 227-229.
[4]黎文平.基于微課的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 2020, (18): 47-48.
[5]孫維娜.基于“互聯網+”的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J].新課程研究, 2020, (16): 71-72.
[6]班桂梅.借力微課成就初中化學高效課堂[J].教育界, 2020, (11):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