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些孩子出生后不久,面部就會長出“奶癬”,滿布紅斑、脫屑,口周一片潮濕;隨后,逐漸出現皮膚干燥的癥狀,特別是在頸部、肘彎、腘窩處,相繼出現瘙癢性紅斑、脫屑;同時,可能伴發過敏性結膜炎、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哮喘。部分孩子的癥狀在成年期前會痊愈,也有部分孩子的病情會持續到成年期,且形態更加多樣化,可能出現結節性癢疹,也有可能因長期發作或用藥不當,形成紅皮病。這種可能困擾孩子很長一段時間的瘙癢性皮膚病,叫特應性皮炎。
特應性皮炎看似不會危害患者的生命,實則破壞了人體的“和諧”“穩定”,給其日常生活蒙上了陰影。特應性皮炎患者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斥著看不見的敵人的房間內,空氣中潛伏著的過敏原、不恰當的日常護理方式及皮損和瘙癢帶來的心理壓力,都會使其病情陷入惡性循環。
與此同時,患特應性皮炎的兒童受頻繁、劇烈瘙癢的影響,注意力無法集中,不但會影響學習,影響睡眠,還會影響其生長發育。對于成年人而言,患有特應性皮炎,易致使其喪失社交自信與興趣,降低工作效率,甚至由于皮膚問題帶來的難堪而影響到親密關系的發展。可以說,一個特應性皮炎患者,不但自己的生活質量受影響,更會影響同伴及家庭,導致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下降。
它與濕疹,需作區分
紅斑、脫屑、瘙癢……此類癥狀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另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濕疹。事實上,在皮膚科臨床所診斷的濕疹病例中,包含不少特應性皮炎的病例。二者之間有什么關系,需要作區分嗎?
濕疹根據皮膚的癥狀即可診斷。有些濕疹階段性發作后會好轉,有些濕疹則會轉化為特應性皮炎。特應性皮炎是在確診濕疹的基礎上,外加常年的干皮癥,幼年濕疹病史,反復發作的鼻炎、哮喘或結膜炎,可能有過敏性疾病的家族史,或有一些特殊部位的特殊皮疹等條件共同診斷的。所以說,特應性皮炎的診斷更為嚴格。而且,因為二者預后不一樣,在臨床上需要進行區分。單純濕疹的預后較好,發作次數少,治療效果也較好;特應性皮炎病程長,反復發作,并發癥多,使用藥物的種類也相對較多,對患者及其家庭的影響較大。
不同證型,皮損迥異
中醫認為,特應性皮炎的發作多由先天不足,胎毒遺熱或復感外邪導致心火過盛,脾虛失運而發病。嬰兒期以心火為主,因胎毒遺熱,郁而化火,火郁肌膚所致;兒童期以心火脾虛交織互見為主,因心火擾神,脾虛失運,濕熱蘊結肌膚所致;青少年和成人期,因病久,心火耗傷元氣,脾虛氣血生化乏源,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所致。
中醫將特應性皮炎分為四種類型,心脾積熱證表現為臉部紅斑、丘疹、脫屑或頭皮有黃色痂皮,伴糜爛、滲液,有時蔓延至軀干和四肢,可伴有大便干結、小便短赤等;心火脾虛證表現為面部、頸部、肘窩、腘窩或軀干等部位反復發作的紅斑、水腫,或丘皰疹、水皰、滲液,瘙癢明顯,伴有煩躁不安;脾虛蘊濕證表現為四肢或其他部位散在的丘疹、丘皰疹、水皰,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血虛風燥證表現為皮膚干燥,肘窩、腘窩部位常見苔蘚樣變,軀干、四肢可見結節性癢疹,繼發抓痕,瘙癢劇烈。
規范用藥,中西同治
及時就醫,是疾病治療過程的第一步。特應性皮炎總的治療原則是及時控制瘙癢和炎癥,再進入維持緩解階段,長期目標是考慮減少復發和保障長期用藥的安全性。
如果患者出現濕疹癥狀和瘙癢,病情較輕,建議外用糖皮質激素乳膏、鈣調磷酸酶抑制劑乳膏或中成藥乳膏進行對癥治療,但需控制用量和療程,避免形成依賴,必要時,可以短期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癥狀嚴重,影響正常生活的中度、重度患者,經醫生評估后,應接受進一步的系統治療。需注意,特應性皮炎患者所服的藥物中除抗組胺藥外,其他都應該在用藥前和用藥期間監測安全性指標。
中醫治療特應性皮炎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有些特應性皮炎患者在皮膚瘙癢的同時,還有鼻炎、失眠等共病,可以通過服用中藥整體治療。如此,便不用擔心使用過多藥品而產生交叉反應。中醫辨證論治的一張處方可以達到異病同治的效果,經中醫師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后,患者可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中藥外洗安全無負擔,各種類型的特應性皮炎患者都可以用中藥煮水外洗治療,特別是兒童、孕產期及哺乳期女性。對于皮膚潮紅、丘疹、無滲液皮損的患者,可選用黃精、金銀花、甘草各15 克,加水2 升,煎至1.5 升,待冷卻后,取藥液適量外洗;也可直接選擇爐甘石洗劑外涂,每日2 ~ 3 次,可起到清涼止癢的效果。對于有糜爛、滲出皮損的患者,可選用黃精15 克、金銀花30 克、甘草15 克,加水2 升,煎至1.5 升,待冷卻后,取藥液適量外洗或冷濕敷。
輕度、中度特應性皮炎患者還可使用國藥準字中成藥藥膏,如丹皮酚軟膏,避免長時間使用激素藥膏。
治療同時,加強護理
特應性皮炎是一種需要患者長期進行生活管理的慢性疾病,護理應重視洗浴、保濕、改善環境、食物干預和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這五步涵蓋了從日常護膚到環境調整的各個方面。
首先,溫和洗浴至關重要。洗浴水的溫度控制在38 攝氏度以下,洗浴時間控制在5 ~ 10 分鐘,患者注意避免使用含有花生或燕麥等成分的沐浴露產品,以降低過敏風險;其次,保持濕潤是基礎治療的核心,每天至少使用2 次規定量的潤膚劑(需注意,證屬心脾積熱、心火脾虛、脾虛濕蘊者,有水皰、糜爛、滲液等皮損,則不宜于患處涂抹潤膚霜護理,但可遵醫囑使用中藥外洗);再次,改善環境也是關鍵,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穿著衣物要寬松,隨溫度變化適時增減衣物,避免過冷或過熱刺激;從次,在食物干預方面,需要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引發過敏反應的食物,并注意觀察食物與皮疹之間的因果關系,3 歲以上兒童可做過敏原檢測以確定過敏原,如發現嬰幼兒對牛奶過敏,可選擇氨基酸配方奶粉來補充蛋白質;最后,避免接觸其他致敏物也是特別重要的,盡可能避免接觸新裝修環境或置辦新家具,不給患兒玩劣質玩具,并避免使用其他具有潛在引發過敏風險的物品。
綜合這五大步驟的護理方案,可以有效地幫助特應性皮炎患者減少復發次數和減輕嚴重程度,達到長期管理的目的。面對該病,患者也不必有太大的心理壓力,在積極尋求規范治療的同時,要盡早地從生活習慣、飲食、起居等方面進行調理養護,調整自身氣血,調節免疫狀態,解決身體存在的根本問題,從而成就無“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