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媒體時代,微信公眾號已成為青年學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在這一趨勢下,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工作也應順勢而為,充分發揮微信公眾號傳播優勢。本文以“友治之聲”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實踐為例,探討新媒體在高校學生黨員教育中的實踐與探索,旨在為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新媒體|學生黨員|教育
新媒體已成為重要的黨建載體,發揮其在黨建中的優勢,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不斷改進黨員教育提質增效的有效措施。因此,最大化發揮新媒體在學生黨員教育工作中的優勢,不斷提升學生黨員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時代所向、大勢所趨。筆者經過多年網絡思政實踐,形成“友治之聲”微信公眾號這一有一定影響力的學生黨員教育品牌。基于實踐經驗,本文深度剖析了新媒體如何賦能學生黨員教育工作,并就如何利用微信公眾號創新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實踐路徑進行深度分析。
一、緣起:問題的提出和研究現狀
(一)新媒體賦能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研究現狀
新媒體的迅猛發展為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提供了新的平臺和工具,探究分析新媒體如何賦能學生黨員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學界已有一些相關研究,通過分析發現,相關研究主要聚焦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研究分析應用價值。朱向福等人指出,新媒體可以為學生黨員教育提供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學習資源,能提供更廣闊的交流和合作平臺及更加直觀和生動的思政教育形式[1]。趙曉靖等人指出,新媒體能增強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靈活性、連續性、創新性[2]。第二,研究分析存在的不足之處。孫鳳舞等人指出,新媒體在學生黨員教育中的運用存在對主流新媒體的研究運用略顯欠缺、呈現方式單一、教育管理針對性不足等問題[3]。秦瑞鵬等人指出,新媒體為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可能性,但也存在著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單一性、學習資源的不足、缺乏有效的互動與反饋機制以及黨員教育的實際效果難以量化等問題[4]。第三,新媒體在學生黨員教育的應用開發。樊春俊等人以易班為例,就如何利用易班平臺創新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工作的實踐路徑進行研究分析[5],孔曉夢等人對“共產黨員”和“南航徐川”等公眾號的研究發現,立足主流發聲以及挖掘服務職能等特點是優秀黨建平臺所具有的共性特征[6]。綜合已有研究可見,關于新媒體在學生黨員教育中實際運用的實踐研究尚顯不足。
(二)新媒體賦能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迫切性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員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新媒體的運用不僅可以提高教育的覆蓋面和效率,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這對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黨員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利用新媒體載體,加強對學生黨員的教育及網絡輿論引導的主導權和話語權,是當前高校學生黨員教育面臨的重大挑戰。因此,圍繞“為黨育人”任務,充分利用新媒體做好學生黨員教育工作,已然成為一項重要的新課題。然而,高校運用新媒體加強學生黨員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雖然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借助新媒體開展學生黨員教育,但多數還是主要局限于單向的信息新聞發布, 而且學生關注度低,內容綜合性差的缺點。此外,還存在所推送內容陳舊且脫節, 缺乏吸引力和互動性等問題。
二、對策:新媒體賦能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實踐探索
(一)拓展渠道,合力育人,助力學生黨員教育提質增效
第一,需要善于借力。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新媒體發展帶來的機遇,學生黨員樂于用網的特點,在這樣一個新變化的背景下,學生黨員的教育必須改變方式、調整思路,善于借力發力,創新工作方法。“友治之聲”微信公眾號的創建,就是旨在通過推送專題網文加強對黨員學生的教育引導。第二,注重“聯動”建設。要積極搶占網絡制高點,發揮網絡在培育學生黨員理論素養中的重要作用,支部委員的作用不容小覷。筆者作為“友治之聲”微信公眾號及黨支部負責人,注重發揮支部委員在網絡黨建中的引領作用和對時事熱點解讀,逐步構建師生共建共享的網絡育人格局。此外,還特別注重吸收優秀黨員、思政教師同行共同參與,注重集群工作、集體發聲、合力育人,實現共建、共享的目標,逐步構建較為完善的黨員教育工作矩陣,有效提升學生黨員教育質效。
(二)目標導向,靶向輸出,強化內容的有效供給
