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學武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民革中央企業家聯誼會副會長,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在湖南瀏陽,“鹽津菜”是被記錄在時光里古老又鮮活的舌尖美味。“鹽津”,緣起清代嘉慶年間的傳統工藝,是將新鮮的蔬果加入鹽和糖,使人生津,別有風味。
我國歷來有“南有蜜餞,北有果脯”之說。當“鹽津”工藝遇上涼果蜜餞,便成就了南方蜜餞的一塊金字招牌——鹽津鋪子。
從涼果蜜餞到品類眾多的零食,從默默無聞的小作坊成為A股中小板上市企業,從瀏陽走向大江南北乃至走出國門……跳動在人們味蕾上的鹽津鋪子,踩準消費者口味變遷步伐,用一小包零食成就了財富神話和產業傳奇。華麗蛻變的背后則是鹽津鋪子掌舵者張學武的信念和堅守、胸懷與視野。
只做零食一件事
故事的開始,張學武這樣介紹自己:“我是一個看著父輩做零食,現在也做零食的人。”
張學武是土生土長的瀏陽人,“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瀏陽精神于他而言,更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稟賦。
上世紀90年代初,張學武的父親開了一家蜜餞小作坊,請了幾個人幫忙,把周邊農村產的蔬菜、酸棗、楊梅等農產品,加工成頗具瀏陽傳統風味的“鹽津素食菜”。耳濡目染之下,“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匠人精神,在張學武心中悄然扎根。
那個時候的生產環境和衛生條件很難達到國家要求,父親心有余而力不足,每次碰到主管部門巡查,只能關起門來。張學武在感覺父親的無奈與無力時也琢磨出父親面臨的三個問題:沒品牌、沒好產品、沒渠道。不服輸的他打那會起就立志要將父親的事業傳承并發揚光大。
大學畢業后,張學武前往沿海知名外資食品企業做銷售。幾年過去,張學武有了父輩不曾有的見識與眼界。“國外一片薯片、一塊餅干都能成為世界品牌,有那么大的銷售市場,我們的傳統食品為什么不能呢?”
“機會來了!”看到了國際、國內食品行業的趨勢,張學武創業的信念愈發堅定,開始醞釀一個宏偉的商業藍圖。“只要以消費者為導向,做好產品,小食品一定能干出大事業。”彼時的張學武與現時一樣,對未來充滿信心。
2005年,張學武接手了父親的零食加工廠,創辦了鹽津鋪子,夢想也更加清晰:將鹽津鋪子做成未來中國休閑食品的領軍企業。
鋪子,老一輩人的說法是“一鋪吃三代”。張學武把它理解為傳承與專注,希望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把鹽津鋪子發展為百年企業。
“品牌、產品、渠道”,創業之初,張學武就有意避開父親走過的彎路,思考深層問題。
創業19年來,鹽津鋪子專注于中國傳統特色小品類休閑食品生產,不斷推陳出新,在原料配方、生產工藝、技術設備、質量標準、產品質量、品牌信譽方面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將“鹽津”這份獨特的舌尖記憶做成了大產業。
如今的鹽津鋪子正全方位推行“渠道為王、產品領先、體系護航”戰略,努力實現“產品領先+效率驅動”,產品也從最初的涼果蜜餞發展為中國傳統特色小品類休閑食品全品類產品體系,聚焦“鹽津鋪子”辣鹵零食、“31°鮮”深海零食、“憨豆爸爸”烘焙食品、“薯惑”焙烤薯片、“蒟蒻滿分”果凍、“蛋皇”蛋制品、堅果果干等七大品類品牌。
“大魔王”麻醬味素毛肚成為社交平臺上的零食“頂流”,“蛋皇”鵪鶉蛋進駐山姆會員商店……2024年上半年,鹽津鋪子多個渠道、多個品類實現快速發展。7月11日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鹽津鋪子預計實現營業收入24億元至25億元,同比增長26.72%—32.00%;歸母凈利潤3.1億元至3.3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26.18%—34.32%。
“做企業不是一蹴而就,不要想著賺快錢,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十幾年我就做了一件事情,所以才能做好。食品行業發展潛力巨大,沒有天花板,值得我用一輩子去做。”張學武說。
只做食品這一件事。張學武扎根制造業、專注品質,率領鹽津鋪子一步步發展成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綠色工廠、中國輕工二百強企業、湖南省制造業百強企業,榮獲第一屆新湖南貢獻獎、第六屆省長質量獎提名獎等榮譽。
守住品質一條鏈
在鹽津鋪子,一顆鵪鶉蛋在12個小時內即可變身為“蛋皇”。
小小鵪鶉蛋,本是不起眼的家常小吃,可張學武和他帶領的鹽津鋪子從中敏銳地看到了誘人的商業前景。
今年3月,鹽津鋪子以綠色、無抗生素、可生食的鵪鶉蛋為原料生產的“蛋皇”系列產品,以其萌趣、便攜、營養、美味、高性價比,迅速俘獲了大批消費者的心,成了年輕人的心頭好,一上市就成為爆紅產品,可謂零食賽道新晉黑馬。
