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

2024-10-18 00:00:00潘子純朱玉春
華東經濟管理 2024年10期

[摘 要:文章基于2002—2021年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56國的農產品出口貿易數據,實證分析了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結果顯示,綜合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具有負向影響;不同維度國家距離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有所差異,文化距離、制度距離的影響顯著為負,地理距離、經濟距離則呈正向影響;亞非地區、中低收入水平、市場潛力較大的共建國家與中國的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更為明顯;雙邊投資協定簽訂時長、建交時長、友好城市建立數量均在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中存在門檻效應,當各變量高于門檻值時,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將會被削弱。

關鍵詞:國家距離;農產品出口貿易;“一帶一路”;CAGE框架;門檻效應

中圖分類號:F752.62;F323.7;F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5097(2024)10-0046-13 ]

The Impact of National Distance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

PAN Zichun1, ZHU Yuchun1, 2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2. South Shaanxi Rural Revitalization Research Center, Ankang 725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 to 56 countrie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2002 to 2021, this article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national distance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overall, the national distance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national distanc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 varies, with cultural and system distances having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mpact while geographical and economic distances having a positive impact. The national distance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 is more prominent between China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 Asia and Africa, with middle and low-income levels and greater market potential. There is a threshold effect in the impact of national distance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 for the term of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ies, the duration of establishing diplomatic relations, and the number of sister cities established. When each variable exceeds the threshold valu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national distance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 will be weakened.

Key words:national distance;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 the Belt and Road; CAGE framework; threshold effect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農產品貿易已成為連接全球農業資源豐富地區與匱乏地區的重要渠道,不僅有助于空間視角下的農產品流動,更強化了貿易雙方的經濟依賴(Huang等,2011)[1];不僅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充足食物,更為各國農業、食品等行業的農工商人創造就業崗位(FAO,2022)[2]。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其農產品出口貿易對全球農產品出口貿易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高道明等,2020)[3]。從國內視角看,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良性發展不僅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手段,而且有助于促進農業資源高效配置、構建農業對外開放新格局和推動“雙循環”模式的建立與完善(黃玉睿等,2020;韓一軍,2023)[4-5]。但在當前世界經濟局勢不穩,并疊加俄烏沖突等突發事件影響下,農產品國際貿易環境日趨復雜。在此背景下,如何確保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行穩致遠”已成為關鍵議題。從農產品貿易實際發展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1)(下文簡稱“共建國家”)已成為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關鍵區域。

“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為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高速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但中國在共建國家的農產品出口貿易仍面臨出口不確定性明顯增加、貿易合作緊密度不高、出口競爭力不足、比較優勢難以發揮等問題(蘇昕和張輝,2019)[6]。具體來看,共建各國與中國經濟發展差異明顯,使統一的出口協調機制難以形成,雙邊貿易合作緊密度仍有待提升;一些地區制度文化多元、地緣政治不穩定、地區沖突不斷,這些因素更使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面臨較高的市場風險(2)。上述問題的產生一定程度上和中國與各國在地理、經濟、制度及文化等方面形成的國家距離有關(李月娥和張吉國,2019)[7]。一般而言,國家距離較小的兩國在經濟發展及制度文化等方面具有相似性(陳衍泰等,2018)[8],能夠降低交易風險、提高交易效率,促進農產品出口,反之,國家距離增大則不利于農產品出口。此外,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政治性、經濟性、外交性等屬性日益明顯,這會使中國農產品出口更容易受到突發政治性、外交性事件的影響,并對農產品貿易的頂層設計構成挑戰(韓一軍,2023)[5],使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消極影響被進一步放大和“重塑”。那么,這一消極影響何以緩解呢?有學者指出,雙邊政治關系是“國家特定優勢”的關鍵組成,會通過簽訂貿易協定、加強高層溝通、統一制度安排等彌合因國家距離帶來的投資貿易成本增加和風險加劇等不利影響(裴長洪和樊瑛,2010)[9]。已有研究證實,雙邊政治關系會削弱經濟距離、制度距離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企業走出去的不利影響(田暉,2015;韓永輝等,2022)[10-11]。同樣,在農產品出口貿易領域,該效應也會存在嗎?基于此,本文借鑒Ghemawat(2001)[12]提出的CAGE框架,以共建“一帶一路”56國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并分析雙邊政治關系是否會影響國家距離與農產品出口貿易之間的關系。

