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男女雙方感情破裂而分手時,以結婚為目的給付的彩禮該如何處理?2024年5月9日,一起婚約財產糾紛案件,經湖北棗陽、襄陽兩級法院審理后,雙方訟爭的21.1萬元彩禮有了最終的定性。
今年31歲的肖某,家住襄陽。年紀不小了,但個人問題遲遲沒有解決。父母對他的婚事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四處托人給他說媒。2023年5月,經人介紹,肖某認識了家住棗陽的女子于某。兩人相處一段時間后,按照農村習俗,女方主要親戚前往男方家了解情況。當日,男方支付女方見面禮11000元,象征著“萬里挑一”。
一個月后,雙方家長開始商定兩人結婚事宜。在部分農村地區,如果沒有彩禮就很難娶妻生子,且攀比之風蔓延。肖某父母也不例外,他們認為,兒子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心儀女子,要對女方表示尊重,再說彩禮越多顯得自己越有面子。于是,肖家四處籌借資金,后通過轉賬,支付女方彩禮18萬元。
當年7月13日,肖某父母為兒子肖某舉辦婚禮。結婚當日,男方又支付女方現金2萬元,寓意“好事成雙”。按照常理來說,結婚是人生中的一大喜事,這天新郎和新娘應該感到幸福和開心才對。可新娘的臉上卻沒有高興的神情,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來,于某的母親患病,常年臥床不起,過去一直是于某在負責照顧。自己結婚走了,她心里牽掛著母親,便陷入親情、責任和矛盾的漩渦。
聽完事情原委,公公婆婆也不好干預。兩天后,于某收拾好衣物、日常用品,攜丈夫肖某一起回到娘家棗陽七方居住。10日后,肖某婚假到期,便離開于家,回到襄陽某公司上班。之后,雙方聚少離多,也一直未去民政部門辦理結婚登記手續。
當年9月,于某懷孕后,因為身體原因被迫終止妊娠。其間,為索要生活費等問題,兩人溝通不暢,產生了矛盾。之后,于某一怒之下不讓肖某再進家門。心灰意冷的肖某要求解除雙方婚約,退還彩禮。2023年12月,雙方協商未果,肖某向棗陽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于某及其父親于某甲退還彩禮21.1萬元。
七方法庭負責審理此案后,承辦法官認真閱卷、了解案情,及時聯系當事人,充分聽取雙方的意見和看法。為推進移風易俗,防范和減少婚約彩禮問題引發矛盾糾紛,2024年1月5日,七方法庭決定依法公開開庭審理此案。庭審中,圍繞“彩禮究竟該不該退、退多少”,雙方展開激烈地辯論。原告肖某認為,為了結婚,父母四處籌錢,三次共支付女方的費用21.1萬元,均為彩禮。既然小夫妻二人性格合不來,且雙方共同生活時間短,支付的彩禮,女方應當全部返還。他還向法庭提交了轉賬證明及中間人的證言。被告于某及其父親于某甲辯稱,相親見面禮和結婚當天支付的錢,按當地風俗屬于贈與。18萬元彩禮,是男方按照本地的風俗、為實現結婚目的的自愿轉款行為,非女方索取和強制性要求。且雙方同居期間女方懷孕后流產,造成子宮大量出血持續27天,給女方身體和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并有可能導致女方以后懷孕困難。請求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在查清案件事實的基礎上,承辦法官依據法律相關規定,且充分考慮當地民風民俗的前提下,分別向當事人釋法說理,引導當事人換位思考、互諒互讓。
“既然法官出面調解,我們可以讓一步,被告至少要退還16萬元彩禮。”肖某表示,少了這個數,則不能接受。
“我們沒有索要彩禮,當地又有風俗,況且導致分手的主要責任是原告,其有過錯。再說女方的身體將來會花費高額費用予以維護和調理,我們最多考慮退回5萬元。”于家父女堅持自己的意見。
盡管承辦法官來來回回作了大量調解工作,由于雙方意見分歧較大,當庭調解未能達成協議,法官宣布擇日判決。
棗陽市人民法院審理認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在雙方舉行婚禮前,男方轉賬支付的18萬元和婚禮當日支付的現金2萬元,共計20萬元,是男方為締結婚姻而支付的大額禮金,應認定為彩禮。但男方支付的見面禮11000元,是男方為取得女方好感的自愿贈與行為,不屬于彩禮,不符合返還的范疇。
