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荊州經開區的前身——沙市玉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掛牌。2011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級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掛牌,同年成為第五個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
在風起云涌的時代浪潮中,一座千億級產業新城在荊州東部迅猛崛起。在全國230個國家級經開區中,荊州經開區長期位列前50強——這里是荊州工業振興的主戰場、城區東擴的橋頭堡,更是荊州經濟蓬勃發展的生動寫照。
2023年,荊州經開區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711.7億元,今年上半年,這一數據達到406.5億元,同比增長21.2%。上半年,湖北省工業經濟運行“賽馬制”綜合評價結果出爐,經開區首次被納入考核,綜合評價等級為A+,位居重點開發區第二賽區首位。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為26.8%;新增國家級創新企業35家,比去年增加12家。
美的集團的空調、冰箱、樓宇項目不斷落子;法國汽車零部件巨頭法雷奧30年來持續“加碼”;本土企業安道麥、五方光電、菲利華、恒隆汽車等獨領風騷,成為行業標桿。目前,該區有科技型中小企業356家,高新技術企業17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家。2023年,該區高新技術產值628.7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88%。
如今,荊州經開區已形成以智能裝備為首位產業,化工新材料、紡織印染為特色產業的“1+2”產業發展格局,旨在“十四五”末打造華中智能家電、汽車零部件等產業高地,輻射中西部,引領綠色印染與現代化工新材料創新發展。
近日,支點記者走進荊州經開區,與政府官員、企業高管面對面交流,試圖破解這座新城繁榮發展背后的密碼。
提起經開區工業發展,首先繞不開的是“美的系”。2008年,美的集團全資收購經營不善的小天鵝荊州公司,并投資6億元在當地建廠,開啟了在經開區的布局。目前,美的冰箱在荊州的產能從10萬臺增加至1200萬臺,產值從1億元躍升至破百億元,成為全球最大單體冰箱生產基地。
2020年,美的冰箱計劃在廣州南沙區投資建設10萬平方米的廠房。“當時土地購置合同都已經簽了,但后面被事業部叫停了。在充分評估后,我們認為荊州更有競爭力,包括人工成本、政策優惠、水電氣價格以及政府對企業幫扶的響應速度等等方面,最終將這一廠房落地在了經開區。”湖北美的電冰箱有限公司管理部部長伏曉波介紹。
“經開區現在有400多家‘四上’企業(達到一定規模、資質或限額的法人單位),每家企業都配備了企業秘書。”荊州經開區經發局局長覃濤在接受支點記者采訪時說。作為“美的系”的企業秘書,覃濤事無巨細,他拿起手機向記者展示和企業對接的微信聊天記錄,“7月5日晚上8:25,美的工作人員反映廠區附近的路燈不亮了,我馬上反饋給住建局排查,25分鐘后,路燈經維修后恢復正常。哪個地方樹斷了,廠區排水設施出問題,員工生病就醫等等,我們都是第一時間幫助企業解決。”
2020年-2021年,美的冰箱、洗衣機、樓宇科技三大業務在荊州新增投資額突破100億元,荊州智能家電產業集群邁向千億級。
為了滿足美的產業鏈配套需求,荊州經開區組織全國美的供應商到荊州參觀考察,并承諾幫助解決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
科嘉實業公司總部位于河北衡水,是經開區招引落地的美的供應商,主要為美的提供洗衣機橡膠配件,雙方合作已有20年。“目前我們公司產品占到整個美的集團這一塊業務的50%,預計后期我們將給美的的冰箱和樓宇業務供貨。”荊州科嘉公司總經理甘沙林說。2020年,美的洗衣機事業部落地荊州,科嘉追隨而來,在經開區投資6000萬元建廠房,去年產值達5000萬元,今年預計增至8000萬元。
在荊州經開區,依托美的集團的引領,共聚集了62家配套企業(其中規上企業36家),輻射荊州家電供應商124家,2023年完成產值245億元,同比增長26%。智能家電產業逐步走出了一條“育龍頭、引配套、建集群”的發展之路,成長為經開區最具規模的支柱產業。
經開區的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化工新材料、印染紡織產業聚企成鏈,集群規模雛形已現。目前,該區正著力打造華中汽車零部件重點產業集群,匯集規上企業63家,今年上半年實現產值81億元,同比增長約5%,以法雷奧、恒隆、神電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發展蒸蒸日上。
化工新材料作為經開區的特色產業之一,現有規上企業52家,上半年實現產值75.5億元,同比增長30.76%,以農藥產品為主營業務的安道麥常年雄踞行業龍頭,突破光伏銀粉“卡脖子”難題的銀科新材料異軍突起。
紡織印染產業是經開區傳統優勢產業,目前有規上企業36家,今年上半年實現產值14.87億元,同比增長62.16%,已形成以富春染織為代表的紡紗、織布、印染、成衣、電商“一條龍”產業鏈。
