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驅車行駛在松滋市的街頭,不經意間總能看到這樣一句標語:“沖刺全國百強縣”。
穿過標語,整座城市一派熱火朝天:工廠機器轟鳴,工地塔吊飛舞,路上貨運繁忙,工業園區生機勃勃……
標語背后,經濟數據更是“一路向上”:GDP在2021年突破405億元、2022年站上458億元之后,2023年達到501.43億元,成為荊州首個過500億元的縣市;2024年上半年,在全省工業經濟運行“賽馬制”綜合評價中,位列砥柱縣(市、區)第一。
“松滋上下人心思進,鄉鎮比發展、部門比項目的氛圍已然形成。市場經濟具有不確定性,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干部沸騰奔跑的精神狀態。”松滋市委書記沈先武在接受支點記者專訪時表示,如果說近年來松滋發展取得一定成績,那么主要原因是——乘改革之勢,聚奮進之力,集中精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善戰者,求之于勢。”縱觀近些年來松滋的發展,尤其是以“酒、磷、鈣”三大主導產業的快速發展,都與“勢”有著微妙的關系,或積厚成勢,或蓄勢待發,或謀勢而動,最終乘勢而上、聚勢而強。
談到松滋,就不得不提及一個白酒品牌——白云邊,如同談到貴州仁懷市不得不提及茅臺酒一樣。
以白云邊酒業為龍頭的白酒釀造產業,是松滋效益最好、貢獻最大的支柱產業,產值約占該市四成,而稅收占到八成。
白云邊酒業的發展壯大,正是松滋善于借“勢”的典型案例。
白云邊酒業位于松滋市城北,那里環境適宜,氣候溫和,土沃糧優,泉甘風冽,是歷史悠久的釀酒盛地。相傳,唐代詩人李白與好友泛舟洞庭湖,溯江而上,當晚行至松滋境內。此時,皓月當空,煙波浩渺,李白即興寫下千古絕句:“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白云邊由此得名。1974年,原白云邊酒廠將產品名稱“松江大曲”改名“白云邊”。自此,詩酒結緣,芳名遠播。
1991年10月,白云邊酒被原輕工部確定為全國濃醬兼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成為繼“濃、醬、清、米”香型之后的第五種香型。
“不可否認,李白的詩句為白云邊酒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涵,但在數十年發展歷程中,白云邊能持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更重要的在于我們心無旁騖做主業,堅持以質取勝。”白云邊酒業董秘、總經理助理王小波對支點記者表示,質量是白云邊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競爭制勝的法寶。
1998年,白云邊以長期儲存的萬噸原酒作保證,在全國率先推出年份酒,從3年產品做起,逐漸升級到5年、6年、9年、12年、15年、20年等,培育消費者對年份酒的認知,持續打造出暢銷大單品,企業也走上了發展快車道。
2019年,白云邊酒銷售額首次突破50億元大關。2023年,銷售額再創歷史新高,達到77.25億元,上繳稅金15.92億元——多年來,白云邊酒業一直是松滋的第一納稅大戶,是當地財政收入的首要擔當。
一榮俱榮。在享受龍頭企業發展紅利的同時,松滋市也全力支持白云邊酒業做大做強。
“我們以供應鏈思維促進產業供需對接,為白云邊酒業保駕護航,進一步提升其核心競爭力。”松滋市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局長胡燁說,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松滋大力培育白酒釀造供應鏈,目前鏈上57家企業均分布在以白云邊酒業為圓心的5公里半徑范圍內,涉及陶瓷制造、印務、瓶蓋生產、物流配送等各個環節,基本覆蓋整個白酒釀造產業鏈。
走進位于松滋城東工業園的松滋市鑫蓋包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蓋包裝),工人正在各生產線上有條不紊地作業著。經過一系列生產工序后,一個個造型精致的瓶蓋便誕生了。
鑫蓋包裝創建于2002年,主要生產中高檔防偽白酒瓶蓋,是松滋市政府從深圳引進的白酒產業鏈配套企業。
“我們最大的客戶是白云邊酒業。這么多年來,可以說是與白云dPnLSYAovyAnsSACDuoeOg==邊酒業共同成長。”鑫蓋包裝董事長馬闡表示,產業鏈上相關企業集中在龍頭企業周邊,有利于強化產業鏈的韌性,還能降低物流成本。
2008年初,受南方地區持續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影響,鑫蓋包裝發往白云邊的瓶蓋產品不能準時送達,很是被動。“公司落戶松滋后,再也不用擔心物流配送的問題了。”馬闡說。