當前,較多學者對中國與共建國家的農產品出口貿易展開深入研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農產品出口貿易現狀、波動增長成因、影響因素等。在農產品出口貿易現狀方面,從出口類型來看,中國對共建國家的農產品出口類型較為單一,主要集中于水產品、蔬菜和水果等具備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從出口格局來看,中國對共建國家農產品出口的對象國主要集中于地緣關系較好的俄羅斯、越南、泰國等,出口貿易格局有待優化(劉禹君和劉一騰,2021)[13]。在波動增長成因方面,有學者指出,貿易距離主要通過集約邊際降低了中國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農產品總出口(陳林等,2018)[14];此外,李星晨和劉宏曼(2020)[15]的研究發現,集約邊際雖然對出口增長貢獻較大,但出口關系中斷所帶來的損失也不可忽視,并指出出口關系生存率的提高可以提升出口穩定性。在影響因素方面,中國對共建國家的農產品出口受貿易便利化程度、是否加入世貿組織、制度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劉宏曼和王夢醒,2017;朱晶和畢穎,2018)[16-17]。與其他產品貿易相比,進口國資源稟賦、農產品自給程度等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特殊影響也得到了學者的關注。研究認為,耕地面積、農業產值占GDP比重等指標能夠衡量和反映出口對象國的農業資源稟賦及農產品自給程度,若該國資源稟賦越好,表明其農產品進口需求越小,進而負向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曹芳芳等,2022)[18];劉錠(2023)[19]的研究指出,考慮農產品貿易的高成本、高風險屬性,交通、通信基礎建設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具有重要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雖未有學者分析綜合國家距離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但有學者從地理距離、文化距離、經濟距離、制度距離等單一維度分析其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其中,丁世豪和何樹全(2019)[20]對傳統研究強調的地理距離和經濟距離是農產品出口發展的阻力因素進行了實證檢驗,但也有學者指出,在全球貿易網絡形成及中低收入國家日益參與全球農產品貿易市場的背景下,地理距離、經濟距離與農產品出口貿易間的負向關系正隨時間推移而減弱(肖雙薇,2020;FAO,2022)[21,2]。在文化距離及制度距離方面,已有研究認為,文化距離會對農產品的需求偏好和交易成本帶來外來者優勢或劣勢,成為影響農產品出口貿易的重要因素(李月娥和張吉國,2019)[7];而制度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為負,李文霞和楊逢珉(2019)[22]指出,國家間在制度建設水平上存在的差異對雙邊或多邊農產品貿易均產生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現有關于不同維度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影響的研究已較為充實,但亦存在不足。一是由于不同距離間存在高度相關性,分析單一距離雖可避免多重共線性,但易導致遺漏變量的產生,使得估計系數有偏;二是由于不同維度距離屬性存在差異,難以采用一致模型進行估計,且現有研究忽視了各維度距離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會隨農產品貿易新特征的出現而發生改變;三是鮮有文獻探討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是否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本文以共建56國為研究對象,將國家間在地理、經濟、制度和文化四個方面的距離因素綜合為國家距離,探討其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并根據不同距離的變量屬性采用固定效應或隨機效應模型展開實證研究,同時分析雙邊政治關系在國家距離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中的門檻效應,以期深入刻畫距離因素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為保障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順利進行、推動中國與共建國家農產品貿易高效發展提供經驗證據。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

Cheptea(2007)[23]指出,東道國及母國貿易環境均是影響跨境投資貿易的重要因素,其中,雙邊國家距離作為反映貿易環境相近程度的綜合指標亦會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產生重要影響。從有形距離看,空間距離越近,越有利于減少雙邊運輸成本及溝通成本,能夠促進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從無形距離看,雙邊制度及文化距離越小,越能緩解因信息不對稱、溝通不通暢等帶來的交易摩擦,為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提供便利的發展環境(陳衍泰等,2018)[8]。綜合前述分析可知,出口國會對與其綜合國家距離較小的國家產生偏好(謝孟軍和王立勇,2013)[24]。但是,現有文獻仍缺少綜合國家距離對農產品出口貿易影響的系統闡釋,將綜合國家距離指標納入引力模型進行研究同樣匱乏。因此,本文擬在引力模型中加入共建“一帶一路”56國與中國的國家距離作為核心變量,并提出假說1。

H1:國家距離會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產生負向影響。

從地理距離、經濟距離、制度距離和文化距離4個維度對國家距離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效應進行分析。一是地理距離。地理距離的增加既提高出口貿易過程中產生的交通、時間等顯性成本,也因信息不對稱、跨界知識轉移低效等問題增加信息知識整合、企業管理等隱性成本,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產生負向影響(Ragozzino,2009)[25]。同時,由于農產品生產受自然條件的影響比較明顯且對運輸等的要求較高,使農產品出口貿易相較于其他貨物貿易面臨著更高的成本和風險,故地理距離的負向影響更為明顯。二是經濟距離。現有研究指出,人均收入相似的國家貿易往來更多,因為收入水平能體現出相似的農產品偏好(FAO,2022)[2]。高收入國家也傾向于與富裕伙伴進行貿易,因為它們在生產優質農產品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已有研究將需求相似理論運用于農產品出口貿易,指出若兩國經濟發展程度接近,那么兩國的消費者偏好也將趨向同質(Carr等,2001)[26],有利于促進出口企業快速融入,進而推動農產品貿易發展;反之,隨著經濟距離增大,兩國在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及要素成本等方面的差異愈加增大,將阻礙農產品出口貿易。三是制度距離。制度能反映一國或地區的宏觀環境,涵蓋政治穩定、政府效率、監管質量、法治水平等。其中,政治穩定理論指出,一國政治穩定能有效避免因政治無序和內耗導致的貿易失敗(姚輝斌和彭新宇,2021)[27]。若兩國制度距離較大,表明兩國在政治穩定或治理層面存在較大差異,面臨政治風險的概率較高且難以預測。與石油、天然氣等不同,農產品的市場性較強且交易環節多、分工細致,因而制度距離的增大將會導致腐敗尋租在不同環節出現的概率加大,不利于農產品出口貿易(方國柱等,2023)[28]。此外,關系契約理論認為法治環境會影響契約的執行效率,通常兩國制度距離越大,越難以營造理想的合同執行環境,加之農產品出口貿易具備季節性,對運輸保鮮、時長等的要求較高,契約環境的不完善、合同執行效率的低下將無法保障農產品出口貿易的有效執行,因而不利于農產品出口貿易。四是文化距離。文化距離的增大一方面增加了跨國企業獲取東道國運營信息的認知難度和解釋成本,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消費者偏見的發生概率,不利于“外來者收益”產生(Flores和Aguilera,2007)[29],進而阻礙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值得說明的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農產品出口貿易在各國政治外交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使其更容易受到國家或地區間政治、經濟斗爭的影響。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而言,由于自身在農產品貿易多邊規則制定上的話語權不足,會使其更容易受到前述政治、經濟沖突等的影響。究其深層次原因,造成沖突的根本還是國家間在制度、體制、文化、傳統等方面的不同,這也進一步為前文論證制度距離、文化距離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提供了間接證據。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設1的分假設。

