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3月10日上午,大興安嶺地區下起了雪,市民劉某民徒步出行外出辦事,在由北向南沿路肩行走至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大興安嶺地區黎明支局(以下簡稱“黎明支局”)門前時,因路面有薄薄的積雪,其腳底一滑不慎摔倒在地。一位好心的路人發現劉某民摔倒后,立即撥打110報警,民警到達事故現場后,發現劉某民受傷嚴重,遂立即撥打120急救車,將劉某民送至大興安嶺地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大興安嶺醫院”)搶救。
后劉某民被診斷為彌漫性軸索損傷、腦挫裂傷、顱骨骨折等,在大興安嶺醫院住院搶救一天后,不幸于次日去世。劉某民住院治療期間,共花費住院費2484.09元,其中醫保統籌基金支付929.65元,個人支付1554.44元。
相關證據顯示,黎明支局系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大興安嶺地區分公司(以下簡稱“郵政集團”)下設的經營網點,對外不能獨立承擔責任。據查,事發區域的物業管理單位為大興安嶺宜家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家物業”)。事發后,宜家物業申請調取了加格達奇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以下簡稱“加格達奇區城管局”)與責任單位簽訂的兩份責任書。其中,2023年5月10日加格達奇區城管局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興安嶺地區鐵東大街營業所(以下簡稱“鐵東大街營業所”)簽訂的“門前五包”責任書載明其負責范圍:橫向以店鋪兩側山墻為界,縱向至人行道外沿;門前五包責任制內容中的一項為“包冬季清雪”(該項載明:按照門前五包責任區范圍,冬季如遇降雪,責任人應保證按相關要求清除地面積雪、殘冰)。雖然該責任書責任單位加蓋鐵東大街營業所公章,但郵政集團稱因網點代理郵儲銀行業務,有郵儲銀行的公章,認可該責任書是與黎明支局簽訂的。
事發后,劉某民的家屬葛某芬、劉某奎、劉某芳遂以郵政集團和宜家物業為被告,向加格達奇區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二被告賠償其各項損失合計271916.96元。
加格達奇區法院審理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圍繞兩被告對劉某民摔亡有無過錯,是否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三原告起訴稱,劉某民出行目的是準備到黎明支局取錢,其摔倒系因事發路段有未經處理的冰錐導致,其摔倒的位置屬于被告郵政集團牌匾及電子屏延伸處。三原告指出,黎明支局系事發地經營性單位,宜家物業系事發地區域物業服務管理者,二被告對門前路面積雪負有全面清掃義務;由于二被告事發時均疏于履行清掃義務,對雨搭積雪融化產生的冰錐未及時處理,亦未在樓體明顯位置設置安全提示,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最終導致劉某民滑倒受傷;故二被告對事故發生存在過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三原告認為,由于黎明支局系郵政集團下設的營業場所,不具備獨立的民事訴訟主體資格,故其造成人身損害的賠償責任,應由郵政集團承擔。
郵政集團辯稱,經營場所應當以營業執照及房產來進行認定,不能以牌匾確定營業場所,劉某民摔倒的位置位于××路××號東側的人行道,而其公司營業場所系人民路3號,故事故發生地并非其公司營業場所范圍。
郵政集團表示,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民法典之侵權責任編規定,安全保障義務的對象為經營場所內,本次事故發生地點是人行橫道,不屬其公司經營場所內外范圍,故三原告以其公司未放置安全警示標識應承擔相關責任沒有依據。郵政集團表示,其公司2022年并未與任何單位簽訂所謂的“三包”“五包”協議,宜家物業提供的清雪責任書也沒有簽訂時間及其公司代表人簽字或蓋章,故其公司在2022年至2023年5月10日前不存在法律上的清雪義務,也不存在政府后續增設的義務。郵政集團稱,根據《黑龍江省城市清除冰雪條例》規定,出現中雪或大雪天氣的情況下,城市道路應當在降雪后48小時或72小時進行清掃,事故發生時一直在下雪,三原告稱其公司未盡到清掃義務于法無據。郵政集團進一步解釋稱,事發時,黎明支局一直在不停地清雪,由于當日系連續降雪不可能保證路面完全清潔,故其公司在沒有義務的情況下,仍然承擔了全部的清掃工作,系公益行為。
郵政集團認為,承擔清雪義務的主體為宜家物業。2022年9月21日,其公司與宜家物業簽訂了一份物業服務合同,合同規定物業管理服務內容包含了對公共環境衛生的清掃、保潔,故宜家物業未盡到義務造成的損害應由其承擔責任。
宜家物業辯稱,無論是××路××號還是人民路3號,承擔責任的主體都不是宜家物業。加格達奇區各個商戶、門市每年都必須由加格達奇區政府下屬部門強制性簽訂“門前三包”,是政府統一管理的強制性行為,若商戶們不按責任狀內容執行是要接受處罰的。且責任書約定了責任區范圍,主要就是針對冬季清除冰雪,所以本案清雪的責任不在宜家物業。宜家物業認為,法律規定停雪后小雪24小時內清雪,事故發生時正在下雪。若法院認為其應當承擔責任,也不是全部責任,而應減去治療其他疾病、自身疾病導致的各種用藥費用……
加格達奇區法院經審理認為,依據《黑龍江省城市清除冰雪條例》第七條一款“臨街的建筑物墻體或者圍欄至道路路邊石(綠化帶除外)區域,臨街單位和工商業戶為責任人”的規定,黎明支局作為事發地點臨街單位的責任人,應當在經營過程中充分履行安全保障義務,避免因管理瑕疵而引發的人身傷害。
本案中,雖然事發門口道路不在黎明支局主營業務場所范圍內,但均在懸掛牌匾覆蓋范圍內,且僅有其一家網點正常經營,同時根據“門前五包”責任書,可以認定黎明支局對其經營網點覆蓋范圍內門口冰雪仍負有及時清掃義務,應擺放相應安全提示標志,防止他人因此受到傷害。郵政集團未盡上述安全保障管理義務,應對劉某民死亡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劉某民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且年齡較大的老年人,在雪天行走時應負有觀察周邊環境、注意行走安全、謹慎慢行的注意義務,其本人的過錯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應承擔主要責任。因宜家物業并非案涉臨街道路的清雪責任人,對三原告要求其承擔賠償責任的請求,依法不予支持。
2024年1月25日,加格達奇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郵政集團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5日內賠償葛某芬、劉某奎、劉某芳因劉某民死亡所產生的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合計21732.88元;駁回葛某芬、劉某奎、劉某芳的其他訴訟請求。目前,該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本文謝絕轉載)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本案的特殊之處在于,事發地段屬于黎明支局“門前五包”責任范圍,而“包冬季清雪”就是其中一項責任,有關責任書明確了清掃的時間節點和清掃要求,這就賦予了黎明支局在下雪時對相關路段的安全保障責任。黎明支局因未盡到及時清掃積雪的安全保障責任,故法院判令其所屬具有法人資格的郵政集團承擔一成的賠償責任,是有事實和法律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