好的鵪鶉蛋,從養殖開始。鹽津鋪子在江西修水建立了國內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數智化、無抗化蛋鵪鶉養殖基地,并在養殖基地45分鐘車程內布局了數字化程度與工藝標準一流的鵪鶉蛋工廠。
目前,鵪鶉養殖基地日均產蛋達120噸。每一顆鵪鶉蛋在養殖地基誕生后,會被第一時間運到工廠進行加工。從帶著鵪鶉體溫的新鮮蛋,到制作成為健康零食,所用時間不超過12小時。不論是鵪鶉飼料、飲用水質還是鵪鶉蛋制作工藝,每一顆“蛋皇”都經過了全流程嚴苛管控,做到0抗生素、0防腐劑、0人工色素添加。“蛋皇”也成了鵪鶉蛋零食行業首個獲“可生食”和“無抗生素”雙認證的品牌。
“蛋皇”系列產品是鹽津鋪子全鏈條守護產品品質的一個縮影。
企業的宗旨就是創造顧客。這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的觀點,也為張學武所秉持。企業之所以會存在,就是為了向顧客提供實實在在的價值,贏得利潤只能贏在一時,贏得品質才能贏在最后。
品質是好零食的根本,也是食品企業的命脈。“好零食,鹽津造”是鹽津鋪子提出的品牌理念。那么,如何才能造出好零食?
“好原料+好工藝+極致供應鏈”。這是張學武和鹽津鋪子的答案。進一步講,就是深入供應鏈最前端建設工廠,降低原料、人力成本,打造供應鏈優勢,以盡可能低的價格,讓消費者享有安全、美味、健康的品牌零食。
在零食行業,“貼牌”“代工”模式風行。相對“貼牌”“代工”,自主制造模式投入更多、擴張速度更慢。鹽津鋪子選擇后者,帶著“孤勇者”的氣魄,堅守匠人初心,一頭扎進自主制造這條更為艱難的路。
更難的路,也許是更正確的路。“貼牌”“代工”容易導致產品同質化和食品安全問題,這也是零食行業的痛點。而自主制造讓零食品質更好把控,張學武篤信這才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道。“鹽津鋪子堅持自主制造,源于我們對品質的堅守。”張學武始終堅持“源頭控制、自主生產、產品溯源”的國際食品制造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十幾年來未有半分動搖。
在張學武的領航下,2017年2月8日,鹽津鋪子在深圳A股敲鐘上市,成為“中國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
“鹽津鋪子永遠是一個制造業企業。”張學武說,要想清楚企業的基因是什么,鹽津鋪子不是互聯網基因,很多互聯網產品看上去傳播得很熱鬧,最終還是要回歸實體、回歸品質。
食品企業健康發展離不開穩定可靠的農產品供應鏈。圍繞自主制造這一核心,鹽津鋪子堅持“向上游多走一步”:投資建設種植基地,自主培植干果類產品原材料;在全國布局湖南瀏陽、湖南津匠、江西修水、廣西憑祥、河南漯河、新疆塔城六大生產基地,構建智能化生產和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體系,成為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近年來,鹽津鋪子原料基地建設大幅提速,核心產品向第一產業延伸。除鵪鶉養殖基地之外,還建成云南曲靖魔芋基地、新疆塔城馬鈴薯全粉基地,在暢通產業鏈與實現全鏈共贏上走出自己的路。
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同樣,產品的命運也要由企業來掌控。把供應鏈牢牢地掌握在手中,讓鹽津鋪子有了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底氣。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張學武這一步牢牢掌握供應鏈的先手棋基于他企業家的特質,以高遠而開闊的視野看待置身其中的時代大勢,把握住鄉村產業振興的大好機遇。事實證明,當企業發展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時,迸發出的能量無疑是巨大的。
唯有創新一條路
如常年在海上顛簸的船長,張學武把商場的風云變幻視為家常便飯,將不確定性作為商業征程中的一部分,在不確定中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張學武喜歡打乒乓球。“打乒乓球講究‘快、準、狠’,經營企業也是如此。就是對市場反應要快,設定方向要準,定下目標后要狠。另外一個就是要堅持。”此番“乒乓球哲學”也被他融入企業經營管理之中。
自2005年成立以來,鹽津鋪子多次進行戰略轉型升級。戰略的不斷調整,企業的不斷創新,始終貫徹著張學武堅守目標卻審時度勢、從不墨守成規的理念。
2020年以前,鹽津鋪子借助大型商超渠道形成了較高的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危機往往暗藏在順境之中。隨著線上電商快速發展,原有的渠道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張學武迅速調整思路,找準問題,提出“直營商超樹標桿,經銷商全面拓展、渠道下沉,電商、零食渠道等新興渠道積極突破”的新戰略,引領鹽津鋪子在迷霧中殺出一條血路。