H1a:地理距離負向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

H1b:經濟距離負向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

H1c:制度距離負向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

H1d:文化距離負向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

(二)雙邊政治關系在國家距離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中的門檻效應分析

政治關系作為國家間的主動性制度安排,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不僅反映國家間的政治親疏,更反映國家在自身安全、經濟交往等方面的戰略訴求(潘鎮和金中坤,2015)[30]。政治關系一般包含官方和非官方兩類。結合已有研究,本文擬采用雙邊投資協定簽訂時長和建交時長表征官方政治關系,友好城市建立數量表征非官方政治關系。“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與中國的國家距離普遍偏大,這使中國企業難以避免因經濟不穩定、政治動蕩、文化沖突等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產生的負面影響。此時,良好的雙邊政治關系將有助于營造更穩定的出口環境,緩解國家距離的不利影響,進而促進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張倩等,2019)[31]。具體來看,第一,雙邊投資協定簽訂時長。雙邊投資協定簽訂時長能夠從側面反映兩國投資貿易環境的穩定性、市場準入的開放性及領域合作的多樣性,這會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產生深刻影響。相較于雙邊投資簽訂時長較短的東道國,對雙邊投資簽訂時長較長的東道國,中國企業能更清晰地認識到準入要求、待遇標準和涉及爭議的處理辦法,進而有效緩解因國家距離增大引致的交易成本及交易風險增加等不利影響,從而促進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宗芳宇等,2012)[32]。第二,建交時長。相較于建交時長較短的國家,對與中國建交時長較長的國家進行農產品出口時,中國企業能利用良好的外交關系降低出口風險,減少貿易摩擦,有效緩解因國家距離增大而引致的出口抑制效應,進而促進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韓永輝等,2022)[11]。第三,友好城市建立數量。相較于友好城市建立數量較少的東道國,中國對友好城市建立數量較多的東道國能通過確定制度性協議關系、旅游、教育推廣等形式加強人文交流,賦予出口企業一定的“優先待遇”,這將提高企業積極性并降低因文化差異產生的出口成本(Makino和Tsang,2011)[33],能緩解國家距離帶來的負向影響,從而促進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設2。

H2:雙邊投資協定簽訂時長、建交時長、友好城市建立數量在國家距離與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間存在門檻效應,雙邊投資協定簽訂時長、建交時長、友好城市建立數量的增加會削弱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

三、國家距離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測度:一個CAGE框架的應用

(一)國家距離指標體系的構建

國家距離概念最早由Beckerman(1956)[34]提出。Ghemawat(2001)[12]則首次構建了包含文化、制度、地理和經濟四個國家距離在內的CAGE框架,并分析了各維度國家距離對企業對外貿易的影響。此后,CAGE框架逐步在投資貿易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Tokas和Deb,2020)[35]。地理距離反映兩國在空間上的距離,是國家距離最基本的要素;經濟距離反映兩國在宏觀經濟特征上的差距;制度距離體現兩國的制度質量差距,涉及政治、經濟和法律的管制與規范;文化距離是指不同國家在價值觀念、倫理道德及思維方式等方面的異質性,其差異程度與語言差異、社會差異等有關。基于以上認知,本文擬基于CAGE框架,從地理距離、經濟距離、制度距離和文化距離4個維度構建指標體系對中國與共建各國的國家距離進行測度,具體見表1所列。

(二)國家距離的測度方法

依據前文分析,國家距離可劃分為地理距離、經濟距離、文化距離和制度距離4個維度。地理距離與經濟距離采用單一變量進行表征,選取兩國首都間直線距離作為衡量地理距離的指標;在經濟距離維度,由于經濟差距主要表現為收入差距,而人均GDP既能反映經濟差距,也能表征雙邊在購買力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故本文選用中國與東道國的人均GDP之比來測度經濟距離。制度距離與文化距離采用多維指標進行衡量,其測度依賴于制度質量及文化質量的評價結果。本文借鑒Hofstede的國家文化維度數據對各國的文化質量進行衡量,具體指標為權力距離指數、個人主義指數、男子主義指數、不確定性規避指數、長期導向指數和放縱自由指數(李月娥和張吉國,2019)[7];借鑒Kaufmann等(2011)[36]的研究,從政治穩定與杜絕暴力恐怖主義、政府效率、監管質量、腐敗控制、法治水平和話語權與問責制6個維度測度各國制度質量得分。測度方法均為加權平均法。

針對綜合國家距離測度問題,本文首先根據前文制度質量及文化質量的評價結果,借鑒Dinner 等(2019)[37]采用的沒有過多假設約束的馬氏距離對中國與東道國的制度距離和文化距離進行測度。考慮不同維度的國家距離存在極強的相關性且方差較大,本文亦采用馬氏距離對中國與共建56國的綜合國家距離進行測度,用country_dist表示。計算公式為:

[country_distij=Ai-AjTB-1Ai-Aj] (1)

其中:country_distij表示i國與j國的綜合國家距離;Ai、Aj是n×1的向量,包含中國及東道國在n個維度上(地理、經濟、文化和制度)的得分;B是n個維度得分的方差協方差矩陣;T表示轉置。

四、模型、變量與數據

(一)模型設定和變量選取

1. 基準回歸模型

在經典引力模型基礎上,本文引入國家距離變量構建如下拓展引力模型:

[ln tradejt=α0+α1country_distjt+αnXjt+uj+vt+εjt] (2)

