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課程教學,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架構出感官化、趣味性的學習環境,幫助初中生擺脫對語言說教的認知依賴,有效提升學生生物實驗課程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質量。為了加速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于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教師務實驗證信息技術的可行性,是農村生物實驗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助力初中生知識學習、課程進步的有效舉措。
關鍵詞:信息技術;優化價值;科學策略
一、引言
信息技術融入教育教學是新時代科技手段走向生活化、大眾化的實踐例證。為了加速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實現科技提質,教師應以信息技術為抓手,推動生物實驗教學實現模式進階、創新增效、精品育人,為初中生架構高趣味性、高能動性、高素養型的科技生態。因此,教師應積極將信息技術融合于生物實驗教學中,通過情境熏陶與資源支持架構優質課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理念的養成。
二、信息技術是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必選項
與城市教學條件相比,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面臨著實驗器材落后、數量不足,實驗室建設水平低,實驗原材料匱乏,師資力量薄弱等諸多不利條件。為了幫助農村初中生獲得高水平的生物實驗教學,有效彌補農村教學基礎設施條件落后的不足,促進農村初中生的課程進步及素養的提升,教師需要推進信息技術與生物實驗教學活動的科學融合。如以多媒體技術應用為例,它的應用可提升生物實驗教學的趣味化。信息技術是農村生物實驗教學的必選項,它既能促進生物教學提質增效、科學育人,也能夠推進教育公平、社會和諧。
三、信息技術融合于生物實驗教學的可行性
(一)信息技術能夠提升生物實驗教學的品質感、直觀化、趣味化
信息技術能夠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支持,以高價值視頻資源幫助生物實驗教學擺脫簡單直白的說教活動,為生物實踐操作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直觀的展示手段和清晰的步驟指引。與此同時,教師在推進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課件制作能力、資源融合能力,為生物實驗教學架構科學先進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智慧與科技魅力的深度結合,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生命活力、能動水平、認知層次。
(二)信息技術能夠提升生物實驗教學的生本化、豐富性、科技感
信息技術能夠為生物實驗教學提供思維導圖構建的知識模塊與體系、教學課件承載的實驗視頻素材、教學互動彰顯的人文教育思想。利用信息技術,教師能夠通過優質高效的教學資源夯實生物實驗教學的知識基礎,優化生物實驗教學的育人品質,實現創新增效、模式轉型,推動生物實驗教學的優化、創新。
(三)信息技術能夠提升生物實驗教學的參與性、交互化、能動性
教師能夠基于信息技術采用高品質、高效率的教學方法,設計互助化、能動性、參與感的教學活動,實現教師的積極隱退與學生的主體上位。信息技術能夠輔助教師立足于優質資源踐行教課改新方法,為生物實驗教學提供新思路、新創意。所以,信息技術融合于生物實驗教學具備較高的可行性,有助于幫助教師基于人文思想與科技魅力,通過方法創新與情境創設實現提質增效。
四、信息技術融合于生物實驗教學的優化價值
首先,信息技術融合于生物實驗教學,能夠幫助教師打造人文定位、趣味吸引、資源增效的教課改生態,幫助初中生獲得科技感知識情境、高價值教學課件、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在信息技術與生物實驗教學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下,初中生能夠深度沉浸于豐富多彩的教學課件與思維導圖中,通過高效的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通過團結協作、集思廣益高效完成實驗探究的理論準備活動,通過團隊競爭與求同存異提升包容性,通過自主探索提升創造力。因此,信息技術融合于生物實驗教學,能夠為初中生架構富有科技魅力、趣味體驗、人文氣息的創新型育人環境。
其次,信息技術融合于生物實驗教學,能夠幫助教師集聚高效率的科教設備、高品質的教學資源、高水準的教學方法,推動教師于實踐中淬煉教學能力,探索教學創新,推動教學改革。具體而言,教師能夠在教學課件制作、多媒體設備使用的過程中深度感悟科技的無限產能,提升信息化素養,進而自覺推動生物實驗教學實現生本定制、科技提質、創新增效,終而創設高品質育人生態。可見,信息技術融合于生物實驗教學能夠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教學能力、理論修養以及職業使命與價值感。
最后,信息技術融合于生物實驗教學能夠助力科學育人觀的優質落實,并通過高水平設備、高價值資源、高品質模式的支持,幫助教師打造充滿時代感、富于技術先進性、具有高度趣味性的高效育人生態。信息技術融合于生物實驗教學還能夠幫助教師優化知識探究活動的創新性、交互化、能動性,加速教學經驗積累、方法共享、理念優化,創設科學育人環境,推進新課程改革工作的高效推進。所以,信息技術融合于生物實驗教學能夠滿足“雙減”政策提出的新時代教書育人要求,促進科學育人觀的優質落實。
五、信息技術融合于生物實驗教學的科學策略
教師既要從理論層面深度探討信息技術融合于生物實驗教學的可行性與價值,還要從實踐層面研究信息技術融合于生物實驗教學的科學策略,創設高品質的科技創新生態。
(一)借助信息技術建構人性化情境
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活動中借助信息技術建構人性化情境,有助于提升知識探究活動的生本性、趣味感、啟示性,優化生物實驗教學的主體基礎。教師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打造人性化情境,能夠有效提高初中生的認知專注度、思維拓展力,幫助學生沉浸式融入理論性實驗知識儲備中。
例如,在教育部審定的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級下冊(人教版)第七單元第一章第一節“植物的生殖”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基于教材內容,為初中生提供“植物的有性生殖”與“植物的無性生殖”兩個課件,幫助初中生快速掌握教材內容中的課程知識。在“植物的有性生殖”教學課件中,初中生能夠欣賞到五顏六色、賞心悅目的鮮花,親眼看到蜜蜂、蝴蝶、蜂鳥以及風力傳花授粉的過程及價值。初中生還能夠在“植物的無性生殖”教學課件中看到“扦插、嫁接、壓條”等多種多樣的植物“生殖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掌握和對生活常識的積累。
教師基于教學課件支持的視頻素材中,隱含集聚課程知識、領悟操作技巧、提升生活技能等教學目標和過程指引,能夠引導初中生在家居環境中進行實踐驗證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幫助初中生深度沉浸于信息技術創設的科技情境與知識情境之中,為后續的實驗操作提供充足的知識儲備。所以,多媒體設備能夠賦予生物實驗教學科技情境、知識氛圍、趣味吸引、思維啟迪等教學效果,指引初中生在生本化、定制型、開放式的教學空間中進行信息收集、知識提取、能力訓練。
(二)借助信息技術建構高品質資源