為匹配不同渠道的需求,鹽津鋪子在產品品類和包裝上創新思路,以“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吸引更為廣泛的消費群體。品類聚焦疊加平價售賣的新策略,實現了供應鏈降本增效的正向循環。
經營戰略的創新讓鹽津鋪子得以逆勢突圍,并在高質量發展快車道上迅猛前行。從2021年至今,鹽津鋪子連續三年實現跨越式增長。
經營戰略的不斷創新,其根基是扎扎實實的科技創新。
很多人疑惑,零食企業還有科技創新?當然有。“堅持科技創新,全力培育新質量生產力,是公司取得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張學武說。
今年2月底,鹽津鋪子在發布的《關于推動落實“質量回報雙提升”行動方案》公告中,把聚焦主業高質量發展和堅持創新放在最重要位置。
近年來鹽津鋪子研發投入在不斷增長。2023年研發經費近8000萬元,研發費用投入在休閑食品行業中位居前列。除了深度研發,鹽津鋪子還加大了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速度。
張學武介紹說,鹽津鋪子建成了3個省級技術中心創新平臺,擁有“實驗室+工廠”的創新研發機制,近200多名研發、品控專業技術人才,以及100多項專利,保證了產品品質持續領先。同時與江南大學、東北大學、天津大學、湖南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開展食品科技創新研究,承擔了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基于此,鹽津鋪子被認定為湖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企業技術中心、長沙市技術創新中心,是湖南省智能制造標桿企業,也是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掛帥任務企業。當前,工廠已經實現全自動化生產,正在全面加速數字化轉型。
持續創新帶給公司超預期的回報。上市后,鹽津鋪子取得了6年復合增長率超32%的高質量發展,增速在休閑食品行業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
談到行業發展,張學武認為,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消費者對零食的訴求不僅限于產品的品質和口感,還包括了對營養價值的關注。健康、綠色和無添加的食品愈加受到歡迎。零食企業必須針對多樣化的需求精準開發產品,形成多元化的產品矩陣,并通過最有效的方式把價值傳遞給消費者。
“休閑零食賽道的持續變革實際上是供應鏈與渠道分階段發展擬合的呈現。未來幾年,休閑零食行業創新點在品類研發、供應鏈、渠道、全產業鏈布局等方面。”張學武如是分析。
當下,鹽津鋪子正切入新中式健康零食賽道,還將創辦新中式零食研究院,專注于健康零食品類研發與創新,以更優質產品輸出,滿足消費者“既要、又要、還要”的需求,引領休閑零食品質進階。
“做好食品,進無止境。唯有在堅守中不斷求變,亦于變化中守住初心,才能有所成就。”張學武坦言。
心懷報國一個夢
早年在外企工作時,張學武就立下“讓中國食品走向世界”的壯志。
創辦鹽津鋪子時,張學武想的是讓鹽津鋪子成為百年企業,為普通百姓奉上高品質零食,讓大家吃得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更快樂。
緊跟改革開放和祖國發展的腳步,鹽津鋪子如今已成長為市值過百億元的休閑食品行業龍頭企業。
作為一名新生代企業家,張學武追尋和踐行著老一輩優秀企業家的精神,將“強企志”融入強國夢,以小零食干出大作為,做一名實實在在的奮斗者。
商海搏擊近二十載,張學武感慨道:“經營企業要有胸懷家國、擔當作為的精神。聚焦目標的專注、鍥而不舍的創新、百折不撓的堅守和傾心回報社會,造就了今天的鹽津鋪子。”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員,多重使命加身的張學武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履職盡責,在踐行實業報國的過程中,實現和升華自己的人生價值。
零食行業與農業、農產品聯系較為緊密。“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企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推動共同富裕的生力軍。”張學武表示,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鹽津鋪子在全國多個省份與農戶合作或自建種植、養殖基地,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帶動數十萬農民增收致富。