其中:j、t分別表示東道國和年份;α0、α1、αn表示待估參數;u、v、ε分別表示國家固定效應、時間固定效應和隨機誤差項。被解釋變量ln trade為中國對共建各國的農產品出口貿易額,用其自然對數進行衡量。解釋變量country_dist為東道國與中國的國家距離,國家距離的分維度指標包含地理距離(geographical_dist)、經濟距離(economic_dist)、文化距離(culture_dist)和制度距離(institutional_dist)。控制變量集X主要有:①人口規模,采用東道國人口密度(ln desnity)的自然對數衡量。人口規模是影響農產品出口貿易的關鍵因素,由于農產品大多屬于日常必需品,當貿易對象國人口規模較大時,其可能會產生相對較大的農產品消耗量,同時對農產品數量、種類等的需求也較大,從而會促進中國對其農產品出口貿易額的增大(丁一兵和馮子璇,2022)[38]。②資源稟賦,采用人均谷物單產(pergrain)表征。人均谷物單產是衡量貿易對象國農業資源稟賦的關鍵指標,若其農業資源稟賦條件越好,即意味著其農產品自給程度越高,因此對農產品進口的需求就越小,從而會負向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曹芳芳等,2022)[18]。③自由貿易協定(FTA),采用虛擬變量衡量,取值為1表示共建國家在研究期內與中國簽訂了貿易協定且生效,否則取值為0。自由貿易協定是推動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抓手,由于農產品貿易的特殊性、重要性和敏感性,其一直都是中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核心內容和“門檻議題”。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會通過緩解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減少貿易阻礙、降低貿易成本等方式推動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喻美辭和蔡宏波,2022)[39]。④世界貿易組織(WTO),選用共建國家在研究期內是否加入世貿組織的虛擬變量衡量,若加入賦值為1,否則賦值為0。WTO是當代最為重要的國際經貿組織,能夠為貿易有序推進提供解決爭端和進行談判的場所,同時也是貿易協定的管理者和監督者,加入WTO的東道國意味著其能利用國際規則來有效平衡不利國際形勢的干擾,最終促進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張子劍和張慶萍,2024)[40]。⑤貿易開放程度(open),選用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占GDP比重表征。貿易開放程度是衡量一國貿易綜合水平的重要因素,當一國貿易開放程度越高時,該國的國際經貿水平也就越高,兩國進行國際貿易的概率相對也就越大,因此,貿易開放程度可能會與農產品出口貿易存在正向關系(吳天博和田剛,2019)[41]。

2. 門檻回歸模型

考慮雙邊政治關系可能影響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效應,本文以雙邊政治關系為門檻變量,利用Hansen(1999)[42]提出的門檻回歸模型進行實證檢驗。單重門檻模型設定如下:

[ln tradejt=β0+β1country_distjt×Ibipol≤θ1+β2country_distjt×Iθ1<bipol+βnXjt+εjt] (3)

其中:I表示指示函數,當括號內的條件滿足時取值1,否則取值0;括號內的bipol為門檻變量(雙邊政治關系:雙邊投資協定簽訂時長、建交時長、友好城市建立數量);θ1為門檻值;β為待估參數;其他變量釋義同前。

當存在雙重門檻時,可以建立模型如下:

[ln tradejt=β0+β1country_distjt×Ibipol≤θ1+β2country_distjt×Iθ1<bipol≤θ2+β3country_distjt×Ibipol>θ2+βnXjt+εjt] (4)

(二)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共建56國為研究對象(由于農產品出口數據缺失嚴重,剔除黑山、塞爾維亞、不丹、東帝汶和巴勒斯坦5國;由于部分控制變量缺失嚴重,剔除敘利亞、新加坡和巴林3國),以2002—2021年為研究區間。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數據來源于UN Comtrade,選擇標準為BEC編碼,產品分類標準選擇食品和飲料。考慮數據的一致性和可得性,地理距離、經濟距離、制度距離及文化距離的指標分別來源于法國CEPII數據庫、WB數據庫、WDI數據庫和Hofstede官方網站。其中,對文化距離缺失值,采用中國與其周邊國家的文化距離均值予以替代,對其他指標的缺失值則采用線性插值法進行補充。此外,本文選取的5個控制變量中,是否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是否加入世貿組織數據來源于WTO數據庫,其余指標均來自WDI數據庫。選取的3個門檻變量中,建交時長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雙邊投資協定簽訂時長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友好城市建立數量數據來源于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聯合會官網。

具體變量說明及描述性統計見表2所列。

五、實證結果

(一)特征事實分析

本文根據2002—2021年各國與中國國家距離均值排名的中位數,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劃分為兩類,即與中國國家距離較小組和與中國國家距離較大組。圖1顯示了中國在這兩類國家平均農產品出口貿易額的時序演變情況。從圖1可以看出,隨著時間推移,中國在國家距離較小組的平均農產品出口貿易額明顯高于國家距離較大組。2021年,中國在國家距離較小組的平均農產品出口額高達8.79億美元,而在國家距離較大組的平均農產品出口額僅為0.97億美元,前者是后者的9倍之多。從圖1可以較為直觀地看出,國家距離已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產生了較為明顯的影響。

