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下稱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國通用航空裝備供給能力、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現代化通用航空基礎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產業生態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務裝備體系基本完善,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為技術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在城市空運、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領域實現商業應用。
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新模式基本建立,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政策導向與戰略布局。方案開宗明義,著重強調了創新驅動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將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作為通用航空裝備發展的核心技術方向。這體現出國家對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刻洞察,旨在通過技術創新引領產業躍升,打破原有的行業發展瓶頸,使我國能夠在新一輪的全球航空技術競爭中占據領先地位。特別在城市空運、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領域,直接指向了新一代通用航空裝備的商業應用,既作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抓手,也是應對未來城市交通擁堵、物流效率低下、應急響應速度滯后等問題的有效途徑。
產業鏈升級戰略。政策目標中明確了要通過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式重塑我國通用航空產業鏈,并以此為契機,打造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具體表現為培育10家以上的生態主導型通用航空產業鏈龍頭企業,以及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此舉旨在通過領軍企業的輻射帶動效應,推動整個產業鏈條的優化升級,實現從上游原材料供應、中游核心部件制造,到下游運營服務的全鏈條自主可控與協同發展。在動力系統方面,方案提出了明確的發展路徑,即推動航空動力產品系列化發展,尤其在新能源領域,如電動推進、混合動力、氫能動力等先進技術路線上的突破和產業化應用。此外,對于機載系統、任務系統以及配套設備的模塊化、標準化發展也給予了高度重視,這既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產品質量,也有利于不同型號通用航空器之間的兼容和互換,進一步提升了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基礎支撐與法規標準體系。另一項重大信號體現在對基礎支撐體系和法規標準體系的建設上。一方面,政策提出要構建智能高效、互聯互通的新型運行服務體系,推動通用航空器北斗標配應用,以及空天地一體化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從而為通用航空飛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保障。另一方面,強調完善通用航空法規標準體系,尤其是涉及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等新技術領域的標準制定,確保技術進步與法律法規框架之間能夠和諧共生,為產業的健康、合規、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石。
開放合作與融合發展格局。方案還倡導通用航空產業的開放合作與融合發展。在國內,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深度協同,推動裝備制造與服務業的高效融合,通過一體化的商業模式創新來激活產業活力。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到全球市場的競爭中去,同時也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和標準的制定,提高我國在全球通用航空產業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低空經濟是指在距地面一定高度的空間(通常指低于1000米的低空空域)內開展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涵蓋了包括但不限于通用航空、無人機應用、空中游覽、物流運輸、遙感測繪、應急救援、農業植保等諸多領域。隨著近年來政策環境的持續優化和技術條件的日臻成熟,低空經濟正逐漸成為撬動國民經濟新增長點的重要引擎。方案的發布,無疑為我國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通用航空業的廣闊市場前景。低空經濟的核心載體是通用航空產業,將在未來數年內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隨著政策放寬對低空空域使用的限制,以及不斷推動機場網絡布局、飛行服務站建設及飛行管理信息化系統的升級,預計國內通用航空器數量將大幅度增加,進而帶動飛機制造、維修、航材供應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無人機產業的革新與融合。低空經濟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無人機產業。政策信號明確指出,無人機作為通用航空裝備的重要分支,將在物流配送、巡檢監測、農林植保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無人駕駛飛行器的技術進步和商業化應用將進一步拓展低空經濟的產業邊界。尤其是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驅動下,無人機行業將深度融合互聯網+、智慧城市等概念,打造全新的智慧天空生態系統。
低空旅游休閑的新藍海。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強,低空旅游正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新興產業。政策引導下的低空旅游項目將促進各地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與空中視角相結合,催生出獨特的空中觀光、熱氣球體驗、跳傘運動等休閑娛樂業態。同時,這也將有效拉動地方旅游業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助力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低空物流運輸的顛覆性變革。低空經濟的崛起將顯著改變傳統物流行業的面貌。利用無人機和小型飛行器進行短途快速配送,可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時效性,特別是在偏遠地區和特殊環境下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未來,低空物流網絡有望與地面物流、水上物流共同構成立體化、多維度的高效物流體系,為電商、生鮮冷鏈等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其他低空應用場景的開拓。除了上述重點產業外,低空經濟還包括遙感測繪、環境監測、電力巡線、海洋監測、森林防火、公共安全等多種應用場景。這些應用不僅有助于解決各類社會問題,還能帶動相關高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形成更多高附加值的細分市場。
低空經濟與區域協同、鄉村振興。低空經濟的發展還將有力推動城鄉、區域間的均衡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低空經濟可有效服務于現代農業生產、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游開發等多個領域,幫助欠發達地區縮短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和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總的來看,方案所釋放的政策信號預示著低空經濟將迎來黃金發展期,各領域創新應用的深度挖掘將極大地拓寬低空經濟的產業空間,構建起集航空制造、服務、應用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生態系統,為我國經濟發展開辟一片新的天空。而這一過程將取決于技術創新的驅動、產業政策的支持、市場需求的拉動以及法制環境的完善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與有機融合。
預計到2030年,我國低空經濟將以通用航空裝備為基礎,形成萬億級的龐大市場規模。這一預測表明,低空經濟將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成為拉動內需、促進產業升級、優化資源配置的新引擎。低空經濟的細分產業空間廣闊,涵蓋但遠不限于以下方面。
城市空中交通。隨著電動垂直起降等新型裝備的研發和應用,城市空中交通將逐漸成熟,催生出新的出行方式和商業模式,例如城市間的快速穿梭、城市內部的空中擺渡等服務。
航空物流。“干-支-末”無人機配送網絡將成為物流行業的革命性變革,尤其是在偏遠地區、緊急物資輸送以及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等方面,極大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
應急救援。無人化和智能化裝備在應急救援中的廣泛應用,將大幅提高救援效率和人員安全保障,逐步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的立體應急救援體系。
傳統業務升級。包括短途運輸、農林植保、物探巡檢等傳統業務通過技術創新和規模化運行,將進一步提質增效,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新型消費市場。低空旅游、航空運動、私人飛行和公務航空等消費市場將迎來巨大發展空間,個性化、定制化的航空消費需求將得到更好滿足。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