第一,入眼才能入心,入心才能化行。要最大化發揮新媒體在學生黨員教育中積極作用,必須堅持“目標導向,靶向輸出”的思路。“友治之聲”微信公眾號所送出的新媒體作品,就是堅持立足學生實際、體現學生特點、表達學生需求,如此學生黨員才愿意看、喜歡看、有興趣看。截至目前,“友治之聲”微信公眾號聚焦學生黨員相關問題,推送原創思政文章167篇,主題包括黨性教育、黨教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各個層面,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十分顯著。第二,樹立互聯網思維,遵循互聯網傳播規律。“友治之聲”微信公眾號作品的創作與輸出,始終堅持質量抓標準,以標準化建設為牽引,根據黨建標準化建設要求,結合黨建工作實際情況,用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對黨和國家的重要文件、黨建常規工作及重點內容等進行網絡化、立體化表達,推動學生黨建工作高質量發展。
(三)質量優先,內容為王,構建效果保障機制
第一,要有“質量上乘”的品質追求。作品質量是新媒體賦能學生黨員教育的關鍵,“友治之聲”微信公眾號所推送的內容,有專人負責從形式、格式、準確性、可讀性、有效性、權威性等方面嚴格把關,確保每一條信息都經過嚴格的篩選和把關,從而保證信息的質量和可靠性。同時,重點把握推送作品,力爭做到標題新穎、內容充實。諸如針對入黨啟蒙教育、愛國教育等,推送了諸如《寫給大學新生:我為什么鼓勵你爭取入黨?》《你真的愛國嗎?》等標題新穎、有一定噱頭、能夠吸引學生黨員群體的系列網文。第二,要有“內容過硬”的內涵體現。“友治之聲”所輸出的內容,建立在深入了解學生黨員的需求和興趣點的基礎之上,很大程度實現了內容的精準定位,使得學生黨員能夠自覺關注、自覺學習了解相關推送內容,實現從“被動”學到“主動”學的轉變,逐步“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網絡育人格局。第三,要有“交流互鑒”的學習態度。在日常的作品產出中,“友治之聲”微信公眾號運營團隊,不斷加強與同行的合作,相互借鑒好的經驗、做法提升微信公眾號平臺的引導力、傳播力、和育人能力。注重跨行合作,與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士交流,如程序員、市場營銷專家等。這種合作能夠帶來新的視角和創意,拓寬了創作團隊的思維邊界。
三、價值:新媒體賦能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經驗啟示
(一)拓寬思路,借勢而為,把握學生黨員教育突破點
新媒體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已經成為傳播信息、交流思想、塑造文化的重要平臺,很大程度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和社交的方式,也為教育領域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在學生黨員教育這一特殊領域,新媒體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微信公眾號作為新媒體時代的產物,已經成為信息傳播和社交互動的重要平臺,其所具有的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內容形式的多樣性、用戶互動的便捷性、個性化推薦的智慧性、社群運營的高效性等特點和優勢完全可以運用于學生黨員教育工作,而且有更能夠進一步有效提升教育的互動性和參與度,增強學生黨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二)立足學生,精準供給,形成同輩互助聯動效應
要把微信公眾號打造成為學生黨員教育的堅強陣地,關鍵要堅持需求導向,需要通過調研、問卷等方式,收集學生的興趣點、知識需求和學習習慣,以此為基礎設計教育內容,教育內容與學生需求相匹配,才能激發學生黨員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同時,創作、推出的教育作品應該具有人情味、趣味性、故事性強的特點,如此學生黨員才會積極關注,并廣泛宣傳,發揮黨員影響黨員的效果,從而形成聯動效應。
(三)注重主動,積極發聲,多舉措強化思想引領
吸引學生關注,才能影響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主動性至關重要。這也就要求,在利用微信公眾號加強學生黨員教育的過程中,需要主動策劃和推送教育內容,確保學生黨員及時接觸到最新的教育信息和動態,確保所供給的內容是有效的,從而增強教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再者,應該主動通過相關征集、互動活動等多樣化途徑,了解學生對熱點事件的看法,積極發聲,建立正面的輿論場,傳播正能量,不斷強化思想引領,為黨和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青年黨員。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朱向福.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黨員思政教育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3,39(12):16-18.
[2]趙曉靖,楊倩,陳秀梅.基于SWOT分析法探析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新路徑[J].中國軍轉民,2023(12):62-63.
[3]孫鳳舞.新媒體在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3):179-181.
[4]秦瑞鵬.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24):182-184.
[5]樊春俊,翟琪麟,朱猛,曲文濤.新媒體視域下創新大學生黨員教育的實踐探索——以“易班”平臺為例[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1(01):88-93.
[6]孔曉夢,周徐陽,金云云.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新媒體平臺的路徑優化,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12(02):79-83.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教育部思創中心(陜西工院)專項項目《精準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網絡育人現狀與路徑優化探究》(項目編號:2023SCZX-010)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李友治,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