(二)基準回歸

本文采用引力模型進行隨機效應、固定效應及混合效應回歸,F檢驗表明固定效應優于混合效應,LM檢驗表明隨機效應優于混合效應,故排除混合效應。Hausman檢驗統計量為140.110,伴隨概率為0.000,表明應拒絕隨機效應與固定效應不存在系統差異的原假設,因此,最終選取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為細致分析變量間的關系,本文逐步納入各類變量進行回歸,基準回歸結果見表3所列。其中,模型1分析控制變量的影響,模型2和模型3分析國家距離的影響效應。結果顯示,國家距離的影響系數顯著為負,表明中國在共建國家的農產品出口貿易受到了國家距離的不利影響。原因如下:①從交易成本來看,農產品的特殊屬性對運輸保鮮、運輸時長、基礎設施等提出更高要求。在這一特性的影響下,國家距離增大所帶來的運輸成本、時間成本、企業資源獲取成本等顯性交易成本將更加顯化,同時,由制度距離及文化距離增大等帶來的隱性交易成本也明顯提升,進而負向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②從出口效率來看,國家距離的增大會延長出口周期,增加手續辦理難度,阻礙出口效率提升,這與農產品出口對時間的嚴格要求背離,將會負向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③從出口風險來看,隨著國家距離增大,中國農產品出口所面臨的市場風險、尋租風險及政治風險等進一步復雜化,在不同的出口環節都有可能受到信息不對稱、腐敗、尋租、契約約束度降低等的不利影響,同時競爭激烈且不穩定的外部環境也加劇了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因此,H1得以驗證。

從控制變量看,人口密度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伴隨共建各國人口增長,其對農產品的需求明顯增多,加之共建各國與中國存在農產品互補效應,因而能正向促進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人均谷物單產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人均谷物單產反映了東道國的自然資源稟賦,當東道國自然資源稟賦較好時,其國內農產品需求能得到基本滿足,不利于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東道國是否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影響系數為正但不顯著,這反映出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來推動農產品貿易發展的制度紅利正在逐漸消退(石超等,2023)[43]。相反,加入世貿組織的影響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原因是全球性經濟合作組織能夠有效促進國家間貿易往來,減少貿易摩擦,使雙邊貿易活動受到制度框架保護,進而提高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效率。對外開放程度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反映該指標尚未成為影響中國對共建國家農產品出口貿易的重要因素。

(三)分維度回歸

表4報告了分維度回歸結果。模型4顯示,地理距離對中國在共建各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與H1a不符。可能的原因是,伴隨新興技術的發展、交通網絡的普惠、貿易網絡的生成等,地理距離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方向發生改變。地理距離已不再因農產品本身具有保質期短、體積大、易腐蝕等特性而成為阻礙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因素,即反映了在全球化趨勢加強、運輸技術突飛猛進的背景下,農產品出口貿易具有了擺脫地理距離約束的新特征。模型5顯示,經濟距離對中國在共建各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也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與H1b相悖。原因是,在全球貿易網絡形成及中低收入國家日益積極參與全球農產品出口貿易市場的背景下,經濟距離與農產品出口貿易之間的負向關系正隨時間推移而減弱。兩國經濟距離越大,兩國越可能表現出極強的經濟互補性,擁有廣闊的貿易合作空間,也更便于出口企業在跨國貿易中獲取競爭優勢,從而推動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模型6和模型7顯示,文化距離、制度距離均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呈顯著負向影響,H1c和H1d得以驗證。文化距離影響系數的絕對值明顯大于制度距離,表明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受文化距離的負向影響更顯著。文化距離過大,意味著兩國因行為模式差異、價值觀差異帶來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將提升雙方的溝通難度及貿易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從而加大交易成本,給貿易雙方帶來不信任感,不利于農產品出口貿易。而制度距離之所以與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息息相關,是因為兩國制度距離的增大加大了農產品出口貿易所面臨的風險,進而使農產品出口貿易合同的執行難以保障。往往兩國制度差異越大,越不利于貿易雙方依賴感及信任感的構建,從而負向影響農產品出口貿易。

(四)穩健性檢驗

本文采用剔除極端值、替換核心解釋變量測度方式、替換被解釋變量、替換模型等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①剔除國家距離的極端值,將樣本中國家距離最高(卡塔爾)和最低(蒙古國)的兩個國家予以剔除;②更換國家距離測度方法,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重新計算國家距離;③以中國對共建各國農產品出口額占共建國家總出口額的比例作為被解釋變量,選用泊松偽極大似然估計法(PPML)重新估計;④采用PPML模型處理農產品出口貿易額中的零值問題。以上穩健性檢驗結果依次見表5模型8至模型11,可以看出,國家距離的估計系數均顯著為負,與基準模型保持一致,表明上文研究結論較為穩健。

(五)內生性檢驗

本文內生性處理主要包含遺漏變量及反向因果,國家距離可能會因農產品貿易出口額的提升而縮小。原因是,近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就農產品貿易展開規模化合作,為改善雙邊貿易環境、縮小文化差異、形成緊密關系創造了條件,尤其有助于雙邊制度及文化等無形距離的縮小。本文采用國家距離變量本身的滯后一期及使用份額移動法構造的Bartik-iv作為工具變量解決該問題(3),結果見表6模型12和模型13所列。首先,從工具變量有效性看,第一階段回歸中iv_L.country_dist、Bartik-iv的系數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同時,弱識別檢驗Cragg?Donald Wald F統計量均大于16.380,表明不存在弱工具變量問題;不可識別檢驗Anderson LM統計量也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不存在不可識別問題,綜合反映了工具變量選取的有效性。其次,第二階段回歸結果顯示,國家距離變量的系數分別在1%、10%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與基準模型保持一致。上述結果表明,即使考慮內生性問題,研究結論依然穩健。

(六)異質性分析

“一帶一路”共建各國在不同地理區位因素的客觀影響下,展現出不同的自然資源稟賦及農業生產水平,同時在經濟發展水平、市場發展潛力等方面也存在明顯差異。疊加上述因素,這可能會影響東道國對農產品的需求程度,進而使中國與各東道國的國家距離對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存在異質性。因此,本文從區域差異、收入水平差異及市場潛力差異3個視角展開異質性分析。