本案原告肖某與被告于某已按農村習俗舉辦了婚禮,并同居生活,但未領取結婚證,現雙方不能繼續履行婚約,故原告主張二被告返還彩禮符合法律規定,予以支持。但生育是自愿行為,而女方引產是因為自身體質出現問題,迫不得已,不是女方的故意行為,對此,雙方均無過錯。
雙方解除同居關系和婚約,主要原因是男女雙方對婚后生活估計不足,女方無收入還需要回家照顧其母,過于依賴男方的照顧和生活,而男方要到襄陽上班,無時間和精力照顧女方和其母,導致雙方分手,對此,雙方均有原因。
基于上述原因、過錯責任和當地習俗,棗陽法院酌定被告按彩禮款的40%予以返還,即判決二被告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退還原告肖某彩禮款8萬元。一審宣判后,雙方當事人不服,并向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肖某上訴稱,一審認定雙方解除同居關系和婚約的原因及過錯與事實不符,判決返還彩禮40%的比例不合理、不合法。其系低保戶,為結婚舉債支付彩禮,導致生活更加困難,于某索要彩禮20多萬元,屬于借婚姻索要財產,依法應予返還。要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支持肖某的一審訴訟請求或將本案發回重審。
面對肖某的上訴,于家父女認為,肖某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上訴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一審認定事實部分正確,判決返還彩禮過高。要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為不返還或者降低返還比例為18萬元的30%,即5.4萬元。

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肖某以締結婚姻為目的向于某給付彩禮,但二人至今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肖某要求于某及收到彩禮轉賬的于某甲返還彩禮符合法律規定,予以支持。
對于雙方的上訴理由,經審查后認為,雖然肖某與于某至今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二人在舉行婚禮儀式后有過同居生活,且于某懷孕是客觀事實。于某接受了人流手術、孩子沒能順利出生確實令人遺憾,但于某在孕期存在異常子宮出血、貧血等癥狀也是客觀事實,現有證據不能證實于某系積極地、惡意地要求流產。肖某主張其家庭困難、為低保戶,并在本案二審期間提交了部分證據,但經審查,肖某提交的證據并不能達到其證明目的,現有證據不能證實肖某為低保戶,也不能證實肖某因給付彩禮而導致生活困難,且肖某有工作及收入。一審法院根據相關證據及已查明事實,經綜合考量,酌定于某父女返還彩禮款20萬元的40%,即8萬元,并無不當。故對于雙方當事人上述主張,均不予支持。
綜上,肖某和于某父女的上訴請求均不能成立,均予以駁回。一審認定基本事實清楚,判決并無不當。依法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編輯:張宏羽" " zhanghongyuchn@hotmail.com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五條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
本案中,肖某、于某實際共同生活時間不長,尚未形成穩定共同生活狀態,同時,肖某轉給于某的款項達20萬元,該彩禮金額已遠超當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數倍,應認定為彩禮范疇,女方應當依法返還。但男方支付女方的見面禮,是男方為取得女方好感的自愿贈與行為,不屬于彩禮,可以不予返還。考慮到肖某與于某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雙方雖未辦理結婚登記,但女方在同居生活中懷孕、流產,這對女方造成了一定的傷害,故彩禮應適當返還為宜。結合本案實際情況,法院判決酌情返還部分彩禮,能夠較好地平衡雙方當事人間的利益,也體現出對婦女合法權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