數智技術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根本路徑,也是催生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渠道。
2023年起,荊州經開區啟動“智改數轉”三年行動,引導企業聚焦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發展,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助力企業和產業園區搶占未來科技和和產業發展制高點。
面對用戶消費升級、中高端產品規模激增、產品定制多樣化等現象,美的冰箱荊州工廠引入柔性自動化、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主動尋求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2022年,美的冰箱荊州工廠成功入選世界經濟論壇第8批全球“燈塔工廠”名單。“燈塔工廠”被譽為智能制造業的“奧斯卡”,代表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
“每1.5秒就有一臺冰箱下線,生產過程中,從來料端到生產線、質檢再到運營系統,全部采用數字化。”伏曉波對支點記者說,“燈塔工廠”的打造,使得美的冰箱荊州工廠勞動生產率提高52%、生產周期縮短25%、市場不良率下降64%。
2022年,美的洗衣機荊州工廠獲評全球家電行業首個5G全連接工廠,2023年美的樓宇科技荊州工廠獲評國際LEED認證的全球金級綠色工廠,是荊州制造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的標桿企業。
美的“空冰洗”數字化、信息化升級,有力帶動配套企業“看樣學樣”,通過信息化改造融入供應鏈體系。2023年,美的冰箱塑料供應商信義工貿獲評國家級5G全連接工廠,注塑件供應商衡德實業獲評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
安道麥是經開區生物醫藥產業的龍頭企業,其生產的農藥產品乙酰甲胺磷占國內70%左右的市場份額。安道麥發展部負責人對支點記者表示,目前工廠已建成全球首套全自動化的產線,從進料到出料采用全密閉系統,在安全環保和能源循環利用方面,行業遙遙領先。
在富春染織的車間里,工人們正將一卷卷棉紗送入染缸。“這些染缸全是自動化的程序控制,包括調配染料、助劑等,不需要人工參與。” 富春染織生產部總經理馬超介紹。
盡管獨立工序的自動化程度已經很高,但工序之間的物流轉運仍需人工完成。“馬上我們會有新的自動化設備到位,棉紗從原料開始到最后包裝全程自動化,不再需要人工搬來搬去,以后工人們要做的就是輔助工序管理或進行質量管理。”馬超說。
經濟發展欣欣向榮,但也應該看到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短板。
“產業配套還不齊全,公司90%的原材料需從外地采購,增加了企業的成本。”能特科技方面對支點記者表示,該公司主要從事醫藥中間體研發、生產、銷售業務以及對維生素E研發、生產、銷售業務的投資。
對此,荊州經開區經發局負責人坦陳,產業發展中確實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供應鏈體系還不完善,除美的“空冰洗”三大整機生產基地外,其他品牌未能形成整機龍頭帶動的供應鏈體系。
智能家電產業闊步邁向千億級,但企業兩極分化,龍頭企業產值、營收占比超八成,絕大部分企業產值還在億元以下,缺少中間力量支撐,單個企業暫停導致整條產業鏈斷裂的風險依然存在。紡織印染企業中富春染織“一枝獨秀”,本地傳統紡印企業仍在轉型路上步履蹣跚。
如何補齊短板,促進產業健康發展?今年以來,荊州經開區提出,積極謀劃供應鏈體系建設,不斷培育壯大本土供應鏈,著力引進一批帶動作用強、投資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綠色低碳的項目落戶。
例如,智能家電產業,荊州經開區要在干衣機和廢舊家電回收兩個領域下功夫,支持美的干衣機全球研發中心建設,加速在荊州打造干衣機產業鏈;推動家電拆解和關鍵零部件再利用項目的快速實施,建設家電生產、銷售、回收、拆解、再利用的完整生態產業鏈條,搶占市場先機。
此外,產業升級動力不足,產業龍頭引導配套企業轉型力度不大、措施不力等也是當前經開區產業發展面臨的難題。
“解決產業轉型升級問題,堅持龍頭骨干與專精特新同步培育、雙向發力,完善企業梯度培育機制,鼓勵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支持龍頭企業將配套中小企業納入共同研發、生產、質量、標準、供應鏈等全域管理,提升專業化協作配套能力,推動協同創新協同制造。”前述經開區經發局負責人表示。
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長江經濟帶智庫聯盟秘書長秦尊文曾參與撰寫荊州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規劃,對當地產業發展頗有研究。在秦尊文看來,未來,荊州經開區要堅持做大做強產業,強優勢、補短板,不斷鑄鏈延鏈強鏈補鏈。同時,發揮對整個荊州工業的龍頭帶動作用,輻射周邊區域,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