1. 區域差異

將全樣本劃分為亞非地區和歐洲地區,檢驗不同區域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差異。表7模型14和模型15顯示,相較于亞非地區,歐洲地區各國與中國的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更明顯。原因是,相較于亞非國家,中國與歐洲國家在語言、宗教及消費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更大,同時中國與歐洲各國在制度環境方面的差異亦十分顯著,這會降低歐洲國家對中國出口農產品的消費量,同時中國農產品出口在該區域也面臨歐盟、美國和中亞等國家的激烈競爭,這將會加劇國家距離的不利影響。

2. 收入水平差異

以2021年WB公布的世界各國收入水平為標準,本文將共建國家劃分為中高收入水平國家(人均GNI>4 095美元)和低收入水平國家(人均GNI<4 095美元)并進行分組回歸,結果見表7模型16和模型17所列,低收入水平共建國家的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中高收入水平共建國家則不顯著。原因是,低收入水平國家的制度法律體系較為薄弱,應對突發事件的手段單一。在上述區域,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會因制度距離、文化距離增大而產生更高的交易風險,由此增加了交易談判成本,將阻礙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發展。

3. 市場潛力差異

以2002—2021年全球GDP增長率的平均值為依據,本文將各國劃分為市場潛力較大國家和市場潛力較小國家兩組進行回歸。表7模型18和模型19顯示,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在市場潛力較大的國家更顯著,在市場潛力較小的國家卻出現了正向影響,但并不顯著。原因是,市場潛力較大的國家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較高,吸引了較大比例的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但受國家距離綜合性、復雜性及難以約束性的影響,當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額越大時,所承受的由國家距離帶來的負向影響也就愈明顯。

(七)門檻效應分析

1. 門檻效應存在性檢驗

本文分別選取雙邊投資協定簽訂時長、建交時長、友好城市建立數量作為門檻變量進行門檻回歸。在進行回歸前,需對是否存在門檻效應進行檢驗。在經過Bootstrap重復抽樣后獲取的檢驗結果見表8所列。結果顯示,建交時長和友好城市建立數量通過了雙重門檻效應,而雙邊投資協定簽訂時長僅通過了單門檻效應。在三類門檻變量的調節下,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影響的非線性效應得到了驗證。

2. 門檻效應結果分析

表9匯報了國家距離影響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門檻面板回歸結果。模型20、模型21及模型22依次為以雙邊投資協定簽訂時長、建交時長和友好城市建立數量為門檻變量的門檻回歸結果。

模型20回歸結果顯示,當雙邊投資協定簽訂時長低于門檻值時,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具有顯著負向影響(-1.216),但當雙邊投資協定簽訂時長高于門檻值時,這一負向影響將減弱且變為以不顯著(-1.076),這表明,伴隨雙邊投資協定時長的增加,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將得到緩解。原因是,雙邊投資協定的簽訂使中國能夠在投資高度自由化和便利化中獲得投資經貿快速增長的機會,但雙邊投資協定的簽訂所產生的效應并不能夠及時顯現,而是一個逐漸實現的過程,具有一定的時滯性。相較于協定簽訂時長較短的東道國,協定簽訂時長較長的東道國則更能明確開展貿易的市場準入條件和需要履行的義務,這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一方面,雙邊投資協定能促進雙方形成更加緊密、穩定的貿易關系和互補的供應格局,也能彌補因雙邊制度距離、文化距離過大而引致的溢出風險;另一方面,雙邊投資協定作為兩國政府為鼓勵和保護雙方投資經貿簽訂的法律協定,具備較強的正式性,當面臨由國家距離引發的交易沖突時,雙邊投資協定也能成為解決矛盾的重要手段。因此,伴隨雙邊協定簽訂時長的增加,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會得到削弱。

模型21回歸結果顯示,隨著建交時長跨越第一、第二門檻值,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逐漸減弱,其影響系數在第一門檻值前為-1.630,在第一和第二門檻值之間為-1.465,在跨越第二門檻值后,則變為了-1.306,這表明,伴隨建交時長的增加,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將得到緩解。原因是,文化差異、制度差異等無形壁壘的存在,仍會對農產品出口貿易構成挑戰,雙邊交往及信任越來越被認為是一種可以處理這些無形貿易壁壘的有效工具。建交時長的增加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兩國外交關系的穩定性。這一穩定的外交關系在政治層面有助于強化兩國政治信任和合作,為農產品出口貿易創造友好和穩定的政治環境。此外,長期穩定的外交關系也有助于增進兩國文化、制度交流,提升對中國農產品的認知度和接受度。這將進一步增強兩國制度、文化的包容貫通,從而減少出口方的適應及熟悉成本,有助于緩解國家距離的負向效應,并助推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因此,伴隨建交時長的增加,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會得到削弱。

模型22回歸結果顯示,隨著友好城市建立數量跨越第一、第二門檻值,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逐漸減弱,其影響系數在第一門檻值前為-1.179且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在第一和第二門檻值之間為-1.022,在跨越第二門檻后,則變為了-0.877且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表明,伴隨友好城市建立數量的增加,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將得到緩解。原因是,從本質上看,友好城市的建立有助于降低企業從事農產品出口活動的貿易成本。建立友好城市數量較多的國家能確定部分制度性的協議關系,為雙方經濟交往與互信加深提供基礎平臺,使企業能夠通過商務交流、互訪活動等舉措增進對東道國市場等的認識,更好地了解對方的消費偏好和文化習俗,能有效降低信息搜尋成本,維持長期關系,也為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提供優先權,并降低出口風險的發生概率。此外,友好城市作為一種非正式外交活動,依托城市交往這一“打開窗口”的特殊角色,在推動雙邊人文交流的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出口企業的文化適應能力,提升貿易雙方的信息透明度和合作匹配度,進而緩解國家距離帶來的負向效應,促進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因此,伴隨友好城市建立數量的增加,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會削弱。基于此,H2得以驗證。

