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從檢察機關辦案數據看,近年來上海洗錢犯罪案件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伴隨著新產品、新業態、新技術的不斷產生,在犯罪手法上疊加利用“空殼公司”“地下錢莊”,以及虛擬幣、復雜金融產品、互聯網直播等載體,呈現跨市場、跨領域、跨國邊境等特點。對此,請簡要介紹一下當前洗錢犯罪的情況。
王勇:近年來,公安機關偵辦了一批包括利用虛擬幣、直播打賞、游戲代幣等方式進行的新類型洗錢犯罪案件。虛擬幣作為數字化進程中的產物,既推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但其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特點給反洗錢工作帶來了全新挑戰。公安機關在偵辦過程中,通常將虛擬幣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以比特幣(BTC)為代表的技術幣,因承載區塊鏈技術和密碼學算法、以核心代碼開源為特征,導致基于金融機構中央結算的傳統反洗錢策略難以適用;第二類是以泰達幣(USDT)為代表的穩定幣,其錨定法定貨幣等穩定資產,由中心化機構發行,并對應儲備等值或超值的儲備金,因具有匿名、全球流通、價值穩定等特點,是“黑灰產業”實施資金通道類犯罪最常用的交易媒介;第三類是空氣幣,其發行不與法幣掛鉤、不具有現金價值,也沒有技術或金融協議支撐,具有發行隨意性、無價值性的特點。
吳曉敏: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多類犯罪與洗錢活動相互交織滲透,洗錢手法頻頻翻新:一是注冊“空殼公司”利用公共事業代繳收費、利用直播網游等新業態洗錢風險突出;二是利用養老、投資、服務等名目洗錢風險持續增大;三是傳統洗錢方式與虛擬幣等結合,導致洗錢風險不斷加劇,識別難度增加;四是諸如大額存單轉JBKrgG86qenwDssNE+Petw==讓、銀行代發、數字人民幣等金融業務中存在的洗錢風險亟待關注。同時,洗錢活動呈現出團伙戰層級嚴密、分工明確,作案工具易于獲取、作案人員身份隱蔽,線索獲取困難、主要依賴于上游犯罪破獲等特點。
何萍:在強化反洗錢監管的國際共識背景下,從我國刑法及刑法修正案歷次修改情況來看,洗錢罪的上游犯罪出現不斷擴張的趨勢,特別是《刑法修正案(十一)》將“自洗錢”行為納入刑法規制范圍,反映了國內頂層設計和司法實踐的要求,也適應了FATF(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評估考核和國際刑事治理的需要。洗錢本質上是規避法律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隨著比特幣等加密數字貨幣的快速發展,加密數字貨幣的支付和交易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和接受。FATF將虛擬幣稱之為虛擬資產,因為較之貨幣具有的價值儲藏、交易媒介、計價單位等功能,用虛擬資產概念更符合其特性。在反洗錢領域,虛擬資產具有秘密性特征,怎樣做到真正的身份識別需要進一步思考。
陳晨:近年來,洗錢犯罪的實踐樣態及其法律規制發生了一些變化,特別是借助虛擬幣等的新型洗錢犯罪案件不斷增加,給打擊洗錢犯罪帶來更多挑戰。在司法實踐中,存在哪些打擊難點和法律適用疑難問題,司法機關是如何應對的?
王勇:對于借助虛擬幣的洗錢犯罪,一般采用兩種策略:一是虛擬幣查詢,根據區塊鏈分布式的記賬特性,針對不同的錢包地址,前往區塊鏈公鏈進行查詢和向虛擬幣中心化交易所平臺申請并調取交易信息。二是虛擬幣的幣鏈穿透和追蹤,通過在日常工作中總結的穿透方法來追蹤資金流向和實際控制人的真實身份,并根據虛擬幣的幣鏈追蹤,將境內外交易相關聯,形成證據鏈條。同時,為應對洗錢犯罪形態和手段不斷復雜升級,要不斷更新和調整數據分析策略、技術,加強對交易異常點的監測、收集和刻畫,將洗錢行為與一般虛擬幣交易行為區分。
黃翀:在辦理以虛擬幣為媒介進行洗錢的新型案件中,針對虛擬幣去中心化的特征,行為人彼此意思聯絡分散、資金流轉復雜等情況,檢察機關在指控、證明犯罪上可以從三個方面重點發力:一是多維構建洗錢主觀明知證明體系,對洗錢行為人主觀明知的證明,結合行為人認知能力、從業經歷,接觸了解上游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況,資金轉移轉換行為的異常性及被告人和同案犯的供述等主客觀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和推定。二是實現以虛擬幣為媒介的資金轉移證明閉環,以虛擬幣為媒介的洗錢活動仍與現實世界存在連結點,可以關注虛擬幣錢包地址,通過幣鏈追蹤、鏈上交易溯源、匿名身份穿透,實現資金移轉流向全鏈條閉環查證。三是發揮檢察一體優勢增強辦案合力,通過與上級檢察機關共同提前介入、跨條線跨層級的專業辦案團隊同堂會診、加強上捕下訴后跟蹤指導等,提高洗錢犯罪指控質效。