湖南省汝城縣沙洲村是紅軍長征路上“半條被子”故事的發生地。這里良好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種植姜、花生、水果等農作物。鹽津鋪子按照張學武提出的方向,以生姜推進農業產業化,在沙洲村及周邊地區合作數千畝生姜基地,設置最低保護價,當市場價格低于保護價,按保護價執行,保障農戶收益;當市場價格高于最低保護價,則按市場價格上浮5%—10%進行收購。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張學武還在赴京履職行李中帶了鹽津鋪子制造的“半條被子”產品——小黃姜、金梅姜、桃肉、李子和紫薯花生。
“在沙洲村的試點,一方面將產業鏈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給農民,鑄牢農村經濟基礎,助力鄉村振興行穩致遠;另一方面也保證了農民的種植熱情,公司原料產業鏈得到保障,形成了長期成本優勢。”張學武說。
基于鹽津鋪子助力鄉村振興的探索,張學武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就加速農業現代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提交建議。他認為,鄉村振興要在農業產業化上做文章,走“特色農業+精加工+渠道”的發展路徑,讓農產品直接對接廣闊的市場。簡單地說,打造一、二、三產聯動、融合發展的特色產業。
從鵪鶉養殖基地到“蛋皇”系列產品,又何嘗不是一、二、三產聯動、融合發展呢?
我國零食行業中,本土企業主導的中式零食主要包括辣味、蔬菜、海味、肉制零食等,西式零食則是糖巧、膨化、薯片等。中式零食需求呈剛性增長態勢,遠高于西式零食,是極具增長性的細分賽道。
“中式零食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張學武判斷,以“中國味道”“中華文化”為代表的中式零食的國際認同度持續提升,中式零食“出海”開疆大有可為。
張學武觀察到,當前“出海”企業,大多不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擁有全球競爭力的品牌企業,他們以資本、技術、品牌、管理為內容拓展海外市場。中國民營企業正在加速對接全球數字經濟、綠色經濟和產業鏈重塑等產業發展趨勢。
幾年前,張學武就深刻認識到全球化產業布局的重要性。鹽津鋪子上市之初,就緊跟“一帶一路”倡議進軍東南亞,湖南鹽津鋪子控股有限公司采用中國的技術、品牌、管理方法,先后在泰國、越南、柬埔寨建立7個食品生產加工工廠,為企業“走出去”創造先機。其中,柬埔寨芒果干的生產,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東南亞芒果干生產加工廠。隨著海外工廠規模不斷擴大,鹽津鋪子積聚了一批優秀專業的人才,銷售GEGPEeUDlb1iAVk0NTcRYC73tzuAf+0haDSMnGTPg00=訂單持續上升,產品品質穩定,供不應求。
國際化征途雖任重道遠但勢不可擋,從“好零食,鹽津造”到“好零食,中國造”的跨越還在路上。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代表著中國傳統特色休閑食品的鹽津鋪子將加速海外布局,以“產業輸出”的形式,探索新增長點,“用中國味征服世界胃”。
在“出海”過程中,張學武看到一些民營企業在海外困難重重,進退兩難。于是,他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建言,希望政府出臺具體政策,讓民營企業“出海”的道路更加順暢。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要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提供更多機會。“作為民營企業家,我深感振奮。”張學武表示將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主動融入發展大局,強化創新研發,為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賦能提效。
“為耕者謀利、為食者造福”,張學武自豪于所從事的食品行業。他要求自己不僅要聚焦主業、做好實業,也要真誠回報社會、履行社會責任。
近年來,張學武先后拿出幾千萬元資金和物資,用于賑災、興教、扶困、助殘等公益事業,還關注社情民意,積極為行業發聲,提出各類建議40余份,先后獲得“長沙市農業勞動模范”“湖南省非公經濟優秀企業家”“湖南省非公經濟先進個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湖南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民革中央助力扶貧攻堅工作先進個人”“九江市企業領軍人才”“瀏陽市最美愛心企業家”等多項榮譽。
永遠沒有長大,始終向上生長。披荊斬棘初心不改,歷盡千帆熾熱依舊。一顆赤子心,滿腔家國情,從“鹽津造”到“中國造”,張學武正引領鹽津鋪子在奮斗中不斷開拓創新、闊步向前。
(編輯:張 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