六、結論與建議

本文采用馬氏距離對共建國家與中國的國家距離進行測度,并采用拓展引力模型檢驗共建各國與中國的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結論如下:第一,共建各國與中國的國家距離負向影響了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其中,文化距離、制度距離的負向影響最為明顯,而地理距離、經濟距離則呈正向影響。第二,亞非地區、中低收入水平、市場潛力較大的共建國家與中國的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更顯著。第三,雙邊投資協定簽訂時長、建交時長、友好城市建立數量均在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中存在顯著的門檻效應,當各變量高于門檻值時,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負向影響將會被削弱。

基于以上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重點關注共建國家與中國國家距離的綜合影響。面對復雜的貿易環境,中國出口企業不僅需要做好前期風險評估,還需要建立系統的風險預警機制。一是出口企業應該了解中國與各國的國家距離,包括地理距離、文化距離、經濟距離和制度距離等方面的差異,并對這些差異帶來的風險進行評估。二是出口企業應該通過定期市場調研、監測國際貿易政策變化、暢通與東道國企業或政府的溝通渠道等方式建立系統風險預警機制,進而緩解國家距離的不利影響,促進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健康發展。

第二,突出強化中國與共建國家的文化交流和制度共建,以期彌補因文化距離和制度距離過大所造成的不利影響。一是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人文交流機制,加強民間組織往來,縮小彼此文化差異,為農產品出口貿易營造良好環境。二是應在承認制度多樣性的前提下求同存異,規避和克服因制度差異造成的農產品出口貿易折戟現象。三是應強調與共建國家協商制定共同的貿易規則和標準,確保在尊重各國國情和法律的基礎上,實現政策對接和市場準入的便利化。

第三,深刻把握雙邊投資協定、建交時長、友好城市建立的門檻作用。一是要繼續推行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合理約束兩國投資貿易行為,為出口企業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格外關注與共建國家的政治、經濟來往,并依據近年與伙伴國家的關系發展情況適當調整外交等級,從而與共建各國結成更高層次的外交等級關系。同時,應通過加強高層互訪、深化政治互信,加強經濟合作、增強與共建國家的經濟聯系等手段,為農產品出口貿易營造良好政治經濟環境,進而促進其發展。三是要充分利用友好城市建立的優勢,通過建立友好城市間的定期交流機制、強化友好城市間的農產品貿易信息共享機制等手段,積極發揮城市外交在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中的作用。

第四,客觀識別不同地區國家距離的異質影響。一是要根據當前農產品出口現狀、中國與各國的國家距離現狀等,優化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農產品出口的區域分布,進而提升農產品出口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二是要重視與歐洲地區、中低收入水平、市場潛力較大國家的農產品貿易合作,通過建立對外合作交流平臺、提高對外貿易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大新型農業國際發展交流等手段,緩解國家距離的負向影響。

七、研究不足與展望

本研究雖較為深入地分析了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但仍存在研究不足現象。囿于國家距離內涵的復雜性和綜合性,本研究僅從地理距離、經濟距離、制度距離及文化距離4個維度對國家距離進行測度,仍稍顯不足。未來研究中,國家距離的指標體系構建仍需繼續完善,在目前已有的各種距離因素基礎上可考慮增加其他可能的距離因素,如外交距離(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的友好關系程度)、知識距離(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知識創造和創新的差異)、全球連接距離(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世界與其他地區聯系交流的差異)等,進而綜合考察國家距離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

注 釋:

(1)文中共建國家共包含56國,具體包括阿爾巴尼亞、阿富汗、阿聯酋、阿曼、阿塞拜疆、埃及、愛沙尼亞、巴基斯坦、白俄羅斯、保加利亞、北馬其頓、波黑、波蘭、俄羅斯、菲律賓、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柬埔寨、捷克、卡塔爾、科威特、克羅地亞、拉脫維亞、老撾、黎巴嫩、立陶宛、羅馬尼亞、馬爾代夫、馬來西亞、蒙古國、孟加拉國、緬甸、摩爾多瓦、尼泊爾、沙特阿拉伯、斯里蘭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塔吉克斯坦、泰國、土耳其、土庫曼斯坦、文萊、烏克蘭、烏茲別克斯坦、匈牙利、亞美尼亞、也門、伊拉克、伊朗、以色列、印度、印度尼西亞、約旦和越南。

(2)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一帶一路”貿易合作的機遇與挑戰》.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801/c40531-29440648.html。

(3)Bartik-iv變量的構造說明:本文借鑒洪聯英和劉栩君(2023)[44]的研究,使用份額移動法構造Bartik工具變量(Bartik-iv),即使用滯后一期的國家距離得分country_distj,t-1與國家距離在時間上的一階差分Δcountry_distt,t-1的乘積來模擬出各年度國家距離的估計值。Bartik工具變量由于與核心解釋變量高度相關,且滿足外生性要求,因此,具有合理性。

參考文獻:

[1]HUANG H,LAMPE M V,TONGEREN F V. Climate Change and Trade in Agriculture[J]. Food Policy,2011,36(S1):S9-S13.

[2]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 The State of Agriculture Commodity Markets[R]. Rome: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2022.

[3]高道明,田志宏,黃德海.中國企業海外農業投資的區位決定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20(11):113-130.

[4]黃玉睿,賓建成,方慧.進口國貿易便利化對促進中國農產品出口的影響效應——基于美國、日本、韓國及歐盟25國的實證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20,41(5):119-125.

[5]韓一軍.我國農產品貿易現狀、問題與對策[J].人民論壇,2023(4):70-73.

[6]蘇昕,張輝.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網絡結構與合作態勢[J].改革,2019(7):96-110.

[7]李月娥,張吉國.文化距離對農產品貿易的影響研究——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證據[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6(5):64-70.

