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全育人”對新時代職業院校德育工作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業院校應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德育工作改革的中心環節,調動一切育人元素,提升德育工作系統性,培養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本文從“三全育人”角度出發,闡述職業院校德育工作體系建設的具體內涵,結合德育工作探索與實踐經驗,列舉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優化策略,希望為同類院校“三全育人”德育工作體系建設提供經驗參考。
■關鍵詞:“三全育人”;德育工作;職業院校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三全育人”本質上就是把一切育人元素都充分調動和利用起來,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融入教育各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形成長效育人機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接班人和建設者。職業院校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培育具有大國情懷、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是基于新時代經濟社會層面的政治需要,也是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和個人發展的內在要求,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合理性。
在“三全育人”視域下,職業院校德育工作體系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明確不同主體的責任,形成從上至下、由內到外、環環相扣的德育工作體系;必須積極發現問題,著力突破專業知識教育、學生思政工作和管理服務條塊分割給德育工作造成的層層壁壘;必須重視培養質量,凝聚各類要素和資源,發揮不同育人主體的作用,讓思想政治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一)確立共同責任,建立協同育人機制
確定共同責任、提升育人高度是全員育人的根基,是建立德育育人主體和客體自覺育人意識的根本。職業院校應將立德樹人和培養工匠精神作為全體教師的育人目標和共同責任,成立專門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德育工作的方向性、前瞻性重大問題,制訂德育工作計劃,推動學校各項工作有效開展。同時,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組織教師定期進行政治理論學習,講黨課、學思政,正人先正己,教師有感悟、有儲備,才能將思想傳遞給學生。此外,學校應將“全員育人”納入學校人才隊伍建設總體規劃,完善考核與激勵機制,將課程思政、文體活動、志愿活動、實踐活動等德育教育形式添加至評估范疇。
建立協同育人機制,職業院校還應當打破專業課和思政課、學生思政工作和管理服務條塊分割的情況,建立以班主任、學管人員、思政教師、心理教師為教育主體,其他教師密切配合的責任明確、齊抓共管的全員協同育人管理機制。以學生管理部門為主導,帶領各系部德育負責人、輔導員,制定和落實學校的各項德育方針和具體工作。以班主任為核心,帶領全體教師加強學生道德品質和高尚人格的培養。組織思政課教師作為課程思政的共建人,指導學校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定期舉辦課程思政培訓展示活動,實現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之間的資源共享、共建,建立“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第二課堂”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心理教師每學期組織開展全校學生心理評估,跟蹤、監控和預測學生心理健康狀態,開展科學研究,推進學生心理健康工作。
(二)加強家校合作、校企合作
要想實現全面協同育人,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實習單位的共同參與都至關重要。在家校合作上,一方面,學校應督促班主任在新生入校初期就與家長建立密切聯系,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心理狀況,做好學生信息臺賬,通過科學的方法與家長建立信任關系,以便開展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德育工作。另一方面,學校層面要積極開展教育講座、家長沙龍、學校開放日等活動,讓家長了解學校規章制度、人才培養計劃、德育工作理念,在節假日等特殊節點給家長寫一封信,幫助家長更好地指導孩子,與家長做好配合、共同育人。在校企合作上,學校應積極與企業溝通,建立長期緊密的合作關系。學校要充分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特別是企業在道德品質、行為規范方面的用人要求,根據企業提供的標準化工作流程、操作規范要求,將真實的工作情境應用到校內實訓課程中,提前在校內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從學生到企業員工身份的轉變。
(三)明確各個階段教育側重點,增強教育環節連貫性
德育教育要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結合重要事件節點開展主題教育,將思政工作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各個階段,實施有效的價值引領。對于一年級新生,要以目標引領為主題,通過開展“開學第一課”、軍訓、素質拓展、專題講座、志愿服務等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從遵規守紀教育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對于二年級學生,要以能力素養提升為重點,通過理論傳授、技能實訓、課外文化實踐活動三個維度,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可開展技能競賽、學習成果展示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開展紅色歌曲比賽、紅色文化宣講、課本劇表演、拔河比賽等各類文體活動,豐富第二課堂,增強學生責任使命感和集體榮譽感。三年級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參加企業頂崗實習,學校應做好就業培訓和升學指導,側重學生職業道德的養成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做好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銜接。可聯合企業開展創新創業大賽、優秀員工評比、優秀畢業生經驗分享等活動。
另外,寒暑假、雙休日也是全過程教育不能忽視的環節,要利用這些時間聯合家長開展安全教育、勞動教育、紅色教育等,培養學生孝敬父母、感恩他人、寬以待人、嚴于律己的良好品德。只有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教育各有側重、有機銜接,才能使德育教育具有連貫性、整體性。
(四)凝聚各類要素,豐富德育教育形式
職業院校要想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體系,一定要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如班主任密切關注學生每一階段的心理動態,及時為學生排憂解難;資助辦落實資助政策,推進資助育人;圖書信息中心利用短視頻平臺、各類社交軟件構建“互聯網+思政”平臺;宿管堅持每天到學生宿舍走訪談心,了解學生的生活、個人情感;心理教師積極提供個體和群體心理咨詢,及時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優秀學生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等。
職業院校要組織各部門創新教育內容、形式,抓住焦點問題,深入探索、開發德育活動模塊,如感恩前行、家國情懷、法治素養、陽光心理、技能逐夢等,將中華傳統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紅色文化、工匠精神等融入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增強學生在德育活動中的參與感,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領會科學理論的實踐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力量。
“三全育人”工作任重而道遠,職業院校要牢牢把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辦學特色,從課程、科研、實踐等方面入手,努力實現新的突破,促進知識教育與價值塑造、能力培養有機結合,全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新時代技能人才。
[1]王云彪.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德育創舉:以“三全育人”引領工匠精神培育[J].職教通訊,2023(7).
[2]魏士強.深化“三全育人”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中國高等教育,2020(10).
[3]文燕.“三全育人”視域下構建高校德育教育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3(11).
[4]王斌.“三全育人”視域下中職學校德育工作體系的構建[J].教育科學論壇,2021(27).
(作者:孫連國,天津市勞動保障技師學院副校長;付遴然,天津市勞動保障技師學院教師)