入駐松滋城東工業園后,伴隨白云邊酒業向前發展的腳步,鑫蓋包裝越做越大,不僅投資1億元實施技改擴能,產品質量不斷提升,還贏得更多酒企的青睞,訂單紛至沓來。
往事越千年,陳釀白云邊。如今的“白云邊”,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白酒品牌,而是形成了產業集群。當前,松滋正按照“集聚集約、共建共贏”的思路,圍繞原料端招商延鏈,圍繞產品端需求補鏈,圍繞創新端技改強鏈,持續提升白云邊品牌的競爭力。
不過,船到中流浪更急,白云邊酒業即將迎來更大的挑戰。在國內白酒行業,百億營收是一線品牌的分水嶺。2024年,白云邊酒業計劃實現銷售82億元。若未來幾年持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白云邊酒業很快將躋身“百億營收俱樂部”,在成為一線品牌的同時,市場競爭或更加激烈。對于松滋而言,培育新的支柱產業顯得尤為重要。
磷化工產業,是近年來松滋著力培育的又一重要支柱產業。
如果說松滋發展酒產業是借“勢”的話,那么,磷產業的壯大,則是松滋主動謀“勢”的結果——用松滋市招商服務中心黨組書記覃章艷的話說,就是“無中生有”。
從地理資源條件來看,松滋并不擁有優質磷礦資源,如何發展磷系新材料打造成支柱產業?
思路一變天地寬。“除了礦產資源,成本優勢也是吸引企業入駐的重要因素。”覃章艷說,松滋地理位置獨特,位于焦柳鐵路與長江黃金水道交匯處,鐵水聯運不僅能滿足企業原材料和產品大進大出,還能節省運費,十分適宜磷化工加工企業入駐。同時,松滋車陽河港是武漢到宜昌長江以南唯一設有海關監管、檢驗檢疫查驗的縣級口岸,貨品可直接通關報關。
“公司的磷礦原材料主要從云貴川地區運來,而生產的產品需要送到全國各地。松滋位處長江中段,港口和鐵路都很方便。”云圖控股荊州基地副總經理楊中強說。
云圖控股是一家總部位于成都的上市公司。2015年,云圖控股通過法院拍賣,購得松滋一家破產磷化工企業,正式進軍松滋磷化工產業。此后7年,云圖控股投資年年加碼,2023年再次追加投資106億元,在松滋建設新能源材料生產基地項目。
跟云圖控股一樣,決定大手筆投資松滋的,還有總部位于山東的上市公司史丹利。不過,除了看中松滋的港口和鐵路資源,史丹利還十分看好宜荊荊都市圈攜手打造磷化工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產業布局。
打開湖北地圖可以看到,松滋、宜都、枝江這三座長江沿岸的城市,長江中段圍成一個“黃金三角”。這三地都在發展磷系新材料產業。
“松滋市臨港工業園與宜都工業園連成一片,距枝江姚家崗工業園一江之隔,距離磷礦較近,整個區域是全國的磷化工、磷復肥企業集中地。”史丹利集團副總裁兼松滋史丹利公司董事長胡照順表示,史丹利落子松滋,正是考慮到其顯著的區位優勢,“片區產業同鏈、互為補充,可以相互成就、做大做強”。
2022年11月,松滋史丹利宜化新材料項目開工建設,一期總投資60億元,生產磷礦、硫酸、磷酸、新能源材料前驅體等產品。該項目于今年2月正式投產。目前,史丹利正謀劃在松投資二期項目。
在云圖、史丹利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目前松滋磷化工產業初具規模,磷化工鏈上企業共有25家,其中規上企業16家。2023年,松滋磷化工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65億元,同比增長22.3%。
“我們將繼續推進以降成本為核心的優化營商環境,推進磷系新材料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松滋市政府黨組成員、松滋經開區管委會主任許宏晏說,松滋正在加速打通焦柳鐵路至車陽河港口的“最后一公里”,預計今年底試運行。屆時,位于松滋臨港工業園區的磷化工企業足不出“園”,即可實現鐵路物流,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
以云圖控股荊州基地為例。目前,該基地的產品要發往全國各地,得先由汽車運送到10多公里外的松滋火車站,有時出貨量大還得運至應城火車站,增加了不少物流成本。“如果松滋臨港工業園內就有鐵路,對我們來說太方便了,粗略估計每年能節省運輸成本約600萬元。”楊中強說。