[8]陳衍泰,范彥成,湯臨佳,等.開發利用型海外研發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基于國家距離視角[J].科學學研究,2018,36(5):847-856,954.

[9]裴長洪,樊瑛.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國家特定優勢[J].中國工業經濟,2010(7):45-54.

[10]田暉.國家文化距離對中國進出口貿易影響的區域差異[J].經濟地理,2015,35(2):22-29.

[11]韓永輝,麥煒坤,王賢彬,等.穩健外交關系驅動中國企業走出去——來自雙邊聯合聲明公報簽訂的證據[J].國際經貿探索,2022,38(5):99-116.

[12]GHEMAWAT P. Distance Still Matters:The Hard Reality of Global Expans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1,79(8):137-147.

[13]劉禹君,劉一騰.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格局演化及優化策略[J].浙江學刊,2021(4):113-122.

[14]陳林,彭婷婷,呂亞楠,等.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出口——基于二元邊際視角[J].農業技術經濟,2018(6):136-144.

[15]李星晨,劉宏曼.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農產品出口增長的二元邊際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2):13-23.

[16]劉宏曼,王夢醒.制度環境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貿易效率的影響[J].經濟問題,2017(7):78-84.

[17]朱晶,畢穎.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農產品出口深度和廣度的影響——以“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為例[J].國際貿易問題,2018(4):60-71.

[18]曹芳芳,張靜,李先德.貿易制度安排對中國農產品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效率的影響——基于時變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22,36(4):67-78.

[19]劉錠.“一帶一路”背景下基礎設施建設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研究[J].中國商論,2023(23):24-27.

[20]丁世豪,何樹全.中國對中亞五國農產品出口效率及影響因素分析[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9(5):13-24.

[21]肖雙薇.多維距離對中國在“一帶一路”直接投資的影響[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20.

[22]李文霞,楊逢珉.中國農產品出口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影響因素及貿易效率——基于隨機前沿引力模型的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9(7):100-112.

[23]CHEPTEA A.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s[J]. Economics of Transition,2007,15(2):211-255.

[24]謝孟軍,王立勇.經濟制度質量對中國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改進引力模型的36國(地區)面板數據分析[J].財貿研究,2013,24(3):77-83.

[25]RAGOZZINO R. The Effects of Geographic Distance on the Foreign Acquisition Activity of U.S. Firms[J].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9,49(4):509-535.

[26]CARR D,MARKUSEN J R,MASKUS K E. Estimating the Knowledge-Capital Model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3):693-708.

[27]姚輝斌,彭新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制度環境對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21(4):17-29.

[28]方國柱,雷權勇,祁春節.制度質量是否促進了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全球柑橘貿易的證據[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5):77-89.

[29]FLORES R G,AGUILERA R V. Globalization and Location Choice:An Analysis of US Multinational Firms in 1980 and 2000[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38:1187-1210.

[30]潘鎮,金中坤.雙邊政治關系、東道國制度風險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J].財貿經濟,2015(6):85-97.

[31]張倩,李芳芳,程寶棟.雙邊政治關系、東道國制度環境與中國OFDI區位選擇——基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19,35(6):89-103.

[32]宗芳宇,路江涌,武常岐.雙邊投資協定、制度環境和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區位選擇[J].經濟研究,2012,47(5):71-82,146.

[33]MAKINO S,TSANG E W K. Historical Tie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n Exploratory Stud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1,42(4):545-557.

[34]BECKERMAN W. Distance and the Pattern of Intra-European Trade[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6,38(1):31-40.

[35]TOKAS K,DEB A K. CAGE Distance Framework and Bilateral Trade Flows:Case of India[J]. Management Research Review,2020,43(10):1157-1181.

[36]KAUFMANN D,KRAAY A,MASTRUZZI M. The Worldwide Governance Indicators:Methodology and Analytical Issues[J]. Hague Journal on the Rule of Law,2011,3(2):220-246.

[37]DINNER I M,KUSHWAHA T,STEENKAMP J. Psychic Distance and Performance of MNCs During Marketing Cris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9,50(3):339-364.

[38]丁一兵,馮子璇.中國同RCEP其他成員國農產品貿易演化趨勢分析及影響因素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112-126.

[39]喻美辭,蔡宏波.自由貿易協定能緩解中國出口農產品質量升級困境嗎[J].國際貿易問題,2022(8):136-155.

[40]張子劍,張慶萍.國際貿易新形勢下中國農產品出口中亞五國貿易效率及潛力研究[J].江蘇商論,2024(2):48-54.

[41]吳天博,田剛.“絲綢之路經濟帶”視域下中國與沿線國家木質林產品貿易——基于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9(11):77-87.

[42]HANSEN B E.Threshold Effectsin Non-dynamic Panels:Estimation,Testing,and Inference[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1999,93(2):345-368.

[43]石超,胡列曲,段海濤.貿易便利化對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23(5):77-86.

[44]洪聯英,劉栩君.關鍵設備進口、關系專用性投資與企業技術創新[J].國際經貿探索,2023,39(12):39-56.

[責任編輯:陳春香]

主站蜘蛛池模板: a毛片免费观看|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日韩麻豆小视频| 少妇精品网站|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观看| 欧美综合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香蕉久久| 无码 在线 在线|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深爱婷婷激情网|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天堂成人av|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制服无码网站| 成人午夜网址| 欧美劲爆第一页| 国产小视频a在线观看|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91亚洲视频下载|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欧美一区福利| 538国产在线|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99性视频|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日韩专区第一页| 日本a∨在线观看|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狠狠亚洲五月天|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96在线 |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91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视频a|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蜜桃|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国产一在线|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亚洲第一黄色网| 在线va视频|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