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極大地豐富了教育資源,拓展了教學形式,也實現了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文章結合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分析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和具體的應用路徑,指出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使抽象的生物知識具象化,使靜態的內容動態化,能夠將宏觀知識與微觀知識聯系起來,有效促進實驗教學的提質增效。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打造高效課堂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應用策略
一、引言
高中階段的生物知識具有內容多,體系龐雜,學習難度大的特點,而將信息技術引入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則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習水平的進步提升。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有利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信息技術有著獨特的表現力,能夠以直觀、動態、感性、綜合的形式表達具體內容。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能夠激發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配合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表現形式,能夠使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更加豐富、立體,也能使其中的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生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對生物知識的學習熱情[1]。例如,教師結合學生的基礎和能力需求,制作相應的多媒體課件、flash動畫,打造生動逼真的教學情景,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在講解生物進化的相關知識時,可以結合相關視頻,帶領學生從影像出發對遠古生物有新的認識,這也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原本的被動式學習演變為主動式學習。
(二)有利于促進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創新
高中生物知識點眾多,且其中許多知識點較為抽象難懂,學生在學習時難度較大。而將信息技術引入進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能夠結合教學中的重難點部分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將晦澀難懂的生物概念、生物知識形象化,有利于促進高中生物教學模式的創新。并且,結合信息技術,教師還能聯動起課前、課中、課后三大階段,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生物知識的熱情,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效率[2]。
(三)有利于促進高中生物教學提質增效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堅持實用性、高效性的基本原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結合現代化教學思想和信息技術手段,能夠助力學生提升綜合素養,增強自學能力。這有利于使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得以充分展現,有利于帶動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使生物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3]。
三、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一)結合信息技術,實現化抽象為具體
從現階段高中生物教學實踐來看,許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陳舊,例如,一些教師只針對具體的知識點進行講解介紹。這往往難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高中生物知識點零碎,內容復雜,學生學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引入信息技術,結合互聯網平臺,能夠更好地拓展教學資料,豐富教學內容[4]。教師可以將線上線下的各種學習資料,通過多媒體設備呈現給學生,將抽象的內容具象化,同時,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構建生動、詳實的學習情境,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在傳統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口頭講述或者黑板板書的形式進行知識講解。這種教學模式下,需要學生有較高的想象力和思維水平,否則僅靠教師的口述,學生難以建立起完整系統的知識框架。尤其是對于一些復雜的生物知識、生物概念難以理解,許多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形式對生物知識進行記憶。這種教學模式下,會導致學生逐漸喪失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也難以建立起系統完善的生物學科思維。而結合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簡化教學流程,教師可以利用動畫、視頻,結合微課、多媒體課件等多種形式,將課本上的抽象知識具象化。
教師還可以結合網絡平臺,為學生多方搜集生物拓展性資料幫助學生突破生物學科的重難點,使知識簡單化具象化。例如,教師在講解“生物的新陳代謝”這一部分內容時,如果僅僅依靠口頭表述和文字說明,學生往往難以理解。而教師可以結合信息技術為學生具體展示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的新陳代謝、礦物質營養、生物的呼吸作用、植物內循環等諸多內容;或者結合動畫視頻,為學生介紹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通過直觀形象的視頻和慢放、定格技術,學生能夠更透徹地理解生物知識點,也能建立起生物知識與社會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5]。
1.結合多媒體技術,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在高中生物學科內容上,涉及到許多抽象知識,學生的學習理解難度較大。配合動畫視頻演示,能夠幫助學生直觀的了解體會,例如,在講解細胞分裂這一部分的知識時,作為高中生物的教學重點,這一部分內容相對抽象難懂。尤其是減數分裂、有絲分裂等相關內容,而配合多媒體動畫視頻為學生直觀的展現細胞分裂的過程,能夠將抽象的知識點具象化,也能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細胞分裂的原理。在多媒體課件上,教師將不同階段的細胞分裂狀態,用多種顏色多種形態標注出來,能夠方便學生理解。學生一旦遇到其他類似問題時,也可以舉一反三的思考,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結合微課視頻,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可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在高中生物的學習實踐中,學生能力基礎不同、理解水平各異,即使面對同一內容,有些學生聽一遍就能完全理解,而有些學生則需要反復學習。將信息技術引入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能夠進一步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為學生的分層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錄制相應的視頻,并將本節課的教學視頻上傳到班級微信群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訴求,在課下自行學習觀看,直至完全掌握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