“更值得期待的是,松滋正全力破解交通重點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制約因素和困難問題,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進度。”松滋市政府黨組成員、重大項目指揮部辦公室主任趙貴明介紹,當前,包括武松高速松滋段、當枝松高速松滋段、當陽至石門高速松滋至洈水段、武松高速西延線在內的重大項目正加速推進,屆時“四通八達”的松滋將進一步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綠色低碳是新型工業化的生態底色。作為長江進入荊州后流經的第一個縣市,松滋市委市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范園區與項目管理,嚴格安全和環境監管,構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現代化工產業體系,以綠色化推動磷化工產業優化升級,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目前,松滋有3 家企業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4家省級綠色工廠,位居荊州各縣市首位。
“隨著云圖控股、史丹利、濱化高端鹽化新材料產業園等多個綠色化工項目投產見效,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成為繼白酒產業之后又一個百億級產業,未來甚至可能成為千億產業,為松滋沖刺全國百強縣提供重要支撐。”許宏晏對磷產業的未來充滿期待。
相比磷產業的蓬勃發展,松滋另一個重點打造的支柱產業——鈣產業則稍顯低調,目前處于蓄“勢”的階段。
與荊州其他縣市多處于平原地區不同,松滋是丘陵向平原地區的過渡地帶,由此造就了松滋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是位于劉家場鎮的石灰石,儲備豐富,品位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地人把石灰石加工業簡稱為鈣產業。
松滋鈣產業的主戰場在劉家場鎮。位于該工業園的葛洲壩松滋水泥有限公司是松滋鈣產業的龍頭企業,生產的水泥廣泛用于鄭萬高鐵、蒙華鐵路、荊州機場等大型工程建設,并依托長江黃金水道,遠銷江浙皖地區。
“依托得天獨厚的優質石灰石資源優勢,公司已形成水泥生產經營完整產業鏈,可年產水泥350萬噸。”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劉洪冰說,從2018年起,每年上繳利稅過億元。
不過,受疫情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因素影響,近兩年水泥行業受到較大沖擊,葛洲壩松滋水泥有限公司積極應對,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加快數字智慧轉型、生態低碳轉型,著力提升企業經營質效。
“當前,松滋鈣產業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相關企業面臨的壓力較大,正在苦練內功,積蓄力量。”許宏晏說,松滋市以“完善產業鏈、整合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為思路,加強與高校、研究機構合作,共同開展鈣產業相關技術研究,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推動鈣產業綠色化、精品化發展。
對于正在沖刺全國百強縣的松滋來說,除了傳統產業要加快轉型升級,還得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為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
9月初,松滋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低空經濟是前景廣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
“目前,我們圍繞打造‘鄂西南低空經濟探索發展先行區’這一定位,已組建工作專班,正在開展招商工作。”松滋市委政研室主任黃穎介紹,松滋有平原、丘陵、高山兼具的2177平方公里的試飛空域條件,有鐵水路港口的多式聯運交通優勢,有一批航空零部件企業及眾多裝備制造企業,具備低空經濟產業基礎。而且,松滋通用機場項目也已正式獲批,發展低空經濟正當時。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時代大勢蘊含著新規律、新動能、新機遇。松滋市委副書記、市長汪衛表示,當前,松滋正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把握時代大勢,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沖刺百強縣、建設示范區”為目標,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松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