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奚某是一個奢侈品愛好者,日常總會關注LV、PRADA等國際知名品牌發布的新款商品。初中畢業后,奚某從事服裝設計行業,但因收入有限,酷愛奢侈品卻又無法負擔正品價格的她,便時常購入一些高仿奢侈品。2021年4月的一天,社交軟件上一篇名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百分百復刻LV茶幾箱》的文章吸引了奚某的注意力,想著家中正有若干閑置的木箱,從小便有著不錯動手能力的她頓時提起了興趣。
此后,奚某通過各大購物平臺尋找制作所需的假冒LV商標的皮料、五金件,收到貨后便順著文章中描述的步驟摸索了起來。DIY完成后,奚某迫不及待地將其分享到了自己的社交平臺:“姐妹們,裝修新家了,準備搞一個驢家的茶幾箱,35萬元的價格望而卻步,自己動手DIY豐衣足食!”
圖片上,茶幾箱制作精美,與官網銷售的版本一致無二。推文發送之后,點擊量瞬間炸了,一條接一條的評論跳出來:“可以委托你幫我做一個嗎?”“我也想要,求姐妹幫忙做一個!”“賣嗎?我想要!”……
瞬時獲得的流量、鋪天蓋地的評論,讓奚某感到興奮驚訝之余,也悄然產生了一個念頭:流量就是金錢。現在流量都掉在眼前了,不利用起來豈不可惜?
說干就干,奚某當即在浙江省寧波市租賃了一個舊倉庫,從原先購入假冒LV商標的五金件、皮料的商家那里大量進貨,并尋找售賣相關制作材料的商家,談妥了合作,開始在平臺正式接單。奚某獨自一人制作一個假冒LV皮箱的周期大約為一個星期,然而生意日益火爆,激增的訂單量讓奚某感到力不從心,急需尋找得力幫手。
此時,經朋友介紹,奚某與同鄉凌某相識。凌某自初中畢業后一直在寧波本地的工廠做零工補貼家用,有一兒一女需獨自撫養,生活壓力非常大。得知可以如此輕松地“賺大錢”,凌某非常心動。于是,凌某開始幫奚某打下手,協助完成木板購買、箱體制作等工作。一來二去,兩人漸生情愫,確立了男女朋友關系。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期間,兩人通過社交網絡平臺接單,而后自行生產銷售,非法經營數額達20萬余元。
生意越做越大,奚某與凌某兩人也逐漸忙不過來,給客戶的訂單一拖再拖。為防止客戶流失,兩人決定擴大生產規模,再尋一人入伙。他們將目光鎖定了曾經的客戶周某。周某是一名專業皮具師,在安徽開有一家實體皮具店,2021年新店開業時曾向奚某、凌某買了一個LV茶幾箱用作店內裝飾,還另外單獨購買假冒LV原材料動手DIY。凌某通過社交平臺與周某取得聯系,表達了希望周某入伙的意愿,一起共享這互聯網紅利。周某在網絡平臺的流量遠不如奚某二人,且實體店經營不善,認為自己“反正有這個手藝在,不賺白不賺”,當即答應入伙。
2022年4月起,三人在原料購入、產品制作、物流寄遞及售后處理等環節相互配合,借助多個社交平臺“引流”,吸引客戶添加微信,進而銷售侵權皮箱制品。在2022年4月至8月這短短四個月間,奚某等三人犯罪數額合計已達18萬余元。
然而,三人小團隊很快便出現了裂痕。周某與奚某、凌某二人分處兩地,平時接到單子以后,周某會向奚某、凌某進行分紅,而奚某、凌某拿到單子后卻從不給周某分紅,且時常欺騙周某。由于一開始周某找不到原材料的貨源,便也只能忍氣吞聲,但隨著時間推移,周某直接聯系上了原材料供貨商,故此三人于2022年9月拆伙。此后,奚某、凌某繼續在原址從事假冒LV商標皮箱的生產活動,至案發時犯罪數額達1萬元。周某則獨自前往安徽合肥實施生產銷售活動。由于周某手藝精湛,產品質量相對穩定,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期間,周某單獨犯罪數額達25萬元。
奚某等在全網平臺高調宣稱“1∶1高端定制,媲美專柜”,上傳社交網絡平臺的圖片看起來也完美無瑕,然而實際的產品卻大相徑庭。產品的銷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客戶的投訴也與日俱增:“太失望了,剛收到貨釘子就掉了一半”“一眼假,皮根本沒有貼牢”“氣味太大了,放了小半年都散不掉,我已經準備丟掉了”……對此,奚某等人以“購買時已告知客戶相關產品均系定制,售出后概不退換”為由予以搪塞。