這種教學模式下,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進步成長。依托信息技術的信息儲存功能,還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有時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進行實驗學生需要使用顯微鏡操作,而由于顯微鏡的操作流程較為復雜,一些學生動手能力偏弱。但由于班級人數眾多,教師難以面面俱到地進行調試。對此,教師可以在實驗教學前為學生推送相應的微課視頻,要求學生反復觀看顯微鏡正確操作的微課視頻,對于其中不確定的環節可以停下來反復觀看。這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生物實驗能力,也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能夠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實踐提供較大便利。
(二)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化靜態為動態
在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一些知識點本身是動態的,但以往受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限制,教師無法將知識動態地展現到學生面前。而引入信息技術,則能夠突破這一問題,例如,教師在講解生物的新陳代謝,講解植物的從葉綠體到葉肉細胞,到葉片,到植物體的變化過程。這能夠讓學生從葉肉細胞到葉片到植物體的變化過程,這有利于將看不見摸不著的生物生命活動過程,以動態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更方便高中生更高效順暢地理解生物知識點,將靜態的生物知識動態化,有利于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能夠促進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深入理解。例如,在講解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相關知識時,結合多媒體課件,利用動畫視頻,為學生展示減數分裂的過程,能夠讓學生具體結合生殖細胞,結合精子和卵細胞的變態發育過程,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深入理解。
在動畫演示中,教師還可以配合慢放功能、重復功能、定格功能,帶領學生仔細觀察細胞減數分裂和生殖細胞發育的各個環節。期間,教師可以以問題為切入,啟發學生思考。例如,在細胞的第1次分裂中出現了哪些變化;細胞的第2次分裂又發生了哪些變化。結合細胞的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兩者有哪些不同點。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并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完成對生物知識的學習實踐。這既能夠促進學生內化吸收所學的生物知識,也能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生物課程結束后,教師還可以將本節課涉及到的課件、視頻、動畫等上傳到班級群內,方便學生在課下自主觀看。這能夠進一步突破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時間、空間限制,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也能夠更好地彰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微觀與宏觀相聯系
從高中生物教學內容來看,其中的一些內容比如細胞的相關知識,具有明顯的微觀性,體現出分子生物學的特點。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時往往難度較大,針對這部分知識如果教師只用簡單的口述和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也不利于學生的理解。而配合信息技術,教師可以以動畫視頻的形式,帶領學生動態地觀看細胞的分裂過程,這也能調動學生的思維,啟發學生對生物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例如,在講解“細胞質的結構與功能”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顯微鏡,為學生展現細胞質的分子結構和細胞內容。在電子白板上,教師可以結合細胞質的各部分,用不同顏色區分細胞質基質和細胞器。配合電子白板的放大功能,還可以對不同類型的細胞器進行局部特寫和詳細介紹。在s6fsFzVvkCsxtmbFKoDOCs3C2p32RF3pB1anqIbabWc=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能夠更仔細的觀察細胞質的結構,也能更深入地了解細胞功能。例如,教師在講解線粒體的相關知識時,配合多媒體技術結合電子白板,教師能夠為學生反復掩飾線粒體的形態、內膜、外膜等各自功能。在視頻中,學生也能夠加深對微觀生物知識的深刻印象,有利于將微觀的生物結構與宏觀的生物個體結合起來,能夠幫助學生逐步攻克生物學習的難點,提升生物學習效果。
(四)引入信息技術,實現實驗教學的提質增效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作為其中的一大重要環節,將信息技術引入進實驗教學中,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依據生物實驗,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的生物知識,在實踐中驗證檢驗,也能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生感性認識與理性知識的有機結合,啟發學生在實驗中提高動手能力,增強操作本領,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一些實驗本身較為復雜,教師由于缺少材料難以有序推進。教師可通過互聯網平臺搜集相關視頻或課件。例如,教師在教授植物的組織培養這一實驗內容時,可以展示植物不同階段的照片或者視頻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這不僅能夠節約教學時間,而且能夠給予學生較深的印象。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微課視頻,為學生示范更加規范科學的實驗操作步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進一步節省實驗教學的時間。
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能夠帶領學生直觀的觀看了解生物變化過程,這極大地彌補了一些學生想象力不足的弱勢,能夠開闊學生的知識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例如,教師在講解物質跨膜運輸的相關知識時,借助多媒體將物質跨膜運輸的全過程展現給學生,在實驗視頻中,學生能夠直觀的看到一些脂溶性物質會從膜的高濃度一側逐步向膜的低濃度一側移動。結合視頻內容,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討論分析,影響物質移動的因素有哪些?結合視頻學生能夠得出相應的結論,即膜兩側溶質分子的濃度差異,以及膜對物質的通透度都會影響物質的擴散。
四、結束語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能夠極大地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創新性,有利于促進高中生物教學的提質增效。對此,教師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應用,以更好地帶動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李嘉.信息技術支持下高中生物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亞太教育,2022,(17):108-110.
[2]王引娟.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生物線上教學研究[J].學周刊,2022,(02):49-50.
[3]羅媛媛,李瑞.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基于“睿易云教學系統”平臺[J].新智慧,2020,(24):19+21.
[4]張斌.淺談信息技術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當中的應用[J].高考,2020,(17):163.
[5]林政.整合信息技術,優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03):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