王偉偉:在司法實踐中,洗錢犯罪與上游犯罪緊密勾連。檢察機關應當嚴格落實辦理上游犯罪案件同步審查洗錢犯罪線索的“一案雙查”要求,精準指控、不枉不縱。一是依法履行指控證明犯罪主導責任,確定自行偵查和引導偵查方向,堅持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相統一的刑事責任評價原則,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審前把關、過濾作用。二是精準把握“自洗錢”犯罪成立條件,厘清“自洗錢”行為人與上游犯罪本犯的共犯認定等問題,既要避免同一行為在上下游犯罪構成中作重復評價,也要避免出現遺漏評價,對具有獨立行為、侵犯新的法益的“自洗錢”犯罪,應當與上游犯罪數罪并罰。三是強化依法能動履職,對辦案中發現的洗錢犯罪風險或監管漏洞,及時以檢察建議等多種方式促進堵漏建制、推進溯源治理。
潘庸魯:洗錢罪作為一種特殊犯罪類型,不僅妨害司法機關對特定上游犯罪所得及產生的收益進行追繳、沒收,更重要的是對金融秩序和國家經濟安全造成侵害。當前虛擬幣成為將非法所得資產向境外轉移的重要洗錢手段,匿名流通、難以追蹤和監管、去中心化的特性,導致懲治的難度進一步增加。在審判實踐中,不論是傳統洗錢手段,還是前述新型洗錢手段,對洗錢罪的認定還是應當回歸“洗”的本源,即從客觀上有無“洗”的行為使得資金的外在形態和性質發生變化,主觀上有無掩飾隱瞞的目的。對于“自洗錢”行為,認定的難點在于有無“洗錢”的行為方式,即是否存在掩飾隱瞞的行為;對于“他洗錢”行為,認定的難點在于對洗錢行為人主觀明知的判斷,這又涉及主觀明知的程度和對象問題。洗錢罪的社會危害性不言自明,審判機關應盡可能通過準確認定、從嚴懲治來發揮司法的引領和導向效應。
陳晨:打擊洗錢犯罪對維護金融安全、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意義重大,司法機關應當強化與各方密切協作,促進對刑法的正確適用,做到不枉不縱、罪責刑適應。新形勢下如何以高質效辦好洗錢犯罪案件,維護金融系統穩定性與安全性?
王勇:加強新型洗錢犯罪的偵查工作,需要制度化設計提供保障,也需要科學的理論支撐以指導實踐,應強化對此類犯罪治理的專題研究,進一步明晰主客觀證明標準,提煉出疑難案件偵辦要點、取證工作注意事項等,優化調證流程。針對新型洗錢犯罪活動線索發現難、證據收集難、身份關聯難、資金追蹤難等問題,應進一步加強溝通協作,健全跨部門職責分工和信息共享等工作機制,凝聚打擊合力。
吳曉敏:反洗錢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金融立法、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行業自律、行政監管、司法保障等多方面的努力與配合。在推動反洗錢工作縱深開展上,一要密切協作配合,檢察機關繼續加強與人民銀行、金融監管、公安、法院等的協作配合,建立健全洗錢情報信息研判、犯罪線索移送、案件通報機制,持續加大追訴洗錢犯罪的力度。二要加強溯源治理,檢察機關對辦案中發現的反洗錢方面的漏洞和風險應加強提示,探索開展“以案倒查”等制度,推動落實對職業洗錢人員限制開戶、暫停業務等金融懲戒,從源頭上斬斷洗錢犯罪利益鏈條。
潘庸魯:我想針對當前洗錢罪案件中上下游犯罪案件平衡的問題,談幾點建議:一是公檢法需要加快聯合制定洗錢犯罪證據標準指引,借鑒之前的經驗,通過對辦案中新情況、新問題的總結、提煉、研究,梳理上游走私、毒品、貪賄、金融犯罪等細分領域洗錢罪的具體認定標準,形成類型化審查思路,確保辦案質量。二是持續完善溝通機制,針對當前司法實踐中出現的金融類上游犯罪刑期倒掛等問題,妥善解決個案分歧,處理好罪數問題和量刑平衡問題,做到罪責刑相適應。三是及時更新司法理念,深入研究解決反洗錢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牢固樹立審判現代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司法理念,不斷提高打擊洗錢犯罪的司法能力水平,助力實現國家金融安全立體式保護,為國際反洗錢治理工作提供中國經驗。
(聲明:本內容僅代表嘉賓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編輯:張宏羽 zhanghongyuchn@hot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