購買者陳先生現年29歲,剛裝修完新家,覺得家中客廳若能擺上一只LV茶幾箱,整體裝修風格將貴氣非常。陳先生在逛某二手平臺時,發現了奚某等人發布的“高端手工定制茶幾箱”的鏈接,便當即取得聯系并下單購買。然而收到的實物不僅做工極其粗糙,還有著刺鼻的氣味,廉價感十足。陳先生懊悔不已,想到為此花費了15000元,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于是,陳先生聯系奚某,表示想要退貨。奚某一方面表示定制產品不可退換,另一方面則表示若不滿意可寄回修補,但來回運費需自理。由于箱子體積較大,來回運費非常高,最終陳先生選擇了放棄。
購買者楊女士是一名孕婦,同時也是一名網紅博主,時常拍些居家日常曬在網絡平臺。在看到奚某等人發出的廣告視頻后,楊女士很心動,便與奚某等通過網絡平臺取得聯系。由于楊女士當時正處孕期,故特地詢問該皮箱甲醛含量是否超標,得到的回復是:使用的木材均為國家級標準實木,膠水都是環保膠,高端定制,母嬰放心。然而拿到手后,皮箱刺鼻的氣味、劣質的做工都令楊女士感到憤怒,于是在奚某等人的社交網絡平臺留言差評,卻被奚某刪除了評論,無法刪除的則被奚某找“水軍”控評圍攻。楊女士想再通過微信聯系奚某,卻發現早已被刪除微信,售后無門。
購買者田女士的情況也與上述二人相似。田女士是一名網紅概念店經營者,由于店內裝修風格偏向輕奢,便準備購入一批LV茶幾箱用作店內裝飾。收到貨后的田女士大失所望,認為產品“非常的劣質,最多只值一百塊,收到以后根本不敢放在店里”。田女士聯系奚某退貨,奚某先將田女士拉入一個“售后群聊”,而后在群內巧言狡辯,一拖再拖,最終田女士無奈選擇放棄退貨。
2022年9月,LV(中國)商業銷售有限公司授權的品牌保護代理公司向公安機關投訴報案。
2023年2月,奚某、凌某被公安機關抓獲,同年5月周某被公安機關抓獲。到案后,凌某、周某很快便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并表示愿意接受處罰,奚某卻拒不承認自己存在違法犯罪事實。
案件移送長寧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后,檢察官對奚某三人的社交網絡平臺進行全面審查,發現奚某等通過社交網絡平臺將客戶引流至微信,而后通過先交部分定金開始生產,生產完成后支付全款再發貨的方式經營。
長寧區檢察院審查后認為,被告人奚某、周某、凌某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被告人奚某、周某犯罪情節特別嚴重,被告人凌某犯罪情節嚴重,其行為均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應當以假冒注冊商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2024年4月,法院作出判決,被告人奚某、周某犯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被告人凌某犯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6個月,緩刑2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一審宣判后,奚某等三人均未提出上訴。
檢察官提醒,未經品牌授權私自生產銷售印有品牌LOGO的仿制產品,可能構成對品牌方商標權的侵犯。對消費者而言,購買假冒產品不僅缺乏質量保障,也可能無法獲得相應的售后服務,最終得不償失。
投稿郵箱:zhangclaire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