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軍民融合建設,提升軍民融合水平。美俄作為世界軍事強國,在軍民融合發展的各階段有許多經驗,對我國提升軍民融合水平有借鑒作用。
【關鍵詞】軍民融合|美國|俄羅斯|軍民技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期軍民融合發展,總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豐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圍,提升融合層次。針對美俄兩個軍事強國,在軍民融合領域的先進經驗,為我所學所用,為實現祖國統一、民族復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軍事強國離不開軍民融合
縱觀美俄軍事實力的強大,其軍事實力發展歷程上都離不開軍民融合的印記。
(一)美國軍民融合發展背景
二戰勝利后,美國軍事實力一直保持世界最強,近80年軍力發展背景歷經兩個時期。第一時期(40-80年代),推行“先軍后民、以軍帶民”的政策。施行軍民分離的市場分割制度,形成了軍用和民用完全分離的兩個市場。第二時期(80年代至今),推行“軍民一體化”戰略。80年代新技術革命的興起,美國政府意識到軍民分割制度市場成本過高,推廣利用民用技術的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通過實施“軍民一體化”戰略,把軍用工業同民用工業基礎有機組合,形成一個軍民融合的國民經濟工業體系,體系中軍用科技和民用科技資源共享、雙向轉移,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有機結合,相互推動。“軍民一體化”戰略實施,使美國一直保持軍力世界領先水平至今。“軍民一體化”戰略實施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起步階段(1992—1994年):消除軍民融合技術障礙、打破標準壁壘,建立“軍民融合”的國家科技工業體系。軍民結合階段(1995—2006年):培育具有創新活力的中小民用企業進入軍用市場。深度融合階段(2007—2011年):準許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公平競爭,提高軍民融合開放水平。軍民融合一體化階段(2012年至今):完善軍民兩用技術轉化評價指標體系,面向全球建立軍民融合大市場。
(二)俄羅斯軍民融合發展背景
二戰勝利后,世界進入長時間冷戰時期,1992年“前蘇聯”解體,俄羅斯取代“前蘇聯”國際政治地位。俄羅斯的軍力發展背景經歷兩個時期:蘇聯時期(40-90年代),“軍事優先”戰略時期。為維護前蘇聯與美國的軍力平衡,“前蘇聯”把軍事工業放在優先發展地位,建有大規模軍民分割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蘇美兩國展開長期軍備競賽。俄羅斯時期(90年代至今),軍民融合發展時期。“前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開始迅速下滑,國防預算急劇下跌,軍工裝備制造業萎縮,迫使俄羅斯政府對軍民融合進行戰略謀劃,推行國防科技工業“軍轉民”和“軍民融合”戰略實施。俄羅斯軍民融合發展經歷兩個時代:葉利欽時代,為緩解軍工裝備制造業萎縮局面,加快“軍轉民”的進程,俄羅斯采取“休克療法”,讓軍用裝備企業面向市場,使俄羅斯國防工業處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普京時代,普京上任后全面深化軍事工業改革,對軍工企業實行兼并重組,建立市場化競爭機制,推進軍民融合和軍民兩用技術的快速發展,建立軍民融合的市場體系,把俄羅斯重新帶入世界軍事強國行列。
二、做好軍民融合頂層設計
美俄軍民融合的發展,都源自于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一)美國以組織架構為保障
美國的軍民融合管理體制組織架構包括:頂層,決策部門,聯邦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決策并擔負軍民融合頂層協調職責。中間層,統籌和規劃部門,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總統科技政策局等,制定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發展規劃,頒布法律、法規,制定預算和科技政策指南并提交國會審議。平行層,立法督察,國會審批軍民融合發展預算,立法授權軍民兩用技術轉移、知識產權、稅收、監管等。執行層,政府相關機構負責軍民融合戰略實施,政府引導創新性民用企業。
(二)俄羅斯以健全組織機構建設統籌軍民融合發展
俄羅斯的軍民融合管理體制架構包括:頂層,決策層,聯邦安全委員會和總統科學技術政策委員會。聯邦安全委員會為協調軍民融合最高機構,負責協調處理國防部與政府其他部門相關權限,既有決策功能又有執行功能。總統科學技術政策委員會協助政府制定軍民融合戰略落地措施。中間層,設立部級政策、資源協調機構,主要是軍事工業委員會和跨部門科技政策協調委員會,統籌軍民融合相關資源,審查相關政策。