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活動中借助信息技術建構高品質資源,以教師的育人智慧與教學能力推動初中生深度沉浸于教學情境中。教師可通過實驗視頻、過程總結、知識模塊等多元化教學資源,幫助初中生積淀認知、開拓思維、提升素養。
以教育部審定的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一單元第二章第二節“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的教學為例,教師可為初中生提供小型模擬性實驗視頻。如教師可以以家庭生活中較為常見的“魚缸”為生態系統載體,設計出一個簡單的“魚缸模擬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中的生態元素有水、魚、浮游生物、水草、砂石等。初中生能夠在教學課件里的視頻欣賞中領悟到魚缸這個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等級——金魚處于食物鏈頂端,浮游生物處于食物鏈末端,水、水草、砂石等元素組成魚缸生態系統的物質環境。“魚缸模擬生態系統”不僅能夠成為初中生進行生物實驗教學活動的研究對象與知識資源,還能夠成為初中生課下預習自主學習活動的“虛擬教師”,科學指引初中生做好教學內容的知識儲備,成為翻轉課堂的智慧導引,從而架構出“雙師型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資源能夠成為初中生進行課內外知識學習的必要指導與知識啟迪,既有助于推動學生進行科學高效的知識探究活動,也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知識學習過程的品質感與智慧化。
(三)借助信息技術建構先進性方法
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活動中,借助信息技術建構先進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弱化生物知識、實驗活動的抽象性與深奧感。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的科技功能與實效價值,向初中生呈現豐富多彩的知識模塊、集成信息、實驗視頻。
例如,在教育部審定的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級下冊(人教版)第八單元第一章第一節“傳染病及其預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基于教材內容制作一個思維導圖,清晰呈現“傳染病”的類別、特點、途徑、危害以及預防方法等教材內容。教師還以制作“口罩的使用”教學課件,指引初中生一起探討“口罩”對于“傳染病”傳染途徑的阻斷價值,以此開啟初中生關于“口罩”對于“傳染病”防治價值的開放式討論活動。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初中生一起探討預防“傳染病”的基本方法,如勤洗手等,并總結出科學洗手的實踐方法等。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推進生物教學的實踐性、生活化,從而提升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吸引力。所以,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學課件能夠開啟生物實驗教學的知識討論活動,輔助初中生集聚更多的實驗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與衛生意識。
(四)借助信息技術建構高效型活動
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活動中借助信息技術可建構高效型實驗教學,幫助初中生做好實驗操作的全面準備工作。
例如,在教育部審定的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級上冊(人教版)第三單元第五章第一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光合作用”相關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輔助初中生完成理論層面的知識學習。然后,教師可利用“光合作用”的實驗視頻幫助初中生快速掌握實驗材料、實驗設備、實驗過程、注意事項等相關信息。最后,教師可組織初中生仿照實驗視頻進行實踐操作,從而將課程知識、思想方法、經驗積累應用于實驗操作活動中。
在這個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初中生夯實課程知識基礎,為實驗活動做好知識儲備;實驗視頻能夠幫助初中生熟練掌握實驗操作過程,提升實驗操作的準確性、品質感、實效化。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初中獲得全面、優質的認知環境,為學生的實驗操作活動奠定知識基礎、提供經驗導引、進行能動支持,為生物實驗教學提供高品質的準備活動。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是農村初中生高水平、高效化完成生物實驗學習活動的必選項與立足點。信息技術能夠幫助學生深度沉浸于充滿時代科技感、富于新奇趣味性的高價值知識環境中,讓學生能基于優質精彩的教學課件實現深度學習,完成知識的高效積累。信息技術還能夠幫助教師科學架構高趣味、生本化、能動性的課程生態,推動生物實驗教學走向方法創新、人文定制、創新增效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趙曉蓮.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3, (04): 53-54.
[2]張文靜,李文巧.談如何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初中生物教學優化[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 2023, (03) : 176-178+186.
[3]王非.淺談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3, (06) : 136-138.
[4]任興華.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創新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2, (26) : 140-142.
[5]劉繼榮.信息技術下的初中生物創新實驗教學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 2022, (16) : 117-119.
[6]姜琨.信息技術優化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2, (Z1) : 136-138.
[7]劉建麗.試論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創新初中生物顯微鏡實驗教學——基于實驗“觀察酵母菌”的教學案例[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 2021, (12) : 183-184.
[8]謝華.基于網絡信息技術下初中生物創新實驗教學方法分析[J].新課程, 2021, (39) : 33.
[9]魏婭瓊.信息技術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 2021, (17) : 126.
[10]劉文達.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整合的研究[J].學周刊, 2021, (10) :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