三、深化各項改革推動軍民融合發展
美俄在軍民融合發展各階段,推進軍民各項改革。
(一)美國推動多領域體制機制改革
美國通過多領域體制機制的改革統籌軍民融合發展:一是統籌軍民兩用產品市場化改革。軍用工業的采購和勞務更多地依托和面向民用工業領域,促進軍民一體化。二是統籌軍民要素市場化改革。推進創新、科研、制造、維修和服務軍民一體化,縮小軍民分割領域。三是統籌軍民兩用企業市場化重組。擴大軍用企業和民用企業兼并重組,推動軍用企業私有化、市場化。對具有性質相同、功能相近的軍民融合項目、行業部門和企業集團實行兼并重組。四是統籌軍民融合戰略性重組。通過軍用、民用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剝離非核心業務,兼并重組同類業務,實現優勢互補,加強民用產品市場競爭力。五是對新興軍民融合項目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劃分軍民融合項目為國防專用、半軍半民、民用主導三類。對國防專用類,政府放開維修業務,優選先進生產工藝設備,降低采購和生產的特殊要求;對半軍半民類,通過兼并重組,相對集中軍用業務;對民用主導類,采用市場標準和慣例。
(二)俄羅斯施行多項政策措施推動軍民各領域改革
俄羅斯在統籌軍民融合發展過程中,兼顧軍民發展需求推動多領域改革。一是鼓勵民品發展。鼓勵軍民通用技術產品,創新型、競爭力強的民品拓展國內外市場空間。二是主打國際軍火市場。俄羅斯以適應國際軍火市場需求為目標,改革軍用產品訂貨制度,實行市場化軍用產品訂貨方式。三是推動軍用工業企業所有制結構改革。充分利用民用科研生產力為軍用工業服務,打破軍用產品訂貨承包商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只要具有軍用產品訂貨任務許可證的科研生產單位,都可以成為軍用產品訂貨的承包商。四是推進競爭與加強監管并重。在國防、經濟和科技等各個領域均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競爭,將競爭作為軍用產品訂貨的基礎手段。五是出臺多部促進軍民融合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制定促進軍民融合技術的跨國合作和技術轉移政策。六是加強軍民融合領域國際合作交流。將許多關鍵性的軍民兩用技術列為國際合作項目,與其他國家建立合作關系并創建技術合作平臺,通過出口先進軍事技術增加收益,進一步推動本國軍用、民用科技進步。
四、建立軍民融合標準化體系
美俄在實施軍民融合戰略各個階段,都會遇到軍民技術轉化、軍事機密涉密等棘手問題。通過建立軍民融合標準化體系,實現軍民融合健康、有序、安全。
(一)美國統一軍民技術標準
美國在軍民融合標準體系建設上,一是不斷推動軍民技術標準對接與統一,具體做法是逐步降低軍用技術標準,放低民企參軍的門檻。二是不斷調整軍用技術結構,大力發展軍民兩用技術,將軍用技術轉化為民用技術。三是政策支持,美國國防部規定,只有在確定沒有民用標準可用或是民用標準不能滿足軍用需求的條件下,才許使用軍用標準,同時鼓勵最大限度地使用能夠滿足軍用要求的民用標準,嚴格限制濫用軍用標準和規范軍用標準的使用場景。經過幾十年標準化體系建設,美國軍用產品專用技術比重已不足15%,軍民通用技術已超過80%。
(二)俄羅斯推進標準化體系改革
俄羅斯持續推進軍民融合標準化改革。一是建設和完善高水平的國標軍標體系。二是出臺《俄聯邦標準化發展構想》,將軍用標準化作為國家標準化工作的一部分,促進軍民通用標準化工作。三是加強標準化工作落地生根。推廣使用行業標準,避免軍用標準與國家標準相互影響,行業標準由工業部門維護管理,便于軍民科技的雙向轉化。近20年的標準化體系建設,俄使用軍民通用的國家級標準達9000項左右,使用國家級軍用標準僅為2000項左右,民用標準占比高達80%左右。
五、加強軍民融合,推動國防現代化邁上新臺階
美俄軍民融合經驗,為我所學所用。
一是注重頂層設計。在國家層面構建軍民融合協調機制,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的協調機制和各職能部門分工落實的管理體制,形成一個科學、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做到決策科學、執行到位、監督規范、雙向發力的軍民融合組織體系,為推進中國式國防現代化,促進國家統一,實現民族復興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推動體制機制改革。推動軍民融合各領域改革,在軍用產品市場化改革、軍用要素市場化改革、軍用企業所有制改革、軍用涉密制度改革等方面持續發力,營造軍民融合發展寬松環境。
三是軍民兩用技術標準化工作跟進。強化軍民兩用技術標準化工作,從國家安全層面,完善法律體系,保障涉密技術,該保密的保密,該放開的,由相關知識產權法律保障放開。從技術層面,推動軍民兩用技術相互促進,極大地調動軍民兩用科技作為生產力對社會建設、經濟建設以及國防建設的助推、引領作用,實現國富軍強。中國軍轉民
(作者簡介:常健,國家發改委宏觀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